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沿岸成矿理论
11 第十一讲 喜马拉雅一三江成矿域
![11 第十一讲 喜马拉雅一三江成矿域](https://img.taocdn.com/s3/m/06adea42a8956bec0975e350.png)
•
喜马拉雅构造期间,沿金沙江一哀牢山 走滑断裂带形成了慢源或壳幔混源型斑岩 带及有关的铜、钼、铅、锌、金、银成矿 系统。玉龙铜矿床,成矿年代为64^-37 Ma。
• 本区的主要矿带划分为5个:
– – – – – (1)玉树一义敦一中甸铜一铅一锌一金一银一 锡矿带; (2)金沙江一哀牢山金一铂一镍一铜一钼矿 带; (3锌一汞一锑矿带; (5)察隅一腾冲锡一钨一铅一锌一汞一金矿带。
•
在古特提斯期,主要的金属成矿发生在 板块结合带和岛弧火山岩带中。其中,石 炭纪和晚三叠世是两个成矿高峰期,形成 了一大批大、中型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黑 色金属矿床。
• 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一个特点是形成了陆 内断陷盆地。其中,最重要的是昌都一兰 坪一思茅盆地带,在兰坪盆地中,形成了 赋存于晚白垩世一老第三纪陆相碎屑岩和 蒸发岩中的铜、铅、锌、银成矿系统,其 中包括金顶超大型铅一锌矿床。白垩纪含 铜砂岩和老第三纪含铜砂岩型矿床不仅分 布在兰坪盆地,而且也分布在思茅和昌都 盆地中。
• 1.玉树一义敦一中甸铜一铅一锌一金矿带 • 该带位于金沙江断裂带和甘孜一理塘、小 金河断裂带之间的似三角形地带,由义敦 弧地体和东缘甘孜一理塘接合带组成。弧 内发育一系列晚三叠世岛弧型火山一次火 山一沉积岩系列和印支一燕山期花岗岩。 • 其中呷村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在 义敦岛弧北段的火山岩盆地中,含矿地层 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系,上部为块状金属 硫化物矿层,下部为脉状一网脉状矿化蚀 变岩筒,达到大型矿床规模。
• (一)松潘一甘孜金一铀一铜一钻一镍成矿带 • 1.碳硅泥质黑色岩系及石灰岩中的金、铀成矿系 统 • 分布在白龙江一岷江断裂褶皱带,含矿岩系有 志留纪硅质灰岩、碳质岩和硅质岩,并有二叠纪 一三叠纪碳质凝灰质板岩、灰岩。有关的岩浆岩 有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英安斑岩、辉绿岩、富钠质 基性火山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主要成矿金属有铀、 金、锌、铜、镍、砷等,矿床成因有低温热液型、 卡林型(金矿)和淋积型等。代表矿床有拉尔玛、 东北寨、大水和511式碳硅泥岩型铀矿等。
成果名称成矿场理论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成果名称成矿场理论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5a54c9551810a6f5248672.png)
成果名称:成矿场理论在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完成人:魏俊浩、李义邦、谭俊、李艳军、付乐兵、辛天贵、石文杰、王晋定、张可清、郑伟伟、张振祥、张晓军、冯波、侯本俊、赵少卿申报等级:一等奖一、成果简介:1.项目研究背景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统计表明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矿产资源,有两千多万人从事矿业生产。
然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却十分严峻,已探明保有储量逐年急剧下降,很多矿山处于资源短缺或危机态势。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计,至2005年我国大中型矿山企业就有632座为危机矿山,占总数的63%。
因此,增加我国矿产资源储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了显著提高勘查水平,提高找矿效果,中国地质大学以魏俊浩教授负责的科研团队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提出了“成矿场理论”等成果,实际应用后取得多处找矿突破,直接产生约338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
2.主要创新成果(1)首次提出了成矿场理论,揭示了成矿的时间-空间-物质观高度统一的自然过程,推动了矿产勘查理论的发展成矿场理论是对矿床学和勘查地质学认识的高度统一,是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相关地质体的三维空间自然变化规律。
成矿场的内涵可分为成矿应力场、成矿流体场和成矿物质场,三个场构成了成矿的完整表现系统。
成矿场理论旨在解决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中的具体找矿问题,是勘查地质学理论上的丰富与发展。
(2)建立了成矿场找矿预测的识别标志,解决了同生找矿信息的识别难题,显著提高了找矿成功率提出了“成矿控制边界条件限定矿带(矿体群)分布空间”、“同生流体蚀变定位矿化范围”、“成矿物质场确定矿化富集地段”等关键找矿规律,建立了判别成矿同生构造变形和矿化蚀变与后期改造干扰的区分指标,解决了长期困扰找矿实践的有效标志识别问题,实现了直接示矿信息的有效甄别,显著提高了找矿成功率。
(3)构建了地质三重定位预测模型,实现了找矿目标的快速精准定位,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找矿效果构建了快速逼近找矿目标的地质“三重”定位预测模型,模型应用在青海多彩、辽宁五龙、陕西桐峪、山东鑫泰、黑龙江老柞山、四川夏塞、青海沟里等地实现了找矿新突破,挽救国有大型危机矿山4处,新增大型矿床1个,评价具中大型规模潜力矿床2个,受到国家地矿部门和大型矿业集团的充分肯定与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15cef6aaea998fcd220e98.png)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四川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30多种,探明储量的资源种类达90种以上,并且有34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本文全面系统介绍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各矿产资源的成矿背景,探讨西部三江中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成矿特征和规律,为四川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铅锌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分析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冶金、地矿、地质勘查等多个单位实施开展了西部三江中段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并按照国家矿产潜力评价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类型来对研究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分析了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提升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当然,这也是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任务。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作为理论指导,并将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地质演化分为四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总结个阶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为我省找矿方向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
1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矿产资源成矿地质背景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受欧亚、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板块运动的相互影响,地质构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各类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
西部三江中段总体构造线方向为由北向西,由向、背斜与一大批近似于平行的北向西断裂带相间排列,但有时也会出现被北向东断裂带横切的现象[1]。
三江中段地区属于不同方向构造的交汇地带,为铅锌矿成矿带来了有利地形和地质条件。
义敦岛的弧褶皱带主要为北向西向、背斜,由拉纳山组和三叠统图姆沟组等构成。
区域典型的断裂有玉树—羊拉、定曲河—中甸、德格—乡城等。
其中德格—乡城断裂是义敦岛主弧断裂带,其弧形的大致方向为北西—近南北向微向东突出。
断裂破碎带的宽度达到上百余米,控制了整个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分布状态。
同时当中也分布了大量的基性岩体和超基性岩体,成为三江中段主要控矿断裂带。
2西部三江中段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与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1地质构造演化阶段(1)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
![中国大陆中生代成矿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1b20c32bddccda38376baf4a.png)
4. 有较多的与地幔沟通的新、老通道。 5. 东部及青藏高原在中地壳 ( 20 km 左右) 普遍存在 Vp
低速层。
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构造-成矿具有四类成矿动力学机制:
1. 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俯冲及陆-陆碰撞成矿动力学机制; 2. 陆内古构造带重新活动和新构造活动成矿动力学机制; 3. 大陆岩石圈内地幔物质及热能上侵活动成矿动力学机
中新生代大陆内构造-成矿分为以下各类:
一. 东部大陆边缘受大洋板块俯冲而形成的构造成矿带有:
1.大陆边缘新生代弧-陆碰撞构造-成矿带 (台湾中央山脉、 海岸山脉成矿带);
2.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构造-成矿带 (黄海东海-南海盆地油、气、煤及海岸砂矿);
3.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活动有关的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带 (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Cu、Pb、Zn、Au、 Ag、U 和非金属矿)。
• 我国中新生代大陆基本地质环境是:
全球构造简图
(示中国东部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 (任纪舜等, 1990)
1. 有较大洋地区为厚的地壳和岩石圈:
大洋 地 壳 厚 度 (km) 10 岩石圈底界 (km) 60
东部 30-35
70
中部 40-55 200
青藏高原 68 150
2. 有复杂的地壳结构: 大陆地壳由多时代的地质体缝合、 拼接、碰撞、叠覆所构成,表现出多层结构。
N
Cu Au、Ag
Au 大理 Au
Sb
பைடு நூலகம்
Pb、Au 楚雄
临沧
Au 墨江
0 80 160 km 个旧
思茅
陆 内 变
东特提斯金沙江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
![东特提斯金沙江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a18485bcf84b9d528ea7a14.png)
矿床地质2010年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增刊东特提斯金沙江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何龙清,余凤鸣,陈开旭(武汉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223)金沙江造山带是东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条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金沙江造山带自泥盆纪至第四纪经历了弧后盆地扩张、弧后盆地俯冲消减、弧后碰撞造山、挤压隆升与前陆盆地演化等四个主要演化阶段(潘桂棠等,1997;Wang et al., 1995;王立全等,1999;何龙清,1998;Kenneth et al., 1995),各阶段都有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内生金属矿床。
1弧后盆地扩张阶段(C1-C21)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金沙江弧后洋壳盆地的扩张发生在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早期。
早石炭世表现为弧后裂陷海槽,沉积为泥质岩-灰岩-硅质岩组合,晚泥盆世具有碳酸盐台地特征的地层因拉裂沉没而被海槽沉积物所覆盖。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是弧后盆地裂解和扩张作用达到高潮的时期,盆地中心已具有洋壳性质,并因海底火山活动而形成洋岛和海山(莫宣学等,1998);盆地的两侧仍然保持被动大陆边缘的特点,形成了一系列浊流沉积的碎屑岩。
弧后盆地内岛弧一侧的深凹槽不仅是弧后扩张的中心地带,也是地壳最薄、热流值最高的地带,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羊拉里农铜矿即形成于该环境。
里农铜矿床是羊拉地区最主要的矿床,由大小数十个矿体组成,其主体表现为喷流沉积型铜矿床的成矿特征(战明国等,1998;潘家永等,2001)。
里农矿床中Ⅱ、Ⅲ、Ⅳ号矿体构成了该矿床的主体,具有喷流沉积成矿的特点。
Ⅱ号矿体是矿床的主矿体,顶板为一层蚀变基性火山岩,北端局部为大理岩,底板为硅化、绢云母化的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砂板岩。
矿体上覆岩石为夹中基性火山岩的厚层状大理岩,这些火山岩夹层均有一定程度的铜矿化,局部构成铜矿体。
2弧后盆地消减阶段(C22-T2)与陆缘弧火山岩有关的成矿作用羊拉地区嘎金雪山岩群里农岩组晚石炭世晚期的弧火山岩标志着金沙江洋壳此时已开始向西俯冲,德格—中甸地块西缘仍为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点已略有不同,碳酸盐岩明显增多。
金沙江地区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
![金沙江地区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6942d1a844769eae009ed58.png)
金沙江地区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金沙江地区典型的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并且分析了金沙江地区的几个矿集区和远景区的成矿背景、成矿作用、成矿模式等,在找矿探讨上作了一些论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金沙江地区铜金矿指明方向。
关键词:金沙江地区铜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探讨1.前言金沙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是长江的上游。
金沙江地区位于西藏、云南、四川三省接壤地带的横断山区,研究范围约为6万平方千米,该区由多个板块和地块相间的造山带组成,是东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西南地区很极具前景的铜矿资源富集区,下面笔者就针对金沙江地区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2.金沙江地区铜金矿典型矿床地址特征金沙江地区已知矿床很多,但分布很不均匀,相对集中区成带产出,这是因为金沙江构造带内主要矿集区与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很密切;该区矿床分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矿床类型复杂,因为金沙江地区构造区较多,不同的构造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还有就是成矿阶段较多、时间较长,伴生元素很多,在综合评价中需要重视。
在金沙江构造带已知的诸多矿床中,规模较大、比较典型的是羊拉铜矿床。
1965年,云南地质局在进行烙铁矿普查,在羊拉乡一带发现了羊拉铜矿,但由于交通不便,极少有人来此调查。
一直到1992年,有关人员才前往调查,完成分析鉴定工作,并且取得了资金上的支持,目前在其周围相继发现了一些类型不同的矿体,使得羊拉铜矿成为一个金沙江地区铜金矿很有远景的大型矿床。
羊拉铜矿所处的构造带主要由蛇绿混杂岩带以及陆缘火山弧带组成,这是金沙江洋向西俯冲消亡造成的结果。
在区域上,金沙江带是由金沙江—哀牢山弧盆系演化来的,金沙江——哀牢山结合带的蛇绿岩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在二叠纪世末洋盆向西俯冲,二叠世末期由于火山岛弧的活动形成了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系以及花岗闪长岩石组合,中晚三叠世发生了大规模的碰撞和火山活动。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2三江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5050fc0242a8956bece486.png)
德格德格-乡城成矿带主要 矿床( 矿床(点)分布图
可以明显看出矿床集 中分布在南北两段
中甸岛弧铜矿成矿模式图
哀牢山Au、 、 矿成矿带 Ⅲ、金沙江-哀牢山 、Cu、Pt矿成矿带 金沙江 哀牢山
金沙江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分布于金沙江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哀牢山结合带上,是发育在晚古生代 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板块结合带及其洋脊型火山岩-蛇绿岩 之上的以Au、Cu为主的成矿带。分为 之上的以 、 为主的成矿带。 为主的成矿带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 为主) 金沙江成矿亚带(中带,以Cu为主)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 为主) 和哀牢山成矿亚带(南带,以Au为主) 为主 等两个成矿亚带。 等两个成矿亚带。
合 带
Ⅱ德格-乡城成矿带 德格区域成矿模型
带内岛弧造山期弧火 山-岩浆活动及造山期后 构造活动强烈, 构造活动强烈,成矿条件 优越, 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是一个以Cu、Pb、 资源,是一个以 、 、 Zn、Ag为主的多金属成 、 为主的多金属成 矿带。 矿带。 已发现大中型矿床十 余处, 余处,著名的超大型呷村 Ag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多金属矿床即位于其中 近期又发现超大型的夏塞 Ag多金属矿床、普朗超大 多金属矿床、 多金属矿床 型Cu矿床 等。 矿床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型
甘孜甘孜-理塘成矿带 主要Au、 矿床分布图 主要 、Cu矿床分布图
位于三江地区东缘的甘 理塘Au成矿带, Au成矿带 孜-理塘Au成矿带,是发育 在印支期的板块结合带以及 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甘孜-理塘洋脊型火山岩-蛇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绿岩带之上的以Au为主的成 Au 矿带。 矿带。 金矿化主要集中于中南 已发现嘎拉、错阿、 段,已发现嘎拉、错阿、雄 龙西金及金厂沟、 龙西金及金厂沟、生康砂金 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矿等,绝大多数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碰撞推覆构造作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 用相关,云南省内宁蒗、丽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Au前景 江等地区具有找Au前景。
云南德钦县羊拉铜矿成矿规律初步探讨
![云南德钦县羊拉铜矿成矿规律初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7a57609c5da50e2534d7f0f.png)
地球|地球|地质与矿产|罗诚羊拉铜矿“三江成矿带”中大型铜矿山之一,经历多年的地质找探矿工作及生产工作,里农矿段及路农矿段结合部是生产探矿中在资源量取得重大突破的区域之一,因此,研究总结矿山的成矿规律,对地质找探矿工作及生产有重大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羊拉矿区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与中咱地块中段,该岩带主要夹持于羊拉断裂和金沙江断裂间,西江达一维西火山弧和昌都一思茅微陆块,东邻得荣巴塘蛇绿混杂岩带和中咱微陆块。
岩带东侧与代表洋壳残片的蛇绿混杂岩伴生,说明该岩带的火山岩形成于大洋盆地。
而其东、西两侧微陆块的存在,说明该洋盆为裂谷洋盆。
火山岩锆石的U —Pb 非一致线的上交点年龄(1387Ma 和2525Ma)则显示,羊拉矿区存在中元古界扬子陆块基底的痕迹,进一步证明了金沙江洋盆是由大陆裂谷发育形成的裂谷小洋盆。
羊拉矿区的火山岩,下段由灰绿色块状玄武岩组成,不含陆源物质,岩石类型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另有少量高铝玄武岩和苦橄玄武岩,单一的玄武岩组合表明其形成于大洋环境。
从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从石炭纪以前开始,由于地幔热柱的上涌,使扬子陆块西缘从断陷拉张到昌都思茅微陆块的裂离,完成了大陆断陷向洋盆的转化;在石炭纪时,金沙江洋盆形成,洋脊一洋岛型火山作用开始,随着洋脊的持续扩张,沿金沙江洋盆形成大规模的厚层块状MORB 。
由于地幔的不均性或部分熔融程度的不同,羊拉矿区火山岩以E —MORB 为主;随着热幔柱的不断上升,其高热物质部分减压熔融,形成OIB 。
金沙江缝合带的其它地段也有大量洋脊一准洋脊型玄武岩产出。
2铜矿类型确定羊拉铜矿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云岭—墨江褶皱带云岭褶皱束北段,其包含的羊拉铜矿七个矿段(里农、路农、江边、贝吾、尼吕、加仁、通吉格)主要以铜金属为主,赋存Cu 、Au 、Ag 等多金属,铜矿体产于(斑)岩体外接触带围岩的矽卡岩、角岩化变质碎屑岩中,或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面附近,以及贯通式大脉状产于北东向裂隙带中,结合矿区地层、主要构造、岩浆岩分布和围岩蚀变方面综合分析,初步认为里农矿床喷流—沉积型Cu-Ag-Au-Sn 型铜矿床,路农矿段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Cu-Au 矿床,江边为喷流—沉积型Cu-Au 矿床。
滇西新生代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
![滇西新生代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e65acef111f18582d05a5d.png)
滇西新生代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条件
作者:崔银亮, 陈贤胜, 张映旭, 和浪涛
作者单位:崔银亮(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地球科学系,云南,昆明,650093;云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 陈贤胜,张映旭,和浪涛(云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216)刊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英文刊名: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卷(期):2002,26(4)
被引用次数:6次
引证文献(6条)
1.李志钧云南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期刊论文]-矿产与地质 2010(3)
2.王治华.潘爱军.郭晓东.葛良胜.徐涛.范俊杰云南马厂箐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期刊论文]-地球化学 2010(6)
3.陈爱兵.秦德先.姜华.贾国相.孙彩霞基于数字矿床的北衙金矿深边部成矿预测[期刊论文]-有色金属 2007(4)
4.曹殿华.王安建.修群业.杨岳清.李瑞萍中甸地区甭哥正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期刊论文]-地质学报2007(7)
5.曹殿华.王安建.修群业.杨岳清.李瑞萍中甸地区甭哥正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期刊论文]-地质学报2007(7)
6.吴开兴滇西新生代富碱火成岩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研究—以北衙金矿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dgzyckx200204010.aspx。
盆山转换及其成矿作用_以昌都_思茅盆地和金沙江_哀牢山带为例
![盆山转换及其成矿作用_以昌都_思茅盆地和金沙江_哀牢山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12ac90b90c69ec3d5bb75a0.png)
盆山转换及其成矿作用——以昌都-思茅盆地和金沙江-哀牢山带为例李兴振 杜德勋(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 王义昭(云南地勘局区调所)大陆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仍是当代地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
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单元由造山带系统和盆地系统构成。
造山带系统是古洋盆地、古岛弧与古大陆边缘系列盆地的俯冲、消减和碰撞而产生的盆地向山脉的转换带,并叠加有继生或衍生的盆地,以及碰撞造山期形成的各类不同性质的盆地。
概括地说山系就是盆系的转换,反过来,山脉的形成和演化又控制着毗邻沉积盆地的演化和沉积物的类型;同时造山带又是岩石圈中的构造弱带,在山脉老化解体过程中,造山带又被解体,拉裂形成盆地,甚或洋盆。
如美国西部盆地和山脉省核心位于拉拉米造山带上(J .E .Devey ,1984);中国云南西盟-双江盆岭区位于澜沧江洋闭合形成的造山带上;中大西洋和北大西洋核心位于阿帕拉契亚加里东造山带上(Wilson,1966),其本身为古大西洋闭合的位置;众所周知的阿尔卑斯特提斯洋形成于海西褶皱带上,塔斯曼海核心位于拉克伦带上。
因此,盆山转换,具三方面的含意:即山转盆、盆转山和山控盆,可谓之盆山转换三部曲。
山控盆也具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山脉的隆升和横向迁移控制挤压体制下的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二是控制伸展体制下拉伸裂谷型盆地的形成,如美国西部盆岭地区和中国西南部西盟-双江盆岭地区,盆地位于大的冲断推覆造山带的后缘,其形成受山脉重力失衡的拉伸垮塌作用的控制。
这种作用如果继续进行下去,盆地规模会越来越大,裂陷也越来越深,最后导致山脉的解体和洋盆的形成。
这是由于过厚的冷的山根在深部受热以后上浮,而在山脉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由于重力作用就会发生拉伸垮塌并促使均衡调节作用的进行,使山根处的幔坳回返隆起,山根回弹上升,山根消失(秦岭山脉处于山根消失阶段),这反过来又促进拉伸垮塌,以至岩石圈拉薄;变质核杂岩和幔核杂岩在构造和侵蚀双重作用下相继剥露,最后则可能导致大陆岩石圈裂开,扩张成洋(李兴振等,1991)。
高中地理说题--全国二卷
![高中地理说题--全国二卷](https://img.taocdn.com/s3/m/9eef38d410661ed9ac51f3a1.png)
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内力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
的原因。(6分)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
外力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4分)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
分)
综合思维:要素综合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
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
因。(6分) 板块运动与宏观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地貌(地理原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横断山区的区域 背景知识、板块 的分布(事实性知识/
断裂带 岩石破碎
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考点】: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考点与解题过程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
试题价值
2.人文地理部分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 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试题价值
重视地理过程性分析综合题解题归纳
西南_三江_地区新生代构造及其成矿作用
![西南_三江_地区新生代构造及其成矿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0af980cc22bcd126ff0cea.png)
2 ∀ 物、化、遥示矿信息的综合分析
2 1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 1 1 ∀ 重力场特征 三江 地区布格重力均为负值, 由南往北随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 南部瑞丽一带为 - 120 / 10 m/ s2 , 昌都以西低至- 530 / 10- 5 m/ s2 , 中部丽江 木里一带为北东向重力梯度带 , 总
地区 1∃100 万重力、航磁、地球化学异常等系列图件 , 其示 三江 地区
矿信息 , 很多是对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和成矿作用的综合反映。 关键词 : 示矿信息 ; 成矿作用 ; 新生代 ; 中图分类号 : P546; P61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4 # 1885 ( 2001) 04 # 333 # 14
334
云∀ ∀ 南∀ ∀ 地∀ ∀ 质
20 卷
地体比较狭小, 沉积相带一般较窄 , 岩相与建造类型多而复杂、相变快, 并伴随有强烈的火 山作用, 发育巨厚的火山岩系 , 大多属于活动型和过渡型 , 部分属稳定型。沉积盆地类型多 种多样, 特别是中、新生代盆地往往具多因复成特点 , 盆地的构造属性在地史演化过程中不 断发生转换, 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建造与岩相组合。 三江 地区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哀牢山群、苍山群 , 可能为扬子陆块的结晶基 三江 西部, 它们可能是冈瓦纳古陆、藏南 底。中元古界中级变质及混合岩, 主要出露在
侏罗纪开始, 三江 地区进入碰撞后陆内变形阶段。由于 三江 古特提斯海的关闭及其 南方新特提斯海的打开, 原来属于冈瓦纳北缘的 三江 地区 , 这时已拼接在扬子板块上 , 成为欧亚大陆的南缘。上述三个发展阶段都产生各自不同的重要成矿作用。其中尤以古特提 斯闭合后的陆内地质事件对金属成矿的贡献最为明显。 三江 形成于新生代。 1 1 ∀ 沉积建造 三江 地区沉积地层覆盖面积约占全区 80% , 区内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 , 地层 系统较完全, 特别是三叠系在区内分布面积最广、发育最完整。古生代~ 三叠纪地层中古生 物繁多, 生物区系复杂, 具有不同地理区 ( 系) 生物混生特点。由于区内冈瓦纳大陆和劳亚 大陆南北两侧不断裂离和诸多陆块或地体的拼贴 , 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原始洋盆和其间陆块或
西南三江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西南三江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7c332563b84ae45c3b358c34.png)
西南三江地区矿产十分丰富,尤以金、铜、铅锌和铁矿床著称;区内金矿床、金矿点分布比较多。根据现有资料统计, 区内已发现大型金矿3处,中型金矿6处,小型金矿及金矿点数十处。区内金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韧性剪切带型、海相火山 岩型、斑岩型金矿、矽卡岩型、中低温热液型、浊积岩型和岩溶型层控金矿床。根据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矿 床的分布特点可划分出9个成矿带。
3 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可将三江地区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划分为以下几个演化阶段。 (1)寒武纪至泥盆纪阶段:区内属古扬子板块范畴,发育一套浅海相稳定型至过渡型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的沉积建 造。形成铜铅锌银金等金属矿化的初始矿源层,为其后的构造活化成矿准备了一定的成矿物质。 (2)石炭纪至早二叠世阶段在石炭纪,澜沧江洋和金沙江洋相继打开,进入扩张时期,开始古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内为 浅海相碳酸盐岩、含煤碎屑岩组合。至早二叠世,澜沧江洋壳开始向东俯冲于昌都微板之下,形成江达-维西-绿春陆缘弧火 山岩带,金沙江洋扩张进入高峰时期(莫宣学等,1993)。此时此时藏东昌都地区仍为浅海至滨海相沉积。陆缘弧火山岩的形 成,形成铜铅锌银金等金属矿化的又一期初始矿源层,为其后的构造活化成矿准备了一定的成矿物质。 (3)晚二叠世末至中三叠世阶段:晚二叠世澜沧江洋已近闭合,金沙江洋壳开始向西俯冲于昌都微板块之下,形成江达 华西期花岗岩弧和杂多-景洪岛弧带及朱巴龙一贡卡火山弧。随着欧亚大陆板块与冈瓦纳板块的碰撞拼合,结束了特提斯的 发展阶段,开始中特提斯的演化阶段。作为对金沙江洋壳向西俯冲的补偿,从晚二世末开始,在扬子板块西南缘发生广泛的 地裂运动,开始形成甘孜一理塘和鲜水河等初始裂带,从晚二叠世末至晚三叠世,沉积了厚达万余米的地槽复理石建造,为 后期形成层控型金属矿化准备了矿源层。该沉积盆地演化的初期相当于一个具有多个裂隙中心的弧后盆地。 (4)晚三叠世阶段:自晚三叠世以来,随着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义敦岛弧开始形成,发育弧火山-复理沉积建造, 火山喷发活动强烈,并伴以Cu、Pb、Zn、掩、Au、Hg等成矿作用,在德格—乡城火山沉积盆地中形成特大型火山成因块状 硫化物矿床,如区内呷村含金富银特大型多金属矿床。三叠世末,甘孜—理塘洋关闭,整个川西地区全面抬升成陆,开始进 入中特提斯晚期演化阶段。 (5)侏罗纪至白垩纪阶段:随着甘孜—理塘洋盆的关闭,于早、中侏罗世形成怒江洋。晚侏罗世,通过洋壳俯冲、碰撞, 怒江洋关闭。于早白至世开始形成雅鲁藏布江洋,晚白奎世—始新世,雅鲁藏布江洋关闭,印度板块与拉萨板块碰撞拼合, 结束区内中特提斯演化阶段。由于藏东地区侏罗、白垩纪时期板块间的持续碰撞,导致金沙江缝合带、甘孜一理塘缝合带, 澜沧江缝合带的构造活动,从而引起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如川西义敦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表现为多阶段性,形成义敦— 格聂花岗岩带,并伴有w、sn、Cu、Pb、Zn、Au成矿作用。在义敦岛弧南耳泽地区,也是由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导致 深部岩浆热液和渗入地下的天水组成的混合流体,对矿源层进行改造,形成富含金、铁等的混合成矿热液,沿碳酸盐岩中的 古溶洞和构造裂隙充填成矿。在类乌齐至耿马一带发育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并在花岗岩边缘及围岩接触带中形成金矿、 铜矿和铅锌矿床。在波密-腾冲一带发育燕山早期、燕山晚期花岗岩侵入活动,并伴随Sn、W、Cu、Pb、Zn、Ag、Au、Nb、 Ta等成矿作用。 (6)从古近纪开始,全区转入陆内汇聚挤压造山阶段,伴随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在藏东地区形成喜马拉雅期花岗斑岩 带,并发生铜多金属等成矿作用,形成玉龙一海通斑岩铜多金属矿化带。在波密-腾冲一带发育喜马拉雅花岗岩侵入活动, 并伴随Sn、W、Cu、Pb、Zn、Ag、Au、Nb、Ta等成矿作用。在保山地块中,发育喜马拉雅花岗岩侵入活动,并伴随Sn、 W、Pb、Zn、Au等成矿作用。此外,区内四条板块缝合带中,还发育自海西期以来,与韧性剪切构造带有关的金矿床。
中国西藏羌塘——三江构造——成矿带
![中国西藏羌塘——三江构造——成矿带](https://img.taocdn.com/s3/m/564957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d.png)
中国西藏羌塘——三江构造——成矿带2.安庆特种制造研究院安徽安庆2460033.华东冶金地质局815地质队安徽合肥231400摘要:本文对西藏羌塘——三江构造——成矿带(羌塘——三江铜、金构造——成矿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金、铜构造——成矿带、喜马拉雅金、铜构造——成矿带)分区、地质背景、成矿亚带的划分及成矿特征予以分析,并列举行典型矿床进行介绍指出该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性,显示本区进一步寻找铜金矿潜力。
关键词:羌塘——三江;构造——成矿带;中国西藏0 引言《中国西藏羌塘——三江构造——成矿带》研究是安微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1地质队单位对口支援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援藏技术人员而展开,因主要在藏东地区从事地质找矿工作时发现了多处新矿床,地质找矿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此对藏东地区成矿规律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在前人研究的《中国西藏三大铜、金构造——成矿(区)带》成果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总结,指出羌塘——三江铜、金构造——成矿带最为优越,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工作。
中国西藏地区地层沉积建造复杂多样,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
国家技术权威部门根据中国西藏地区构造——成矿特征将中国西藏划分为三大铜、金构造——成矿(区)带。
即:1、羌塘——三江铜、金构造——成矿带(界于金沙江断裂带与班公湖——怒江断裂带间);2、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金、铜构造——成矿带(界于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间);3、喜马拉雅金、铜构造——成矿带(位于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的喜马拉雅陆块)。
三大构造——成矿带中尤以羌塘——三江铜、金构造——成矿带最为优越,也是我国著名的西南三江成矿带,本文专门予以重点详细论述介绍:1 羌塘——三江铜、金成矿带构造分区及地质背景羌塘——三江构造——成矿带地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四省,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结合带。
云南省地质矿产工作程度现状及展望2020
![云南省地质矿产工作程度现状及展望2020](https://img.taocdn.com/s3/m/2eb028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1.png)
云南省地质矿产工作程度现状及展望2020云南省地质矿产工作程度现状及展望云南省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结合部位,地质演化历史悠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
在17世纪30年代,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就对云南地貌、岩溶、火山、地热进行了考察。
辛亥革命后至中华民国时期,许多老一辈地质学家先后在云南做过地质矿产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质工作得到全面系统开展。
经过大量资金投入及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全省地质矿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作程度及研究程度大大提高,为地质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在云南省第三轮、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云南省优势及重要矿产资源勘查部署研究》专题成果的基础上,对云南省地质矿产工作程度现状以及今后5年至15年期间地质工作进行展望。
1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云南省基础地质调查以全省国土面积39.4万km2,截止2019年底,l:100万区域地质调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完成;1:20万区调于1986年全部完成(共82幅);以数字化地质填图为标志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累计完成14个图幅,面积15.45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2%;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599幅(含不完整图幅),完成面积26.87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8.2%;1:5万矿产远景调查完成233幅,面积约9.57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9%。
1:20万区域化探已于1996年全部完成;1:5万水系沉积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完成15.53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42%;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完成面积1.6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4.21%;完成1:25万昆明、玉溪、昭通、保山、文山等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11.08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12%;1: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0.41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4%。
青海省多彩地区成矿规律认识及总结
![青海省多彩地区成矿规律认识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3c8ab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6d.png)
青海省多彩地区成矿规律认识及总结祁永爱;赵俊芳;高丽娥【摘要】青海省多彩整装勘查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江特提斯构造带北西段,是我国新兴的铜多金属重要矿产资源基地.本文从地质构造角度出发对青海省多彩整装勘查区内的成矿关系、所属成矿带和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2页(P136-137)【关键词】构造;俯冲作用;岩浆;控矿体系;多金属矿床【作者】祁永爱;赵俊芳;高丽娥【作者单位】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 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31 多彩地区成矿认识多彩整装勘查区主体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羌塘地体,进一步构造单元划分将其归至北羌塘-昌都地体之吓根龙-巴塘滞后火山弧带内,介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与玉树-乌兰乌拉湖断裂之间,呈北西西向分布于吓根龙-巴塘火山岩带,属三江多金属成矿带通天河印支期铜、铅、锌成矿亚带。
区域地质演化大致经历了两个强烈的地质过程,即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及碰撞-造山演化过程和新生代碰撞转换造山的复合叠加过程,其中尤以古特提斯演化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最为强烈,古特提斯洋从扩张至拼合增生结束,时间跨度达140Ma,其间岩浆活动频繁,使得各地质体在时间上的演化,空间上的配置,有明显的规律性,形成斑岩型、矽卡岩型及火山热液沉积型等多样的成矿类型,构成青海三江北段成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查涌-多彩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与成矿查涌-多彩蛇绿混杂岩带展布于查涌、多彩、当江一带,代表大洋俯冲消减、最终闭合的位置。
该带主要由蛇绿岩、火山岩、灰岩和砂岩等组成,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影响明显,发生绿片岩相。
从蛇绿混杂岩带起至南西向,依次可划分出弧前盆地、火山弧(弧间裂谷)和弧后盆地等3个构造单元,它们都为NW-SE走向,呈带状分布。
三江地区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式浅析
![三江地区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式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d4cb6bfe4733687e21aaea.png)
三江地区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式浅析摘要: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强烈碰撞,引起“三江”造山带与扬子陆块西缘抬升和地壳加厚并深插上地幔,在东亚旋涡旋转作用下(“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假说”之东亚旋涡单元),上地幔软流圈的高能旋转受阻而被动沿构造裂隙上涌,导致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并在有利条件下完成各种成矿物质的分异—富集和大规模成矿作用;产生了大型—超大型矿床集中区,成为我国最重要成矿区带之一,是三江地区特有的“加厚旋涌”成矿动力学模式。
关键词:三江成矿带;板块碰撞;“全球旋涡大地构造假说”;“加厚旋涌”成矿动力学模式。
1 引言三江地区泛指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而三江成矿带主要指印度板块以东—扬子陆块西缘,经历了以喜山期为主的构造运动,产出以玉龙铜矿、兰坪金顶铅锌矿、临沧锗矿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等大型—超大型矿床系列(图1),成为我国最重要成矿区带之一[1、2]。
图1 三江地区构造背景图(据王登红等修编,2005)Fig.1 Tectonic setting in the San-jiang region1—玉龙铜矿;2—兰坪金顶铅锌矿;3—临沧锗矿YZB—扬子陆块;C—龙门山-盐边前陆逆冲带;QCB—羌塘-昌都陆块;LSB—兰坪-思茅陆块;ZBB—中咱-保山陆块;GWNB—冈瓦纳大陆;F1—怒江断裂;F2—澜沧江断裂;F3—昌都断裂;F4—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F5—贡觉断裂;F6—乡城断裂;F7—邓柯断裂;F8—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F9—鲜水河断裂;F10—纹川断裂;F11—龙门山断裂;F12—岷江断裂;F13—黑水河断裂;F14—小金河-丽江断裂;F15—箐河-程海断裂;F16—绿汁江断裂;F17—安宁河断裂;F18—小江断裂;F19—红河断裂;F20—哀牢山断裂(蛇绿混杂岩带);F21—柯街断裂(蛇绿岩混杂岩带);F22—则木河断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在三江地区作过不同程度地质找矿工作,但主要在2000年后于云南省维西—兰坪地区完成一系列地质调查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沙江沿岸(上扬子板块)成矿理论1 区域成矿背景宁南地区地层在区域上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第三系在本区未出露,第四系地层零星沿河谷及缓坡地带分布。
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区在区域上处于小江断裂(巧家-布拖-昭觉断裂)西侧、北西向普格-宁南断裂北东侧,及北东向会理-宁南-金阳断裂带及南东侧。
三条断裂两两交汇,在四川宁南至云南巧家间,形成有利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三角形构造结。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与构造银厂沟-骑骡沟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和寒武系,其次为第四系和少量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寒武系间为假整合接触。
震旦系灯影组中上部白云岩为该矿区的主要含矿层。
矿区位于骑骡沟倾伏背斜之西翼紧靠轴部,为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变化受其倾伏背斜控制。
褶皱翼部发育次一级的小挠曲。
矿区断层较发育,伴随该发育小断层及节理裂隙。
矿区以北北西向断层组为主要构造,大多显示逆断层特征,与铅锌矿有密切关系,为成矿早期断裂。
次级的北东向和东西向断层组,为成矿后断裂,局部切割或破坏矿体。
2.2 含矿层震旦系灯影组上段(Zbd3)是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区及外围最主要的赋矿层位,上覆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砂岩、粉砂岩覆盖。
两者构成良好的地层岩性圈闭组合,阻止了矿液继续向上运移而充填于含矿层的白云岩夹硅质条带的裂隙中。
灯影组白云岩为海相沉积,富含丰富的藻类和有机质,(地表和深部均有明显的地沥青显示),对铜、铅、锌等成矿物质淀积具有重要作用(Anderson,1991)。
2.3 矿石类型与围岩蚀变矿区矿石主要为块状、网脉状和浸染状。
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次为黄铁矿、褐铁矿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玉髓、萤石等。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局部可见重晶石化,并形成由玉髓、石英构成的似碧玉岩及石英脉,白云石、方解石构成的热液白云岩、方解石脉等。
3 硅质条带的成因分析矿区主要赋矿岩石为硅质条带白云岩、白云质硅质石、构造角砾岩、构造碎裂岩、构造碎粉岩等,最主要的为白云质硅质岩。
前人多将白云质硅质岩中的硅质条带视为同生沉积的硅质条带,并作为矿区灯影组内部的分层标志。
近年,又有较多的人将其视为热水喷流沉积的硅质,认为它是川滇黔地区铅锌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铁证。
经实地观察,发现这些硅质条带在白云岩中局部出现水平层理或水平纹层,显示沉积或同生热水喷流沉积特征。
但从较大尺度上观察,发现其向两端收敛、归并或分支、分叉等现象,总体具有顺层剪切构造的样式或形貌,显示出后期热液沿先成顺层剪切构造贯入充填、交代的特征。
对硅质条带和硅化矿石取样,切制薄片镜下鉴定发现,除硅化矿石有较多金属矿物外,二者具有相似的组成和结构。
硅质条带主要由蛋白石、玉髓、石英组成,蛋白石、玉髓主要分布在靠近围岩一侧,清晰且晶粒相对粗大的石英或梳状石英存在于中间部位。
因为硅质条带中间部位空间相对较大,SiO2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结晶。
这证实所谓条带状硅质岩并非同生沉积或同生喷流沉积的硅质岩,而是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似碧玉岩。
运用ICP-MS,分析生物碎屑泥晶白云岩及其中的硅质条带的稀土及微量元素(表1),结果表明,二者的稀土元素和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含量比硅质条带,稀土总量(REE)高约28%,其中,比轻稀土(LREE)高25.6%,比重稀土(HREE)高107%。
白云岩与硅质条带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均为轻稀土富集的左倾形(图1),但白云岩具有较明显铈负异常、镨正异常和弱钬负异常;硅质条带具有明显的铈正异常、微弱镨负异常和弱钬正异常。
白云岩和硅质条带均具弱负铕异常,然而硅质条带铕负异常较白云岩强(表2)。
LREE/HREE、La/Y、La/Yb显示,硅质条带比白云岩轻、重稀土轻稀土分异稍强,但重稀土分异强烈(表3)。
上述表明,硅质条带与白云岩绝非同一环境的产物。
其中,铈正异常表明硅质条带非正常沉积形成,而是富硅热液充填交代形成;铕负异常的存在表明形成硅质条带的热液与结晶分异形成的岩浆热液有关;稀土因素内部分异强烈,表明形成硅质条带的热液经历了较充分的演化过程。
在微量元素方面(见表1),与白云岩相比,一方面硅质条带明显富集:①亲铜元素Cu、Pb、Zn,分别为白云岩8.8倍、5.35倍、11.5倍;②铁族元素V、Cr、Co、Ni,分别为白云岩的1.8倍、12.3倍、2.3倍、1.2倍;③分散元素Ba、Ga、Tl,分别为白云岩的1.3 倍、2.3倍、1.1倍;④稀有元素Rb、Cs、Zr、Hf,分别为白云岩的1.2 倍、1.4倍、1.1倍、1.6倍;⑤放射性元素U、Th,分别为白云岩的1.6倍、2.9倍;⑥钨钼族元素Bi,为白云岩的1.95倍。
另一方面,硅质条带相对贫乏:①稀有元素Li、Be、Se、Nb、Ta,分别为白云岩的0.4~0.8倍;②分散元素Sr,为白云岩的0.4倍;③稀土,尤其重稀土,分别为白云岩的0.8倍和0.5倍。
硅质条带富含Cu、Pb、Zn ,表明形成似碧玉岩(硅质条带)的热液富含Cu、Pb,Zn,极可能是形成层状矿体相关的成矿热液;富含铁族因素,反映热液系深部来源,且与岩浆活动以及热液运移路径上物质结构相关;Cr、Co较天宝山、大梁子矿床低,则暗示热液运移路径上先存岩浆物质较少。
Ga、Tl 等分散元素,Rb、Cs、Zr、Hf 等稀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U 、Th 和钨钼族元素Bi的富集,也暗示热液与深部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稀有元素Li、Be、Sc、Nb、Ta 和分散元素Sr的贫乏,表明硅质条带的非海相沉积成因;而稀土,尤其重稀土的亏损,则说明形成硅质条带的热液的物质不是震旦系内/侧分泌的结果。
图1中方框为生物碎屑泥晶白云岩;圆圈为硅质条带。
地壳中轻稀土既富且易活化,如热液主要是处于上地壳的震旦系岩层活化所致,则轻稀土必然大量富集。
从各种微量元素对比值(见表3)看,与硅质条带相比,白云岩稀有元素Zr/Hf、Pb/Cs、Nb/Ta ,亲铜元素Pb/Cu、Pb/Zn,放射性元素U/Th,铁族元素Ni/Co,存在较强分异;分散元素Sr/Ba,铁族元素Ni与亲铜元素Cu,铜与分散元素Sr、Ba则分异强烈。
Zr、Hf、Ta、Nb通常被认为稳定元素,白云岩与硅质条带相比,Zr、Hf、Ta、Nb分异较强,表明硅质条带是由演化不甚成熟的热液形成的。
白云岩的U/Th分异胜于硅质条带,既表明白云岩与硅质条带非同源成因,亦反映白云岩的形成大大早于硅质条带。
硅质条带,铁族元素内部分异强烈,亲铜元素/亲铁元素强烈分异,而亲铜元素内部分异不显。
这显示,形成似碧玉岩的热液,一方面,在深部经历了较强的演化,以致铁族元素内部分异强烈,亲铜元素/亲铁元素强烈分异;另一方面,热液运移与侵位过程中,未发生进一步的充分演化,以致亲铜元素(Cu、Pb、Zn)内部未能发生有效分离,或者说,热液运移侵位是快速度的,据研究,这种快速运移侵位,只有构造驱动可以实现。
硅质条带,亲铜元素与钨钼族元素,强烈分异,表明热液运移过程中,有一定陆壳物质加入,但份额有限。
放射性元素U/Th分异不强,而亲铜元素/放射性元素,除Pb/Th外,均强烈分异,反映硅质条带形成于较晚时期。
综上所述,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硅质条带是在富硅热液后期充填交代白云岩形成的似碧玉岩;热液富含亲铜元素(Cu、Pb、Zn),与成矿关系密切;热液富含铁族元素(V、Cr、Co、Ni),暗示其为深部来源。
铁族元素内部,以及亲铜元素/铁族元素间的强烈分异,表明热液在深部有明显演化;亲铜元素内部分异不明显,则说明热液上侵运移时演化尚欠充分。
亲铜元素与钨钼族元素强烈分异,表明加入热液的陆壳物质有限。
放射性元素U/Th分异不强,而亲铜元素/放射性元素强烈分异,反映硅质条带形成于较晚时期。
4 控矿因素4.1岩性控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已发现的全部矿体,均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zbd3)的硅质条带白云岩中,表现出岩性、岩相对矿体形成的专属性。
灯影组顶部的硅质条带为早期成矿阶段蚀变硅化作用的产物,并伴随热液白云石的形成,构成了该段岩石良好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形成了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
其次白云岩之上覆盖层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底部致密中层-厚层状泥质岩,总厚达130m以上,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地球化学障,阻挡了成矿流体的扩散和流失,将成矿流体限制在了灯影组上部地层中。
4.2构造控矿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产在骑骡沟复背斜的南西翼,银厂沟-骑骡沟-四大块一带,恰好夹持在宁南断裂和跑马乡断裂之间,为一单斜构造。
矿区内发育的北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是成矿流体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矿构造;而北北东断裂和东西向断裂则为后生的破坏矿体的断裂构造。
根据野外调查,矿体产状与断裂一致,走向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向的张性断裂为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
矿体基本上都充填在该组断裂及其所派生的产状相同的次级断层或邻断节理或裂隙中。
矿体呈细脉状、网脉状、透镜体状产出。
5 矿床成因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无论是在区域地质背景还是成矿地质特征上均与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铅锌矿相似。
主要表现在: 1)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的中层-厚层-巨厚层状富含硅质条带的白云岩中。
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较厚的碳酸盐岩建造中,与辽宁的关门山和四川的大梁子的MVT型铅锌矿床一致。
2)银厂沟-骑骡沟铅锌矿床在空间上分布于扬子板块的西部边缘,沉积岩相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含藻类沥青等有机质,沉积建造应为藻礁碳酸盐建造,与北美地区的铅锌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一致。
3)矿体形态严格受区内断裂控制,矿体多分布于近南北向或近北北西向的断裂破碎带中,体形态多为透镜体状,网脉状,细脉浸染状。
4)矿石组分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含少量黄铁矿,局部含有锗、鎘、铟、镓等稀散元素,类似于北美Missouri地区的Oldlead 矿带。
5)大量证据表明矿区发育的硅质条带为后期热液充填产物,并非同生沉积或同生喷流沉积硅质岩,成矿热液顺构造裂隙运移充填于含有机质碳酸盐岩中,类似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成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