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全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f2ad1711453610661ed9f4ca.png)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06f17c168884868762d620.png)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一、名词对解释与异同比较1、变异系数与衬度系数变异系数:地球化学指标的均方差相对于均值的变化程度,即C V=S/X*100%。
衬度系数:异常清晰度的度量,目前有多种表示方法:异常均值相对异常下限或背景值的百分比、异常峰值与异常下限的比值等三种。
前者反映了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该值较大时也可表现出较大的衬度系数。
2、表生环境与内生环境表生环境指氧、二氧化碳、水等充分且能自由参与、常温恒压、开放的体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的地表或近地表环境,包括岩石圈表层、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环境。
内生环境则与之相反,是一种高温、高压、还原、流体活动受限的环境。
3、同生碎屑异常与后生异常同生碎屑异常:岩石在地表以物理风化为主时,其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中碎屑矿物与岩石的化学组成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所形成的异常。
后生异常可以发育在任何介质中。
形成异常的物质通常已经在活动相(水溶液、气体、植物体及大气搬运的质点)中迁移了或远或近的距离,而在异常地点沉积下来。
4、上移水成异常与侧移水成异常上移水成异常:土壤中的呈溶解态的离子在毛细管作用下,由深部向地表迁移,在土壤中形成的次生异常。
金属元素被地下水溶解并随着迁移很远的距离,在某种沉淀障上析出,这就形成了侧移的水成异常。
5、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地球化学背景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为背景区,在背景区内某个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特征即为背景值。
与背景相对存在就是异常区,空间上如矿化地区及受到明显人为污染地区,我们常把高于背景上限的或低于背景上限的范围称为异常。
6、机械分散流与盐分散流前者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流为主;后者为岩屑在水介质搬运过程中溶解形成的可溶性的离子或分子为盐分散流。
7、原生晕与次生晕前者的赋存介质主要为岩石,而后者的赋存介质为岩石的次生产物,如土壤、水系沉积物、水中可溶性物质及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等。
8、非屏障植物与屏障植物非屏障植物指植物中某元素的含量与下伏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可溶解吸收部分)呈线性相关,具有该元素的极大的富集能力(大于300倍)的植物。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aef0b225fbfc77da269b1e2.png)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的线索和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 勘查地球化学的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的自然体系中的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是某元素在矿体中的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的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的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的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是寻找该矿床的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的指示元素便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的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和物质来源的差异,以及结晶分异和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的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的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的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的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的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的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的目的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元素的迁移地球化学环境是使元素所在的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合原生环境,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的环境丰度研究的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最新整理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最新整理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f31c5176a20029bd642df0.png)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纲要1、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勘查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克拉克值是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平均含量。
2、浓度克拉克值=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该元素在地质体中相对集中;反之,则分散。
)3、浓集系数=某元素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4、元素的存在形式:⑴独立矿物:独立矿物是元素在宏观的集中状态下的主要存在形式。
⑵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是微量元素重要的存在形式,⑶吸附离子:元素以离子形式被吸附于胶体颗粒表面,少数情况下还能结合于胶粒晶格。
5、元素的迁移:⑴元素迁移的方式:I.化学及物理化学迁移①硅酸盐熔体迁移②水及水溶液迁移③气体迁移II.机械迁移III.生物及生物地球化学迁移⑵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①元素的存在形式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③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形式①元素的沉淀①复分解反应②溶液PH值的变化③氧化还原反应④胶体作用6、地球化学异常(异常):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背景(背景):地质体或天然物质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元素呈背景含量的地区(或地段)叫做背景地区(背景地段)背景含量的平均值称为背景值,背景含量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即为异常含量。
7、异常的分类:与矿体或成矿作用是否有关异常的形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元素异常与介质形成的时间关系成晕与成壤时间分散晕:习惯上常将矿床的原生晕和矿床的次生晕,统称为矿床的分散晕。
分散流: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体及其原生晕的破坏,在其附近地表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次生异常地段,沿水系呈线状延伸,简称分散流。
8、地球化学找矿:(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2)土壤地球化学找矿;(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4)水文地球化学找矿;(5)气体地球化学找矿;(6)生物地球化学找矿。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探地球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416e9689eb172ded63b7b8.png)
化探复习1、勘查地球化学得概念;在地质与地球化学得理论指导下,在各种介质(包括岩石、土壤、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气体等)中系统地在不同比例尺与规模上采集地球化学样品,经测试分析与数据处理,发现地球化学异常与其它地球化学指标,据此作为找矿得线索与依据,进而寻找矿床;同时用以解决一些地质等其它问题。
2、勘查地球化学得分类;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一定得自然体系中得平均含量,也叫克拉克值。
浓集系数:它就是某元素在矿体中得含量(通常以最低可采平均品位作标准)与其地壳丰度得比值。
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地壳中局部集中(成矿)得能力。
浓集系数较大得元素在矿体周围呈现得地球化学异常强度较大。
对于某些伴生得微量元素,如果其浓集系数较主要成矿元素明显地大,则这些伴生元素便就是寻找该矿床得良好指示元素。
Hg、Sb、Bi、As成为金矿床得指示元素便就是这个原因。
浓度克拉克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得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得比值。
浓度克拉克值>1,说明元素富集,反之则分散。
化学元素在不同成分岩浆岩中得丰度变化,反映了岩浆成因与物质来源得差异,以及结晶分异与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中元素得分配;同时也体现出造岩元素对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得制约作用。
研究岩浆岩中化学元素得丰度变化具有重大找矿意义。
2、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得分布(1)碱金属元素(2)碱土金属(3)亲氧元素元素在地质体内得分布形态一般有五种情况:①结合在多种矿物中得元素一般服从正态分布;②集中在一、二种矿物内得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③多次地化作用迭加形成得含量呈正态分布;单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④扩散作用形成得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对流混匀作用呈正态分布。
⑤两次不同地质作用,可引起两种类型相同而参数不同得分布形式。
研究分布类型得目得就是:正确选择背景值、背景上限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对分布形式检验直接得到某些地化信息。
地壳中元素得存在形式与元素得迁移地球化学环境就是使元素所在得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得各种物理化学条件得总合原生环境,就是指从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能够形成正常岩石得最深水平得环境;次生环境,就是地表天然水、大气所能够影响范围得环境丰度研究得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得程度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得依据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得依据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得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9ea1b159eef8c75ebfb3ae.png)
------------------- 时磊忖呎… ... . .... ...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序言1. 勘查地球化学概念:(一般了解)2. 地球化学异常: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
3. 地球化学背景: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正常的现象。
4. 地球化学异常分类(根据赋存介质):(1)岩石地球化学异常;(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3)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4)水文地球化学异常;(5)气体地球化学异常:(6)生物地球化学异常5. 地球化学特点:(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4)快速,经济,效率高6. 展简史:一般了解第一章1 •克拉克值的勘查地球化学意义:(1)克拉克值是地质体中元素分散与富集的一种尺度(2 )克拉克值是勘查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灵敏度的总标准(3)可用于预测全球矿产资源2•浓度克拉克值=地质体或区域中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3•浓集系数=矿石最低可采平均品味/克拉克值4•计算法步骤:(1)选取正常样品:根据地质观察和研究,选取未受矿化,蚀变影响或影响相对较弱地段样品的分析结果作为计算对象。
(2)处理离群含量:利用迭代法提出那些含量小于均值减去3倍均方差(XVX P+3S)或大于均值加3倍均方差(X i>x p+3S)d的样品,被剔除的样品不再参加计算(3)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确定背景值(C O)和背景上限值(C A)a. 数据如果服从算术正态分布,则:C O=C A= C o+ks k 一般取2b. 数据不服从算术正态分布,则把数据转换成对数,然后再进行检验。
如果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O O=C1A= Co+ks 1k 一般取2c. 如果数据既不服从算术正态分布,又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可以用图解法原理来计算背景值及其上,下限值。
5. 异常强度:异常强度可用异常峰值(C Max )、异常平均值(C p)、异常衬度(C P/C A或C P/C O)来表示。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adcab355727a5e9856a619f.png)
一. 名词解释(16分)1.元素丰度:指地壳中各个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平均含量。
2.地球化学指标:反映和表述研究对象地球化学特征的信息的统称。
3.渗透迁移:当围岩中存在着压力差时,作为溶质的成矿有关的组分与溶液一起沿着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流动而产生迁移。
4.土壤剖面: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
5.(矿床)分散流:由于矿体、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在矿体附近水系沉积物中形成的,成矿有关的元素含量增高的地段称“矿床分散流”,简称分散流。
6.总硬度:水总硬度是描述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的一个指标。
7.总矿化度:指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含量。
8.地球化学异常:指在给定的空间或地区内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或其他化学指标对正常地球化学模式的偏离。
9.指示植物:一定区域范围内能指示生长环境或某些环境条件的植物种、属或群。
10.丰度: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岩石圈中的含量。
11.原生异常:是发育于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也就是指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气成作用及热液作用等内生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过程中与矿体或矿化同时形成的、赋存在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12.次生异常:矿体或原生异常在地表经风化解体后,异常物质在地球分散到各种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13.异常下限:是根据背景值和标准离差按一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异常起始值。
14.背景区:指未受矿化影响或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的地区15.地球化学晕:在成矿过程中或成矿以后,各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使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索分散到矿体周围的围岩、地表的松散堆积物、水体及植物体中,形成相对富集的高含量地带,称为地球化学晕或分散晕。
二、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0分)1.风化和沉积是表生作用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沉积作用主要在原地系统的发生,而风化作用则经过长途搬运到异地系统的发生。
()2.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都导致明显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的变化。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8a5c6ef5335a8102d220a8.png)
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相比称为浓度克拉克值,所以,某元素浓度克拉克值>1,表示它相对富集或集中,<1则为亏损或分散。
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的富集倾向:(1)在超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r、Ni、Co、Pt族元素。
(2)在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u、Mn、V、Ti、Sc等。
(3)在酸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Li、Be、Rb、Cs、Tl、Sr、Ba、Y、TR、U、Th、Ta、W、Sn、Pb。
(4)富集倾向不明的元素有:Au、As、Ge、Sb。
显然,寻找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时,需要考虑上述成矿专属性。
★地球化学异常:所谓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石、土壤、水、生物、空气)中,一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生变化的现象。
岩石风化成为土壤过程中元素富集情况总体上可分为三类:(1)风化成壤过程中明显集中的元素。
大多是一些在地表能形成稳定矿物的元素,如Sn、Li、Be、Cr、Mo。
(2)风化成壤过程中明显分散的元素。
大多是一些浓度克拉克值小于0.8的元素。
如Na、Mg、Cu、Ni、Zn等,主要为碱金属元素和亲铜元素。
(3)风化成壤过程中富集分散不明显的元素,大多是一些浓度克拉克值为1.0左右的元素。
如Pb、Mn、Si、Ba等。
在各类地质体中,无论是岩石还是土壤,普遍具有常量元素呈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特点。
1.矿物岩石中的常量元素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大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当元素近似均匀地分散在各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呈正态分布,当元素集中在某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则呈对数正态分布。
3.在单一地球化学作用下,或者虽然经历了多次地球化学作用,但属于均匀作用时,各类元素仍然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理解的重要地球化学规律。
对指导找矿极有帮助。
★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依据:1、异常评价的地质依据1)地层岩性——许多矿床的形成与一定时代的地质和与一定的岩性有关。
地球化学勘探复习题
![地球化学勘探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c9ff8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4.png)
地球化学勘探复习题⼭东科技⼤学⼀、名词解释题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地质学、地球化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测试矿体化学元素(包括同位素),研究其分布分配、组分分带、存在形式以及与成矿有关的物理化学参数(温度、压⼒、pH和EH)等,并⽤这些标志进⾏找矿的⼀门科学。
2.克拉克值指地壳岩⽯圈中元素的分布量,亦称丰度。
3.浓度克拉克值地质体中某元素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的⽐值。
4.浓集系数各种矿产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克拉克值的⽐值。
5.原⽣环境是指从循环⾬⽔的最低⽔平向下延伸直⾄能够形成正常岩⽯的最深⽔平的环境。
这是⼀个⾼温与⾼压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流体的循环受到限制,游离氧的含量⽐较低。
6.次⽣环境是在地球表⾯风化、侵蚀与沉积的环境,它的特点是温度低,压⼒低且⼏乎压⼒不变,溶液可以⾃由流动,游离氧、⽔及⼆氧化碳很丰富。
7.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以及元素在其中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组合与迁移规律、演化历史的科学。
8.复分解反应指物质间离⼦相互交换⽽形成新的化合物的作⽤。
9.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天然物质(岩⽯、⼟壤、⽔、⽣物、空⽓)中,—些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正常含量或某些化学性质明显地发⽣变化的现象。
10.原⽣晕是指在成岩、成矿作⽤影响下,在矿体附近围岩中所形成的局部地球化学原⽣异常地段。
11.找矿指⽰元素是能够⽤来指⽰矿体的存在或能够指出找矿⽅向的化学元素(包括同位素)。
12.⽔成分散指在表⽣作⽤下矿⽯中成矿元素呈液相(溶液)迁移⽽形成的分散。
13.线⾦属量是指沿剖⾯线异常内单位长度地段⼟壤中元素的平均含量。
14.地化指标是指能够⽤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地球化学标志。
15.特征含量能够利⽤某元素的含量范围区分不同地质体,指⽰矿化(矿体)存在或指出找矿⽅向的就称为“特征含量”。
16.精密度是指对某⼀样品多次分析检测结果的彼此符合的程度。
17.背景上限在地球化学背景范围内元素的含量是有波动起伏的,其最⼤值称为背景上限。
勘查地球化学考试专用知识点总结
![勘查地球化学考试专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7f1b19a216147917112849.png)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要点一、勘查化学原理1.各类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岩浆岩中元素丰度的变化规律具有重大的找矿意义,某种元素的内生矿床总与该元素丰度最高的岩浆岩有成因关系。
如Cr、Ni矿床产在超基性岩中,V、Ti 矿床与基性岩有关,U、Th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等。
喷出岩中微量元素的分异程度应当比侵入岩中低。
因此,酸性喷出岩与酸性侵入岩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亲基性岩元素含量较高而亲酸性岩元素含量较低。
对于超基性岩来说,情况正好相反。
某地质体的平均含量与克拉克值相比称为浓度克拉克值,所以,某元素浓度克拉克值>1,表示它相对富集或集中,<1则为亏损或分散。
超基性岩(SiO2 <45%)、基性岩(SiO2 45-53%)、中性岩(SiO2 53-66%)和酸性岩(SiO2 >66%)。
2.各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是Cr、Ni、Co、Mg及Pt族。
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Ca、Sc、Sb等。
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Ta、U、Th、K、Rb、Cs、F、B为代表。
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元素)为特征。
3.一般共生关系:K-RbCa-SrAl-GaZr-Hf Si-GeNb-Ta TR-Pt-Ru-Rh-Pd-Os-Ir4.残余原生矿物:大多数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矿物都不稳定,在所有分解阶段都可呈风化残余产物的常见组分出现。
5.次生矿物原生硅酸盐矿物经过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后,形成一系列新生次生矿物。
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类及铁、锰、铝的含水氧化物。
几乎所有的次生矿物的颗粒都极细小,一般都小于0.02㎜。
6.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地球化学中的异常是指某一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周围无矿背景区的现象。
按异常成因来分类:a.原生异常:狭义的讲原生异常是内生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异常,广义的原生异常(原生晕)还包括有沉积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指的是赋存于周围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d1bfe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2.png)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1、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化探的理论、方法、技术2、地球化学勘查:系统测量天然物质中的地球化学性质,测量的目的是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异常的线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床。
3、地球化学分散模式:由于地球太初的不均匀性,以及其后各种深成及表生因素影响造成化学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模式称之为地球化学分散模式。
4、地球化学背景:把研究目标以外的地区叫背景区。
背景区元素的起伏变化叫地球化学背景。
5、地球化学异常:在一个给定的范围内对于地化背景的偏离,叫地球化学异常,即偏离背景。
6、原生异常:是发育于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也就是指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气成作用及热液作用等内生地质作用和沉积作用过程中与矿体或矿化同时形成的、赋存在基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
7、次生异常:矿体或原生异常在地表经风化解体后,异常物质在地球分散到各种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8、局部异常:在空间上,成因(生因)上和矿体或矿床有着直接联系的异常。
0.1~10km29、区域异常:10~1000km2,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或某些特殊岩石,或某些矿带引起的。
10、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省的范围可达几千至几百平方米并长与构造成矿带重合。
1000~10万km2元素在地壳中不公分配。
11、地球化学域:由矿田或大型矿床周围广大范围内的矿化引起的异常区,面积达到10万—100万km212、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在地球表面(地壳上)发现小的异常(如局部异常)被大的异常13、地球化学块体:把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作为一个三度空间的异常体开看待。
或地壳上具有金属高含量的巨大块体即具有三度空间的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
14、同生异常:异常物质与介质同时形成。
15、后生异常:异常物质晚于介质形成。
16、出露异常:没有被运积物所覆盖出露在地表的异常。
17、埋藏异常:被晕积物覆盖的残积物异常(残留晕)。
18、正异常:大于背景上限的异常。
19、负异常:小于背景下限的异常。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3c556533b3567ec102d8a9a.png)
1.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学科2. 地球化学旋回: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岩浆作用一热液作用一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或深熔作用这一地质大旋回中的演化。
3.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4. 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均匀性程度5.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地段6. 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7. 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8.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于基岩的地球化学异常1.地球化学背景区: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
2.地球化学背景值: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的元素含量值。
可分为,全球背景、地球化学省背景、区域背景、局域背景。
3.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某种地化指标与其地化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通常,人们把x+2σ称为异常。
4.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异常值相对于背景值的高低分为:正异常,负异常。
○2.根据异常规模大小分为:a.地球化学省,范围几千~几万k㎡,b.区域异常,从数k㎡到几百k ㎡,c.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几米到几百米。
○3.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a.矿异常,细分为矿体(矿床)异常,矿化异常b.非矿异常,就是与矿体或矿化无关的异常,如成岩作用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异常。
○4.根据异常成因和赋存介质分为:a.原生异常,包括:原生晕,原生气晕b.次生异常,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后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5.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具有指示作用的化学元素,称为指示元素。
6.指示元素的分类按对矿床所起的指示作用分为:通用指示元素,即能够指示多种矿床的元素,如Hg;直接指示元素,即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Cu、Pb、Zn;间接指示元素,即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找金时的As、Sb。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da8413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4.png)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球类陨石:主要由基质、球粒、金属和一些特殊矿物集合体等组成。
碳质球类陨石是球粒陨石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并且主要由含水硅酸盐组成。
CI型陨石为什么能够作为太阳系元素丰度标准?I型碳质球类陨石中难挥发元素的丰度与太阳一致,且未经受热变质作用影响、形成于远离太阳的较低温区域,是最原始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资。
因而,它能保持着太阳星云中非挥发元素的初始丰度。
第二章复习题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指阳离子在自然体系中趋向同某种阴离子化合的倾向。
又可指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2、戈尔德斯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1)、亲石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电子(S2P6)惰性气体型的稳定结构,与氧容易成键,主要集中于硅酸盐相。
2)、亲铜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18铜型结构(s2p6d10)在自然界中容易与硫形成化合物,这些元素在分配时,主要分配在硫化物相中。
3)、亲铁元素:离子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18过渡型结构,这种元素同氧、硫的化合能力较差,倾向于形成自然元素,因此,这类元素倾向分配在金属相中4)、亲气元素: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原子半径大,具有挥发性或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中。
5)、亲生物元素:这类元素主要富集在生物圈中。
3、类质同像的概念类质同像概念: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这种现象称类质同像。
5、影响元素类质同像的物理化学条件1)、组份浓度---“补偿类质同像”一种熔体或溶液中如果缺乏某种组份,当从中晶出包含此种组份的矿物时,熔体或溶液中性质与之相似的其他元素就可以类质同像代换的方式加以补充。
2)氧化还原电位.7、电负性;1衡量中性原子得失电子的难以程度2电负性(X)=I(电力能)+E(电子亲和能)3同一周期元素由左到右X值增大,酸碱度与之一致4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是元素酸碱性分界线5提供自然反应系中的酸碱度的标准6反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征7决定元素在结合规律中的亲和性与酸碱性8、研究元素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1)、确定了元素的共生组合。
勘察地球化学复习
![勘察地球化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7cd80e704a1b0717fd5dd3e.png)
一、绪论1、背景区:地壳中有的地方受到了成矿作用的影响,而有的地方则没有。
化探中将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叫做背景区(或称正常区)。
地球化学背景:在背景区内各种天然物质中,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称为地球化学背景。
地球化学异常:在天然物质中某种地球化学指标与其地球化学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异常区:出现地球化学异常的地区则称为异常区。
地球化学异常分类:根据地球化学异常与背景的关系分为:正异常:异常数值高于背景上限。
负异常:异常数值低于背景下限。
根据异常规模的大小分为:地球化学省:范围可达几千到几万平方公里。
区域异常:从数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
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从几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
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矿异常:与矿体(矿床)或矿化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矿化异常:与不具工业价值的矿化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非矿异常:与矿体(矿床)、矿化无关的异常。
例如:由它自然作用如成岩作用、火山作用等以及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异常。
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及赋存的介质不同可分为:原生异常:在成岩或成矿作用中形成并赋存在基岩中的异常,统称原生异常。
原生晕:在成矿作用中形成的,分布于矿体(或矿化)周围基岩中的异常称原生晕。
次生异常:由已形成的岩石或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在表生带遭到破坏后,经过迁移,重新分配在各种介质中形成的异常,统称次生异常。
次生晕:土壤中由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破坏后形成的异常又称次生晕。
分散流:水系沉积物中由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次生晕破坏后形成的异常习惯上称为分散流。
2、勘查地球化学:系统测量地球表层天然物质中一种或几种化学指标,研究其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发现与矿产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研究这些异常与矿体的关系,来找矿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①岩石地球化学找矿②土壤地球化学找矿③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④水文地球化学找矿⑤气体地球化学找矿⑥生物地球化学找矿各种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评述:以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及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规模最大。
勘查地球化学
![勘查地球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4c1b930453610661fd9f407.png)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3.什么是元素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在地球化学找矿中有何作用?4.研究元素丰度有何意义?5.元素为什么会迁移?迁移的实质是什么?6.是地球化学背景?如何确定背景值?地球化学背景有哪些种类?7.是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确定异常下限?地球化学异常如何分类?8.地球化学找矿的意义是什么?9.地球化学异常是如何分类的?10.地球化学背景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11.在进行地球化学找矿时,依据什么原则来选择指示元素?如何选择?12.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隐伏矿体及矿石类型、矿化规模进行预测?13.简述原生晕及次生晕的含义及特征。
14.阐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5.阐述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6.阐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
17.除常规的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18.简述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19.采样布局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0.野外采样土壤测量与水系沉积物测量有什么不同?21.如何防止样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22.选择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实验室质量控制应采取哪些措施?23.试述普查找矿时地球化学异常解释与评价的任务、要求和依据?24.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如何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25.如何判断矿体的赋存位置?26.简述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应用对象和解决的地质问题。
27.简述地球化学测量在地震预报和监测上的应用原理及影响地震水化学异常的因素?第一章绪论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勘查地球化学是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物质成分作为找矿的基础,它所观测的不单是一些地质现象,或者是地质体(包括矿体)的若干物性参数。
化探观测的是化学元素和其他地化参数,有些指示元素本身就是成矿元素或者为伴生元素,因此,可以说化探是一种直观的找矿方法。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96826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0.png)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它涉及到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以及各种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1、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球或宇宙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元素的丰度。
了解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化学组成以及各种元素在地球中的分布规律。
2、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同位素比值可以推断地质过程的温度、压力等条件。
3、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
它是衡量元素在地壳中相对含量的重要指标。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观察与采样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对岩石、土壤、水样等进行观察和采集,为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提供样本。
2、实验室分析包括对样品进行元素含量测定、同位素分析、矿物鉴定等。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
3、数据处理与解释对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地球化学理论来解释地质现象和过程。
三、地球化学的分支学科1、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中元素的分布、迁移和演化,以揭示岩石的成因和地质过程。
2、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的勘查和评价。
3、环境地球化学关注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演化,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形成和勘探密切相关。
四、地球化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1、地质年代学通过同位素测年方法,确定岩石和地质事件的年龄,建立地质年代表。
2、成岩成矿作用研究分析岩石和矿床形成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和聚集规律,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3、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根据地幔和地核的元素组成和同位素特征,探讨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4、古环境重建利用沉积物中的元素和同位素指标,恢复过去的气候、环境条件。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6955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0.png)
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勘查地球化学复习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的分布、运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在勘查矿产资源、探索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与勘查地球化学相关的题目。
一、地球化学基础知识1. 什么是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的分布、运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地球内部、地表和大气等不同环境中的元素组成和性质。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石、土壤、水体、大气等地球系统中的各种物质。
3. 地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有什么特点?地球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结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等特点进行分类。
其中,地壳丰度高的元素称为岩石形成元素,地壳丰度低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4. 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与贫化是如何形成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与贫化主要是由于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例如,岩浆侵入和矿床成矿过程会导致某些元素富集,而风化和溶解作用则会使某些元素贫化。
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1. 地球化学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地球化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
2. 光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光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广泛应用于岩石、矿石和土壤样品的元素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组成。
3. 质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有哪些?质谱分析在地球化学中常用于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和元素的微量含量。
通过测量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可以获得元素的同位素比值和含量。
三、地球化学勘查方法1. 地球化学勘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地球化学勘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水体、岩石和植物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和评价。
2. 土壤样品在地球化学勘查中的作用是什么?土壤样品是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样品类型之一。
通过分析土壤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可以判断地下矿床的存在和矿化程度。
勘察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勘察地球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2100021ed630b1c58eeb502.png)
绪言一、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通过系统测定天然物质当中的地球化学性质,发现并研究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而寻找各类矿产,解决地质问题或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1、定义地球化学背景: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正常的现象。
地球化学异常:地质体或天然产物中地球化学指标明显偏离正常的现象2、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赋存介质:岩石地球化学异常2)根据形成作用不同: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指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指在基岩、矿石的表生风化作用下,有关元素分散和迁移而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3)根据异常物质与赋存介质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同生地球化学异常、后生地球化学异常4)根据异常的规模: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域、地球化学块体5)根据异常与成矿作用关系:矿(致)异常、非矿异常三、地球化学勘查分类1、根据介质: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水文、气体、生物地球化学勘查2、根据工作区域:区域化探:1:5万,1:20万,1:100万——————寻找成矿有利地段/成矿靶区矿区化探:1:2000,1:1万3、其他:油气化探、金矿化探、构造化探、金属化探、海洋化探四、勘查地球化学的特征1、通过微观领域的研究,用直接信息进行勘查2、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3、方法适用性强(覆盖区、深部盲矿体)4、快速、经济、效率高第一章地壳中元素的分布第一节地壳元素丰度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一、地壳中元素的丰度丰度:元素在任何宇宙体或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
(单位:ppm、ppb) 克拉克值:地壳中元素的丰度。
浓集系数:矿石最低可采品位/克拉克值浓集克拉克值:地质体或区域中元素的丰度/克拉克值二、克拉克值的勘查地球化学意义1、克拉克值是地质体中元素分散和富集的一种尺度2、克拉克值是勘查地球化学测试方法灵敏度的总标准3、克拉克值可预测全球矿产资源第二节 地球化学背景值和背景值上下限的确定一、正态分布1、基本概念2、正态分布检验一般认为样品数大于30时可满足计算背景值及其上下限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1.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学科2. 地球化学旋回: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岩浆作用一热液作用一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或深熔作用这一地质大旋回中的演化。
3.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4。
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均匀性程度5。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地段6。
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7。
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8.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于基岩的地球化学异常1.地球化学背景区: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
2.地球化学背景值: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的元素含量值。
可分为,全球背景、地球化学省背景、区域背景、局域背景。
3.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某种地化指标与其地化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通常,人们把x+2σ称为异常。
4。
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1.根据异常值相对于背景值的高低分为:正异常,负异常。
错误!.根据异常规模大小分为: a.地球化学省,范围几千~几万k㎡,b.区域异常,从数k㎡到几百k㎡,c.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几米到几百米。
○3.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a.矿异常,细分为矿体(矿床)异常,矿化异常b.非矿异常,就是与矿体或矿化无关的异常,如成岩作用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异常.○,4.根据异常成因和赋存介质分为:a。
原生异常,包括:原生晕,原生气晕b.次生异常,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后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5。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具有指示作用的化学元素,称为指示元素.6.指示元素的分类按对矿床所起的指示作用分为:通用指示元素,即能够指示多种矿床的元素,如Hg;直接指示元素,即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Cu、Pb、Zn;间接指示元素,即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找金时的As、Sb。
按照指示元素在矿体周围迁移远近可分为: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
7。
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的富集倾向在各类岩浆岩中,各类元素的分散富集趋势是不同的其中:(1)在超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r、Ni、Co、Pt族元素.(2)在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u、Mn、V、Ti、Sc等.(3)在酸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Li、Be、Rb、Cs、Tl、Sr、Ba、Y、TR、U、Th、Ta、W、Sn、Pb.(4)富集倾向不明的元素有:Au、As、Ge、Sb.显然,寻找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时,需要考虑上述成矿专属性。
8。
元素在岩石、土壤中的含量是变化波动的,总体上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即其含量频率分布曲线具有单峰对称分布特点,顶峰处对应的含量值为众数值,也就是平均值。
在各类地质体中,无论是岩石还是土壤,普遍具有常量元素呈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特点.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主要特点通过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来找矿以现代的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速度快、成本低研究方法多样。
2。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其产物。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区域性因素与局部性因素两大类。
区域性因素有地形、气候、植被和大地构造单元局部性因素有岩性、微地形、小构造等. 风化产物: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可溶解物,次生矿物中含有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及铁帽。
3.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研究方法是什么?答: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1残余原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包括类质同象、机械混入物和气液包裹体。
2次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
3呈有机分子状态。
4被吸附的离子、分子.5自由离子、分子状态。
研究方法:顺序提取和平行提取4。
土壤的分层及其元素的分布特征是什么?答:土壤的分层发育良好的理想土壤剖面分层A层淋溶层(A0垫基层A1腐殖层A2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D层未风化基岩。
A层B层构成真土层。
土壤的形成顺序:首先形成C层和A层,然后逐渐演化出B层。
成壤以后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的总规律:①元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是不均匀的②不同元素风化的土壤中常量元素差异不大但微量元素的富集特点明显不同③土壤中元素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5。
地球化学图件的制作及其分类有哪些?1、实际材料图2、原始数据图3、剖面图4、平面剖面图5、异常剖析图6、等值线图(地球化学图)7、组合异常图8、综合异常及找矿远景图等值线间隔的确定色区划分直方图的制作9.不呈正态分布的原因:○1.矿物岩石中的常量大多服从正态分布,常量元素大多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大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错误!.当元素近似均匀地分散在各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呈正态分布,当元素集中在某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则呈对数正态分布。
○3在单一地球化学作用下,或者虽然经历了多次地球化学作用,但属于均匀作用时,各类元素仍然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理解的重要地球化学规律。
对指导找矿极有帮助。
因为,在成矿系统中,成矿热液进入控矿空间就位成矿时,必然对周围围岩产生不均匀的叠加,造成岩石中的元素含量不再服从正态分布。
那么通过检验元素含量的频率分布形式,就可知道某一区域是否存在成矿热液活动10.地球化学指标是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地球化学标志,它包括下述四个方面:单元素指示指标;元素组合;比值;环境指标。
11。
错误!单元素指示指标就是那些在周期表中可用于指示找矿的各种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矿种,甚至是同一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之间,指示元素是有差别的。
○,2元素组合:基于:其一,单一元素信息较薄弱;其二,单项指标使用较多时,所反映的信息容易混乱;其三,一定的矿床类型往往有特定的元素组合相对应.因此,常常使用一些元素组合指标作找矿标志。
如Au、Ag、As、Sb、Hg是大多数热液成因金矿床的特征元素组合。
错误!比值:由于各类元素地球化学活动能力差异,它们在矿体周围常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有些离矿体近,有些则较远。
即存在前面提到的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之分.为了更直观、明了地反映信息场与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常使用一些比值判断矿化情况和矿化剥蚀情况.错误!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指一些反映成矿环境的指标,如Eh、pH、气液包裹体、成矿温度等。
12.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地化异常的评价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工作。
它必须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物探及已知矿床的化探资料与新区地化异常特点对比分类,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地层岩性:许多矿床的形成与一定时代的地质和与一定的岩性有关,2)异常所处的构造类型及部位,是异常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以目前的资料看,许多矿床特别是内生矿床的分布受一定的构造及部位控制。
褶皱、断层、层理、裂隙不仅控制矿体的分布而且对矿床地化异常的发育程度影响甚大.成矿空间物质成分的研究,对于评价异常,提高地球化学找矿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岩浆岩:研究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点、结晶分异程度、时代、形态规模、内部构造、侵入深度及剥蚀深度等等,对于确定找矿指示元素,预测矿床的可能赋存部位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地貌和第四纪特点:地貌特点及第四纪的堆积类型(结构)对次生地化异常的发育和异常的迁移影响很大,化学元素的次生富集或贫化与地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异常地区的地貌特点对于评价次生地化异常,寻伐覆盖层下的矿床有着重要的意义. 5)水文地质:在应用水化学找矿时,要研究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即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移动方向及迁移的道路上可能与矿体相遇的情况,潜水面随气候季节的变化情况,裂隙水和井泉的分布等等情况.根据地下水的酸碱度(pH值)和化学成分的组合变化规律,评价水化学异常的矿化作用性质,迎着水流方向寻找矿体。
除上述的地质依据外,在异常区往往可以发现有:矿床的原生露头、旧矿遗迹和见到种种围岩蚀变类型或铁帽等等矿化标志。
这些事实都是异常评价的重要依据。
13。
勘查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同的找矿方法应用范围不同: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1)解决地质问题,如地表和深部的地球化学填图.(2)岩体含矿性评价、构造含矿性评价矽卡岩含矿性评价.(3)研究矿床原生地化异常的组合和分带特点,确定找矿指标。
(4)评价次生地化异常以解决深部盲矿的找矿问题。
2、残坡积层地化找矿法:从大面积普查到小范围找矿评价都广泛使用.3、水系沉积物地化找矿法:在大面积普查或初步勘探工作应用,主要用于确定找矿靶区。
4、气体地球化学找矿:用于苔原覆盖层、森林地区的航空气体找矿和进行矿区构造填图,划定有利矿化富集的断裂交错点,寻找深部盲矿体和圈出已知矿化带的延伸地段。
国外这种方法的使用已有些成果,我国也正在试验。
5、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法:目前处于初步实验阶段,用于圈定铅锌矿区的矿化范围指出找矿方向.6、水化学找矿法:主要应用于地形切割水系发育的地区,寻找多金属硫化矿床和某些稀有金属矿床等。
7、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研究程度和找矿效果较其它方法为差,应用还不普遍14。
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目前一般认为微量元素除少数情况下呈气相迁移外,主要呈液相迁移,在围岩中微量元素的液相迁移主要有渗透和扩散两种方式:(一)渗透迁移:渗透迁移是由于压力差而造成的。
当围岩中存在着压力差时,作为溶质的成矿有关的组分与溶液一起沿着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流动而产生迁移。
地壳不同深度的压力差是促使含矿溶液沿构造通道向上部岩层迁移的主要原因,而构造活动时岩层破裂产生的局部压力差,则能引导含矿溶液离开主要通道向围岩裂隙中压力低的各个方向迁移。
(二)扩散迁移扩散迁移就是由于浓度差引起成矿有关组分的迁移。
当含矿溶液与围岩粒间溶液接触时,因为两者的浓度不同,成矿有关的组分由原来浓度高的成矿溶液,向浓度低的围岩粒间溶液方向迁移,直到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渗透性迁移成晕规模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