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前言 (1)

二、发展背景 (1)

三、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

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3)

五、对未来深圳教育的展望 (7)

六、总结 (8)

改革开放后深圳教育事业发展研究

一、前言

当前,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都迈上一个新台阶。这对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发展背景

(1)、宏观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的成就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从恢复高考这一标志性事件至今,中国教育事业经历了从恢复到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30年,是教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的30年,是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教育公平制度日益完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的30年。从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以具有法律效应的形式将“科教兴国”确定为基本国策,再到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立,用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话说,“科教兴国,一字千金”。国家的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可谓是跨越式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2)、中观背景:广东经济迅猛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合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全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伴随着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和东莞市、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城市的迅速崛起,对外辐射能力越来越强,已经影响到广东省各个地区,城市之间竞争与协作将始终存在于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之中。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要求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合作,随着《关于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将正式签署,

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合作由此正式启动,并在加强泛珠三角人才交流的基础上,着手构建区域人才交流和培训的统一平台,从而更有效地整合区域人力资源,以适应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需要。

(3)、微观背景:深圳教育事业现状

目前,深圳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三个阶段:一、1994年,由农村教育转向城市教育转型阶段,标志事件:普及高中教育;二、1995年至2004年,全面实现城市化阶段(1995—2004年),标志事件:宝安、龙岗全面实现城市化;三、2005年至2020年教育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阶段,标志事件:2020年深圳将基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从这三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和各区的均衡发展,以用超常规的硬件投入拉动发硬件为主的教育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这教育人才资源供给紧张、教育制度落后等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三、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在深圳各区的教育改革中,罗湖区的成绩尤为突出、全面,涉及教育事业的各个方面。2006—2010年,是罗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五年,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依赖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多元、全面的发展。为迎接挑战,加强教育发展的计划性,结合罗湖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实际为建设“和谐罗湖”、“效益罗湖”,打造罗湖现代服务强区,特制订罗湖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一)、主要成绩:

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六区前列。截止2005年,我区已有中小学72所(含筹办的3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幼儿104965人(其中,中小学生88392人,在园幼儿16573人),在职在编教职员工总数4700多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1所,省一级学校(幼儿园)24所,市一级学校21所,省市一级以上学校占全区公办学校总数的62%;幼儿园99所,其中省级、市级11所,我区于2002年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区的验收,目前,正向优质化、均衡化方向迈进。

2、教育投入逐步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1——2005年,全区财政财政性教育总投入340577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社会力量投资总投入32846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教育费附加28033万元,财政性教育投入中,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18000万元,办学效益奖励资金2040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3、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广得到全面发展,基本实现了区域性的宽带校校

通,班班通的目标,罗湖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信息化实验基地。

4、以课改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教育观念发生全新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5、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中考高考连年进步,教育综合实力名列全市六区前列。

6、逐步形成六大特色和品牌。在罗湖教育多年发展的优势和强项基础上,对“双语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强化和提升,逐步形成了双语教学、教育信息化、德育一体化、体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教育等六大特色和品牌,尤其是双语教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的投入仍然未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要求(占GDP4%)。

2、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初中、高中学位,尤其是优质学位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民办中、小学,特别是民办初中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与公办中、小学校差距较大;公办初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方面校际差距也明显,函需实施全区统一的投入与建设标准,函需从观念、经费、制度等方面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辖区劳动力素质偏低,外来务工人员教育体制不活,培养、培训方式不新,不能真正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转岗、创业需要,给教育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

3、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现代学校制度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也严重制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4、教育体系结构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不相适应;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尚未建立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

(三)、罗湖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强区战略,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和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多元发展,为罗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