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复习提纲
2015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竞赛权威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特殊需要学生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特殊需要学生是指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个别差异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具有条件性,一是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而是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
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障碍学生的分类(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划分)中国大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中国台湾: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有障碍学生重点介绍10类: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融合教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融合教育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竞争与合作B. 特殊教育C. 包容与平等D. 学术卓越2. 以下哪项不是融合教育的基本原则?A. 尊重个体差异B. 促进社会公正C. 强化等级制度D. 支持多元发展3. 融合教育中,教师应如何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A. 一视同仁B. 区别对待C. 忽视差异D. 强化竞争4. 融合教育的实施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A. 政策支持B. 社会理解C. 家庭配合D. 所有以上5. 融合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有积极作用?A. 学术能力B. 社交能力C. 自我管理能力D. 所有以上...(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融合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融合教育通过提供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所有学生,无论其背景、能力或需求如何,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学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描述融合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答案:在融合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同时,教师还应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3. 阐述融合教育对于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促进作用。
答案:融合教育通过接纳不同背景的学生,鼓励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打破社会偏见和歧视。
它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多元和包容的社会打下基础。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融合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融合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同时,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融合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培训不足、社会观念的转变等。
2023年融合教育竞赛权威复习资料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知识复习材料第一章特殊需要学生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特殊需要学生是指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涉及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大纲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个别差异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具有条件性,一是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而是个体差异达成一定的度。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性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性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事实上有区别。
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障碍学生的分类(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划分)中国大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中国台湾: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2023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23,简称IDEA 2023)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重要指有障碍学生重点介绍10类: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融合教育考试资料(最新最全的)
判断题:“触摸数字”的教学方法是多感官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对“回归主流”运动主要起源欧洲错“盲人摸象”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残疾对人的观察力的影响对“随班就坐”现象说明随班就读质量好错“学习的指南”是指提供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的清单对“一体化”运动主要发生在北美错“正常化”的核心理念是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对“正常化”是发端于北美的一种文化思潮错“正常化思潮”为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对“字头概括法”是图示组织策略的一种错“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是“一体化”运动的产物错1997~1998年我国对六省(区)1~6岁脑瘫患病率进行调查,约为4‟。
错3岁前失明的儿童其视觉表象能保留。
错50%-70%的学习障碍儿童同时具有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错AADHD儿童吃药会有副作用,最好不要吃药,且多动症儿童一旦服用药物,青少年时会成为药物滥用患者错ADHD儿童的辅导,亲职教育尤为重要,儿童的学习与适应问题,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在学校与家庭两个以上的情境,共同处理与解决,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ADHD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包括有:教师态度;生态环境支持;班级常规;同学协助;作业调整;评价的调整。
这些因素中生态环境支持最为关键与核心错ADHD儿童的干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需求只要采用一种方法。
错ADHD儿童的成因还包括胚胎期与生产过程的伤害、大脑神经传导物质、新陈代谢速率以及轻微的脑伤的因素,尤其是右脑前额叶,与大脑执行功能运作的区域受损有关对ADHD儿童的第二个诊断维度是多动-冲动维度,症状的项目有:a通常手或脚常常动个不停或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扭动;b在应该坐在位置上时,经常离开座位;c 通常在环境中,不合适地跑着或攀爬(对青少年或成人而言,觉得他们似乎静不下来)等症状对ADHD儿童在婴儿期的行为症状有:1.睡眠时间短,很容易醒来,不容易入睡;2.醒着时动个不停,不断地到处爬、攀爬;3.喜欢乱碰东西;4.容易打翻、弄坏物品对ADHD儿童的筛查主要分为观察、访谈与行为检核等三方面对ADHD儿童与一般的儿童一样,有他令人困扰的问题。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
一、知识点1、我国随班就读的三种形式。
①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上课;②普通学校附设辅读班;③一所学校兼有特殊部和普通部。
2、教师对融合教育的态度,有三种:积极支持态度、消极排斥态度、中立态度。
3、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①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②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④机会均等的原则是指那些在物质、经济、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最底层者而且应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得到补偿;⑤不仅在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本领上的机会均等;等等。
4、融合教育的核心思想:让所有儿童都得到教育,让所有儿童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得到最佳成长机遇和对社会生活的最佳适应。
5、一般来说,教育机会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均等、教育过程机会的均等、教育结果机会的均等。
6、随班就读生每班以人为宜,最多不超过人。
有的地方每增加一名随班就读的学生就减少名普通学生。
7、1994年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融合教育的思想。
二、名词解释1、融合教育:国外的融合教育定义包括三种:全员教育思想,普通学校安置和就近学校安置。
国内的定义为:融合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没一所普通学校都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2、全纳教育3、随班就读:就是让具有一定能力的视障、听障、弱智等特殊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进步。
4、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们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达成共同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模式可使普通班级中的特殊学生能与普通学生一样在学业和社会生活方面达到有意义的融合。
5、个别化原则6、资源教室:在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建立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
1986年,哈里斯和斯库兹定义为“由资源教师为障碍儿童提供直接服务和由资源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为障碍学生提供间接服务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学前融合教育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学前融合教育期末考试重点整理1. 1. 特殊儿童广义的理解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狭义的理解,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1. 2.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1. 3. 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它表现在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是指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以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是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1.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的内容、补充必要的内容(三)教育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方式、过程、时间;调整评价方法1. 5. 特殊教育义务体系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大陆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1.特殊教育的行政管理——主管机构行政职责:教育部主管全国的特殊教育工作。
7.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重视生态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个体的发展要收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
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
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
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1)额统统的日常照料,比如脑瘫、多重障碍儿童的日常照料,会给家长增加许多额外的负担,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儿童社会适应技能习得;(3)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过程等等。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精选5篇)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融合教育复习提纲融合教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学校都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2、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就是让具有一定能力的视障、听障、弱智等特殊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进步。
3、回归主流:回归主流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
4、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是只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5、正常化原则:即强调身心障碍者的个别性和公民权,认为身心障碍者应该尽可能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并享有自由的权利和公平的机会。
6、零拒绝模式:主张特殊儿童原本就应该在普通班就读,并认为儿童已经统合在普通班不可能被转移到特殊班就读。
不过,此模式必须附设特殊教育教师的咨询服务,并训练普通班教师处理特殊儿童的教育。
7、失败—救援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看成是一种过滤体系。
首先,普通班教师可要求一位特殊教育咨询人员协助其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一旦不成功,可将特殊儿童转移到资源教室/普通班,如再行不通,可再转移到资源教室/特殊班就读两个学期,待期满后,经过评量再决定特殊儿童是否回资源教室/普通班或特殊班。
如果选择后一种形式,最长以两年为期限,时间一到必须再送回资源教室/普通班再评量。
8、金钥匙计划:即“金钥匙工程”,是由徐白仑先生在1988年发起的,并创建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是一个旨在发展视障人士的教育、康复和文化事业,普及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视障儿童的基础教育,使每一个失明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为当地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公益项目。
金钥匙计划先后在我国华东的江苏,华北的河北、山西,东北的黑龙江和首都北京实施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进行一体化教育的实验。
融合教育考试知识集锦
一.是非题:1.自闭症学生的智力很多是较低,也有一些学生智力是超常的。
()是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否3.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
()是4.患有视野狭窄症的个体所看见的景象,就好像他们是透过长管子看东西似的。
()是5.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6.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
()是7.听障学生的教育目标只需适应他们特殊的教育需要,不需考虑一般少年儿童成长规律。
()是或否都是错8.既然自闭症学生有很多是智力低下,那么在普通学校中就读意义不大。
()否9.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10.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该独立编班。
()否11.若要鉴定一个学生为单纯的情绪障碍,还必须要排除智力因素,个体必须是智力正常。
()是12.频率越高,人耳听到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低,听到的声调也越低。
()是13.物理和职业治疗师对于这些儿童的运动技能和灵活性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并不需要与教师.其他专家.家长们共同协作。
()否14.生活自理是一般儿童发育最早的人类技能,视觉障碍孩子没有大人的指导一样可以掌握好。
()是15.对于那些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的肢体障碍儿童,应该为他们提供扩音器或其他替代性的沟通系统,最常见的扩音和语言交流装置是沟通板和带有综合性言语输出能力的相关电子设备。
()是16.视觉障碍学生是指因视力损失原因或视野缩窄,无法像其它一般学生一样进行学习.工作与活动()是或否都是错17.一个听力损失90%以上的人,可以听到较大声的谈话。
()是18.学习障碍具有内隐性,学习障碍是大脑功艺出现异常,大脑不趁直接观察到,人们直接观察的是学习成绩.行为特征。
()是19.积极的面对情绪行为障碍学生问题挑战的关键是态度,即区别性接纳和同感关系的建立。
融合教育复习资料
融合教育研究第一章融合教育总论第二章融合教育服务对象第三章融合教育学校建设第四章资源教室与资源中心第五章融合教育中教师的工作态度、知识、能力第六章融合教育个别化教育计划第七章融合教育班级管理第八章融合教育中的辅助技术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第一章融合教育总论第一节融合教育概说一、定义1、“融合”,美国教育部(2007)定义“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正常发展同伴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旨在强调提供特殊需要幼儿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学习环境”2、融合分类:单向融合;双向融合??3、融合教育越早越好(同意吗?)二、目的1、为特殊需求儿童服务2、弥补教育缺失,追求正义、公正、公平,建设平衡、和谐、高品质常态教育,让特殊需求学生进入普通教育环境,并获得教育实效3、让所有参与者(??)获得进步三、发展融合教育的依据1、理论依据:教育机会均等2、法律依据:《残疾人权利公约》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年《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四、融合教育的特点1、融合教育是渐进的(进入班级—观念、环境、教学调整—融合:共同生活、学习)吴淑美老师的融合教育“四级理论”2、每个人都受益,每个人都进步(学校、班级、教师、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家长及家庭、社会)3、融合教育是关怀、接纳、付诸行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4、融合教育贯通于学龄前、学龄、职业、成人生活,贯通于生涯发展全程融合教育发展需要哪些支持?五、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建设(一)支持性行政系统的形成省政府;教育厅;残疾人联合会;民政厅等(二)学校支持学校支持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导向与气氛教学中的支持校本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资源教室建设评价体系的改革(三)班级支持1、班级所有教师协同合作,尊重随读生及家长2、建立全班同学关心特殊生的合作、相互尊重的班级3、促进特殊生个人成长的班级4、构建学校、班级支持系统(四)家庭支持1、家庭是特殊生重要的自然支持系统2、家庭对融合教育工作的影响3、家庭成长(家长的成长)4、学校班级对特殊生家庭的关照(五)支持性社区、社会环境(六)自我支持:对己克制、对人尊重、对事负责、对物珍惜六、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现状(一)工作成效1、法律政策不断完善;2、服务贯通性加强;3、服务人群类别增加;4、融合教育学校不断增加;5、公办、民办、私立相结合;6、服务区域从城市向农村发展;7、部分城镇、农村融合教育发展成为全国代表云南省融合教育现状王建颖《在2013年全省特殊教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四)经费支持力度持续有力。
融合提纲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小学、初中)讲义
编写准备提纲
教学时间:本次授课共6个课时左右(根据情况可安排1小时上机操作实践)
教学内容:
计划分五个环节进行讲授:
1.融合概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理论概说
2.案例评析:分别评析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和初中语文教学的不同类型案例
3.课件制作:结合课程片断展示PowerPoint课件制作设计方法与技巧。
(了解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音频、交互技术、网页等素材运用)
4.素材加工:学习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简单处理与资源利用
(Photoshop,premier,audition,美图秀秀,格式工厂)
5.微课制作:简要介绍微课制作与录屏软件Camtasia应用
教学准备:
1、从网络或书籍搜集整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相关资料
2、分别到一完小、二完小、卢峰镇中调研,获取相关案例。
3、汇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网页等素材。
4、编写课件制作技术片断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微课。
5、精心制作本次课件及教案。
6、磨课和探讨。
2019融合教育竞赛权威复习资料完整版保证90分以上
考试方法:1进入考试页面2保存考试页面3打开保存的考试页面,复制题目4在本资料中点击“编辑”,“查找”,找到答案5在考试页面答卷第一章特殊需要学生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特殊需要学生是指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个别差异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具有条件性,一是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而是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
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障碍学生的分类(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划分)中国大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中国台湾: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有障碍学生重点介绍10类: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融合教育竞赛权威复习资料完整版
考试方法:1进入考试页面2保存考试页面3打开保存的考试页面,复制题目4在本资料中点击“编辑”,“查找”,找到答案5在考试页面答卷搜索每道题目的特有词语,不要把完整的题目打下来进行搜索,这样会降低考试效率。
例如这道题1、“妹--妹喜--欢看--电视”属于何种口吃问题你就输入一个“妹喜”就可以查找到了多选题没有答案,全部选择全选这样分数保证在90左右,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答题时间.教师融合教育知识网络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之一)《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一.是非题:*1.自闭症学生的智力很多是较低,也有一些学生智力是超常的。
()是2.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否3.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
()是4.患有视野狭窄症的个体所看见的景象,就好像他们是透过长管子看东西似的。
()是5.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6.我国对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界定多从人格障碍出发,从情绪与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讲,更倾向于从行为的外在表现来进行界定。
()是7.听障学生的教育目标只需适应他们特殊的教育需要,不需考虑一般少年儿童成长规律。
()是或否都是错8.既然自闭症学生有很多是智力低下,那么在普通学校中就读意义不大。
()否9.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否10.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该独立编班。
()否11.若要鉴定一个学生为单纯的情绪障碍,还必须要排除智力因素,个体必须是智力正常。
()是12.频率越高,人耳听到的声音音调也越高;频率越低,听到的声调也越低。
()是13.物理和职业治疗师对于这些儿童的运动技能和灵活性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并不需要与教师.其他专家.家长们共同协作。
()否14.生活自理是一般儿童发育最早的人类技能,视觉障碍孩子没有大人的指导一样可以掌握好。
()是15.对于那些在语言表达上存在困难的肢体障碍儿童,应该为他们提供扩音器或其他替代性的沟通系统,最常见的扩音和语言交流装置是沟通板和带有综合性言语输出能力的相关电子设备。
融合教育学习笔记
总论01特殊需要学生平等、参与、融合、共享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民主化的重要特征。
第一讲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分类、鉴定、发展概念:(视觉、听觉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抽动症、情绪行为障碍等)1、特殊需要学生的范围---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2、相关概念--特殊需要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3、讨论:个别差异一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吗?不一定①个体之间有高瘦胖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②视力有1.2与1.5之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小结: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分类:1、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2、术语说明:障碍————残疾“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
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有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3、障碍学生的分类:中国大陆7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4、障碍学生的分类:中国台湾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即超常或天才)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孤独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5、2004美国特殊需要学生分类:13类学习、言语或语言、智力、情绪、多重、听觉、肢体运动、其他健康、视觉(包括全盲)、自闭症、聋-盲、外伤性脑损伤、发展迟缓。
融合教育竞赛过关复习宝典解读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知识竞赛复习资料第一章特殊需要学生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特殊需要学生是指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个别差异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具有条件性,一是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而是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
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障碍学生的分类(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划分)中国大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中国台湾: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有障碍学生重点介绍10类: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考试 必过宝典
第一章特殊需要学生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特殊需要学生是指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个别差异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具有条件性,一是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而是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
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障碍学生的分类(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划分)中国大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中国台湾: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有障碍学生重点介绍10类: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知识点一
1、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2、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3、特殊教育需要的条件性: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4、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
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5、障碍——残疾“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
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
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6、障碍学生的分类—中国大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7、障碍学生的分类—中国台湾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即超常或天才)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8、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9、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鉴定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通过检查、测评或其他方式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鉴别诊断出来的过程。
鉴定原则: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
鉴定过程:筛查、干预、诊断。
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采取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工具。
10、普校教师的任务:平时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观察或发现班级学生中有异常或疑似特殊需要的学生要进行初步的筛查了解,向学校和家长反映情况,为干预、诊断和评估提供信息,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融合教育知识点
融合教育知识点的步骤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融合教育是一种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相互结合的教育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融合教育的步骤思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将不同的教育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第一步:明确教育目标融合教育的第一步是明确教育目标。
在设计融合教育的课程或项目时,我们需要明确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
这些目标可以是跨学科的,也可以是特定学科的。
明确教育目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和选择相应的知识点。
第二步:识别重要知识点在融合教育中,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选择合适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应该与我们明确的教育目标相匹配,并且能够相互补充和扩展。
例如,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与环境科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步:建立联系在融合教育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分析来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来探索不同学科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种联系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第四步:设计综合性任务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设计综合性的任务或项目。
这些任务或项目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不同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要求学生结合环境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知识来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步:评估和反馈在融合教育中,评估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上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这可以包括书面作业、项目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
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改进方向。
第六步:持续改进和发展融合教育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学习和借鉴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融合教育理论指南》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5
第五章 融合教育与学 校改革
06
第六章 融合教育的课 程与教学理论
目录
07 第七章 融合教育的支 持体系
09 注释
08 第八章 融合教育教师 的培养及专业化发展
目前全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这个庞大的人群需要加快发展融合教育。教育者对于技术、物质、组织与管理 等方面支持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融合教育的态度与课堂教学质量,在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他们更容易拒绝 接受残疾儿童;如果教师实际得到的资源与支持与他们对资源与支持的需要之间的差距越小,融合教育就越可能 获得成功。然而,多数研究表明,教师经常感觉到他们能够接受到的支持并没有起到支持的作用,校长与管理机 构提供的支持的类型经常不是他们最需要的。因此,融合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将特殊教育相关支持与服务融 入普通教室。这三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将学术研究和国家重大实际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 是师范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在职中小学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重要参考书。三本书也得到了北京市融合学校支 持策略研究与推广项目的支持。 本书重点介绍融合教育基本知识、概念、影响因素、关键指标、核心技术, 以及相关的理论,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特殊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本书可作为师范院校本科生的融合教育 课程对应的教材。
第二节 融合教育 课程调整
第三节 融合教育 教学调整
第四节 学习通用 设计理论
第七章 融合教育的支持体系
第一节 融合教育 的支持体系概述
第二节 社区支持
第三节 学校支持 第四节 家庭支持
第八章 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 及专业化发展
第一节 融合教育 教师的基本专业 素养
第二节 融合教育 教师的职前培养
第三节 融合教育 教师的在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学校都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
2、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就是让具有一定能力的视障、听障、弱智等特殊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普通学校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进步。
3、回归主流:回归主流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将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和生活。
4、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是只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5、正常化原则:即强调身心障碍者的个别性和公民权,认为身心障碍者应该尽可能与普通人一样,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并享有自由的权利和公平的机会。
6、零拒绝模式:主张特殊儿童原本就应该在普通班就读,并认为儿童已经统合在普通班不可能被转移到特殊班就读。
不过,此模式必须附设特殊教育教师的咨询服务,并训练普通班教师处理特殊儿童的教育。
7、失败—救援模式:该模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看成是一种过滤体系。
首先,普通班教师可要求一位特殊教育咨询人员协助其教材设计和教学方法,一旦不成功,可将特殊儿童转移到资源教室/普通班,如再行不通,可再转移到资源教室/特殊班就读两个学期,待期满后,经过评量再决定特殊儿童是否回资源教室/普通班或特殊班。
如果选择后一种形式,最长以两年为期限,时间一到必须再送回资源教室/普通班再评量。
8、金钥匙计划:即“金钥匙工程”,是由徐白仑先生在1988年发起的,并创建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
是一个旨在发展视障人士的教育、康复和文化事业,普及贫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视障儿童的基础教育,使每一个失明儿童都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为当地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公益项目。
金钥匙计划先后在我国华东的江苏,华北的河北、山西,东北的黑龙江和首都北京实施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进行一体化教育的实验。
9、全校参与:香港教育署在1997年9月推出融合教育先导计划,执行全校参与模式,“全校参与”融合教育模式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订立融合教育政策,建立兼容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职员工协力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10、萨拉曼卡宣言:1994年6月7日至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颁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宣言声明:(1)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予他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
(2)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
(3)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学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
(4)有特殊教育需要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将他们吸收在能满足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
(5)建立实施此种全纳性方针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创造欢迎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和实现人人受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进而言之,他们为绝大多数的儿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提高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益,并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育的成本——效益比。
二、问答题1、谈谈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机会均等。
什么是教育机会均等呢?《教育大辞典》将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概括为:①入学机会均等或入学不受歧视;②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③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④机会均等的原则是指那些在物质、经济、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最底层者应该而且应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得到补偿;⑤不仅在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本领上的机会均等。
由此可见,教育机会的均等是建立在多层次、多方位理解基础上的均等。
2、试分析融合教育的利与弊(1)利:接纳;去标签;尊重;平等。
①对特殊儿童而言:能够尽早体验真实社会,特殊儿童自小在融合班上课,较能真正的体验到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例如得到关怀、协助、扶持,当然也有欺负、侮辱,在这样的实际生活中,一方面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甚至于报答;另一方面学会在逆境中,如何自处或寻求老师的协助。
②对一般幼儿而言:自小学会如何接纳与关怀和自己不一样,而需要帮助的人,在爱的世界中成长。
③对老师而言:融合教育的实施,一方面教导一般幼儿如何关怀、接纳、协助特殊儿童;另一方面教导特殊儿童如何克服逆境,并作生活及心理辅导。
④推广融合教育还可以减少教育经费的支出,由于特殊学校或特殊班的设置,均需多一些经费,但将特殊儿童安置到普通班时,就可以减少一部分的人事费、设备费、教材费等。
⑤基于人权的发达,教育的改革,反对对特殊儿童作标记也是一个时代潮流,况且人为的标记可能错误,也常令人只注意到儿童缺陷的地方,而忽略更多的“正常”部分。
因此,融合教育的实施,就不再给幼儿作标记了。
(2)弊:标签化;排斥;歧视;低期望;不平等。
①师资缺乏:有些融合班的教师根本就没有修过特殊教育课程,因此,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也让融合教育流于形式。
②教师在观念上的排斥:部分老师对特殊儿童并没有好感,打从心底就持排斥、拒绝、忽视的态度,在此情形下,教学实在无法真正的落实。
③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以公立学校为例,在编制上常常是两位老师教三十位学生,虽然一位身心障碍儿童的加入,可以酌予减少班级人数,但通常仍超过二十五位,面对这样的班级人数,老师实难以再给特殊儿童额外的辅导。
④特殊儿童融入普通班,由于部分发展较差(如认知、沟通、社会行为、动作等),常因赶不上老师上课的课程或生活作息的规定,因而导致同侪的排斥或轻视;甚至有部分身心障碍儿童上课时还会干扰老师的教学(如发出怪声音,随意站起来走动等)攻击倾向或衣服脏、身体有异味,更引起同学的反感。
⑤配套措施不足:例如行政支持不足,补救教学未实施(或缺乏资源班的设置)经费不足以致缺乏必要的教具、教材或设备,无障碍空间的设施缺乏等等,都会让融合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
3、试述回归主流与融合教育的关系(1)相同点:①使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产生最大的互动,减少标记;②提供障碍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下适当的教育机会;③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基础。
(2)不同点:①回归主流:a.对象:并非全体障碍儿童,早期正常化或回归主流所指的是轻度智能障碍儿童。
后来推而广之,也包括其他类别的轻度障碍儿童从特殊学校(班)迁置于当地普通班或特殊班。
b.服务:回归主流所提供的特教服务,是在安置特殊学生的场所内。
如某位学生被安置在特殊班,则其所接受的特教服务来自于特殊班。
②融合教育:a.对象:是班级内所有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包括轻、中、重度障碍者,由普通教师、特殊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分担责任,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b.服务:特殊学生完全融入普通班中,并且特教服务完全移至普通班。
4、试分析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中国大陆融合教育发展方向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融合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②融合教育越来越注重双赢;③融合教育越来越注重向两头延伸;④融合教育越来越注重技术和服务支持;⑤融合教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⑥融合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渐加强。
5、资源教室模式如何在实践中运作资源教室模式主要流行于美国与加拿大,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在融合班级接受教育,但腾出一部分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个别辅导。
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补习功课、矫正语言缺陷、身体机能训练、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
辅导教师除给特殊儿童服务外,还经常给普通班级教师和家长提供具体的教学建议和咨询服务。
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他的目的是支持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普通班继续顺利地学习下去,入班标准是有正式的鉴定及教育诊断,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采用修稿、选编或自编的教材,采用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方式,采取抽离式、外加式、抽离+外加式的排课方式,学习时间不超过在校时间的一半。
6、香港融合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特点:全校参与。
在全校参与协作教学、因材施教、同辈互助、科技互援、家校合作等方面独具特点。
启示:(1)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2)整合调适融合教育课程内容;(3)培养融合性师资;(4)实施同伴作用策略;(5)建构全面而有力的支持系统;(6)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辅助。
7、试述融合教育对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一)融合教育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1)促进特殊儿童主体意识发展(2)促进特殊儿童个体特征的发展(3)促进特殊儿童个体价值的实现(二)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1)促进特殊儿童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2)促进特殊儿童共情能力的提高(三)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
(四)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潜在能力的开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五)融合教育提高特殊儿童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8、融合教育质量提升需要哪些措施保障?(1)建立健全的融合教育体制。
融合教育体制包括融合学校教育体制、融合教育管理体制,其中融合教育管理体制包括融合教育行政体制与融合学校管理体制。
(2)加大融合教育经费投入,为融合教育提供强大后盾。
(3)提高融合教育教师素质。
需加强对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以及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
但在融合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时,需要给予教师优厚待遇。
(4)制定配套的融合教育评估措施。
9、如何科学地评估一所学校融合教育的成效?(1)对学校政策的评估:是否符合关于融合、充分参与和公民的信念;(2)对学生档案资料的评估:是否为所有儿童建立了档案资料;(3)对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的评估:是否体现个别化教育计划要求;(4)对教育资源的评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评价;(5)对教育效果的评估:对学校教育质量评价;(6)对与外部机构关系的评估:学校的对外联系在加强融合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评价。
10、试述智障儿童融合教育的一般对策(一)调整教育目标与内容1、降低学术型课程要求2、非学术型课程依智障儿童能力调整要求3、增加功能性课程(二)调整教学方法1、任务分解,将复杂或多步骤的技能任务分解为一些较小的,更容易学习的子任务。
例:书写汉字中的任务分解2、变抽象为直观3、有效反馈4、经常测评(三)利用同伴帮扶:耐心、爱心、恒心11、试述听障儿童融合教育的一般对策(一)建设高品质的教室环境:座位;光线充足;降低噪音(二)提供技术与支持:1、配备助听设备:助听器、电子耳蜗。
2、对声音的补充与替代:手语翻译员、字幕。
(三)进行课程调适1、听的能力培养转化为看话的能力培养2、加强语言训练:听能训练、说话训练、笔谈训练3、重视沟通与交往技能培养(四)开发听障儿童的潜能1、扬长--充分利用听障儿童的视觉优势,在呈现视觉信息时需要注意:尽可能全面地呈现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提供的视觉信息要重点突出;选择的视觉信息要具有典型性;注意视觉材料呈现的顺序与速度2、补短--例如发挥残余听力的功能(五)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口语、手语、书面语1、在采用口语沟通方式时需注意:在他的附近,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清晰自然的说话;避免边讲话边走路、边板书;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必要时将重要信息写下来;可以适当地使用表情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