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勘查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1.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 地球化学旋回:研究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岩浆作用一热液作用一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或深熔作用这一地质大旋回中的演化。

3.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4。

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均匀性程度
5。

次生晕:在表生作用下,由于矿床或其原生晕的表生破坏,元素的迁移在矿体及其原生晕的附近疏松覆盖物中形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地段
6。

地壳元素丰度: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值
7。

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
8.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于基岩的地球化学异常
1.地球化学背景区: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

2.地球化学背景值: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的元素含量值。

可分为,全球背景、地球化学省背景、区域背景、局域背景。

3.地球化学异常:天然物质中,某种地化指标与其地化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通常,人们把x+2σ称为异常。

4。

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
○,1.根据异常值相对于背景值的高低分为:正异常,负异常。

错误!.根据异常规模大小分为: a.地球化学省,范围几千~几万k㎡,b.区域异常,从数k㎡到几百k㎡,c.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几米到几百米。

○3.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
a.矿异常,细分为矿体(矿床)异常,矿化异常
b.非矿异常,就是与矿体或矿化无关的异常,如成岩作用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异
常.
○,4.根据异常成因和赋存介质分为:
a。

原生异常,包括:原生晕,原生气晕
b.次生异常,包括: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后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
5。

指示元素:天然物质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具有指示作用的化学元素,称为指示元素.
6.指示元素的分类
按对矿床所起的指示作用分为:通用指示元素,即能够指示多种矿床的元素,如Hg;直接指示元素,即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Cu、Pb、Zn;间接指示元素,即间接指示某种矿床存在的元素,如找金时的As、Sb。

按照指示元素在矿体周围迁移远近可分为: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

7。

成矿元素在岩浆岩中的富集倾向
在各类岩浆岩中,各类元素的分散富集趋势是不同的其中:
(1)在超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r、Ni、Co、Pt族元素.
(2)在基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Cu、Mn、V、Ti、Sc等.
(3)在酸性岩中富集的元素有:Li、Be、Rb、Cs、Tl、Sr、Ba、Y、TR、U、Th、Ta、W、Sn、Pb.
(4)富集倾向不明的元素有:Au、As、Ge、Sb.
显然,寻找与岩浆岩有关的矿产时,需要考虑上述成矿专属性。

8。

元素在岩石、土壤中的含量是变化波动的,总体上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即其含量频率分布曲线具有单峰对称分布特点,顶峰处对应的含量值为众数值,也就是平均值。

在各类地质体中,无论是岩石还是土壤,普遍具有常量元素呈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特点.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主要特点通过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来找矿以现代的分析测试技术为主要手段速度快、成本低研究方法多样。

2。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及其产物。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区域性因素与局部性因素两大类。

区域性因素有地形、气候、植被和大地构造单元局部性因素有岩性、微地形、小构造等. 风化产物: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和可溶解物,次生矿物中含有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及铁帽。

3.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表生带中元素的存在形式:1残余原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包括类质同象、机械混入物和气液包裹体。

2次生矿物及其中的混入物。

3呈有机分子状态。

4被吸附的离子、分子.5自由离子、分子状态。

研究方法:顺序提取和平行提取
4。

土壤的分层及其元素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答:土壤的分层发育良好的理想土壤剖面分层A层淋溶层(A0垫基层A1腐殖层A2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D层未风化基岩。

A层B层构成真土层。

土壤的形成顺序:首先形成C层和A层,然后逐渐演化出B层。

成壤以后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的总规律:①元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是不均匀的②不同元素风化的土壤中常量元素差异不大但微量元素的富集特点明显不同③土壤中元素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5。

地球化学图件的制作及其分类有哪些?
1、实际材料图
2、原始数据图
3、剖面图
4、平面剖面图
5、异常剖析图
6、等值线图(地球化学图)
7、组合异常图
8、综合异常及找矿远景图等值线间隔的确定色区划分直方图的制作
9.不呈正态分布的原因:○1.矿物岩石中的常量大多服从正态分布,常量元素大多
服从正态分布,微量元素大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错误!.当元素近似均匀地分散在各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呈正态分布,当元素集中在某种矿物中时,元素在岩石中则呈对数正态分布。

○3在单一地球化学作用下,或者虽然经历了多次地球化学作用,但属于均匀作用时,各类元素仍然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理解的重要地球化学规律。

对指导找矿极有帮助。

因为,在成矿系统中,成矿热液进入控矿空间就位成矿时,必然对周围围岩产生不均匀的叠加,造成岩石中的元素含量不再服从正态分布。

那么通过检验元素含量的频率分布形式,就可知道某一区域是否存在成矿热液活动
10.地球化学指标是指能够用来找矿或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地球化学标志,它包括下述四个方面:单元素指示指标;元素组合;比值;环境指标。

11。

错误!单元素指示指标就是那些在周期表中可用于指示找矿的各种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矿种,甚至是同一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之间,指示元素是有差别的。

○,2元素组合:基于:其一,单一元素信息较薄弱;其二,单项指标使用较多时,所反映的信息容易混乱;其三,一定的矿床类型往往有特定的元素组合相对应.因此,常常使用一些元素组合指标作找矿标志。

如Au、Ag、As、Sb、Hg是大多数热液成因金矿床的特征元素组合。

错误!比值:由于各类元素地球化学活动能力差异,它们在矿体周围常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有些离矿体近,有些则较远。

即存在前面提到的远程指示元素、中程指示元素、近程指示元素之分.为了更直观、明了地反映信息场与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常使用一些比值判断矿化情况和矿化剥蚀情况.错误!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指一些反映成矿环境的指标,如Eh、pH、气液包裹体、成矿温度等。

12.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地化异常的评价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工作。

它必须充分利用已知的地质,物探及已知矿床的化探资料与新区地化异常特点对比分类,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地层岩性:许多矿床的形成与一定时代的地质和与一定的岩性有关,2)异常所处的构造类型及部位,是异常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以目前的资料看,许多矿床特别是内生矿床的分布受一定的构造及部位控制。

褶皱、断层、层理、裂隙不仅控制矿体的分布而且对矿床地化异常的发育程度影响甚大.成矿空间物质成分的研究,对于评价异常,提高地球化学找矿效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岩浆岩:研究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点、结晶分异程度、时代、形态规模、内部构造、侵入深度及剥蚀深度等等,对于确定找矿指示元素,预测矿床的可能赋存部位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地貌和第四纪特点:地貌特点及第四纪的堆积类型(结构)对次生地化异常的发育和异常的迁移影响很大,化学元素的次生富集或贫化与地貌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研究异常地区的地貌特点对于评价次生地化异常,寻伐覆盖层下的矿床有着重要的
意义. 5)水文地质:在应用水化学找矿时,要研究工作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即研究地下水的补给情况,移动方向及迁移的道路上可能与矿体相遇的情况,潜水面随气候季节的变化情况,裂隙水和井泉的分布等等情况.根据地下水的酸碱度(pH值)和化学成分的组合变化规律,评价水化学异常的矿化作用性质,迎着水流方向寻找矿体。

除上述的地质依据外,在异常区往往可以发现有:矿床的原生露头、旧矿遗迹和见到种种围岩蚀变类型或铁帽等等矿化标志。

这些事实都是异常评价的重要依据。

13。

勘查地球化学应用范围:不同的找矿方法应用范围不同:
1、岩石地球化学找矿法:
(1)解决地质问题,如地表和深部的地球化学填图.
(2)岩体含矿性评价、构造含矿性评价矽卡岩含矿性评价.
(3)研究矿床原生地化异常的组合和分带特点,确定找矿指标。

(4)评价次生地化异常以解决深部盲矿的找矿问题。

2、残坡积层地化找矿法:
从大面积普查到小范围找矿评价都广泛使用.
3、水系沉积物地化找矿法:
在大面积普查或初步勘探工作应用,主要用于确定找矿靶区。

4、气体地球化学找矿:
用于苔原覆盖层、森林地区的航空气体找矿和进行矿区构造填图,划定有利矿化富集的断裂交错点,寻找深部盲矿体和圈出已知矿化带的延伸地段。

国外这种方法的使用已有些成果,我国也正在试验。

5、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找矿法:
目前处于初步实验阶段,用于圈定铅锌矿区的矿化范围指出找矿方向.
6、水化学找矿法:
主要应用于地形切割水系发育的地区,寻找多金属硫化矿床和某些稀有金属矿床等。

7、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法:
研究程度和找矿效果较其它方法为差,应用还不普遍
14。

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
目前一般认为微量元素除少数情况下呈气相迁移外,主要呈液相迁移,在围岩中微量元素的液相迁移主要有渗透和扩散两种方式:
(一)渗透迁移:
渗透迁移是由于压力差而造成的。

当围岩中存在着压力差时,作为溶质的成矿有关的组分与溶液一起沿着岩石的裂隙和孔隙流动而产生迁移。

地壳不同深度的压力差是促使含矿溶液沿构造通道向上部岩层迁移的主要原因,而构造活动时岩层破裂产生的局部压力差,则能引导含矿溶液离开主要通道向围岩裂隙中压力低的各个方向迁移。

(二)扩散迁移
扩散迁移就是由于浓度差引起成矿有关组分的迁移。

当含矿溶液与围岩粒间溶液接触时,因为两者的浓度不同,成矿有关的组分由原来浓度高的成矿溶液,向浓度低的围岩粒间溶液方向迁移,直到浓度达到平衡为止。

渗透性迁移成晕规模较大。

由于岩石中裂隙和孔隙分布不均匀,成晕元素的含量呈跳跃式的变化。

扩散迁移成晕规模小.元素含量沿扩散方向下降很快,自中心高浓度处(或矿体)向四周呈几何级数下降。

在原生晕的形成过程中,经常是这两种方式同在,但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一般是沿构造线方向以渗透迁移为主,在矿体两侧致密岩石中以扩散迁移为主,初期含矿溶液上升以渗透为主,后期含矿溶液流动停滞,则以扩散为主。

(三)元素的沉淀
成矿有关元素在含矿溶液中的络合物,在溶液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时发生分解,通过各种方式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淀。

1.含矿溶液进入开扩断裂带,外部压力降低,挥发物质气化逸出,造成有关物质沉淀;
2.热液随远离岩浆而冷却;
3.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改变了溶液的成分或pH及Eh;
4.在近地表处氧化使络合物分解;
5.与下渗的地下水相遇而起化学反应。

15.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所适用的矿产类型比较广泛,有铜、铅、锌、钼、锡、钨、汞、锑、铀、金、银、镍、铂、铬、钒、铌、钽等。

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目前主要应用于矿产的普查评价阶段。

对有矿化、蚀变或物探、化探异常的找矿远景地段,进行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可寻找盲矿体,并对矿化蚀变带或物化探异常区的找矿远景作出评价。

在普查找矿阶段,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可用以评价地质体(岩体、地层、断裂带、蚀变岩等)的含矿性。

一、评价矿化带寻找盲矿体
主要通过研究原生晕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指标、分带性,预测矿石类型和矿化规模.
(一)研究成矿成晕过程,建立评价指标,指导盲矿寻找
(二)研究晕的分带性,确定剥蚀程度,指导找盲矿
通过对原生晕的分带性进行研究,确定原生晕的前缘与尾晕的地球化学标志。

并根据前缘与尾晕特征及其比值关系判断矿化剥蚀程度,预测深部盲矿的存在性。

(三)研究矿石及原生晕组份特征,预测矿石类型
原生晕的组份与矿床的矿石类型有密切的关系,矿石类型不同,其原生晕的指示元素组合及含量特征也不一样。

通过原生晕的指示元素组合和含量特征研究,可以预测深部盲矿体的矿石类型。

(四)研究原生晕的形成机理,预测深部矿化规模
二、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评价地质体的含矿性。

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各种地质体的含矿性,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任务,也是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一项重要任务.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可用于评价地层、侵入体、断裂构造及蚀变岩石等的含矿性。

(一)评价地层的含矿性
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结合地层剖面测量,沿剖面系统采集岩石地球化学样品,可以查明地层中元素分布特征。

其成果不仅能作为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环境分析的一种标志,而且也是评价区域地层含矿性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侵入体的含矿性
岩浆中成矿有关元素的原始含量及岩浆演化过程中是否趋向集中,对内生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侵入岩中成矿有关元素的同生含量偏高是有利于成矿的重要标志。

(三)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
含矿溶液沿着断裂运移,在断裂本身及其近旁围岩中所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是评价断裂构造含矿性的重要标志。

应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评价断裂构造的含矿性,做法简易,效果较好。

通常是沿断裂进行采样,以断裂的充填物(断层泥,构造角砾岩)和近旁的蚀变岩为样品,按断裂的发生时期,体系和力学性质,分别统计样品的分析结果,然后根据各组断裂的地球化学特征作出相应的评价。

(四)评价蚀变岩石的含矿性
三、用于区域地质研究
(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在无化石的地层中,微量元素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沉积环境的分析
成岩环境对岩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可以利用岩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分析岩相和沉积条件。

(三)侵入体的划分,对比和成因分析
不同时代的侵入体在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上常有差别,例如:华南花岗岩类所含微量元素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花岗岩体由老至新,铁族元素V、Cr,Co、Ni的含量逐渐降低,稀有元素含量逐渐增高,亲硫元素的Cu、Zn总的趋向是随时代变新而降低,而Pb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四)变质岩原岩类别的判断
深变质的岩石由于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强烈改造,而难于判断它的原岩类别。

四、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采样方法
(一)传统方法:按一定网度采样(二)现在常用的方法:按不同意义地质体采样(三)特殊情况:随机采样
16.土壤根据其成熟程度通常可分为三层:淋滤层(A)、淀积层(B)、母质层(C)
17.矿床次生晕的形成
地下深部形成的矿体、矿化及原生晕,和围岩一样在表生带经受各种风化作用。

其中的元素随着矿物的破碎或溶解,都会向外迁移产生次生分散,而形成次生晕.成矿有关元素的次生分散可分为机械分散和水成分散.要了解次生晕的形成,就要了解机械分散与水成分散。

(一)机械分散
在表生作用下,矿石中成矿元素呈固相(原生矿物,难溶的次生矿物)迁移而形成的分散称为机械分散。

矿石和岩石一样,在表生带由于温度的变化(热胀冷缩、水的冻结和融化,盐类的结晶和溶解),植物根系作用等等,使矿体破碎,由大块变为小块,由矿石碎块分解为单一矿物的碎块。

(二)水成分散
在表生作用下矿石中成矿元素呈液相(溶液)迁移而形成的分散称为水成分散。

成矿物质水成分散的过程,包括矿石的氧化、溶解,迁移及析出。

这种作用和过程对硫化矿石来说最为典型。

硫化物氧化变为硫酸盐。

由于各种金属硫酸盐基本上在水中都有较大的溶解度,其结果是成固态的金属硫化物变化成为液相硫酸盐溶液。

18.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工作比例尺
1:200,000—1:5,000,一般与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相同,但有时较地质测量比例尺略大,即地质测量比例尺为1:50,000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比例尺为1:25,000。

在普查评价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一般和地质测量工作同时进行,其比例尺
也往往相同,一般均为1:10,000-1:5,000,在矿体小时可为1:2,000。

19。

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预测矿体矿化规模,正是以上述认识为依据.利用线金属量或面金属量进行矿化规模预测。

计算公式为:M l(s)=q·c·h= ∑(c x-c o) Δx(s)
M l(s)-测线(面)上叠加的某成晕元素含量总和;
c-测线(面)处矿石中某元素的含量;
h—测线上矿体的厚度;
Δx(s)一—测线(面)上各采样点间距(积);
q—为比例系数。

风化过程中元素在表生带富某时大于1,贫化时小于1。

20.研究铁帽组分,评价找矿意义
铁帽含矿性评价中,根本问题是根据铁帽组份特征预测原生矿石的组分、含量和矿石类型。

目前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用的评价铁帽的方法有:
(一)根据铁帽和原生矿石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及残留比例的研究,预测原生矿石中元素含量和矿石的类型。

(二)根据各种类型矿石铁帽金属元素组分特征的研究,确定评价指标,来预测铁帽的矿石类型。

(三)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一般认为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能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能更好地划分铁帽类型,评价其含矿性。

21.土壤测量的野外工作方法
一、测网布设原则:1、根据工作性质确定线点距;2、根据矿种类型确定线点距;3、根据重点区、控制区、背景区确定线点距;4、根据矿体产状确定线点距。

二、采样:错误!层位:残坡积层采样一般取自土壤B层,通常不在A层取样;外来覆盖区,应穿过外来物采样;在气候炎热多雨、化学风化强烈、元素在地表发生强烈淋溶时应考虑加大取样深度;穿过耕作层在残坡积层取样。

○2样品取样量——根据
分析目的决定错误!取样记录的主要内容:最好是使用采样记录卡-—内容包括工区、日期、天气、点线号、坐标、布袋号、采样位置与标志、样品性质、采样深度、潜在污染、取样点景观、植被、样源、土壤性质、土壤湿度、样品颜色、采样人、记录人等。

三、样品晾晒、加工、包装与运输
(1)晾晒方法——以阴干最佳有些样品绝对不能用火(2)加工方法--木棒敲打(3)包装——牛皮纸、玻璃纸袋(4)运输-—纸箱、木箱,无污染.
22.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是应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了解水系沉积物中元素的分布,总结其分散、集中的规律,研究其与附近基岩中地质体的联系,通过发现异常与解释评价异常来进行找矿的。

找矿工作比例尺一般为1:200000~1:25000
23。

气体测量根本核心是通过检测、辨别、追踪和评价那些与矿床在成因及空间有联系的气态元素或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研究它们分布、分配和变化规律而进行找矿,以及解决其它一些问题。

24。

气体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主要包括测网的确定、取样方法确定、样品加工方法和包装运输方法确定等环节,分述如下:
(一)测网的确定
总体上,布设测网应遵循如下原则:
(1)测网的密度应以能真实反映研究目标体的信息为原则。

在区域异常评价中,需反映的对象是确定有利靶区,主要采用剖面法,点距以50~100米为宜。

在矿体赋存有利部位定位预测研究中,反映的对象是矿体分布的具体位置和延展特征,多采用小范围面积测量法,以线距100米,点距20~40米为宜.
(2)以重点区加密,背景区放稀为原则。

(3)对脉状矿体点距根据需要适当缩小(5~20米),对层状或似层状矿体则适当放宽(40~80米)。

(4)在第四系覆盖区取土壤样时,尽量按规格网取样;而在岩石裸露区或地下坑道取岩石样时,则可不受规格点距制约,应尽量根据地质体变化特征确定取样位置。

如按矿体中心→矿体边部→矿化围岩→强蚀变围岩→弱蚀变围岩→无蚀变背景区的变化规律在相应地点采样。

(二)取样与样品加工
(1)取样深度
经试验研究发现,烃类土壤测量中取样深度以0.6~0。

8米深为佳,有时土壤层较薄,无法按上述深度要求取样,这时只要尽量避开富含有机质的A层而采集B-C层土即可.
(2)样品加工
由于烃气和汞气都属易挥发性气体,所以在样品晒干过程中,最好用阴干方式,阳光下晒干亦可,但不能用火烘烤。

(3)包装运输
在常温条件下,壤中烃也有一定的挥发性,为避免或减少样品中烃类组分的散失,样品在晾干和加工过筛后,可采用玻璃纸袋密封包装后,再放进纸袋内封口装箱,对测定吸附相态Hg的样品,用牛皮纸袋包装封口装箱即可.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样品晾晒、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避开和防止与任何可能会引起干扰的石油化工产品等其它油类有机物接触和混装运输,保证试样不受外界人为污染的影响。

25.主要异常模式和成因机制
1、不对称对偶双峰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无论甲烷、乙烷、丙烷或是汞,在矿体上方(剖面上),它们均表现为不对称对偶双峰异常,一侧异常峰值高,另一侧异常峰值低,两异常峰分别对应于矿体地表投影的两侧,异常双峰之间的相对低值区与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或矿化主要富集地段相对应。

相对地,烃类的高值异常峰分布于矿体倾斜方向的中下部,吸附相态汞的主要异常峰则偏向于矿体中上部或头部。

两异常峰的距离越宽,指示矿体的产状越平缓,反之则越陡.一般来说,其两异常峰的对称性差异越大,表示矿体产状越大,反之则越平缓。

平面上,这些指标异常表现为不对称的环带状或断续环带状。

2、对称对偶双峰式
这种模式与不对称对偶双峰式的异常特征很相似,区别仅在于本模式之两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