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回弹现象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Ⅱ)
关键词 (Ⅱ)
正文 (Ⅱ)
1 板料回弹的产生 (2)
2 回弹现象的分析 (2)
3 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 (2)
参考文献 (Ⅴ)
结束语 (Ⅵ)
摘要
弯曲件在机械零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整机质量,而回弹是影响弯曲件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弯曲件回弹的原因和防止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寻求防止回弹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弯曲件生产的经济性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弯曲;回弹;措施
正文:
一、板料回弹的产生
在板料弯曲成形过程中,板料内外缘表层纤维进入塑性状态,而板料中心仍处于弹性状态,这时当凸模上升去除外载后,板料就会产生弹性回复。金属塑性成形总是伴有弹性变形,所以板料弯曲时,即使内外层纤维全部进入塑性状态,在去除外力时,弹性变形消失,也会出现回弹。弯曲时,弯曲变形只发生在弯曲件的圆角附近,直线部分不产生塑性变形。
影响板料弯曲回弹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材料的力学性能。(2)相对弯曲半径 R/t的影响。(3)弯曲角的影响。(4)弯曲零件形状的影响。(5)模具几何参数影响。(6)张力的影响。(7)工况参数。(8)模具间隙的影响。(9)弯曲校正力的影响。(10)弯曲方式的影响。
二、回弹现象的分析
由于金属板料在塑性弯曲时总伴随着弹性变形产生,当弯曲件从模具中取出之后,弯曲件不受外力的作用,弹性变形消失,使工件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发生变化,皆与模具的设计尺寸存在一个差值,这种现象称为弯曲件的回弹。
三、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
3. 1 材料的机械性能
回弹的大小与材料的屈服极限成正比,与弹性模数成反比,即 Qs/E值愈小,回弹也愈小。
Qs——材料的屈服极限
E——材料的弹性模数
3. 2 相对弯曲半径 r/t
相对弯曲半径即弯曲半径与板料厚度之比 r/t,在相同条件下, r/t愈小,说明弯曲变形程度愈大,在总变形中弹性变形所占比例相应减小,则回弹就愈小。
3. 3 弯曲中心角
弯曲中心角愈大,变形区域愈大,回弹积累值也愈大,则回弹角也愈大。但弯曲中心角对回弹半径没有影响。
3.4 弯曲件形状
形状复杂的弯曲件,当一次成形时,由于各部分相互牵制及弯曲件表面与模具表面的摩擦,使工件各部分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减小回弹。
3. 5 弯曲方式
校正弯曲比自弯曲回弹小,校正弯曲即在弯曲终了时,使板料变形区受凸、凹模的镦压作用,增加圆角处的塑性变形程度,从而减小回弹。
3. 6 模具尺寸
V 型弯曲时,凸模尺寸一定,凹模开口距增大,回弹减小,U 型弯曲时,凹模开口深度增加,回弹减小。
3. 7 模具间隙
U 型弯曲时,凸、凹模间隙愈大,回弹就愈大,当凸凹模单边间隙小于料厚时,发生负回弹。
四、防止回弹的一般措施
4. 1 补偿法
在工件结构及工件材料一定时,只能从模具结构上采取补偿措施。即在模具工作部分加上一个按理论计算或经验所得的回弹量△φ。
(1)对于 V 型弯曲,改变凸模圆角半径 rt 和弯曲角αt,使工作回弹后刚如符合工件要求。
(2)对开软钢类材料 U 型弯曲件,且回弹角<5°,工件材料厚度公差较小的,可将凸模侧面加工成回弹角△φ的斜度,也可取凸凹模间隙等于最小料厚或小于料厚来减小回弹。
(3)对于硬钢类材料 U 型弯曲时回弹较大,可将凸模和托料板做成弧形,由弧形部分伸直产生的负回弹来补偿工件两侧而的回弹。
(4)对于中硬材料的弯曲件,可改变凸模局部形状,以加大变形的应力进行整形。
4. 2 校正法
校正法即在模具上采取措施,使在弯曲终了时,凸模、板料、凹模三者贴合后还可瞬时加载,从而对弯曲件起校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冷冲压》第一分册,农业出版社;
2、《冲压工艺学》,西北工艺大学出版社;
3、《冲模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5、《冲压件缺陷及消除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
6、《模具工艺》, 1996 年。
结束语
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回弹现象,要从根本来解决这些影响。虽然改变材料性质会有一定的解决成果,但无疑它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工序和成本的增加。高效率,高质量是机械产业所追求的效益最大化。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也将会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