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的合成
合成方法
Synthesis methods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esoporous materials
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根据有机基团在材料中的位置可粗分为 表面结合型与桥键型两类
表面结合型可以通过后嫁接法和共缩聚法两种方法合成
分类
根据其两相间的结合方式和组成材料的组分 可分为如下三类:
➢ 第一类: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简单包埋于无机基质中,无机/有机两 组分之间通过弱键,如范德华力、氢键或离子间作用力而互相连接。
➢ 第二类: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之间通过强的化学键(如共价键或离 子—共价键)结合,有机组分通过化学键嫁接于无机网络中,而不 是简单包裹于无机基质中。
➢ 第三类:在上述第一类和第二类杂化材料中加入掺杂物(有机的或 无机的)时,掺杂组分嵌入无机/有机杂化基质中得到此类杂化材
料。
功能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使其具有 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 主要应用于: 光学材料、电学材料、涂层材料、催化材料、磁性材 料、生物材料、化学传感器等。
后嫁接法合成示意图
共缩聚合成法示意图
两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共缩聚法合成材料最大优点是有机基团可以相对均匀分布于材料 的孔道中,但如果有机基团的引入量超过 30%则很难得到有序的介 孔材料。同时由于合成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 ,有机基团可选 择的种类也相对有限。后嫁接合成法的优点是功能化后材料的有序 度不受影响 ,材料的原始结构不会受到破坏 ,还可根据需要灵活的 选择有机基团。后嫁接法的缺点是合成的材料中有机基团分布极不 规则,而且其分布状态不可控制。
尽管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多种应用领域已显示了它的 优异性能和巨大潜力,但它仍是一个年轻尚需进一步研 究的领域,如杂化材料的的杂化机理、 材料的结构与 性能的关系、 反应条件对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等方面 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随着人们对杂化材料的深入研 究及其新功能的不断开发, 它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 型材料, 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机_无机杂化材料与多功能纤维研究进展_相恒学

有机_无机杂化材料与多功能纤维研究进展_相恒学

有机_无机杂化材料与多功能纤维研究进展_相恒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指由有机分子与无机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有机和无机两种材料的特点和性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多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纤维材料领域。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韧性、高导电性、高透明性、低比重等。

这些性能使得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成为一种理想的多功能纤维材料的候选者。

多功能纤维材料是一种可以用于多种应用的纤维材料,如智能纺织品、防护服、传感器、储能设备等。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

该方法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溶解在溶剂中,并通过凝胶化、干燥、热处理等步骤使其形成纤维状结构。

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的一个研究重点是提高其力学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有机-无机界面的结合方式和强化有机纤维的结构,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

例如,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分别用作纤维的表层和核心,可以提高纤维的强度和韧性。

除了力学性能,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还可以具有其他多功能性能。

例如,将导电材料引入有机-无机杂化纤维中,可以制备出柔性、导电的纤维材料,用于制作柔性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另外,将具有光学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应用于纤维材料中,可以实现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纤维材料,如透明、发光的纤维。

此外,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还可以通过组装和修饰实现多功能性能。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有机-无机界面的相互作用方式,将各种功能型材料组装在纤维表面,实现了多种特殊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

例如,将具有催化性能的纳米颗粒组装在纤维表面,可以制备出具有催化功能的纤维材料。

综上所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性能的纤维材料。

通过调控有机-无机界面的结合方式和优化杂化纤维的结构,可以实现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光学性能等的提升。

制备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制备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制备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新材料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并被广泛应用。

其中,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多孔、高比表面积、可控合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催化、分离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一、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基本概念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指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在分子层次上交替堆叠而形成的纳米尺度的复合材料。

由于有机部分和无机部分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结合,使得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高度结晶性和机械强度。

而其分子层次上的结构和孔道的形貌可以通过精细控制反应条件而得到精确控制。

二、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1. 模板法制备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模板法制备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较为常见的方法。

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模板、在模板表面修饰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从模板表面脱去模板等。

其中,模板选择对最终的孔道形貌和大小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模板有聚苯乙烯微球、碳纳米管、金属有机骨架等。

2.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溶胶凝胶法是指将有机和无机溶胶制备成凝胶,然后将凝胶热处理,最终制得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其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调节溶胶浓度、pH、温度等实现对孔道大小和形貌的控制。

3. 其他方法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可以通过水热法、微波法、溶剂热法等途径制备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不相同,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三、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应用前景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 气体吸附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和可控合成而被广泛用于气体吸附。

例如,该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CO2捕捉器材料,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催化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催化反应中具有独特的性能。

其多孔结构可提供更大的反应界面,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例如,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以用于催化脱硝等多种反应。

无机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化学研究进展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本文将就目前无机化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分析和介绍。

一.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可控的化学、物理性质。

近年来,MOFs在气体吸附、分离、催化和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构建新的MOFs材料和探索其物理化学性质,但是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MOFs材料的应用价值。

例如,一些MOFs材料被应用于碳排放捕集、清洁能源存储和转化、气体分离和异构体选择性吸附等方面,成为无机化学研究的新热点。

二. 多孔非晶相金属船多孔非晶相合金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高抗蚀性、高温稳定性、良好的热阻值和优异的化学反应性等优异性能,成为了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学界对多孔非晶相金属船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比如,李靖等人研发出了一种高性能的多孔非晶相Ni-Mo合金船,在氧化甲醇反应中表现出了极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果。

三. 金属催化作用金属催化是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的无机化学原理,也是当前无机化学里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金属催化能够得到高产率、高效率、高选择性和绿色合成等多种优势,使其用户范围不断扩大。

现在,金属催化成为了发展有机合成化学的主要手段,已经成为了今后无机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金属催化的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及其复杂性,也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金属催化的选择性等。

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属催化理论和技术。

四. 稀土催化剂稀土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元素,是催化剂制备的重要原料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稀土催化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目前,稀土催化剂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环境污染处理等许多领域。

其中以稀土八面体结构的催化剂,如新型的分子筛、非晶相和氧化物结构稀土离子作为催化剂,其催化性质独特,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是研究稀土催化剂的新方向。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性能的研究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性能的研究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性能的研究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性能的研究引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药物传递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载体,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尺寸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传递和靶向输送。

本文旨在综述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性能的研究进展。

一、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原则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一般遵循三个原则:①合适的材料选择,可以是有机材料如脂肪酸、胶原蛋白等,也可以是无机材料如金属、硅等;②良好的材料相容性,有机和无机材料之间应有适当的亲和力以确保稳定性和可控性;③合适的功能化处理,可以通过聚合改性或表面修饰使载体具备靶向性、药物负载能力等。

二、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方法1. 油水界面法:通过调节油水界面上的形态结构,有机和无机材料可形成纳米颗粒。

2. 逆微乳液法:通过在非极性溶剂中形成微乳液,可在内核中包裹有机和无机材料。

3. 水热法:利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沉淀和生长纳米颗粒。

4. 共沉淀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在溶液中同时发生有机和无机材料的沉淀。

5. 自组装法:利用有机和无机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溶液中自发组装成纳米结构。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合成方法是多样化的,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取适合的合成方法进行。

三、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体外性能1. 药物负载性能: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药物负载量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内药物释放性能可以通过溶出实验来评价。

2. 生物相容性: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保证其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

细胞毒性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等可以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

3. 靶向性能: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药物载体的靶向性能可以通过体外细胞结合实验证明。

在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分子上引入靶向配体,可以增强其靶向性能。

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一、引言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之一。

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特点1.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指在无机基质中引入有机分子,并使其与无机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型功能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拥有无机材料的优良性能,还具有有机材料的柔韧性和可溶性,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溶胶-凝胶法、表面修饰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为材料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三、钙钛矿磷光材料的应用前景1.钙钛矿磷光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荧光功能材料,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光寿命长、发光波长可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LED照明、显示屏、生物成像等领域。

2.钙钛矿磷光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改善其发光效率、提高其光稳定性、拓展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工作将为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四、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1.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有机分子对钙钛矿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成功地调控了其光电性能,提高了其发光效率和光稳定性。

2.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其荧光量子产率、拓展其发光波长范围、增强其光稳定性等方面。

这些工作为该材料在LED照明、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五、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目前,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离子交换法、旋涂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为实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可能。

2.对有机无机杂化锰基钙钛矿磷光材料进行表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成分和光电性能等进行分析,为其性能优化和应用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

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

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科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和应用。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太赫兹调制研究进展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太赫兹调制研究进展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5卷第6期2020年12月Vol. 25 No. 6Dec. 2020特约稿件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太赫兹调制研究进展贺训军I,任婕1,孙晨光I,吕光军2(1.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院,黑龙江150080; 2.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桂林541004)摘 要: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光吸收系数大、扩散长度大、载流子迁移率高、以及制备工艺简单已成为目前光电领域的明星材料,在太赫兹调制和太赫兹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主要对基于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的太赫兹波调制器件进行了综述,介绍和分析了太 赫兹可调谐超材料的研究现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结构和性质和太赫兹调制机理、以及总结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在太赫兹调制和全介质超表面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 钛矿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以及为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在高性能调制和成像方面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太赫兹波;钙钛矿;调制DOI :10.15938/j. jhust. 2020. 06.002中图分类号:0441 ;TN7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683(2020)06-0010-07Research Progress of Terahertz Modulation Basedon Organic and 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 MaterialsHE Xun-jun , REN Jie' , SUN Chen-guang' , Ll) Guang-jun 2(I . School of Sciences ,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2.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Abstract : The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 has become a star material in the field of optoelectronics dueto its large optic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 large diffusion length , high earner mobility and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 and has a wide application for terahertz modulation and terahertz devices ・ Here , Terahertz modulatorbased on organic and inorganic perovskite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 Firstly , the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unable terahertz meta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and inorganichybrid perovskite , and THz modulation mechanism ・ Then , we summarize the new applications of perovskite materials in THz modulation and 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s ・ Fin a lly, we point out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and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organic 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 materials , and provide theory basis and instructionfor high performance modulation and imaging applications of the organic and 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 ・Keywords :terahertz wave ; perovskite ; modulation收稿日期:2020 -06 -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2062);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H2019TO22)・作者简介:任 婕(1996-),女,硕士研究生;孙晨光(1997—),男,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贺训军(1977—),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 :hexunjun@ hrbust. edu. cn.第6期贺训军等: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太赫兹调制研究进展110引言太赫兹(Terahertz,1THz=1012Hz)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的电磁波,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区,是电子学和光子学的交叉区域。

材料科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材料科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

材料科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的学科。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一、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模板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在制备不同类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

(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过溶解无机前驱物和有机聚合物于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胶,然后经过凝胶化和热处理,最终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杂化材料结构稳定性好,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2)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制备杂化材料的方法。

通常使用水热反应釜,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有机物和无机物反应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水热法制备的杂化材料晶体度高,结晶度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3)模板法模板法是一种通过模板的作用,在模板的表面或内部生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方法。

模板可以是固体、溶液或气体形态。

制备过程中,在合适的条件下,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模板的引导,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模板法制备的杂化材料形貌可控性高,可以得到具有特定形状和孔洞结构的杂化材料。

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性能调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性能由其组成部分、结构和形貌等因素决定。

可以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实现对杂化材料性能的调控。

(1)组分调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组分选择直接决定了杂化材料的性能。

通过选择不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杂化,可以调节杂化材料的导电性、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等。

同时可以通过调控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实现对杂化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

(2)结构调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结构对其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杂化材料的结构,包括晶体结构、多孔结构等,可以调控杂化材料的吸附性能、催化性能等。

有机-无机杂化膜

有机-无机杂化膜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进展1.简介传统的有机膜具有柔韧性良好、透气性高、密度低的优点,但是它们的耐溶剂性、耐腐蚀、耐温度性都较差,而单纯的无机膜虽然强度高、耐腐蚀、耐溶剂、耐高温,但比较脆,不易加工,因而制备一种兼具有两者优点的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有机网络中引入无机质点,改善网络结构,增强了膜的机械性能,提高了热稳定性,改善和修饰膜的孔结构和分布,提高膜的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

2.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结构有机-无机杂化膜按结构可分为3大类:(1)有机相和无机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杂化膜,图1;(2)有机相和无机相间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的杂化膜,图2,膜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在有机基质内分散着无机纳米微粒和在无机基质中添加纳米高分子微粒;(3)有机改性的陶瓷膜,图3。

3.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方法包括:溶液-凝胶法、纳米微粒与高分子直接共混法、原位聚合法等。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方法。

(1)溶胶-凝胶法(sol-gel)溶胶-凝胶法是将无机前驱体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通过水解、缩合反应生成粒子粒径为纳米级的溶胶,再经干燥转变为凝胶。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杂化膜内部有机和无机相易发生分离,不易得到均质膜。

当无机组分均匀的分散在有机网络中,且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时,易得到透明均质膜。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氢键也可以是化学键,组分间的化学键可以是M-C、M-O-Si-C或M-L(L为有机配体如多羟基配体,有机羧酸等)。

引入化学键有两者方法:一是选用包含有功能性基团的烷氧基硅氧烷单体作为无机前驱体;二是加入偶联剂对有机高聚物进行改性,选用三官能团的硅氧烷,更易得到均质膜。

(2)共混法该方法是高分子可以以溶液形式、乳业形式、熔融形式等与纳米无机微粒共混。

共混法操作方便、工艺简单。

用此方法得到的杂化膜中,纳米微粒空间分布参数难以确定,纳米微粒分布不均匀,易团聚,通过对纳米微粒做表面改性或加入增溶剂进行改性。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佚名
【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
【年(卷),期】2022(47)7
【摘要】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欧阳钢锋、副教授刘威课题组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上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配位型离子团簇结构的策略,设计并得到离子键和共价键协同作用产生强蓝光发射的系列化合物,为理解卤化亚铜类杂化发光材料中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提供新思路,也为高效蓝光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新途径。

【总页数】1页(P182-1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福建物构所有机无机杂化双轴铁电光伏材料研究获进展
2.福建物构所室温以上无机有机杂化反铁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3.溶胶-凝胶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进展——1.组分间以化学键作用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4.溶胶-凝胶法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进展——2组分间以次价力作用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5.福建物构所室温以上无机有机杂化反铁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类无机/有机杂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各类无机/有机杂化涂料的研究进展
1 昕 腐涂斟
防腐涂料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
产 生相 互 作 用 。
制作 用较 强 ,具 有 持 续 持 久 、广 谱
性 ,不易产生耐药性 ,耐 热性好及
2 抗嗣涂斟
随 着 人们 对环 境 卫 生 的重 视 与
除 了有一般涂料共性之外 ,还 需要
有对腐蚀介质 良好的稳定性 、抗渗 透性以及优 良电绝缘性 等特点 。由
表 工程 讯・00 1 5 面 资 21 年第期
科技进展
Kj za e i h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隔热 涂料
付金栋等采用纳米氧化锢锡的
乙醇浆 ,并使用有机硅涂料作成膜 剂 ,通过 加 入共 溶 剂并调 整 体 系
p 值 的 方法 ,制得 了性 能 良好 的透 H
明隔热涂膜。该透 明隔热涂料具 有 良好的光谱选择性 ,在可见光区具 有高的透过性并能有效阻隔红外光
区 的热 辐 射 。 通过 对涂 膜 的扫描 电
镜分析表 明,涂膜 中纳米氧化锢 锡 的粒径 小于 5 m,且 分布均 匀。 0n 采用自制 的隔热效 果测试装置对透 明 隔热涂 料 的 隔热 效果 进行 了测
定 ,结果表明 ,该涂料具有明显的
隔热效果 ,在碘 钨灯 照射下透明隔 热玻璃和空 白玻璃 之间的温差可以
4 尉磨 涂料
磨 损 是 十 分普 遍 的物 理 现 象 。
巩 强 等选 用 纳 米 A O作 为填 维硅 石结 构 ,表面 存在 不 饱 和 残键 l。
料 ,用硬脂酸做亲油处理 ,与丙烯 及 不 同 键 合 状 态 的 烃 基 。 纳 米
达 到 1 。 上 ,最 高 可 超 过 2 0 C以 O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详解演示文稿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详解演示文稿有机无机杂化材料(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是一类由有机和无机两种材料相互作用形成的新材料,通常具有兼具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

这类材料拥有丰富的性质和应用潜力,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首先,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种类与合成方法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相对含量,可以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分为两大类:有机/无机比例不高的杂化材料和有机/无机比例较高的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比例不高的杂化材料主要包括无机颗粒包覆有机分子的纳米复合材料和无机网格中杂有有机分子的杂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而有机/无机比例较高的杂化材料则有无机颗粒分散在有机基质中的无机颗粒增韧共混物和有机分子与无机部分相互穿插的无机有机混合聚合物。

其次,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也是研究的热点。

例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催化领域。

此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提高储能性能。

同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还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物降解、污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等环境领域。

第三,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特殊性能也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

例如,有机/无机界面的协同效应可以使杂化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

此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还具有可调控的磁性、导热性和电磁波吸收性能,为实现特定应用提供了可能。

最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值得关注。

一方面,研究人员将继续改进有机无机界面的结构和性能,以实现更好的杂化效果。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应用领域,如传感器、光电子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总而言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并且在能源、环境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摘要:含氟丙烯酸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能,然而其低硬度和易磨损性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无机-有机杂化技术构筑了一种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耐化学性能和耐候性,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涂层材料。

关键词: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硬度;耐磨性引言:含氟丙烯酸树脂因其优异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能,在船舶、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低硬度和易磨损性,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使用。

为了提高含氟丙烯酸树脂的力学性能,研究者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杂化技术。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了含氟丙烯酸树脂作为主要材料,并添加了一定比例的无机填料和有机改性剂。

无机填料可提高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有机改性剂可提高涂层的耐化学性能和耐候性。

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搅拌均匀,然后采用刮涂法将混合材料均匀涂布于玻璃基材上。

涂层经干燥后,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

结果与讨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的形貌发现,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表面较为光滑,并且无明显的裂纹和颗粒。

这说明无机-有机杂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涂层的表面性态。

在硬度测试中,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的硬度明显高于纯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说明无机填料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涂层的硬度。

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无机-有机杂化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的耐磨性较好,相对于纯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有明显的改善。

这表明通过无机-有机杂化技术构筑的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

结论:通过无机-有机杂化技术构筑的含氟丙烯酸树脂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同时保持了良好的耐化学性能和耐候性。

这种涂层具有潜力作为一种优良的涂层材料,可在船舶、建筑等领域应用。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是指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通过合成或组装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由于具有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优点,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如能源储存与转换、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

本文旨在介绍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特点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几种主要的合成策略,如溶胶-凝胶法、界面反应法、层状组装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将无机颗粒溶解到溶胶中,然后通过凝胶化、热处理等过程形成纳米杂化材料。

界面反应法则是通过界面反应、交联等方法将有机和无机材料的界面结合在一起。

层状组装法则是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通过层状组装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纳米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结构特点与其组成的有机和无机材料的性质密切相关。

一方面,有机材料的柔软性和可变性使得纳米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调性和可控性。

另一方面,无机材料的稳定性和硬度使得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此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这使其在催化剂、气体吸附、电池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能源储存与转换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为显著。

例如,将无机纳米材料与导电聚合物杂化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导电性和优良力学性能的电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制备。

此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光吸收效率和电荷传输速度。

在电子器件领域,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将有机半导体和无机颗粒杂化可以制备出具有高电子传输率和稳定性的有机-无机光电器件。

这些器件可以应用于有机电子学领域,如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等。

此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在传感器和催化剂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将有机材料与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纳米颗粒杂化可以获得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良好稳定性的传感器。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行 了展 望 .
关 键词 : 多金 属氧 酸盐 ; 无机一 有机 杂化材 料 ; 制备 方法 ; 应用
中图分 类号 : —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 编号 :6 43 8 2 1 ) 40 0 8 O61 A 1 7— 5 X( 0 1 0 —0 10
杂 多 酸 ( tr p l A i , A) 其 多 金 属 氧 酸 盐 ( oy x mea t atP Heeo oy cd HP 及 P lo o tl eS l, OM ) 由 杂 原 子 ( P、 i a 是 如 S、
原子 组成 的八 面 体 ( 缩 合 而 成 ]Ke gn和 D ws n结 构 如 图 1所 示. 果 去 掉结 构 中 的一 个 或 几个 MO ) . gi a o 如
MO 八 面体 , 可 以得到 缺位 的多 金属 氧酸 盐 阴离子 , 图 2 示 . 就 如 所
( ) g i 构 示 意 图 aKe gn结
21 O 1年 1 月 2
De . c 2O1 1
基 于 多 金 属 氧 酸 盐 的 无 机 一 机 杂 化 材 料 的 研 究 进 展 有
吴庆银 , 童 霞 , 雪 霏 吴
( 江大学 化 学系, 州 302) 浙 杭 1 0 7
摘要: 无机一 机杂 化材 料 以其优 异 的 性 能越 来越 受到 人 们 的 关注. 有 它综 合 了无 机 材 料 和有 机 材 料 的优 良特 性 , 既保 留原 有组分 的优 点 , 克服 缺 点 , 显示 出一 些新 的 性 能. 文 综述 了无 机一 又 本 有 机 杂化 材 料 的制备 方 法 以及 在h 学 、 学、 光 电学及催 化 等领 域 的应 用 , 并对 今 后 的研 究发 展 方 向进
之 间 的结合 方式 主要 有 三种 类型 : 型 I, 类 无机 和有 机两 组 分 间通 过 弱键 , 范 德华 力 、 键 、 电作 用 或 亲 如 氢 静 水一 水平衡 相 互作 用. 型 Ⅱ, 机 组分 与有 机组 分之 间通 过形 成分 子水平 的杂 化 , 疏 类 无 存在 强 的化 学 键如 共 价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热点。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指有机和无机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材料,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和应用前景。

其研究不仅对于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提高材料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电催化、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也日益深入。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电化学合成、自组装等方法制备。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将溶解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一起凝胶化,形成有机无机凝胶,再通过干燥、高温煅烧等工艺制备成固态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结构层次上精确控制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比例、结构和排列方式,进而调控材料性能。

为此,科学家们采用了一些手段,如在有机分子骨架中引入无机单元、在无机骨架中加入含有活性基团的有机小分子、通过杂化分子制备复合材料等方法。

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应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具有多种性能和应用前景。

首先,这类材料的电子传导性能好,可以作为电化学传感器、光电探测器、电子场发射器等器件材料。

其次,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光学性能独特,包括发光性、吸收性、和散射性等,因此可应用于荧光探针、LED发光材料等。

此外,它们还具有独特的催化,吸气,吸附性能,以及优异耐腐蚀性、机械性能,可以应用于催化剂、分离膜、气体分离、水处理等领域。

最近,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能够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和吸附,对环境污染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还可应用于能源领域,如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器件材料,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光电性能。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无机有机杂化材料(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s)是一类由无机和有机成分相互作用形成的新型功能材料。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能源存储、光电器件、传感器等领域展示了极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一、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共沉淀法等。

下面将介绍其中两种典型的合成方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化合物的凝胶化过程来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并且具有较高的晶体质量。

例如,在制备无机有机杂化材料TiO2/聚合物复合材料时,可以将钛酸酯溶胶与聚合物溶液混合,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形成凝胶,然后通过热处理或溶剂处理得到所需的杂化材料。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进行反应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以合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钙钛矿材料为例,可以将无机阳离子溶液与有机溶液混合,将混合液放入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最后通过过滤和干燥得到所需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二、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性能研究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下面将介绍杂化材料在能源存储和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

1. 能源存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钙钛矿材料的研究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离子传输性能,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存储装置。

研究人员通过控制杂化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一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和储能性能。

2. 光电器件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在光电器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有机-铁电复合材料为例,通过将有机分子和铁电材料相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材料,可用于光电传感器、光电开关等器件。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范文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范文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篇一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因其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以及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了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该类薄膜不仅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而且其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使其在未来的光电技术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重点研究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的详细分析。

二、制备方法1. 材料选择:制备钙钛矿薄膜的主要原料包括有机阳离子(如甲胺离子、甲脒离子等)、无机卤化铅(如PbI2、PbBr2等)以及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等)。

2. 制备过程:首先将原料在溶剂中混合形成前驱体溶液,然后通过旋涂法、喷雾法、真空蒸发法等方法将前驱体溶液均匀涂布在基底上,接着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热处理,形成钙钛矿薄膜。

三、性能研究1. 光学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钙钛矿薄膜的光吸收、光发射等光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良好的光发射性能。

2. 电学性能:通过电流-电压曲线、电容-电压曲线等手段,研究钙钛矿薄膜的电导率、介电性能等电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薄膜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适合用于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

3. 稳定性:对钙钛矿薄膜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包括热稳定性、湿度稳定性以及光照稳定性等。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和材料选择,可以有效提高钙钛矿薄膜的稳定性。

四、应用前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简单的制备工艺,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以及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薄膜可以作为光吸收层,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光电探测器中,钙钛矿薄膜可以作为敏感元件,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和探测。

此外,钙钛矿薄膜还可以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光电传感器等领域。

五、结论本文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ao[3]等对硅烷基化修饰的MCM-41的吸附性质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MCM-41被三甲基硅烷改性后具有很强的疏 水性,且对非极性的有机物表现出很好的吸附能力,这 种材料可用于除去废水及高湿度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 物。
环保领域
用于对重金属离子、放射性核素以及有机溶剂的吸附(高吸附能 力、吸附的专一性) 原理: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中孔材料的表面含HSCH2CH2CH2 — 基团 ,而HS对重金属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 Feng等[5]首次报道了将—SH嫁接于介孔材料MCM-41上,得到的吸 附剂对Hg2+的最高吸附量达到505mg/g,用其处理含 Hg2+(0.5— 12ppm)的水溶液,处理后水中Hg2+浓度低于0.005ppm ,符合饮用水 标准。
Scheme of adsorbing heavy metal ions using mesoporous materials
Stein、Liu、Mercier、Pinnavaia 等研究小组通过共 聚或嫁接的方法将—SH引入MCM-41、SBA-15、MSU、 HMS上,合成的杂化介孔材料都能有效吸附 Hg2+、Pb2+ 、Ag+、Cd2+、Cu2+等重金属离子。
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在纳米尺度结合的复合材 料,两相间存在强的作用力或形成互穿网络结 构。
分类
根据其两相间的结合方式和组成材料的组分 可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有机分子或聚合物简单包埋于无机基质中,无机/有机两组 分之间通过弱键,如范德华力、氢键或离子间作用力而互相连接。 ➢第二类: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之间通过强的化学键(如共价键或离 子—共价键)结合,有机组分通过化学键嫁接于无机网络中,而不是 简单包裹于无机基质中。 ➢第三类:在上述第一类和第二类杂化材料中加入掺杂物(有机的或
Am0-HMS无硅源, Am1-HMS, Am2-HMS, Am3-HMS有机硅源量逐渐增加。
➢ Sullivan等把用磷酸修饰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HO)SiCH2CHPO (OH)2CH2CH2SiO2(OH)n),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用于片那醇的重排, 转化率可达80%。
➢ Li等对TiO2 表面的羟基进行活化,然后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 其进行修饰,从而制得了PANI/SAM-TiO2 杂化材料。结构分析表明 PANI和TiO2之间生成了化学键,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在可见光区有高吸收,并且在太阳光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制备出了HMS型有机无机杂化介孔碱性催化材料。采用多种手段对材料进 行表征,并通过典型的 2,-羟基苯基甲基酮和苯甲醛 缩合制备黄烷酮的反应对其进行催化活性测试。
合成方法:以十八胺为模板剂,BTMSPA为有机硅源, 通过与正硅酸乙酯共缩合合成。 BTMSPA :Bis[3-(trimethoxysilyl)propyl]amine
无机的)时,掺杂组分嵌入无机/有机杂化基质中得到此类杂化材料。
功能
有机- 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使其具有 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 主要应用于: 光学材料、电学材料、涂层材料、催化材料、磁性材 料、生物材料、化学传感器等。
催化材料
介孔硅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有机基团通过嫁接或共聚的方法引入到氧化硅基介孔 材料的孔表面或材料的骨架中,形成有机-无机杂化氧 化硅基介孔材料。
除硫醚功能化介孔材料外,美国的Jaroniec等合成了含 有异氰尿酸功能基团(硅酯25)的PMOs材料,该材料对 Hg2+的吸附量可达1800mg/g。
光学材料
在有机-无机杂化介孔材料中引入憎水性的有机基团,大大降低 材料的介电常数,因此有机-无机杂化介孔膜材料将有可能在非 线性光学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曹峰[6]等人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光敏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 ,该材料除保持光敏聚酰亚胺原有的感光性能外,其热稳定性能 、力学性能及与基底的粘附性能均有明显地提高。
有机基团的引入不仅可以作为活性中心,而且可以对 介孔材料的表面性质(亲/憎水性)和孔径进行调变从而 在催化反应中表面出更好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有机改性杂化介孔材料用于催化的优点
(1)催化剂在反应中保持固态,易从液相中分离 (2)可以再生及循环使用 (3)催化剂由于被嵌入骨架中,因此在择型催化上有专一性 (4)催化剂受孔道的保护,其稳定性得到改善
吸附材料
➢ 中孔分子筛的表面由于有大量的硅羟基,因此其亲水 性很强,通过表面功能化后,其亲水性会改变。利用 这一原理,可把不同极性的液体分离。 Lim[4]等的研究表明,乙烯基改性的MCM-41对有机非极 性物质的吸附性很强,基于这种特点,乙烯基改性的 MCM-41及其相关的材料有可能在除去水中少量有机组 份方面发挥作用。
在绿色催化方面,可以将金纳米颗粒引入到硫醚功能化 的PMOs(PMOs,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s) 孔道中。Richards等发现这类材料不仅是一种非常高 效的醇类选择氧化催化剂;而且对于烷烃的绿色氧化也 非常高效,在十六烷的氧化中,TOF可达892h-1,循环三 次后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Walcarius等利用氨丙基及乙二胺对介孔材料进行改性 ,得到的材料对Cu2+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可以对水 中的Cu2+进行跟踪定量检测。将γ-氯丙基嫁接在介孔 材料HMS上形成CPS-HMS ,对水中三氯甲烷的去除非常 有效。
CPS-HMS对三氯甲烷和苯酚的吸附速率曲线
施剑林研究小组报道了使用P123为模板剂,在酸性条件 下通过TESPTS(硅酯31)与TEOS共聚合成硫醚功能化介 孔材料,所得材料对Hg2+的吸附量高达2700mg/g , 对 其他重金属离子如Cd2+、Zn2+、Pb2+、Cu2+都有一定的 吸附。
表面活性剂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
➢ 概念 ➢ 功能 ➢ 相关应用 ➢ 合成方法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在20世纪70年代末, 出现了聚合物-SiO2的杂 化材料, 但当时还没有杂化材料的概念。1984 年,Schmidt等人首先提出了有机-无机杂化材 料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