风险决策研究述评_蒋多

合集下载

多属性决策分析及其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多属性决策分析及其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多属性决策分析及其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灾风险日益凸显,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洪灾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多属性决策分析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以期提高洪灾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系统介绍多属性决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常用算法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洪灾风险评价的特点和难点,探讨多属性决策分析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适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属性决策分析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这包括如何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何选择合适的决策分析方法,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属性值等。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多属性决策分析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文将总结多属性决策分析在洪灾风险评价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洪灾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多属性决策分析基本理论多属性决策分析(Multi-Attribute Decision Analysis,简称MADA)是一种综合决策分析方法,旨在处理涉及多个属性或标准的复杂决策问题。

在多属性决策过程中,决策者需要权衡和比较各个属性之间的优劣,从而选择出最符合目标要求的方案。

属性权重确定:在多属性决策中,各个属性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程度往往不同,因此需要确定各个属性的权重。

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包括主观赋值法(如专家打分法)、客观赋值法(如熵权法、离差最大化法等)以及主客观综合赋值法等。

属性值规范化:由于各个属性的量纲和取值范围可能不同,为了消除这种量纲和取值范围差异对决策结果的影响,需要对属性值进行规范化处理。

常见的规范化方法包括线性变换、向量归一化等。

决策矩阵构建:在确定了属性权重和规范化后的属性值后,可以构建决策矩阵。

重大决策安全风险评估

重大决策安全风险评估

重大决策安全风险评估
重大决策安全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对重大决策中
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可能的风险和潜在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

在进行重大决策安全风险评估时,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例如是否只针对特定的决策对象或领域进行评估。

2. 识别风险: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可能的安全风险和潜在威胁,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因素。

3. 评估风险: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4. 分析风险:对已评估的风险进行分析,包括确定其根本原因、可能的后果和潜在的控制措施。

5. 评估风险级别:将风险按照其严重性和紧迫性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

6.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

7. 实施和监控:根据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实施相应的措施,并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

通过进行重大决策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做出决策之前,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有所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决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同时,风险评估也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权衡不同的风险和利益,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20_ _届)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对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人们对这种不确定性认识的局限性,使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事实证明,很多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偿债能力不足,并且这么企业没有采取很好的防范措施,导致其陷入困境,有的最终破产,所以说当今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每个企业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于财务风险以及它的防范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当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角度不同而造成的。

1 财务风险的定义关于财务风险的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章振东(2009)认为所谓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呈现出不确定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收益与人们预期收益产生重大差异的一种财务活动。

张祖敏(2010)认为财务风险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运用财务杠杆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时,也称为筹资风险。

广义的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

吕利芳(2010)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

从广义上看,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魏潇,李昊(2009)认为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汇率风险等。

吕朝辉(2007)认为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方面。

变现为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它是由于客观上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上的原因,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利等产生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具体说是由于企业因为介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

房地产投资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研究

房地产投资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投资决策的特点,指出房地产投资决策是属于多目标风险决策问题。

鉴于多属性效用理论是解决多目标风险决策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文把多属性效用理论运用到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建立了房地产投资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风险效用多目标决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风险性受到房地产投资者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因此本文对房地产投资风险决策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房地产投资决策的特点房地产投资决策就是运用有效的决策方法在若干个投资方案中选择出最优的投资方案。

房地产投资决策同时具有多目标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特点。

1.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多目标性由于房地产投资者所追求目标有多个:收益、回收期、信誉价值、环境保护等。

所以房地产投资决策具有多目标性,属于多目标决策。

2.房地产投资决策的风险性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有许多风险因素:土地价格的不确定性、工程建设费用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及工期、投资回收期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完全不可知的。

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预先估计和计算出其概率分布,再计算出益损值的概率分布。

因此,房地产投资决策应该被认为是风险型决策,而不是不确定性决策。

二、多属性效用理论现代风险型决策理论已从期望值准则阶段发展为期望效用准则阶段。

期望效用准则充分考虑了风险型决策问题的两个基本特点,即后果的风险性和后果的效用。

由于风险型决策问题的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论决策者采取什么决策,都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后果,因此他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对后果并非是全然不知,可以预测它的概率分布。

不同的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往往不相同,同样的后果对不同的决策者会产生不同的效用。

基于期望效用准则的效用理论能很好地解决风险决策问题,效用理论已从单属性效用理论阶段发展到多属性效用理论阶段。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中决策偏好的影响及其情景依赖性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中决策偏好的影响及其情景依赖性

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中决策偏好的影响及其情景依赖性摘要研究以Ellsberg选瓶任务为决策材料,探讨了不同任务特征下个体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中决策偏好的影响。

结果发现,获益情景下:高概率时高、低容忍度个体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偏好模糊规避;中概率时低容忍度个体比高容忍度个体表现出更低程度的模糊规避,前者倾向于模糊中立,后者倾向于模糊规避;低概率时两者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倾向于模糊中立。

损失情景下:高概率时两者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倾向于模糊寻求;中概率时低容忍度比高容忍度个体更偏好模糊寻求,前者倾向于模糊寻求,后者倾向于模糊中立;低概率时两者对模糊选项的选择无显著差异,均倾向于模糊规避。

这表明,不确定性容忍度对模糊决策偏好产生作用,但这种作用会受到损益概率和损益结果的影响,具有情景依赖性。

关键词不确定性容忍度,决策偏好,模糊规避,损益概率,个体差异。

1 引言生活中人们有时无法事先对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行准确评估。

例如,决策是否购买某个新上市股票时,常无法确定获益概率的高低;企业投资研发新产品时,也无法事先确定成功的机会有多少。

Knight(1921)将这种情景下的决策称为模糊决策,以区别于事件结果概率分布已知的风险决策(如投掷硬币)。

人们在模糊情景中如何决策?Ellsberg(1961)通过“双色(三色)问题”发现,与模糊选项相比,人们常常更偏好风险选项,表现出模糊规避(ambiguity aversion)现象。

如在“双色问题”中,A罐有红球和黑球各50个(风险选项),B罐有红球和黑球共100个,但两者构成比例未知(模糊选项)。

实验要求被试先选定拟摸出球的颜色,然后再选择在A罐还是B罐摸出相应颜色的球。

如果摸出的球与事先选定的球颜色一致,则获得奖励;若不一致则没有任何奖励。

结果显示,虽然风险选项与模糊选项的期望值大小相同,但大多数被试偏好从A罐中摸球,对于球的颜色偏好却并无差异。

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

第36卷 第6期2023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6 N o .6N o v e m b e r 2023收稿日期:2023-08-15作者简介:周 鹏(1985-),男,湖北巴东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基层治理㊁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㊂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周 鹏(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 要: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工具㊂它旨在确保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或审批审核前,能够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㊂经梳理考察近年来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文献,发现已有的研究较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缺少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的研究显得不足;同时,目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领域开始出现大数据运用㊁公共政策实施㊁风险复合性影响和制度建设的研究热点㊂今后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风险调查㊁风险因素识别以及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同时应着力在效果评估㊁理论体系建设㊁国际经验和跨学科合作等方面推进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向纵深发展㊂关键词:新时代;社会稳定风险;风险评估中图分类号:C 34;D 920;D 630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3/j.i s s n .1671-6477.2023.06.002一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将秉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为世界其他民族与国家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为其走向现代化提供一条新的选择路径,为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㊂在看到新时代我们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新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和问题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㊂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因此,人们不仅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㊂人们不仅仅关注个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状况,并且对社会公平㊁正义㊁法治㊁民主㊁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当下我们必须针对新时代新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新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及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㊂稳定的环境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国家安全作为维持国家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国家整体陷入动荡之中,国家安全遭受威胁,将对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科技㊁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产生阻碍甚至倒退的不利影响㊂而社会稳定对于社会繁荣发展来说至关重㊃1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要,只有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才能得到提高,社会才会迎来发展㊂重大决策的颁布与实施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且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与讨论㊂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㊁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信息传播成本的显著降低,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对于重大政策的执行过程,亟需加强重视㊂如果在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性,进而产生社会稳定风险㊂这样不仅可能造成社会动荡,还会有损政府公信力,因此,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从而降低不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㊂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 稳评 )模式起源于2005年遂宁地方政府的自主探索,后在2012年得到推广,成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决策机制㊂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稳评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㊂由于政府的自证性评估缺乏说服力,有 走过场 之嫌,且政府工作人员往往缺乏专业评估知识和技能,我国在当前的稳评模式中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模式,但其间的配套法律和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缺位,评估开展存在困难,且评估中的第三方对政府权威存在依赖性,难以保证其中立性和公正性㊂为此,国内学者主要从研究价值㊁理论来源㊁实践运用等方面对稳评展开了研究㊂我们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梳理稳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发掘当前研究中的不足与局限性,对稳评水平的提升与发展㊁减少社会矛盾冲突㊁降低社会稳定风险㊁维持社会繁荣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㊂自四川省遂宁市2005年正式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以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全国逐渐全面展开,稳评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问题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㊂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可知,从2005年至今18年间,C N K I数据库已有984篇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学者们聚焦于稳评的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大主题,初步形成了相关理论的话语体系[3]㊂面对如此多的研究文献,却鲜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㊂因此,本文立足于18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已有稳评文献展开评述,通过对这些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分析,对稳评进行理论溯源,总结此前研究结论,扩展过去知识内容,意在发现现有领域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以后研究稳评的学者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发展脉络㊂从中央到地方,从土地征拆㊁重大项目到民生事件,每一项政府主导的决策㊁项目和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和结果,一旦缺少评估机制的介入,决策引发的社会稳定事件数量就会上升,风险损失会增大,民众满意度会降低,最终会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可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在实践运用中的重要性㊂本文立足于对稳评已有文献的研究,重视对现有理论的综合,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避免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出现;同时本文也注重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稳评实践运用的总结和归纳,以推动稳评实际操作不断创新,有望形成理论指导实践㊁实践助推理论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㊂二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理论研究1.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第一,背景研究㊂对于稳评的背景,学者们主张从风险感知和社会燃烧理论两方面进行研究㊂黄杰等(2015)基于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发现,社会不稳定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益相关者们不同的风险感知和产生的相关行为,研究提出根据问卷调查㊁访谈和网络舆情分析来实现将风险感知视角引入到健全 稳评 制的过程中[4]㊂朱正威等(2016)研究发现工程项目附近的公众对该项目的接受度是根据其对个体㊁地方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影响的综合感知,并进一步影响其对工程项目的态度,提出在评估风险的同时应重视公众对风险和利益感知的评估[5]㊂谢起慧等(2018)构建了负面情绪与心态风险感知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心态风险感知显著影响社会稳定风险感知,负面情感情绪不对风险感知产生影响,负面评价情绪对心态风险感知产生正向影响[6]㊂社会燃烧理论将燃烧发生的过程与人类社会的 风险 危机 发展过程作合理类比,则社会环境不稳定状态就是 燃烧物质 ,而信息熵则为 助燃㊃2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剂 ,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 点火温度 ㊂杨芳勇等(2012)在社会燃烧三要素的基础上梳理评估内容,建立了五个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A层是目标层,是指评估所要达到的总目标,B层由社会燃烧的三个自变量组成,分别是燃烧物质㊁助燃剂和点火温度,C层是指将所选的自变量进行细化的衡量维度,D层是指标层,是C层的细化指标,即评估社会稳定风险整体水平和变化趋势的基本指标集合,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指标数,从D层加权依次递推到B层和A层,最终得出一个总风险系数,将总风险系数与E层提供的A㊁B㊁C三种备选方案进行对比,从而选出合适的实施方案[7]㊂运用这些指标,杨芳勇等(2012)对房屋拆迁㊁向鹏成等(2016)对重大环境风险型工程项目㊁戴二玲等(2019)对项目建设等分别进行了研究㊂第二,对象研究㊂麻宝斌等(2014)研究发现[8],经济发展不平衡㊁物价不稳定㊁失业㊁腐败㊁收入分配不合理㊁社会心态和社会人口流动等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这些事项应该被纳入稳评的评估范围㊂常健等(2013)提出[9],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且公众普遍关心的政策的制定㊁修改和调整及其他会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㊁敏感事项等,都应该被当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对象㊂张小明(2014)认为[10],当前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重大决策㊁政策㊁改革措施㊁工程项目等在制定㊁实施和审批前都应该进行系统的调查㊁预测和评估,从而制定应对策略和预案,这些都是稳评的主要内容㊂第三,过程研究㊂高山等(2015)认为[11],要在评估过程中考虑到受影响的群体,并给与他们参与决策㊁知情㊁建议㊁监督和评价的权利㊂邹东升等(2020)认为[12],稳评有政府主导和第三方参与两种模式,在实践初期,政府主导下的稳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法制化和规范化要求较高的当下却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第三方参与因第三方独有的中立性㊁专业性等优势,逐渐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一定程度上回应和解决了政府主导评估模式的不足问题㊂蒋彦星(2014)认为[13],由于作为委托评估主体的地方政府,同时又是很多重大投资项目的直接推手,所以出现 受雇 于委托方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不能公正科学地对项目真正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的问题㊂张玉磊(2014)认为[14],第三方参与已经成为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内容㊂廖秀健(2018)指出[15],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要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完全政府主导逐渐过渡为政府㊁第三方与公民共同参与,从而使 稳评 过程更具民主性与科学性,为此,公众㊁政府和第三方的地位与分工需要被明确下来,由各主体 对抗式 辩论来促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即各主体公开就不同类型决策的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㊁可控性发表支持或反对意见,在充分辩论后,共同评估风险并修正决策㊂陶振(2015)认为[16],风险的识别㊁分析㊁等级确定㊁化解㊁报告编制等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㊂张玉磊等(2018)认为[17],因利益诉求不同,稳评中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基于此,作者建立了稳评的政府主导㊁专家理性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三种模式的分析框架㊂第四,方法研究㊂现有的评估主要围绕着合法性㊁合理性㊁可行性和可控性进行细化界定[3]㊂彭宗超等(2013)认为[18],社会环境以及社会行动者的心态㊁行为和政府与社会的治理三方面影响社会稳定风险,基于此其设立了稳评的新指标体系㊂王锋等(2012)认为[19],应当构建 利益相关者导向型风险评估 模型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将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㊂杨雄等(2010)认为[20],必须建立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机制,凡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㊁支持的大项目坚决不上或 缓建 ㊂刘依凡等(2015)[21]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稳评指标体系来对水库修建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㊂齐宝库等(2013)[22]采用A H 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国际高铁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识别㊂沈元钦等(2015)[23]采用理论研究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并构建了适用于核电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㊂徐祇朋(2012)[24]设定了政治㊁宗教㊁经济㊁文化㊁教育和民族交往六个指标体系来衡量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风险㊂孙琦峰(2015)[25]选用人均G D P㊁G D P增速㊁基尼系数㊁物价指数和失业率等5项经济指标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评估㊂王大海等(2012)指出[26],风险定性㊁定量和综合评估是三种主要的评估方法,定性评估包括头脑风暴法㊁主观估计法㊁前后对比法㊁有无对比法㊁模糊数学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等;定量评估主要有敏感性分析㊁影响图分析㊁贝叶斯推断原理分析等;综合评估主要有德尔菲法㊁故障树分析法㊁成功度法㊁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有社会调查法㊁系统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等㊂董治等(2018)[27]提出了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杨继君等(2014)[28]基于风险矩阵图法的视角提出了基层社会㊃31㊃第6期周鹏:新时代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评述 现状㊁问题与发展方向稳定风险评估方法㊂第五,改革研究㊂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可知,当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存在稳评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的问题以及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3]㊂张玉磊等(2015)认为[29],科学性㊁民主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滞后于实践,对稳评的认识和多主体评估模式落实不到位,对稳评对象和目标的界定不明确,稳评程序不合理等方面;稳评配套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和配套制度的不健全㊂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完善评估的主体㊁范围㊁指标体系㊁过程㊁结果和配套制度等诸多具体建议[3]㊂2.国外理论研究现状对稳定与风险的研究倾向,国外的经典研究主要关注风险,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并通过这些理论积累为政府决策建议提供分析范式,达成各个领域的风险最小化,最终实现整体稳定㊂在社会学领域,R o h r m a n n和R e n n(2000)研究发现,由于人们只能感受到风险的局部特征,所以认为对于发生概率低但后果严重的风险比发生概率高但后果不严重的风险威胁性更大[30]㊂K a h n e m a n㊁S l o v i c 和T v e r s k y(1982)认为,之所以难以对风险的可接受性作出预测,是因为风险感知的稳定模式和不稳定模式是相互混杂的[31]㊂R o h r m a n n(2000)认为,只有先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语境之后才能得出对文化风险可接受性的结论[30]㊂I a i n W i l k i n s o n(2005)认为,没有找到风险感知和日常生活实际反应的关联是风险感知预测的又一大局限[32]㊂在风险预警领域,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如美国在上世纪就分别出台了‘S t a f l o r d法案“和‘灾害减缓法案“㊂各国学者对危机预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一些国家建立了经济稳定的预警指标,如美国的 富兰德指数 和 先行指数 等,随着危机预警在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它从经济领域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例如,爱茨提出的衡量社会稳定的六方面因素和社会不稳定的六种指标㊂学者们逐渐从经济㊁政治㊁文化的不同侧面构建危机预警体系,从而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充足的实证支持[33]㊂(二)实践研究学者们除了从事理论研究之外,同样也关注稳评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更为有效地开展稳评活动,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效率,并开展相关研究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㊁梳理和分类,将关于稳评实践运用的文献分为三大类:一是讨论稳评在解决 邻避 问题中的运用,二是探讨稳评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作用,三是探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实施方面的影响㊂1.稳评在邻避设施中的实践运用邻避情结(英文简称作N I M B Y),即不要在我家后院(N o t I n M y B a c k Y a r d),有时也被表述为L U-L U,即地方上排斥的土地使用(L o c a l l y U n w a n t e d L a n d U s e),邻避情结是一种居民想要保护自己现有的生活区域及维持现有生活质量而产生的抗拒心理[34]㊂在此基础上,邻避设施可以定义为一种由全社会受益,但负面效应只由少部分人承担的设施,一般而言,这种负面效应将由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来承担㊂张乐等(2016)[35]通过在S省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目前邻避设施中稳评的问题,提出了体制㊁机制㊁法制㊁理论与实践结合四大方面的建议㊂张诗晨等(2017)[36]基于30起环境群体事件进行研究,强调了公民参与对于减少风险事件的重要性,提出了在稳评中应扩宽公民参与渠道,提升公民参与质量,以此来降低决策实施的困难程度㊂陈晓运等(2017)[37]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详细分析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落地的全过程,强调政府要严格遵守稳评制度和运用稳评结果,同时注重公民参与,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㊂M a L,C o n g X(2019)[38]开发了具体的稳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加以检验,证实了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在邻避设施稳评中的有效性㊂2.稳评在工程项目中的实践运用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稳评常被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执行当中,国内学者曾对综合工程项目以及交通㊁水利㊁能源等特定工程项目的稳评工作进行了研究㊂朱正威等(2016)[5]基于公众 风险-收益 感知视角对公众的工程项目接受度展开实证分析,发现个体和国家的 风险-收益 感知均会影响公众对工程项目的接受度,其中个体 风险-收益 感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建议政府应重视风险感知评估,加强风险沟通,为公众提供适当的补偿措施㊂曹峰等(2013)[39]针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在环境污染和直接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对于重大工程项目中仅占极少数的不支持民众的关注,因为他们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的风险㊂王㊃41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波等(2015)[40]基于系统脆弱性视角对水利工程展开研究,发现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暴露程度对社会风险的贡献度最高,其次是公众风险认知,区域社会敏感性次之,因此应从风险评估端口前移㊁公众损失补偿㊁社会舆论引导三个方面降低社会风险㊂与国内学者相比,国外学者的研究范围更具广泛性,通常不局限于本国国内,而是拓展至全球范围㊂Ég ré和S e néc a l(2003)[41]通过研究中国㊁土耳其及哥伦比亚的水坝建设,认为项目建设前的社会影响评估将有利于大坝建设,但这也仅仅只是建设的起点,如果缺乏后续的安置计划㊁足额拨款以及定期审查,还有社会影响评估人员的持续参与,项目也难以进行㊂M a n c i n i和S a l a(2018)[42]主要研究了采矿业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将不同背景下的评估指标进行比较,他们发现采矿业的影响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土地利用以及领土方面㊁环境所带来健康的影响和人权;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与人口统计学有关的影响,特别是在采矿群体的移徙和性别失衡方面,且这些影响的程度在不同国家也有所不同㊂3.稳评在社会政策中的实践运用除了上述实践之外,学者们还广泛研究稳评在社会政策层面的作用㊂这些研究关注于各种政策领域,如环境政策㊁征地政策㊁医疗改革以及水价调整等㊂B r o u w e r和V a n(2004)[43]将成本收益分析和多标准分析方法运用于荷兰防洪政策研究之中,发现尽管传统的防洪政策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在包括额外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对替代防洪政策土地利用变化和洪泛平原恢复的投资是合理的㊂V o y e r等(2012)[44]强调社会影响评估在海洋保护区规划中的重要性,呼吁澳大利亚在保护区规划中使用社会影响评估而不是采用公众咨询来替代㊂丁宁等(2013)[45]根据对现行征地风险评估制度的分析,指出目前征地稳评中存在评价主体不明确㊁功能定位不清晰㊁评价程序不科学三大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征地风险评估定位,完善征地风险评估体系,并健全配套机制,以将稳评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管理㊂朱正威等(2016)认为[46],当前重大决策稳评中存在风险沟通不足的问题,通过引入I R G C风险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以北京市水价调整政策为例,强调要将稳评推进成为全过程评估,并将风险沟通作为稳评的核心环节,同时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商对话㊂廖秀健等(2016)[47]基于重庆医改的失败案例,发现稳评内在的不确定性以及政治与评估之间的相互越界导致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需要从 政治性 和 科学性 两方面对稳评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稳评的有效性㊂三㊁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评述与研究展望(一)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的回顾梳理可以看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重大决策稳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尚不成熟㊂在理论研究领域,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可以从背景㊁对象㊁过程㊁方法和改革五个方面进行解读,形成了初具基础的研究体系,而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侧重于将风险和稳定分离,从各个学科入手对风险进行理论探索㊂而我国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仍属于基础研究,少有学者将理论研究与我国现有的风险防范实践相结合;同时,现有研究也主要集中于 事前 ㊁ 事中 的理论支持研究,而缺少对于稳评 事后 的效能㊁反馈㊁改善等方面的研究,所以还未能形成理论研究的完整闭环㊂在实践研究领域,我国学术界普遍专注于国内实践,而较少关注国际层面之实践,也鲜有对国内外实践进行对比研究的尝试㊂值得注意的是,在应对当前稳评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侧重于从公众角度出发,强调公众参与㊁沟通以及对公众的补偿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主体的视角㊂与之相比,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本身的完善,研究关注较为有限㊂(二)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展望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当前研究之热点其一,大数据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大数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他们通过挖掘网络数据㊁社交媒体信息等,分析公众的意见㊁情绪和行为模式,以更准确地预测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㊂其二,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㊂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如经济改革㊁环境保护政策等,学者们。

决策心理学如何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机会

决策心理学如何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机会

决策心理学如何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机会决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

然而,每个决策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机会。

为了更好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机会,决策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模型,帮助人们更全面、科学地做出决策。

一、决策风险的评估决策风险是指在决策中出现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损失的可能性。

为了评估决策的风险,决策心理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是一种常用的决策评估方法。

它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根据不同选择的概率和效用来衡量风险。

具体而言,期望效用理论通过将每种选择的概率乘以其相应效用的值,然后加总得出最终的期望效用值。

这样,人们可以基于这些期望效用值来进行决策,并评估决策的风险。

2. 主观概率主观概率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经验、信念和情感来估计事件发生概率的一种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来评估决策的风险。

然而,主观概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可能受到个体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

3. 应对偏差应对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决策风险时,可能会出现的倾向性偏差。

例如,人们在面对小概率事件时常常过于乐观,而在面对大概率事件时又过于悲观。

了解和认识这些应对偏差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或降低风险。

二、决策机会的评估决策机会是指在决策中出现的有利可能性或潜在的收益。

为了评估决策的机会,决策心理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 多准则决策分析多准则决策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决策机会的方法。

它可以将决策问题转化为多个准则,并根据这些准则对不同选择进行评估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选择在各个准则上的得分,人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决策的机会。

2. 沃斯顿偏好模型沃斯顿偏好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决策机会的心理模型。

它认为人们在决策时会基于自身的偏好和价值观来选择最佳的决策。

通过了解个体的偏好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评估决策的机会,并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

3. 效应启发效应启发是指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受到效应的影响而做出决策。

社会排斥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探讨

社会排斥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探讨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Vol. 30, No. 3, 486–498 © 202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https:///10.3724/SP.J.1042.2022.00486486 ·研究构想(Conceptual Framework)·社会排斥影响跨期决策的心理机制探讨*张姝玥1,2,3 黄骏青1 赵 峰1 徐科朋1,2,3(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广西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桂林 541006)摘 要 社会排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并对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它会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 导致个体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研究发现被排斥的个体在风险决策时倾向于风险寻求。

跨期决策和风险决策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但目前并不清楚社会排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跨期决策。

因此, 本研究拟从跨期决策的评估和选择两个阶段展开研究, 揭示社会排斥对其的作用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 运用tDCS 技术激活社会排斥的调节脑区, 以改善被排斥个体的跨期决策能力。

研究结果将揭示人际情境因素与决策者个人因素对跨期决策的联合作用机制, 帮助被排斥者提高跨期决策能力, 提高被排斥者的个人成就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跨期决策, 社会排斥, 时间知觉, 自我控制 分类号 B849: C91 1 问题提出 社会排斥是指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 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杜建政, 夏冰丽, 2008)。

它会破坏社会联结, 并且造成个体的社会疼痛(social pain) (彭苏浩 等, 2019)。

社会排斥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例如就业歧视、校园欺凌等。

人是社会性动物, 与他人建立和保持社会联结(social connection)是人类最强烈的需求之一, 社会排斥无疑是这一需求最主要的威胁(Williams, 2009)。

一种多产品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

一种多产品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

下 建立 多 目标风 险 决策模 型. 个模 型 可 以得 出最优 的采 购 策略 和 生产 策略. 值 实验 表 明 了该模 这 数
型 能帮助 企 业控 制风 险 , 理 安排 采 购和 生 产. 合 关 键 词 : 产 型 企 业 ; 目标 ; 性 加 权 ; 件 风 险 值 ; 态 分 布 生 多 线 条 正
夏 欢 , 志青 。 孟 蒋 敏 。 森 宇 方
( 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 , 江 杭州 302) 浙 浙 1 0 3
摘 要 : 生 产 型 企 业 为 研 究 对 象 , 合 条 件 风 险 值 ( Va 建 立 一 种 多 产 品 多 目标 风 险 决 策 模 型 . 以 结 C R)
rs ik,a d a r n e o d r g a d p o u to e s n b y n ra g r e i n r d cin r a o a l . n
Ke wo d : t e r d cin o in e e t r rs s y r s h p o u to — re t d n e p ie ;mut o jci e ;l e rweg td;c n iin l li b t s i a— ih e — e v n o dto a
收 稿 日期 : 0 9 0 — 7 2 0 — 9 1
基 金 项 目 : 江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6 8 0 4 ) 浙 Y 0 60 0 作者简介 : 夏 欢 ( 9 4 ) 女 , 江 龙 游 人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风 险 管 理 及 供 应 链 管 理 . 信 作 者 : 志 青 教 授 , — i: e mz 18 , 浙 硕 研 通 孟 E maln t q —

现金流视角下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综述

现金流视角下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综述

现金流视角下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王昊雨孙玉忠来源:《商场现代化》2021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对现金流视角下财务风险预警的相关文献与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理论观点展开述评,以期能够为该领域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金流管理;文献综述财务风险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长时间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在对财务风险成因、财务风险评价和财务风险预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国外文献综述1.财务风险成因Fayol(1916)最先提出财务风险管理,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

1932年学者们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开始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财务风险管理逐渐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

Altman(1968)将多元线性判断模型应用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中,并对企业是否会因为财务风险而导致破产进行大量的研究。

Angelo(2016)则认为财务风险的风險值的大小是财务成果和目标的差异程度。

21世纪以来,学者们对财务风险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专家学者们也将研究重心上升到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预警上。

2.财务风险评价Fitzpatrick(1932)发现判别财务风险能力最高的是股东权益净利率和产权比率的倒数。

但是在研究中其忽略了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影响,但同时这也是个开端,拉开了学者们对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研究的大幕。

Merwin(1942)、Beaver(1967)、Altman(1968)等学者不断研究,发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评估财务风险最为重要的三个指标。

Blum(1974)、Horowitz(2001)、Glasserman(2004)等对以上学者的研究进行补充扩展。

Guyi(2006),Hilscher、Szilagyi(2009)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研究发现,容易使公司面临较大财务风险的指标是股票波动率和资产负债率以及股票收益率。

水库多目标调度风险决策技术研究

水库多目标调度风险决策技术研究
第4 0卷第 3 期
2 0 1 4年 3 月
水 力 发 电
水库多 目 标调 度风险决 策技术研 究
王 丽 萍 ,黄 海 涛 ,张 验科 ,石 佳 ,周 鑫 z
( 1 . 华北 电力大学可再 生能源学院 ,北京 1 0 2 2 0 6 ;2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 究院,北京 1 0 0 0 5 5 )
o p t i mi z a t i o n mo d e l i s i f r s t l y e s t a b l i s h e d f o r r e s e r v o i r s c h e d u l i n g . T h e n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o p e r a t i o n r i s k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i s b u i l t b y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e a c h b e n e i f t i n d e x , a n d t h e we i g h t v a l u e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me t h o d o f is r k i n d e x i s g i v e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t h o u g h t t h a t mo r e l o s s wi l l ma k e w e i g h t v a l u e l a r g e r a f t e r t h e i n d e x i s d e s t r o y e d . F i n a l l y , t he is r k e v lu a a t i o n me t h o d o f o p e r a t i o n s c h e me i s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风险评估与优化研究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风险评估与优化研究

基于多属性决策的风险评估与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环保等问题的日益凸显,风险评估和优化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企业和政府,风险评估和优化是保证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属性决策是风险评估和优化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多属性决策基础多属性决策指的是在决策过程中,同时考虑多个属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优的选择。

比如,评估某条河流是否适合开发水电站时,需要考虑多个属性,如水利效益、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

这些属性可能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的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多属性决策的基础是决策矩阵。

决策矩阵是将各个决策选择与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量化的表格。

通常情况下,决策矩阵是一个N*M的矩阵,其中N是决策选择的数量,M是属性的数量。

每一行对应一个决策选择,每一列对应一个属性,每个元素表示决策选择在该属性下的得分。

决策矩阵是多属性决策分析的基础,通过它可以计算出每个决策选择的综合得分,从而进行决策。

二、多属性决策的实际应用多属性决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在环境管理领域,多属性决策可用于评估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选择最佳的环保措施。

在投资决策领域,多属性决策可用于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

在企业管理领域,多属性决策可用于评估不同产品的综合质量,选择最佳产品组合。

这些应用都需要对多个属性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估。

三、风险评估中的多属性决策风险评估是多属性决策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风险评估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

例如,在评估某个投资产品的风险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市场环境、投资产品类型、投资人的偏好等。

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关系。

为了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在风险评估中,常采用复合指标法来进行多属性决策。

复合指标法是将各个属性进行加权组合,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每个属性的权值表示该属性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赢者的诅咒

赢者的诅咒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Vol. 19, No. 5, 664–672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1.00664664赢者诅咒: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张鸿飞1 徐富明1,2 刘腾飞1 张军伟1 蒋 多1(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摘 要 赢者诅咒是指在拍卖情境中, 竞价者为了获得拍卖品会过高估计其价值, 竞价成功以后当他发现其价值和自己之前的期望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一种“诅咒”心理。

赢者诅咒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的资产拍卖、兼并重组、博彩游戏、投资决策等领域。

损失规避和过度自信理论是赢者诅咒的主要心理机制, 而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竞拍商品价值的不确定性、竞价人数、信息因素和竞价经验等。

赢者诅咒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联合竞标、信息共享和学习。

未来对赢者诅咒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赢者诅咒的心理机制、研究范式及本土化等问题。

关键词 赢者诅咒; 损失规避; 信息不对称; 联合竞标 分类号B842;C931 引言在过去50年里, 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发现, 人类的判断和决策总是背离西方经济学中决策的理性人假设, 而由于这种背离所带来的各种偏差时刻影响着人们医疗、法律、政治和经济等各个生活领域, 赢者诅咒(winner’s curse)就是这些偏差中的一种。

例如, 在企业并购的情景中, 假如你是一家企业的拥有者, 现在正打算收购另外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 而同时还有六家公司也对这起收购很感兴趣, 但是目标公司的真实价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你们七家公司都难以精确估计其真实价值。

在你们提交了自己的出价之后, 竞价结果显示你的出价最高, 最终被接受, 你们也顺利地完成了收购任务。

事后你觉得这次收购是否达到了之前你们预期的目标?众多案例表明, 最终赢得拍卖的公司在事后都发现, 自己的出价严重偏离标的物的真实价值, 因而往往会对卖方产生一定的“诅咒”心理。

《妙可蓝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妙可蓝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
曹梦晴 ,成思(2018)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信用管理在企业实施信用销售策略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有效加强信贷管理的方法和政策,制定合理的信贷标准,并进行详尽的信贷期限设计,信贷期限与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回日数和应付账款期限有关。各项财务指标的表现,以及流动性直接被占用。对业务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迟诗涵, 丁乐怡 ,董雨(2018)发现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问题与企业管理无关,只关注风险会计核算中,监督机制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应收账款的审计职能不明确,责任人不健全,奖惩措施不健全(杜茹雪, 方岚婷)。相信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重点是加强会计核算和职能监督。销售客户根据一定时间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
(三)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从以上外国学者和国内学者关于内部控制,销售和收纳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看,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仍有一定进展。国外内控发展步伐比较快,体系比较完善,但近几年研究较少。我国起步较晚,但已经以大量文献为基础,吸收国外优秀成果,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迅速发展国内内控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相比,关于销售
[15]李梦琳 ,梁秋雨, 廖宛.上市乳制奶酪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因素的探讨[J].财会月刊,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小组意见:
组长: 成员:
年 月 日
[7]迟诗涵, 丁乐怡 ,董雨.我国乳制奶酪民营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J].会计之友,2018,(10):70-72.
[8]杜茹雪, 方岚婷.妙可蓝多内部控制环境构成因素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8,(12):78-88.
[9]樊雅楠 ,冯语婷, 高美.国有乳制奶酪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J].财会月刊,2017,(16):90-100.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综述——风险评估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综述——风险评估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综述——风险评估郑小京;郑湛;徐绪松【摘要】对供应链风险评估中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评估主体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risk evaluation system,risk evaluation method and risk evaluation subjects in risk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And it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3(032)007【总页数】8页(P123-130)【关键词】供应链;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作者】郑小京;郑湛;徐绪松【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经济研究院,哈尔滨150076;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3风险评估是供应链风险管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准确评估不仅有助于把握供应链风险,而且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方法来削弱风险造成的危害。

但是,由于风险评估一般是评价者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的主观评估,因此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者的状况都对其具有很强的影响。

科学家针对上述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其结论具有很强的可借鉴性。

本文从风险评估的方法、评估者的选择两个方面分析国内外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

评估方法决定了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性,利用不正确的方法得到的失真的风险评估结果将会导致错误决策,而评估者当时的状态则决定了其在评估时能否准确进行评价,这两方面的交互则会影响风险评估的真实性。

下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展开综述。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_蒋多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_蒋多

心理学界和经济学界有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就是对个人如何作出风险决策做出正确的解释。

这类研究的目标就是解释并且预测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的风险决策。

一般而言,收益与概率呈负相关,与风险呈正相关,人们要获得较高的收益就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完成的可能性较低;低风险则往往伴随着低收益,完成的可能性也较高。

因此,这就导致了人们内心的冲突,从而需要权衡各种可能的结果,进从而做出决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决策。

一直以来,决策者都致力于寻找一种理论来探讨人们是如何做出风险决策的。

一个决策者应该怎样做风险决策?关于风险决策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很长的、非常有特点的、综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历史。

1早期的风险决策理论长期以来,理性被视为人类进化的巨大成就,理性被作为人和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曾经梦想所有的理性思维都能用数学公式描述。

他想象可以发明一种人类思维的符号系统,这样数学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个设想似乎有些荒唐,但当代的很多经济学家却同样相信理性是客观的,是可以作数学分析的。

他们在对有关推理和市场模型的研究中,视人为理性决策者,认为人总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努力作出最佳决策。

1.1期望值理论期望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 )是最早提出的风险决策理论,也是最简单的风险决策理论。

期望值理论是指人们对相似条件的备选选项,先计算每种选项的数学期望值,然后选择期望值最大的选项。

期望值的数学计算公式如下:EV=∑pixi公式中EV 代表期望值,pi 代表第i 种结果发生的概率,xi 代表第i 种结果带来的价值。

但是期望值理论并不能完美地解释人类风险决策,随着“圣彼得堡悖论”的提出,期望值理论受到了质疑。

Nicholas Bernoulli 在1713年提出“圣彼得堡悖论”。

[1]他要求人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扔一枚均匀的硬币,一直扔到反面朝上为止。

行为决策中损失规避的影响因素及行为表现

行为决策中损失规避的影响因素及行为表现

行为决策中损失规避的影响因素及行为表现张军伟;徐富明;刘腾飞;蒋多;文桂婵【摘要】损失规避是指损失要比等量的收益所产生的心理效用更大.自从损失规避的概念提出以来,后续的研究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损失规避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十分稳健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损失规避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博彩游戏、物品交易和物物交换;接着深入探讨了损失规避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依恋、认知视角和情绪;然后介绍了损失规避的行为表现,包括禀赋效应、安于现状偏差、沉没成本效应、赢者的诅咒、股权溢价之谜和处置效应.本文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趋势.【期刊名称】《心理研究》【年(卷),期】2011(004)003【总页数】8页(P59-66)【关键词】损失规避;预期理论;行为决策;禀赋效应【作者】张军伟;徐富明;刘腾飞;蒋多;文桂婵【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

例如,在股票市场上,对于下跌的股票,尽管股票一跌再跌,人们总是会继续持有而不卖;政府拆迁中,拆迁居民失去自己的房屋,会要求比购买同样的房屋愿意支付的价格更多的赔偿才会觉得满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收益,个体更看重损失,所以个体也就会有意无意地避免这种损失,这就是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

Kahneman和Tversky最早提出了损失规避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基石[1]。

任务框架及利他人格对社会折扣的影响_何贵兵

任务框架及利他人格对社会折扣的影响_何贵兵

心理学报 2013, Vol. 45, No.10, 1131−1146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3.01131收稿日期: 2013-01-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271189)资助。

通讯作者: 蒋多, E-mail: duo12322@任务框架及利他人格对社会折扣的影响*何贵兵 蒋 多(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杭州 310028)摘 要 与自我存在一定社会距离的他人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都会给自我带来一定的效用, 这种效用随着与他人间社会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该现象被称为社会折扣。

本研究采用情境式选择滴定程序, 探索并比较了“为他人得益而放弃自我得益” (NG-G)、“为他人不失而放弃自我得益” (NG-NL)、“为他人得益而承担自我损失” (L-G)以及“为他人不失而承担自我损失” (L-NL) 4种任务框架下的社会折扣程度。

结果发现:(1) 4种框架下, 指数模型均比双曲模型更好地描绘了被试的社会折扣规律; (2)任务框架影响社会折扣程度, “为他人不失”框架下(含NG-NL 、L-NL)的折扣程度比“为他人得益”框架下(含NG-G 、L-G)低; (3)任务框架与社会距离的交互作用影响社会折扣程度。

随着社会距离增加, NG-G 与NG-NL 框架下折扣程度的差异逐渐变小, L-G 与L-NL 框架下折扣程度的差异也逐渐变小; (4)社会距离与利他人格的交互作用显著, 高低利他人格者的社会折扣程度只在社会距离较远时存在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 个体不仅存在自我损失规避倾向,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他人损失规避倾向。

关键词 社会折扣; 社会距离; 任务框架; 利他人格; 损失规避 分类号 B849:C911 引言1.1 社会折扣人们在做跨期决策或风险决策时, 通常会把延迟事件的价值转换为当前价值, 把不确定事件的价值转换为确定价值。

谈谈重大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

谈谈重大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

谈谈重大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作者:张三夕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6年第11期张三夕谈到决策问题一定要对决策及其主体进行细分。

“决策”通常指组织、机构或团体的行为,个人或个体的相关行为一般多称之为“选择”或“决定”。

个体做一个决定比较简单,团体做一个决策则相当复杂。

所谓组织、机构或团体有体量上的差异,大的方面可以是国家、政党、军队、地级以上政府、中央银行、跨国公司等等;小的方面可以是乡镇政府、小型企业、零售商铺、学校、研究机构云云。

所谓决策,也有一般决策和重大决策的区别。

一般决策是指对组织、机构或团体的行为后果影响不大的决策,而重大决策则是指对组织、机构或团体的行为影响重大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决策。

我们研究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应关注的是重大决策的风险控制机制。

有哪些机制可以防控重大决策的风险呢?其一,决策的民主机制。

它主要是指组织、机构或团体的领导班子在决策过程中,按照预定的程序、规则和方式,广泛吸取各方意见、集中各部门智慧、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调研、评估、反馈、修正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风险控制在于避免主要负责人把其个人意见贯彻到决策行为中,即避免“拍脑袋”式决策带来的“交学费”风险。

在中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中,要在机制上防止一把手因其独断专行所带来的重大决策风险。

有些非民主的重大决策所带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是不可控的、不可挽回的,甚至是灾难性的。

这里的“决策民主”含义还包括,当决策过程出现重大分歧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票决”,尽管真理有时候在少数人这一边。

中国人大常委会的有些重大决策就是如此。

其二,决策的否定机制。

它主要指组织、机构或团体的领导班子在决策过程中强化否定性功能。

有些发达国家的决策制度设计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比如国会做出的议案,总统可以否决;总统制定的政策,国会也可以否决。

这种决策机制的弊端是有些决策往往是“议而不决”,影响决策的效率。

不过,从风险控制角度看,否定性决策机制有可能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界和经济学界有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就是对个人如何作出风险决策做出正确的解释。

这类研究的目标就是解释并且预测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的风险决策。

一般而言,收益与概率呈负相关,与风险呈正相关,人们要获得较高的收益就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因此完成的可能性较低;低风险则往往伴随着低收益,完成的可能性也较高。

因此,这就导致了人们内心的冲突,从而需要权衡各种可能的结果,进从而做出决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风险决策。

一直以来,决策者都致力于寻找一种理论来探讨人们是如何做出风险决策的。

一个决策者应该怎样做风险决策?关于风险决策的研究已经有一个很长的、非常有特点的、综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历史。

1早期的风险决策理论长期以来,理性被视为人类进化的巨大成就,理性被作为人和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曾经梦想所有的理性思维都能用数学公式描述。

他想象可以发明一种人类思维的符号系统,这样数学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个设想似乎有些荒唐,但当代的很多经济学家却同样相信理性是客观的,是可以作数学分析的。

他们在对有关推理和市场模型的研究中,视人为理性决策者,认为人总是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努力作出最佳决策。

1.1期望值理论期望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 )是最早提出的风险决策理论,也是最简单的风险决策理论。

期望值理论是指人们对相似条件的备选选项,先计算每种选项的数学期望值,然后选择期望值最大的选项。

期望值的数学计算公式如下:EV=∑pixi公式中EV 代表期望值,pi 代表第i 种结果发生的概率,xi 代表第i 种结果带来的价值。

但是期望值理论并不能完美地解释人类风险决策,随着“圣彼得堡悖论”的提出,期望值理论受到了质疑。

Nicholas Bernoulli 在1713年提出“圣彼得堡悖论”。

[1]他要求人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扔一枚均匀的硬币,一直扔到反面朝上为止。

如果第一次就扔到了反面,就可以得到两元钱;如果第一次是正面,就继续扔第二次,第二次反面朝上可以得到四元钱;如果第二次也是正面,那么就扔第三次,第三次反面朝上可以得到八元钱;以此类推,问人们愿意花多少钱来参加这个游戏。

我们可以计算该游戏的期望值EV=0.5×2+0.52×4+0.53×8+……这个游戏的期望值是无穷大,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愿意花10元钱来玩这个游戏,大多数人都只愿意花费5元钱来进行该游戏。

由此可见,期望值理论并不能完美地解释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

1.2期望效用理论1713年Nicholas Bernoulli 提出的“圣彼得堡悖论”表明,人们并不是按照期望值最大化进行决策的。

为了解决这个悖论,von Neumann 和Morgenstern 于1947年提出了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认为决策的依据是效用最大化原则,而不是期望值最大化原则,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考虑的是收益效用和收益概率的乘积。

[1]Daniel Bernoulli 于1954年提出用人类主观感受到的效用来代替客观金钱的数量,他认为效用或者满意的程度与金钱的数量并非呈线性变化,而是随着金钱数量的增加,效用的递增量在逐渐减少。

[1]期望效用的风险决策研究述评蒋多,陈雪玲,李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风险决策研究探讨人类在风险情境下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

对风险决策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作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并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问题广受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长期以来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对人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解释。

本文依照时间顺序简要综述了主要的风险决策理论,并在最后提出风险决策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风险决策;完全理性;有限理性;生态理性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蒋多(1985-),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为决策、经济与消费心理、管理心理。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第16卷第2期Vol.16No.22009年6月June 2009114计算公式如下:EU=∑U(xi)pi公式中EU代表期望效用,pi代表第i种结果发生的概率,U(x)是结果x的效用函数,一般认为期望效用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U(xi)代表第i种结果带来的效用值。

人们选择期望效用值大的选项。

继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提出期望效用理论后,许多其他理论家对此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多个变式。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变式是由Savage于1954年提出的“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在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主观的因素。

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中使用的概率都是理论中的客观概率,而Savage将该理论进一步推广,将个人对客观事件可能发生的主观概率也纳入进来。

其公式如下:SEU=∑U(xi)ρ(Ei)公式中SEU代表主观期望效用,U(x)是结果x的效用函数,U(xi)代表第i种结果带来的效用值,ρ(Ei)代表对事件Ei发生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1]由此可见,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都是以“理性人”的假设为前提,这些理论都认为人的决策要同时考虑收益和获得收益的概率或者收益带来的效用和收益概率,通过权衡,决策者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1.3Allais悖论的提出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llais于1953年提出著名的Allais悖论[1],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标准化地位提出了挑战,成为欲推翻期望效用理论的杠杆。

Allais呈现两组选择如下:第一对二择一选择题:选择A完全肯定获得100万美元选择B0.10的概率获得250万美元0.89的概率获得100万美元0.01的概率一无所获在这组选择中,人们偏好选项A;第二对二择一选择题选择C0.11的概率获得100万美元0.89的概率一无所获选择D0.10的概率获得250万美元0.90的概率一无所获在这组选择中,人们偏好选项D。

面对第一对二择一选择题时,大多数人偏爱A选项,该选项在期望效用理论里意味着:U(1000000)>0.10U(5000000)+0.89U(1000000)+0.01U(0)即0.11U(1000000)>0.10U(5000000)+0.01U(0)然而,面对第二对二择一选择题时,大多数人则偏爱D选项,该选择在期望效用理论里意味着逆向的不等关系:0.11U(1000000)<0.10U(5000000)+0.01U(0)这个结果违背了期望效用理论的一个重要公理———独立性(independence)原则,或称为“确定事件原则”(sure thing principle)。

依该原则,人们对选择A(C)或选择B(D)的偏爱不应受到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

Allais悖论及后来的研究,如Ellsberg悖论[2],说明了人们并非(并不是)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作决策的同时,也对期望效用理论提出来了挑战。

1.4期望效用理论的继承有些研究者坚持认为期望效用理论是正确的,他们认为之所以出现悖论是因为实验室环境与真实的世界存在差异造成的。

大多数持该观点的学者都认为在实验室环境中人们并没有得到与其行为相符的报酬[3],或者因为实验室并不能提供相应的报酬以激发被试采取最大期望的行为;而在实验室情境以外,人们能够在市场的压力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并进而采取相应的行为。

David和Levin,以及Levin,Chapman和Johnson的研究都证明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决策与真实世界中的风险决策存在差异。

[4][5]2当代的风险决策理论为了解释人类某些与期望效用相违背的行为,基于两种不同的观点———有限理性原则和生态理性原则,学者们提出不同的观点。

2.1有限理性决策Simon认为标准化的决策理论没有考虑人的认知系统的局限性,针对标准化决策的不足,他提出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准确的预测未来,也就无法按照理性的方式行事,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减少不确定性带带的风险,也就是说个体行为是有限理性的。

[6]因此他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一个好的决策不一定得是最优的选择,而只要是满意的决策就够了,即由于认知资源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人们不是无限制地搜索所有可能的选择、评估每种选择的概率和效用、计算期望值,然后选择分数最高的项目,而是只需要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决策即可。

在一系列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心理学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心理学家看来,风险决策过程和问题解决是紧密相连的。

风险决策其实质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只不过问题解决更侧重于产生想法,而风险决策侧重于从多种想法或者多种备选方案中加以权衡和选择。

心理学家对人的风险决策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如后悔理论[7]、失望理论[8]、注意转换模型(TAX模型)[9]、情感决策理论[10]、前景理论[11]、累积前景理论[12]等。

这些理论在传统的决策理论基础上导入了情绪、参考点等心理变量,进一步完善了期望效用理论,使其更加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在这些理论中,以Kahneman的前景理论最有代表性。

115Kahneman和Tversky于1979年在标准化决策理论基础上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认为人的认知因素对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1]他认为人们在决策的过程中除了对传统经济学的收益及其概率进行信息加工以外,还增加了一个认知加工的元素,即问题表述的框架以及人们对该框架的表征。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首先会经历一个对信息的编码过程(editing stage),即人们会首先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问题的框架进行表征,当人们面对可能的收入时,即面对积极框架的时候,如果收入的可能性较小,他们是风险偏好的,如果收入的可能性较大时,他们是风险厌恶的;当人们面对损失时,即面对消极框架时,如果损失的可能性较小,他们是风险厌恶的,如果损失的可能性较大时,他们是风险偏好的。

在信息加工的第二阶段人们会依据价值函数(如图1)把给定的收益转换成主观价值,再依据权重函数(如图2)把给定的概率转化为决策权重,人们倾向于高估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低估高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某个决策的价值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V=∑π(pi)v(xi)公式中V代表价值,π(pi)是根据权重函数把给定的概率转化为决策权重,v(xi)把给定的收益转换成主观价值,决策中人们选择价值大的结果作为最终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