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课件:肿瘤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wk.baidu.com
Seldinger 技术
Sven-Ivar Seldinger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TAI是指通过导管选择性将抗肿瘤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 血动脉,达到提高肿瘤组织药物浓度,增加抗肿瘤作用的 目的。TAI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导管直接超选至肿瘤供血 动脉,于此处进行化疗药物灌注,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区 域,提高肿瘤细胞与化疗药物的接触时间和作用浓度。从 理论上讲,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药物浓度提高10倍以上,化 疗药物的作用效果可以提高100倍以上。这样,局部的高 药物浓度可以获得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全身 的不良反应。
肿瘤介入治疗的特点是创伤小、并发症少、定位精确、治 疗安全,目前已成为肿瘤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按 照操作方式进行分类,肿瘤介入治疗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治 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二)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及现状
肿瘤介入治疗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依 赖于介入诊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影像设备的不断完善。 最早的肿瘤介入治疗始于1904年,德国的Dawbam医生将凡士 林和蜡制成了栓子注入颈外动脉,进行肿瘤手术切除前栓塞。 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发明的经皮血管穿刺插管术, 奠定了现代肿瘤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 1971年,Ansfield报道了经肝动脉灌注氟尿嘧啶治疗肝癌
TACE是指通过导管技术找到肿瘤的供养动脉,将抗肿 瘤药物和栓塞剂混合在一起直接注入肿瘤供养动脉, 既栓塞肿瘤组织末梢分支,阻断血供,同时药物又可 以停留于肿瘤区域缓慢释放起到局部化疗作用。
两大优势:一方面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 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全身毒副作用小;另一方面, 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从而达到 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的作用。
肿瘤学概论
第十六章 肿瘤介入治疗
肿瘤介入治疗
概述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肿瘤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常见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重点掌握:
1. TACE技术的适应症与并发症 2. 原发性肝癌的常用介入治疗方法 3. 肿瘤介入治疗的定义及特点
第一节 概述
(一)肿瘤介入治疗简介
肿瘤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是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将 肿瘤诊疗和介入放射学技术有机结合,在医学影像设备引 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材对肿瘤进行药物灌 注、局部栓塞、减压引流以及结构功能重建等治疗,以达 到控制肿瘤、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及现状
1979年日本介入学家把碘油和抗癌药物混合后注入肝癌供血 动脉,使肿瘤的介入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八十年代出现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则使肿瘤介入 治疗进一步发展。
腔内支架置入术是20世纪90年代肿瘤介入治疗发展的另一个 重要里程碑事件。胆管、食管、胃肠道、气管等恶性肿瘤腔 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应用,有效地缓解了晚期肿瘤患者因梗 阻和压迫所引起的并发症。
本世纪初出现肿瘤局部消融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
(二)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及现状
目前,肿瘤介入治疗己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
经皮腔内成形术(PTA)成为各类血管及非血管腔道狭窄/闭 塞的主要治疗手段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被公认为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载药微球及放疗微球栓塞
温度消融术
肿瘤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刺激和化疗药物的损害使动脉内膜增生,常发生在肝动脉、支气管动脉等。 (2)神经损伤:可发生在脊髓动脉、支气管动脉及脑动脉化疗灌注时,可能与化
疗药物和造影剂直接损伤神经组织或刺激血管造成痉挛有关。发生在脊髓动脉时, 可表现为截瘫或节段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发生在脑动脉时,可造成视网膜损害, 严重者可有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导致死亡。 (3)化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肾脏毒性、心脏毒性 等。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均与灌注所用的化疗药物本身和剂量有关。也因患者 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同。
多种介入治疗技术的综合应用已成为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是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 皮穿刺动脉血管,并沿着血管径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肿 瘤靶血管,实施介入治疗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针对肿 瘤的供血动脉,或将抗癌药物注射到肿瘤区,直接杀死癌 细胞;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使肿 瘤体积缩小;或施行双介入,即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有机 结合在一起注入靶动脉,既阻断供血,同时药物停留于肿 瘤区起到局部化疗,杀死肿瘤组织的作用。肿瘤的血管性 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
1.适应证:可用于各种实体富血性肿瘤(如肝癌,肺癌, 肾癌及盆腔肿瘤)的术前和姑息性治疗。
2.并发症: (1)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同灌注化疗)。
(2)误栓主要发生于插管不到位、栓塞剂的选择和释 放不当、操作者经验不足等情况。其严重程度视误栓 的程度和具体器官而定,可发生在神经、肺、胆管、 胃肠道、脾、肢体末端、皮肤等处,严重者可致残或 致死。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3. 疗效评价: 恶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除了受化疗药物本身因素、
灌注化疗方法的影响之外,还受肿瘤的部位、肿瘤的血供 程度和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影响。总体上,恶性肿瘤局部灌 注化疗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的疗效,延缓肿瘤生长速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门脉海棉样变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1. 适应证: TAI目前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恶性原发或转移 性肿瘤,常用于肝癌、肺癌、食管癌及盆腔肿瘤等的治疗。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2. 并发症:主要与导管及药物对血管及灌注区域组织刺激有关。 (1)血管狭窄及闭塞:常发生在长期化疗灌注的靶动脉。由于留置导管等的长期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
wk.baidu.com
Seldinger 技术
Sven-Ivar Seldinger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TAI是指通过导管选择性将抗肿瘤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 血动脉,达到提高肿瘤组织药物浓度,增加抗肿瘤作用的 目的。TAI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导管直接超选至肿瘤供血 动脉,于此处进行化疗药物灌注,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区 域,提高肿瘤细胞与化疗药物的接触时间和作用浓度。从 理论上讲,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药物浓度提高10倍以上,化 疗药物的作用效果可以提高100倍以上。这样,局部的高 药物浓度可以获得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全身 的不良反应。
肿瘤介入治疗的特点是创伤小、并发症少、定位精确、治 疗安全,目前已成为肿瘤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按 照操作方式进行分类,肿瘤介入治疗可分为血管性介入治 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二)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及现状
肿瘤介入治疗是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依 赖于介入诊疗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影像设备的不断完善。 最早的肿瘤介入治疗始于1904年,德国的Dawbam医生将凡士 林和蜡制成了栓子注入颈外动脉,进行肿瘤手术切除前栓塞。 1953年瑞典放射学家Seldinger发明的经皮血管穿刺插管术, 奠定了现代肿瘤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 1971年,Ansfield报道了经肝动脉灌注氟尿嘧啶治疗肝癌
TACE是指通过导管技术找到肿瘤的供养动脉,将抗肿 瘤药物和栓塞剂混合在一起直接注入肿瘤供养动脉, 既栓塞肿瘤组织末梢分支,阻断血供,同时药物又可 以停留于肿瘤区域缓慢释放起到局部化疗作用。
两大优势:一方面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 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全身毒副作用小;另一方面, 将肿瘤的供血血管阻塞,使肿瘤失去血供,从而达到 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的作用。
肿瘤学概论
第十六章 肿瘤介入治疗
肿瘤介入治疗
概述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肿瘤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常见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重点掌握:
1. TACE技术的适应症与并发症 2. 原发性肝癌的常用介入治疗方法 3. 肿瘤介入治疗的定义及特点
第一节 概述
(一)肿瘤介入治疗简介
肿瘤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是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将 肿瘤诊疗和介入放射学技术有机结合,在医学影像设备引 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材对肿瘤进行药物灌 注、局部栓塞、减压引流以及结构功能重建等治疗,以达 到控制肿瘤、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及现状
1979年日本介入学家把碘油和抗癌药物混合后注入肝癌供血 动脉,使肿瘤的介入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八十年代出现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则使肿瘤介入 治疗进一步发展。
腔内支架置入术是20世纪90年代肿瘤介入治疗发展的另一个 重要里程碑事件。胆管、食管、胃肠道、气管等恶性肿瘤腔 内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应用,有效地缓解了晚期肿瘤患者因梗 阻和压迫所引起的并发症。
本世纪初出现肿瘤局部消融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
(二)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史及现状
目前,肿瘤介入治疗己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
经皮腔内成形术(PTA)成为各类血管及非血管腔道狭窄/闭 塞的主要治疗手段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被公认为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载药微球及放疗微球栓塞
温度消融术
肿瘤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刺激和化疗药物的损害使动脉内膜增生,常发生在肝动脉、支气管动脉等。 (2)神经损伤:可发生在脊髓动脉、支气管动脉及脑动脉化疗灌注时,可能与化
疗药物和造影剂直接损伤神经组织或刺激血管造成痉挛有关。发生在脊髓动脉时, 可表现为截瘫或节段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发生在脑动脉时,可造成视网膜损害, 严重者可有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导致死亡。 (3)化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肾脏毒性、心脏毒性 等。其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均与灌注所用的化疗药物本身和剂量有关。也因患者 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同。
多种介入治疗技术的综合应用已成为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
肿瘤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是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 皮穿刺动脉血管,并沿着血管径路将导管选择性地插入肿 瘤靶血管,实施介入治疗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是针对肿 瘤的供血动脉,或将抗癌药物注射到肿瘤区,直接杀死癌 细胞;或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使肿 瘤体积缩小;或施行双介入,即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有机 结合在一起注入靶动脉,既阻断供血,同时药物停留于肿 瘤区起到局部化疗,杀死肿瘤组织的作用。肿瘤的血管性 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
1.适应证:可用于各种实体富血性肿瘤(如肝癌,肺癌, 肾癌及盆腔肿瘤)的术前和姑息性治疗。
2.并发症: (1)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同灌注化疗)。
(2)误栓主要发生于插管不到位、栓塞剂的选择和释 放不当、操作者经验不足等情况。其严重程度视误栓 的程度和具体器官而定,可发生在神经、肺、胆管、 胃肠道、脾、肢体末端、皮肤等处,严重者可致残或 致死。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3. 疗效评价: 恶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除了受化疗药物本身因素、
灌注化疗方法的影响之外,还受肿瘤的部位、肿瘤的血供 程度和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影响。总体上,恶性肿瘤局部灌 注化疗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的疗效,延缓肿瘤生长速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门脉海棉样变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1. 适应证: TAI目前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恶性原发或转移 性肿瘤,常用于肝癌、肺癌、食管癌及盆腔肿瘤等的治疗。
(一)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
2. 并发症:主要与导管及药物对血管及灌注区域组织刺激有关。 (1)血管狭窄及闭塞:常发生在长期化疗灌注的靶动脉。由于留置导管等的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