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与政策-国家科技中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操作者对计划有解释权、分解权、 裁量权和配置权;
计划体系是赋权管理----亦即渠道管理; 渠道决定了信息、机会和流程;
计划体系具有时间性、区域性、领域性 和对象性;
范例
基础
高
科
研究
技
技
计划
术
攻
(省自
研
关
然科
究
计
学基
计
划
金)
划
江苏省十五科技计划 体系
科技
科
基础
技
设施
产
建设
业
计划
化
计
划
、展标方 重领和针
、
策专务想小
和项、、于
举 措
规 划
主 要
主 要
年
、 重 要 政
发 展 领 域
目 标 和 任
; 指 导 思
、
要 政 策 和
计 划 分 解
重 大 专 项
具 体 目 标
年 ; 主
举项阶和要
措
目 、 重
段 项 目
任 务 、
思 路 、
、
注意之处
规划是一种统筹权,主要以文本形式体现, 可公开也可不公开;
科 技 部
教 育 部
中 科 院
工 程 院
中 国 科 协
发 改 委
工 信 部
财 政 部
学自 基然 金科
国资委
大学 科研院所 农业、卫生、交通等
国企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院所、企业
未来国家创新体系
知识创新体系:中科院+大学 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合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军民融合、寓军于民 区域创新体系:各具特色、支撑区域发展 中介服务体系: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
基本计划——国家持续稳定 支持公共科技的基本形式,具 有涉及领域广、需要长期支持 等特点。
基本计划
➢ 科技支撑计划 ➢ 863计划 ➢ 基础研究计划
(含自然基金和973计划) ➢ 条件平台建设专项 ➢ 政策引导类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国家科技攻关
计划(1982年设立)的基础上设立
✓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 和紧迫性的问题
科技(研发/创新)管理的开端与简史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管理的意义
1.2 当代科技(研发/创新)管理的主题
四大挑战: 知识融合化 研发密集化
创新革命化
资源国际化
五大内容:
➢创新机会识别 ➢知识能力获取 ➢科技资源统筹 ➢技术方案抉择 ➢知识产权保护
1.3 中国的科技管理体制
中央政治局 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
技部做统筹管理、服务 要求地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针对制约本
地方、本部门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发展 难题组织各方面科技力量协同研究、开发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单以技术水平为标 准,问题迫切性决定了计划安排优先总性
863计划
➢ 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 ➢ 主要落实规划纲要的前沿技术任务 ➢ 统筹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
或重大工程建设 ➢ 实现跨越式发展 ➢ 规划纲要的16个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重大新药创制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大型飞机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
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 提升主要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提升社会公益的科技服务能力 提升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 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 ▲ 科技体制基础 ▲ 科技条件基础 ▲ 科技人才基础
1.6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1批重大专项: 16个专项 2类环境建设: 研发条件平台建设
政策引导类计划 3大基本计划: 863计划
高技 工 公 科技 星 火 科技
术研 程 共 创新 火 炬 成果
究重 技 技 服务 计 计 示范
点实 术 术 体系 划 划 推广
验室 研 服 建设
计划
究务
中平
心台
其 它 科 技 计 划
社软国 会科际 发学科 展研技 计究合 划 计作
划计 划
1.5 国家科技规划/计划主旨
深入贯彻: 中央精神、国家战略
科技支撑计划 基础研究计划 系列重大活动:科技奥运、振兴东北、
科技支疆等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基本计划+重大专项+专项行动
主体计划
政策引导计划
基 础 研 究
高 技 术
科 技
平 台
研 支建
究 撑设
星火、火炬 技术创新 工程……
重大战略 产品或工 程(目标明 确、阶段 性明显)
重大专项
➢ 国家战略目标 ➢ 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
✓ 以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公益领域 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
✓ 加大社会公益类技术支持力度
支撑计划的组织管理体制
支撑计划实行计划主管部门、 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专 家及科技服务机构权责分明、各负 其责,决策、咨询、实施、监督互 相独立、互相制约的管理体制。
支撑计划中的“一把手工程”
管理方式发生改革 决策权、组织实施权交给地方、部门;科
我国科技创新管理: 体系与政策
刘琦岩 科学技术部调研室
主要内容:
一.国家科技管理体制 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政策 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运作机制 四.创新模式与政策支持
一、国家科技管理体制
1.1 科技(研发/创新)管理
科学、技术、研发、创新等几个概念的关联 与区别 创 新=从研发到产业化或科技产业化 创新包涵非科技因素
863计划的领域
电子信息通信 先进制造/光机电一体化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新能源 海洋工程
激光、核利用等
基础研究计划(973+自然科学基金)
➢ 落实规划纲要的基础研究任务 ➢ 包括面向自由探索的自然科学基金
全面落实: 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专项规划
国家科技规划/计划主要要求
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 面向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突出发展难点、科技前沿 突出社会和谐、重视民生 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强调国内外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规划目标:
提升五种能力 奠定三个基础
国家创新体系
行业创新体系或网络
创新文化氛围
领域科技或行业创新体系或网络
创知 新识 服中 务介
国防科技创新 区域科技创新
创技 新术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平台
1.4 国家科技规划和计划体系 科技规划与计划的层面差异
规划纲要---五年规划---年度计划
1 5
10~20
要域任原 政、务则 策重、、 和大重主 举专点要年 措项发目;
计划体系是赋权管理----亦即渠道管理; 渠道决定了信息、机会和流程;
计划体系具有时间性、区域性、领域性 和对象性;
范例
基础
高
科
研究
技
技
计划
术
攻
(省自
研
关
然科
究
计
学基
计
划
金)
划
江苏省十五科技计划 体系
科技
科
基础
技
设施
产
建设
业
计划
化
计
划
、展标方 重领和针
、
策专务想小
和项、、于
举 措
规 划
主 要
主 要
年
、 重 要 政
发 展 领 域
目 标 和 任
; 指 导 思
、
要 政 策 和
计 划 分 解
重 大 专 项
具 体 目 标
年 ; 主
举项阶和要
措
目 、 重
段 项 目
任 务 、
思 路 、
、
注意之处
规划是一种统筹权,主要以文本形式体现, 可公开也可不公开;
科 技 部
教 育 部
中 科 院
工 程 院
中 国 科 协
发 改 委
工 信 部
财 政 部
学自 基然 金科
国资委
大学 科研院所 农业、卫生、交通等
国企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院所、企业
未来国家创新体系
知识创新体系:中科院+大学 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合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军民融合、寓军于民 区域创新体系:各具特色、支撑区域发展 中介服务体系: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
基本计划——国家持续稳定 支持公共科技的基本形式,具 有涉及领域广、需要长期支持 等特点。
基本计划
➢ 科技支撑计划 ➢ 863计划 ➢ 基础研究计划
(含自然基金和973计划) ➢ 条件平台建设专项 ➢ 政策引导类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国家科技攻关
计划(1982年设立)的基础上设立
✓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 和紧迫性的问题
科技(研发/创新)管理的开端与简史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管理的意义
1.2 当代科技(研发/创新)管理的主题
四大挑战: 知识融合化 研发密集化
创新革命化
资源国际化
五大内容:
➢创新机会识别 ➢知识能力获取 ➢科技资源统筹 ➢技术方案抉择 ➢知识产权保护
1.3 中国的科技管理体制
中央政治局 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
技部做统筹管理、服务 要求地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针对制约本
地方、本部门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发展 难题组织各方面科技力量协同研究、开发 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单以技术水平为标 准,问题迫切性决定了计划安排优先总性
863计划
➢ 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 ➢ 主要落实规划纲要的前沿技术任务 ➢ 统筹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
或重大工程建设 ➢ 实现跨越式发展 ➢ 规划纲要的16个重大专项
重大专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重大新药创制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大型飞机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
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 提升主要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提升社会公益的科技服务能力 提升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 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 ▲ 科技体制基础 ▲ 科技条件基础 ▲ 科技人才基础
1.6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1批重大专项: 16个专项 2类环境建设: 研发条件平台建设
政策引导类计划 3大基本计划: 863计划
高技 工 公 科技 星 火 科技
术研 程 共 创新 火 炬 成果
究重 技 技 服务 计 计 示范
点实 术 术 体系 划 划 推广
验室 研 服 建设
计划
究务
中平
心台
其 它 科 技 计 划
社软国 会科际 发学科 展研技 计究合 划 计作
划计 划
1.5 国家科技规划/计划主旨
深入贯彻: 中央精神、国家战略
科技支撑计划 基础研究计划 系列重大活动:科技奥运、振兴东北、
科技支疆等
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基本计划+重大专项+专项行动
主体计划
政策引导计划
基 础 研 究
高 技 术
科 技
平 台
研 支建
究 撑设
星火、火炬 技术创新 工程……
重大战略 产品或工 程(目标明 确、阶段 性明显)
重大专项
➢ 国家战略目标 ➢ 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
✓ 以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公益领域 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
✓ 加大社会公益类技术支持力度
支撑计划的组织管理体制
支撑计划实行计划主管部门、 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专 家及科技服务机构权责分明、各负 其责,决策、咨询、实施、监督互 相独立、互相制约的管理体制。
支撑计划中的“一把手工程”
管理方式发生改革 决策权、组织实施权交给地方、部门;科
我国科技创新管理: 体系与政策
刘琦岩 科学技术部调研室
主要内容:
一.国家科技管理体制 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政策 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运作机制 四.创新模式与政策支持
一、国家科技管理体制
1.1 科技(研发/创新)管理
科学、技术、研发、创新等几个概念的关联 与区别 创 新=从研发到产业化或科技产业化 创新包涵非科技因素
863计划的领域
电子信息通信 先进制造/光机电一体化 生物医药 新材料 新能源 海洋工程
激光、核利用等
基础研究计划(973+自然科学基金)
➢ 落实规划纲要的基础研究任务 ➢ 包括面向自由探索的自然科学基金
全面落实: 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专项规划
国家科技规划/计划主要要求
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 面向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突出发展难点、科技前沿 突出社会和谐、重视民生 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强调国内外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规划目标:
提升五种能力 奠定三个基础
国家创新体系
行业创新体系或网络
创新文化氛围
领域科技或行业创新体系或网络
创知 新识 服中 务介
国防科技创新 区域科技创新
创技 新术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平台
1.4 国家科技规划和计划体系 科技规划与计划的层面差异
规划纲要---五年规划---年度计划
1 5
10~20
要域任原 政、务则 策重、、 和大重主 举专点要年 措项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