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大力开展-文明+-系列活动 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大力开展”文明+”系列活动助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关联不同人群、涵盖广泛内容。衡阳市自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全市宣传系统立足自身职能,在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文明+”系列活动,有效助推文明创建,营造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人文环境,深受干部群众欢迎。
文明+国学,筑牢核心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文明城市测评,实质上测评的是人的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使之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衡阳市在创建工作中,坚持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基固本工程,全新打造了“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理论教育活动,在全市掀起学国学、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潮。一是丰富教育手段。活动设置了国学讲座、国学征文、国学竞赛、国学展示“四大版块”。其中,市直国学讲座每周一讲,各县市区、高校和市直单位整合文化资源,举办各具特色的国学讲座,全市共举办各类国学讲座1000余场次,参与市民30多万人次,电视观众近百万人次。二是形成联动效应。市广播电视台精心编排,“重温经典、传承文明”——衡阳广电国学经典吟诵会首登衡阳电视荧屏,诠释经典魅力,重燃国学热潮,受到观众的一致点赞;市委讲师团组织“学用国学精华,给力衡阳发展”征文活动历时半年多,收到各类文章300余篇,评选出优秀作品38篇;衡阳新闻网站承办“互联网+国学高峰论坛”,全国100余家网络媒体集聚衡阳,探讨了国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三是增强讲座效果。20XX年以后,衡阳市“船山故里?国学飘香”活动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活动紧扣节日节点、根据行业特点、围绕民生热点,向各级各单位延伸触角,实行一人主讲,两人会讲,多人议讲等,同一家单位承办诸如党校季、地税月、城区月等多场讲座;内容上以一主题多方面推,一主题几人讲,一人连续推,奠定了讲座活动长期化常态化推进的基础。
文明+教育,提高市民素质。文明城市说到底是人的文明,是人的文明在一座城市的全面展示。鉴于衡阳市市民素质亟待提升的现状,全市宣传系统认真履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文环境工作组职责,适时推出“相约文明”市民素质培训计划。一是落实教育责任。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构建了由市创建办负责总牵头,四城区及一区两园对辖区的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培训负总责,市直各系统、各部门对本系统、本部门的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培训负总责的工作格局。二是突出重点人群。全方位多层次集中培训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市各社区居(村)民,大中小学、幼儿工作综述35园学生,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务工人
员等,公开募集退休干部、驻衡高校教师、民间乡贤等德高望重的志愿教师共1000余人参与义务授课。三是丰富教育内容。培训从市民素质和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着重就如何处理家庭成员关系、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建立良好邻里关系、文明行为、文明出行、尊重他人、勤俭节约、文明上网、诚信经营等进行针对性培训,各单位、社区、学校等实施机构每个月至少开展了1堂培训课程,开辟了3条以上教育渠道,开展了10次以上教育实践活动,让市民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创新教育方式。除采取现场集中讲课外,还利用社区大学等,由市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开展免费培训,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强化市民素质教育,有效提升了市民素质。截至目前,全市“相约文明”市民素质培训计划正如火如荼进行,共开课1400余堂,接受培训人员达到50万人次,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明+创作,汇聚创建力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化与重构,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工具。全市宣传系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踊跃参与“文明衡阳·幸福小康”文艺创作活动,重点创作文学作品,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影视作品,民间艺术等五大艺术门类。一是突出创作主题。作品围绕衡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度挖掘衡阳的人文历史,讴歌了全市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集中表现了衡阳文化之城、英雄之城、文明之城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二是严格作品评选。所创作的作品由衡阳市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初评,确定入围作品,并随机抽取衡阳市评审委员会评委和邀请部分省级文艺专家进行无计名投票,最终确定获奖作品。三是强化结果应用。活动组委会对各门类优秀作品、入围作品做好统计,适时协调安排出版作品集、文艺演出、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展览。目前,各县市区和各行各业文艺工作者正深入基层、各展所长,积极捕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动人风景,收集文明城市文明人的感人素材,经过几个月的艰难创作,一批热情讴歌创建主题的小戏、小品、歌曲、书画等文艺作品已经陆续登台亮相,成为创建工作的有力工具。
文明+宣传,提升创建水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提高市民的知晓度和参与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提高知晓度的重要举措。一是抓好预热宣传。早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之前,衡阳市就启动了预热宣传,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意义。二是抓好动态报道。市委做出八城同创的决定后,并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作用,实现网上、网下互动,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宣传全市各单位、各部门以及
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建取得的突出效果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曝光创建过程中“不作为”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三是抓好典型宣传。重点策划组织了“文明创建大擂台”第一季和第二季宣传活动,第一季的宣传活动按照城区园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组、单位企业四个层次,分阶段比创建理念、比工作打算、比工作成效、比群众评价;第二季宣传活动重在比创建效果、创建方法、创建满意度等,鼓励创建方式方法创新,激发了基层单位的创建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创建势头,不断提升了创建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