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运行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系,共同构建“基础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
质”三位一体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协同育人平台
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车辆电工技能大师工
作室,开展学赛研培一体育人。
2.2.2 共建智能制造与智能检测协同育人平台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skills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is one of the core tasks of "Double High
Progr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must provide the 5 aspects of services in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the "one belt, one road"
技术研发服务,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轨
道交通安全运维、便捷维护提供支撑。在轨道交通
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开展轨道交通减磨耐磨技术、
装备加工制造技术、高铁中央厨房装备技术等领域
的技术创新与成果孵化,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关
键设备与部件研制提供支持。在轨道交通工程监测
技术领域,对接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联合中铁
平台建设是高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促进技术技能
积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财
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9〕 5 号) 将打造技术
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之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之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维普资讯
20 08年第 3 期 ( 总第 7 期 ) 9
现 代 企 业 文 化
MODERN ENTERRI SCUⅢ RE
NO. 2 08 3, 0
( u uai t O。 ) C m lt e N 7 vy 9
高职院校 创业 教育之思考
不是有 意识地去培养学生 的创业意识。 创业教育不管在高职 院校
还是其他高校都还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 系与框架 , 创业教育
理论还处 于支离破 碎状态 , 学校没有专 门的机构来关 注 , 没有 也
20 0 7年 ,我 国普 通高校毕业 生达 4 5万人 ,0 8年将 超过 专门 的教师来指 导学生 , 没有开设专 门的创业指 导课程 。高职 9 20 更
【 词】 关键 高职院校 ; 创业教 育; 师资条件 【 中图分类号 】 72 G 1 【 文献标识码 】 A 【 编号 】 7— 1520 )3 08—2 文章 1 4 14(080— 13 0 6 。
创业教育进入 中国时间不长 , 创业教育很 多还是学校 、 教师 不 自觉行 为, 例如请企业家进行讲座 , 校本 意只是搞 个活动 , 学 并
5 0万人 , 5 这其中 , 还不包括成人高校和 自学考试 的毕业生。如此 院校 的实训 、 实践教学 都是为 了教学需 要 , 为学生所学专业所服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 大学 生创 业屡见不鲜 ,创 业” “ 已经成为为我 务 , 不算是实 际意义上 的创 业的教育 。大部分学校关 注的仍 然是 国大学生就业 中一个新 的关键词 。 0 2年 , 20 教育部在我国 9 所学 少数 人 的“ 创业 活动 ” 而不是 多数人 的“ 业教 育” 而且形式单 创 ,
着原子核 和电子之 间吸引 和排斥 的矛盾 ; 反应 中存 在着 正 可逆 的观 点 , 并能运 用这 一观点深入分 析一个复杂 的化 学变化 , 出 找 反应和逆反应 的矛盾 ; 复分解 反应存 在着离 子之间 的互 相吸 引 发生 变化的最本质 的原 因。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探索——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探索——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科教学 。
1 7 0
( 二 )企 业与学院共育“ 骨干教师”
高 职 院校 师资建 设 的关键 是建 立一支 与专业发 展相适
出高质量的成果 。 专任教师建院 内双师工作室 , 经考核达标 的 ,第一年每个工作室计 2 5 课 时 ,第 2年开始每一个计 1 5
课时工作量 。
应的 “ 双 师型”教师 队伍 。结合 学院实际情况 ,在专业课程 建设 中 ,“ 双师型 ”教师 中的骨干教 师又 是师资建设 的重 中 之重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 学院率 先进行 校企互动共 同培育 骨 干教 师。骨干教师选拔条件为 : 一 、热 心教育事业 ,在行业
企业 中有 一定影响力的一线专业技术人 员, 具有 中级 以上专
S e p . 2 0 1 3
-___
I L 一
‘j

等职业教 育 “ 双师型 "教师 的培养探 索
以广 州铁路 职业技 术 学院为例
廖 素清
( 广 州 铁 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1 0 4 3 0 )
摘 要 :论文以广 州铁路职业技术 学院 为例 , 探 索 了高等 职业教 育 “ 双师型”教 师的培 养途径 :企业与 学院共育 “ 专业 负责人 ”和 “ 骨干教师” , 校企 互派 、双向兼职 , 建立 “ 双师”工作 室和企 业工作站 。提 出了校企统筹 , 建立 双向保 障机 制
的优秀 “ 双师型”教师 。
基金项 目:2 0 1 1年度广州市第三 批教 育教 学改革研究
项目 “ 高职院校基于校 企合 作的 ‘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 式 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廖素清 ( 1 9 7 1 一) ,女 ,湖 南涟源 人 ,广 州 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 硕士 , 研究 方向为应用语 言学与

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例

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例
技 术 课题 5 项 , 成 校企 合 作 横 向科 技 项 目1项 、 技攻 3 完 3 科
关 项 目3 、 用 技 术 咨 询 与 服 务 项 目3 项 、项 研 究 获 国 项 应 7 7
干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建 设 方 案 ,始 终 注 重 社 会 服 务 功 能 的 发 挥 与提 升 , 时 在 服务 中推 动 了学 院 的 内涵 式 发 展 , 升 同 提
社会服务概念 。
体化 变频 空 调 机组 ” 研 制 项 目 . 已投 入重 庆二 号 地 的 并
铁 线 上使 用 ; 道 系 专 业 团 队开 发 的“ 电 弓 ” 护 装 置 轨 受 保 获 发 明 专 利 和 铁 道 部 生 产 许 可 证 . 韶 关 机 务 段 、 家 庄 在 石 机务 段 等 单位 推 广 使 用 ;电力 机 车 电路 ” “ 动 机 ” 学 “ 、制 教
家 实 用新 型专 利 . 发 “ 中宝 文 检 仪 ” “ 条 削节 机 ” 研 掌 、藤 等 产 品 5 , 中 小 企 业 开 发 机 械 零 件 新 工 艺 1 项 。 中 与 项 为 0 其 广 州 中 车 轨 道 有 限 公 司 合 作 完 成 了 “ 市 轨 道 车 辆 机 电 城
育协调 发展等内容。 二 、 职 院校发 挥其社 会服 务功 能的 实践形 式及成 效 高 高 职 院 校 要 发 挥 其 社 会 服 务 功 能 , 是 和 自身 的 办
学能力密切相 关的 , 是 与其所处 的区域情况相 关 的。 也
能 ,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内 涵 建 设 的 要 求 。 文 在 解 读 高 职 院 是 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服 务 显 潜 力 。 院 以 广 州 市 创 新 学 术 团 队 、 师 工 作 室 等 学 教 为 载 体 , 建 产 学 研 结 合 、 技 成 果 转 化 、 校 科 研 信 息 搭 科 院 等 三 个 管 理 平 合 , 推 教 师 与 行 业 企 业 合 作 , 极 开 展 技 助 积 术 服 务 。 年 来 , 师 主 持 承 担 市 级 以 上 教 学 改 革 与 横 向 近 教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条件下思政课课内实践方式的探讨——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条件下思政课课内实践方式的探讨——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所 有 课 程 都 要 加 强 实 践 环 节 。要 建 立 和 完 善 实 践 教 学 保 障 机 制 ,探 索 实 践 育 人 的长 效 机
制 。 ”0 4 8 2 2 0 年 月 6日 ,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颁 布 了 《 于 进 中 关
课 堂 内和 课 堂外 的实践 方 式 , 比课 外实 践 方 式 , 政 课 相 思 课 内实 践 具备 其 没 有 的_ 些 优势 。 课 外实 践 方 式 由于 要带 学 生走 出课 堂 。 出 学校 , 走 会 因 为师 资 、 力 等方 面 的因素 受 到 制约 。 师 数 量不 足 是 财 教
文 教 贫料 21 月 o1 号中旬 年7 刊
高 K 院 校 工 学 结 合 条 件 下 思 政 课 课 内实 践 方 式 的 探 讨 q ,
以广 州铁 路 职业技 术 学 院为例
曾 丽
( 州 铁 路 职业 技 术学 院 思 政 部 , 东 广 州 广 广 摘 要 :高 职 院 校 在 工 学 结 合 条 件 下 . 生 的 思 想 学 503) 1 4 0
内 实践 方式 打 下基 础 。
关 键 词 : 职 院校 高
工 学 结合
思 政 课 课 内 实践
中共 中 央 宣 传 部 、 育 部 在 《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教 关 进 高 等 学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意 见 》 中 指 出 : 高 等 学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在 时 间 和 空 间 上 可 以 分 为
7 0 多 名 , 能 基 本 上 满 足 教 学 的 日 常 需 要 。 于 课 外 的 00 只 对
实践 活 动 , 师 们很 难 有充 足 的精 力 去组 织 。 老 另外 , 组 织 好 丰 富 多 彩 的 课 外 、 外 实 践 活 动 . 要 校 需 要 强 有 力 的 经 济 后 盾 。各 种 活 动 形 式 都 需 要 有 相 应 经 费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

陕铁院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强化课内训练、丰富专题实训、推行现场教学、拓展校外实习等措施,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铁路技能训练,进一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始终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体系相比,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与之相辅相成。

利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的工作能力、工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陕铁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强化课内训练和专题实训,推行现场教学,拓展校外实习(施工实习、顶岗实习等),深化校企合作,服务铁路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培养大批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奠定人才基础。

2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保障措施2.1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好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院采取自筹自建、与行业企业联合共建等多种途径,扩大融资渠道,逐年投入资金购买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完善实训场所建设。

学院拥有12000m2的实验实训大楼,340亩的测绘教学综合实训基地,具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实训基地,建有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高速铁路检测实训基地、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等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以及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近百个,为学院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基本覆盖了学院的所有专业,满足了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训的需要。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宿舍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G D G Z 1 0 0 1 2 )
作者简介 :邓七星( 1 9 7 0一) , 女, 湖南邵 阳人 , F -  ̄ + I 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宿管 中心主任 , 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学生 宿舍
管理。
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
第 3卷
范围;
为此 , 广州铁 路 职业技 术 学 院 围绕这 两 个 功能 的实
现, 成 立宿 舍 管 理 组 织 机 构 : 广 州 铁 路 职 业 技 术 学
( 2 )管理 宿 舍 资 源 : 管 理 不 同校 区 宿 舍 、 宿 舍
区、 宿舍楼 ; ( 3 )管理 宿舍 : 管理 、 分配 、 调 整及 安 排 学生 住 宿, 办理学 生批 量退宿 、 管理 非在校 住宿学 生 ; ( 4 )宿舍 日常 管理 : 宿 舍卫 生 检查 、 宿 舍违 章 、 违纪行 为查 处 ; ( 5 )外 来人 员住 宿管 理 : 对 其他 外 来 住宿 人 员 管理 ;
建设 相 融合 、 宿舍 管理 队伍 建设 与 大学生 自治相 融合 、 专有 部 门管理 与 多部 门协 调相 融合 等几 个方
面, 提 出了改进和提 升 宿舍 管理 的对 策 。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学 生宿舍 ;自主 管理
中图分 类号 :G 7 1 7
文献 标识 码 :A
第 3卷
第 2期
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
N J O URNAL OF S O UT HE RN VOC AT I ONAL E DUC AT I O
— —
V0 1 . 3 No . 2
Ma r . 201 3
2 0 1 3年 3月
对 高职 院校 大 1 2—1 l 一1 6

依托工作室培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现代工匠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依托工作室培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现代工匠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第10卷第4期南方职业教育学刊Vol.10No.42020年7月JOURNAL OF SOUTHERN VOCATIONAL EDUCATIONJul.2020收稿日期:2020-05-31基金项目:2019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01982312)作者简介:周玉海(1980—),男,湖南邵阳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高等职业教育。

薛胜男(1973—),女,湖南益阳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申利民(1978—),男,湖南邵阳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电子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依托工作室培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现代工匠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周玉海,薛胜男,申利民(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30)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做好大国工匠优秀后备人才早期发现、选拔和培养工作,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元共建、多方冠名及提供组织、人员、经费、制度等多层保障,积极开展轨道交通制造类工作室建设,依托工作室,形成了“教学与生产、教师与工匠、学生与学徒、作业与产品”合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训·赛·研·培·创”五位一体的育人实践,取得系列成果。

关键词:工作室;技能大师;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现代工匠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73X (2020)04-0008-05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

《中国制造2025》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亟需大量懂技术、会创新、精技能的德艺双馨现代工匠。

201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运行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运行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务于产业与地方经济 的德 国高 等专科学校 , 还是法 国短期技术学院和澳大利亚技术 与继续教育学院 , 都没有过度强调像科 研型 大学那样通过 纯理论研
【 收稿日期 ] 2 0 1 3 — 0 8 — 2 0
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 , 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实 践能力 , 同时用行业、 企业的项 目丰富或更新教学 内
与实践 , 建立高职院校技术研发 能力建设 的长效运 行机 制 , 较好 地解 决 了高 职 院校 技 术 研 发 服 务 能力
建设 机 制 创 新 的 难 点 问题 , 并 形 成 了 相 对 成 熟 的
经验。


高职 院校 技术 研 发 服务 现状 及存 在 问题
( 一) 现 状
从国外特别是发达 国家高职院校服务社会 的经 验来看 , 无论是服务于社 区的美 国社 区学院以及服
技 术研发服务 的保障机制 以及 知识产权 的保护机 制等 。广州铁路 职 业技术 学院依托 工 业 园进行技 术研发 服务 的 实践 为: 形
成社 会服务能力建设运行机 制 ; 建 立双 师工作 室, 推进应 用技术服务 ; 打造 制造业高技 能人 才培训基 地。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术研发服务 ; 运行机制 [ 中图分类号】 ( ; 7 1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1 2 0 ( 2 0 1 4 ) 0 2 — 0 0 8 5 一 o 4
( 二) 存在 问题 1 . 国家 的政 策 与指导力 度 不够 。 目前我 国关 于
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还 处于起步 阶段 。尽管各级政府都 高度重视 高职教 育, 但在高职院校开展技术研发服务方面 , 只有政策 导向 , 还没有 出台较为详 细的、 可操 作性 的配套制 度, 以致 各 高职 院校 在 社会 技 术 研 发 服 务 工 作 方 面 虽有所开展但仍停留于浅层次 。 2 . 教师对技术研发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高职院 校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主要是靠教师 , 教师为行业 、 企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_20-3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_20-32

粤教高函〔2012〕202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通知各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关于做好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2〕80号)精神,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等程序,确定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等193个项目作为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行立项,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一并通知如下:一、省财政将对部分项目进行资助,项目经费使用按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和学校财务制度执行,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有关高职院校应对省财政资助项目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资助,对非资助项目按不少于3万元的标准进行资助,资助资金应足额及时到位,确保项目研究、改革与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学校对立项项目资助情况,将作为下一年度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名额分配、评审立项的重要依据。

二、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行项目管理,日常管理和结项主要由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负责。

2012年度立项项目自2012年12月开始计算,建设期为2-3年。

其中,2013年1月15日前,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组织项目开题,并提交调整过的项目申请书(含资金预算)和开题报告书。

项目实施期间,每年底,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提交项目年度报告书和教改项目管理报告。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结题申请,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结题论证,并提交学校项目管理报告、结题验收登记表和项目相关成果材料;省教育厅将视情况需要对项目结题验收情况进行检查。

项目管理不到位,未按时提交相关材料,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且又未作说明的,将撤销项目立项,三年内项目负责人不得再申报新的项目,同时减少项目承担学校的申报名额。

三、项目负责人应按申请书承诺的要求完成项目工作。

各项目承担学校应为项目研究与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并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如需调整项目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应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学校教改项目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备案批准。

高职做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高职做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才培 养 模 式 、 升 内涵建 设 所 面临 的 重 大课 题 。广 州 铁 路职 业技 术 学 院 在 三年 多 的 转制 跨 越 发 展 中 , 练 了高 职工 学结 合 提 凝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六 大 举 措 , 其 它 高 职 院校 的人 才 培养 提 供 了重 要 参 照 。 为
关键 词 : 高职 ; 企合 作 ; 学 结合 ; 才培 养 模 式 校 工 人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4 2 2 1 ) 1 0 3—0 17 0 X( 0 0 O —0 1 4
工学结 合的本质是教育通 过企业与社会需求 紧密结
政府要素是主导 , 市场要素是中介 。② 口 女 图一所示 。 广州铁 路职业 技术学 院作 为转 制 的行 业高职 院校 ,
按 照科 教 兴 国 战 略 和 区 域 国 民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对 高 技 能 人 才 的要 求 . 先 明 确 了 自身 的办 学 定 位 和 发 展 取 向 , 务 首 服 地 方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 准 市 场 人 才需 求 , 动 更 新 人 才 瞄 主 培 养 理 念 .紧 紧依 托 行业 企 业 ,面 向 区 域 产 业 和 行 业 经
高 技 能 人 才 的适 合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与 发 展 的 办学 新路 子 。
收 稿 日期 :0 9 1 一l 20 — 0 0
合作 , 进一 步拓宽彼此 的合作界面具有不 可或缺 的作用 。
概 括 起 来 说 , 府 、 场 、 职 院 校 、 业 企 业 四大 构 成 要 政 市 高 行 素 相 辅 相 成 , 中高 职 院 校 与 行 业 企 业 两 大 要 素 是 主 体 , 其

高职“四获益”双师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四获益”双师工作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 职 院校 “ 双师工作室” 是 培 养 高 职 学 生 职 业
பைடு நூலகம்
以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为核心 , 创新体制机制 , 大力 开展实 践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 加 强 内涵 建 设 , 全 面 提 高
人 才培 养质 量 。
素养的平 台, 是高职职业 素养教育 、 高职人才培养
模式 的探 索 和 实 践 。双 师 工 作 室 教 学模 式 是 依 托 学校 实训 室 建 设 的 , 以实 训 室 为 平 台 , 以 企 业 技 术 专 家与 高职 院校 专业 教 学 名 师为 双 导 师 , 以落 实生 产性 实践 教学 和 服务 企 业 技术 项 目开 发 为 目标 , 由 高 职 院校专 业 教 学 名 师 与 企 业 技 术 专 家 共 同带 领 学 生承 接和 完成 企 业生 产 技术 项 目, 将 产、 学、 研 融 为 一体 , 使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得 到提高 、 教 师 的 技 术开 发能 力得 到提 升 、 企 业 技 术创 新 能 力 得 以落 实, 最 终使 学 生 、 企业 、 教师及学校 四方获益 , 形 成
第 3卷
第 4期
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
OURN AL O F S OU T HERN VOC AT I ON AL E DUC AT 1 0N
Vo 1 . 3 No . 4
2 0 1 3年 7 月
J u 1 . 2 01 3
高职 “ 四获 益 ’ ’ 双 师 工作 室建 设 的探 索 与 实践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 2 0
双 导师 ” 使 学 生 共 同接 受 艺 术 与 技 术 的 双 重 影 响 , 从 而形 成 了最早 的 工作室 教 学模 式 J 。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穗教科[2013]98号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穗教科[2013]98号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正文:----------------------------------------------------------------------------------------------------------------------------------------------------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穗教科〔2013〕98号)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各单位,有关单位:为鼓励教育创新,推动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总结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根据《关于印发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穗教发〔2005〕51号)和《关于申报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的通知》(穗教科〔2013〕92号),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基金会联合开展了广州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评奖工作。

在各单位申报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经市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并公示,决定对43项市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予以表彰。

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2项(详见附件1);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类教学成果7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7项(详见附件2)市教学成果奖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奖项。

本次获得市教学成果奖的项目是全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过多年探索、研究和实践所获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与成效,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广泛的推广价值,对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获奖的单位和个人继续努力,坚持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和广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和借鉴获奖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为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路 径 是 : 择 互 补 性 的 合 作 对 象 、 新 知 识 联 盟 的 管 理 机 选 创
共 生的前 提是共享 , 共生是合作 的前提 , 他是共享 利 方式 , 利他 的结果是 双赢 。解决高 职院校从 自己的实际 出 发, 通过 区域共享 ( 组织 建设 、 制度 建设 、 激励 机制建 设 , 弹性学分 制建设 , 创业 能力 培养机 制建 设 、 研究 ) 机构 等 建设 : 树立科学发展观 , 从节约 资源 、 资源共享 , 索高职 探 教育教学资源共知 、 建 、 共 共享 机制建设 , 达到 资源互补 、
( ) 先 定 位 在 区域 框 架 上 的 资 源 共 享 一 首
高校教学资源仍然 是一种稀缺 性资源 。在一定 区域 内突 破校 际间 的“ 院墙 约束 ” 将稀 有的高 校教育 资源进 行 交 . 互共 享 , 用优化教 育资源配置来 提高办学效益 , 以应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对 高 级 专 门人 才 的 需 要 。
产 业 互 联 、 场 互 通 、 济 互 惠 的 目的 , 际 上 是 既 服 务 市 经 实
制、 建立 相互信 任 的关 系 、 促进知识 的学 习与 流动 、 强 加
联盟 间交流与沟通。 高 校教 学资 源共享 就是通 过本 土区域 资源 的合 作 .
共 同使 用教学 资源 , 提高资源利用率 目的。教学资源共享 的过程 和方式 , 还包 括对资 源共享 提供 的服务 、 支持 , 教 学 资源共享 的决策和执行 , 教学资源 的管理等运行 机制 。
作 者 简 介 : 克 玲 (9 2 )女 , 南 衡 阳人 , 东 轻 工 职 业 技 术 学 院研 究员 。研 究 方 向 : 业 教 育 。 廖 16 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 职

珠三角铁路高职院校与产业集群的共融发展——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珠三角铁路高职院校与产业集群的共融发展——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铁路 客运专线也惯称 为轨道交通. 因此 , 从 应 用 角 度 讲。 轨 道 交 通 又 包 括 城 际铁 路 和 铁 路 客 运 专 线 . 珠 三 角 轨 道 交 通 建 设 主 要 分 三个 部 分 .

省 、广东省 和江苏省最 为集 中.自2 0 世 纪9 0 年代 以 来 。我 国 以广 东 珠 江 三 角洲 地 区 的 外 向型 加 工 业 集 群、 浙江温州地 区的传统特色产业集 群 、 北 京 中关 村
产 业 集 群 是 在 某 一 特 定 领 域 内互 相 联 系 的 、 在 地 理 位 置 上 集 中 的 公 司 和 机 构 的集 合 ,它 通 过 产 业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中发挥 了 十分 重 要 的作 用 .
与 区域 的有机结合 。使 该产业在该地 区的发展获得 珠 三角 包括广州 、 深圳两 个副 省级城 市 , 珠海 、 较 高 的生 产 率 .从 而 在 一 定 范 围 内 具 有 较 强 的竞 争 优势 , 如 法 国波 尔 多 的 葡 萄 业 、 瑞 士 的钟表业 、 我 国 佛 山 、江 门 、东莞 、中山5 个 地级市 及若干县 级市. 2 0 1 0 年, 珠三 角地 区国内生产 总值 、 外 贸 出 口、 实 际 珠 江 三角 洲 的制 造 业 等 产 业 集 群 . 利 用 外 资 分 别 占全 国 总 量 的9 . 4 % 、 2 5 . 3 % 和 l 7 . 4 %. 产 业 集 群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的产 业 组 织 形 式 ,其 较
珠 三角铁路 高职 院校与产 业集群 的共融发展
— —Βιβλιοθήκη 以广 州铁 路 职 业技 术 学 院 为例
薛胜 男
( 广州 铁路 职业技 术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4 3 0 )

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形式与建设机制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形式与建设机制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持 下, 校 企双 方 以 多种形 式 寻求合 作 , 共创 双 赢 , 为社 会 输送 高素质技 能型人 才 。
关键 词 :实 习基 地 ; 建 设形 式 ;建设 机 制 中 图分类 号 :G 4 2 4 . 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 号 :2 0 9 5 . 0 7 3 X( 2 0 1 3 ) 0 4 . 0 0 5 1 — 4 0
与实际工作 一致 , 探索课 堂与实 习地点 的一体化 。 商务 英语 作 为 文科 专 业 , 如何实现 “ 工学结合 ” , 达
到校 企双 赢 的 目的 , 以何 种形 式 和 机 制 推行 工 学结
合, 都值得探讨。

商务管理等。依 据这些 目标岗位群开发 出来 的各 个 实 习实 训 内容 能 更 好 的 帮 助 学 生理 解 和 消化 课 堂 知识 , 并 通过 “ 做 中学 ” 来 掌握 运 用 。但 是 目前 国
当前 我 国 高 职 教 育 进 人 了 内 涵 建 设 时 期 。教
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 意见 》 强 调增 强 学生 的 职业 能 力 , 推 行 工 学 结合 , 突
出实践 能力 的培 养 。 因此 , 学 校 应 当寻 求 多 种 途 径
二、 校 外 实 习基 地 建 设 现 状 与 问题
第 3卷
第 4期
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
0URNAL OF SOUTHERN VOCAT I ONAL EDUCATI ON
Vo 1 . 3 No . 4 0 1 3
商 务 英 语 专 业校 外 实 习基 地 建 设 形 式 与 建设 机 制研 究
( 一) 实 习 基 地 的 实 训 条 件 无 法 完 全 满 足教 学计 划要 求

高职院校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分析——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我 国高等职 业教 育起 步较 晚 ,1 9 8 0 年批 准 建 立 的职业 大学 是 我 国高 等 职业 教 育 发展 的起 步 ,
1 9 9 9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 进 素质 教 育 的决 定 》强 调指 出 :要 “ 构 建 不 同
忧 ,解决的关键之一就是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
第3 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南 方 职 业 教 育 学 刊
J OURNAL OF S OUT HERN VOCAT I ONAL EDUCAT 0N
、 b1 . 3 N0. 1 J a n . 2 01 3
高职 院校 年度人 才培养质 量报告分析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 障体系 。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 质量评估工作 ,建立和完善学校 、行业 、企业 、
研 究 机 构 和 其 他社 会 组 织 共 同参 与 的质 量 评 价 机 制 ,将 毕 业 生 就业 率 、就 业 质 量 、企 业 满 意 度 、 创 业 成 效 等 作 为衡 量 人 才 培 养 质量 的重 要 指标 。 各 地 和各 高 等 职业 学 校 都 要 建 立人 才培 养 质 量 年
第1 期
蒋新革 ,张红兰 :高职院校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分析
1 7
办学到提高质量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发展 ,高等 职业教育质量有明显提高 ,一批高水平 、有特色 的高等职业 院校逐步形成 。
2 0 1 0 年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范性 高等 职业 学 校和 1 0 0 所 国家骨 干高 等职 业学 校
及 宁 波 职 业技 术 学 院等 五所 院校 的人才 培 养 质 量 报 告 。 这 些 质 量 报 告 将 毕 业 生 就 业 率 、就 业 质

高职院校治理的VRIO视域——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治理的VRIO视域——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管理、绩效评价。 李营 ( 1980—) ,男,河北承德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高职教育管理。
14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第9 卷
化传播与教育能力资源,如: 行业背景、投资者 构成、学生来 源、 专 业 对 相 关 产 业 的 拉 动 率、 学 生就业率与发展空间等。
难以模仿性是指组织拥有稀缺资源后,其竞 争对象对其进行模仿和转移的劣势。对于高职院 校而言,主要是指整体创新能力,如: 科研项目 的质量、产学研转化率、技术进步贡献率等。
摘 要: VRIO 视域下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以及组织性要素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治理是
一种遵循 VRIO 模型的有序治理。分析了高职院校治理的协同性、开放性、联结性和规则性原
则,提出了治理的内外部适切性框架。通过分析当前治理存在的协同不足、封闭僵化、沟通不
畅、制度不全等问题,提出了 “以扩容为重点、以提质为核心、以特色发展为宗旨、以强服务
图2高职院校治理结构表1基于vrio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要素框架3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价值要素办学实力办学场地实训基地教科研设备师资队伍办学经费在校学生数等社会影响力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校友捐赠校企合作行业培训与服务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定位办学方向国际合作国际认证专业市场需求学生就业母校满意度等稀缺性要素文化传播与教育能力行业背景与服务区域投资者构成专业建设教学手段评价方法学生来源专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率等难以模仿要素整体创新能力纵向项目专利四技服务技术进步对行业贡献率等组织要素院校性质校园文化成本分担比例董事会构成学术委员会二级学院架构与属性等政府支持程度地区颁布和实施的有关高职教育的法律政策财政拨款与上级补助等41第4期刘兴凤李营
价值性是指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满足目标用户 需要所创造的价值。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主要包 括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等, 如: 办学场地、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社会服务、 办学资金、学生就业和国际合作等能否满足广义 的诸 如 学 生、企 业、行 业 与 政 府 等 目 标 客 户 的 需要。

试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试论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统 自 一 ~办 觉 一 学 境一 团 的 实 和和 环 努 业 力 的 撑聪 校 的 会一 传 大一

图 4 暑期“ 下乡” 社会 实 践 投 入 经 费对 比
学 院 相 应 投 人 的 专 项 活 动 经 费 也 有 所 增 加 ,但 力 度 太 小 , 年 中 间 , 是 在 2 0 年 增 加 了5 元 , 明 “ 5 只 07 万 说 三 下 乡” 会 实践 规模 的扩大 与经 费供给 间存在矛 盾 。 社
大学生 社会 实践 工 作机 制是 指高 校 大学 生社 会
墨!兰堕 塑: 王兰 垫 堕塑 墨 堕 堕 量 三 : 全茎 塑 二 查
形式及 队伍数 量 2 0 年 20 年 2 0 年 2 0 年 2 0 年 04 05 06 07 08
实践 工作 的 内容 、 织 、 理等 运 行 中形 成 的机 理 、 组 管
8 7
鲞 ! 萱盘塞! 堡
第二部 分 , 织机 构 。 组
由上 可 见 , 年 来 本 院 暑 期 “ 下 乡 ” 会 实 践 近 社 组 织 机 构 及 数 量 呈 现 出 从 少 到 多 、 宽 泛 到 具 体 明 从
确 的趋 势 , 既 是 一 种 良J 的 探 索 过 程 , 说 明 了 主 这 也 要 推动 者校 团委不断 尝试 和争取更 多 “ 能部 门 ” 职 来 支 持该项 活动 。 第三部 分 , 地数 量及类 型 。 基
活动 具有 重要 的借 鉴 和推广 意 义 。本次 调查 分 五个
企业家协会 企业家协会 企业家协会 协办单 位 服装公 司 厂商 会 厂 商会 厂商会 承办单位 校团委 校团委
合计 4 5
企业家协会 厂 商会 无

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讨——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院校为例

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讨——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院校为例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1 9 5 0 ( 2 0 1 4 ) 0 1 . 0 0 3 3 . 0 4
我国《 高等 教育 法》 第 三 十一 条 明确 规 定 : 大 学 具有教学 、 科 学 研 究 和 为 社 会 服 务 的 功 能 。2 0 0 6 年, 教育 部 和财政 部 启 动 国家 示 范 职业 院 校 建设 项 目, 对 高职 院校 “ 增 强 社会 服务 能力 ” 提 出 了具 体 的 要求 , “ 要积 极 为社会 提 供技 术 开 发 与服 务 , 大 力 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 , 努力为提高劳动者素质 、 促 进 就
将工 学结 合示 范 园建 成产 业 孵 化基 地 , 缩 短 新 产 品 转化 为生 产 力 的 时 间 。现 在 人 才 共 享 、 技术合作 、 设备 共用 等方 面形 成 一 整套 运 行 机制 , 突 出 了产 业 衔接 、 公共 服务 、 科 技创 新 之 特 色 , 与企 业 联 合 开 发 并 已投人 使用 的产 品有 “ 智 能交 通 信息 采 集 系统 ” 、 “ 全 自动果 蔬 消 毒 清 洗 机 控 制 器 ” 、 山楂 切 片包 装
高度重 视社 会服 务 能力 建 设 , 以 国家 骨干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为契机 , 坚持 立 足 区域 经 济 社会 与轨 道 交 通 行 业、 企业 开 展社会 服务 , 形 成 了多种 服 务 形式 。
机等, 在 服 务 地 方 经 济 建 设 方 面 取 得 了 显 著 的成 绩 。示 范 园组建 了青年 与 骨 干教 师 技 术 服务 团 , 服
调技 术 、 汽 车 检 测 与 维 修 技 术 等 8个 专 业 , 为 切 实
将 区域优 势 转 化 为 现 实 的 生产 力 , 一方面 , 园 区 加 大投 人 , 不 断 改善 硬 件 基 础设 施 和 软 环 境 建 设 , 不 断增 强对 科 技 型 中小 企 业 的 服 务 能 力 ; 另一方 面, 各专 业教 师 深 入 企 业 开 展 调研 , 现场服务 , 促 进 产 学研 结合 ; 改 造 和提 升 园 区 的 孵 化 转 化 载 体 , 力 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经 验来看,无论是服务于社区的美国社区学院以及服 务于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德国高等专科学校,还是法 国短期技术学院和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 都没有过度强调像科研型大学那样通过纯理论研
【收稿日期】2013一08—20
术研究成果给予丰厚的奖励。三是时间上的保障。
服务的意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建立双师工作室,推进了应用技术服务 依托工业园先后建立了12个双师工作室(即由 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合作成工作研发室),组建了 “复杂零件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 体化系统开发”、“应用电子技术”等技术服务与创新 团队,4年期问确立了45个科技服务项目,涉及电 子信息、汽车、材料、机械等科技高端服务领域,开展
第28卷第2期
2014年2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v01.28No.2
Feb.2014
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运行机制构建研究与实践*
——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新星 张晓东
周欢伟
(/--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厂州510430)
【摘要】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为:国家的政策与指导力度不够,教师对技术研发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运行与激励机制缺乏。技术研发服务动力机制的构建分为政府的政策性引导机制、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高校 技术研发服务的保障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等。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工业园进行技术研发服务的实践为:形
成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运行机制;建立双师工作室,推进应用技术服务;打造制造业高技自lgZ.g-培训基地。 【关键词】
策,鼓励教师开展与企业和社会一线结合的应用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新华工业区“粤宝丽工业园”,采取政校企紧密合 作的形式,于2009年4月建立花都工学结合基地。 该基地以对接广州市花都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 产业,依托区域工业环境优势,联合地方政府和广州 铁道车辆厂、广州冠通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大通(广 州)机械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管委会一项目 部一双师工作室”三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教 师服务企业和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形成校企深 度融合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院下发了《教科研项 目管理办法》、《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保 护管理办法(暂行)》、《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 的实施办法》、《校企共同研发产品知识产权归属管 理办法》、《校企共同研发产品经济利益分配办法》、 《教师技术研发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学院、 企业和教师个人利益驱动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
*基金埂目: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编号:20z嬲3)。
星(1953--),男,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学。
张晓东(1961一),男,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经验。
究、创造发明、知识和科技创新等途径为社会提供服 务,而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专长和特点,以服务行业、 企业、政府和社区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产品研发等形式直接为个人和 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保障…。 国内的高职院校也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 开展产品技术服务的形式直接为行业、企业服务,促 进应用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提高行业、企 业的竞争能力。但因其体制机制、办学理念、师资技 术力量、与企业的合作等因素,在实际办学中有诸多 方面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存在问题 1.国家的政策与指导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关于 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还 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高职教 育,但在高职院校开展技术研发服务方面,只有政策 导向,还没有出台较为详细的、可操作性的配套制 度,以致各高职院校在社会技术研发服务工作方面 虽有所开展但仍停留于浅层次。 2,教师对技术研发工作缺乏正确认识。高职院 校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主要是靠教师,教师为行业、企 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实 践能力,同时用行业、企业的项目丰富或更新教学内 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从目前高职
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以及直接
为社会服务等。早在2006年教育部启动的国家示 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就对社会服务项目提出具体要 求,即要在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 若干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创 新和技术服务中心,辐射和带动区域、行业高职教育
发展等。
(二)技术研发服务动力机制的构建
技术研发服务,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开展以应用技
教师从事技术研发服务在时间上与教学存在着矛盾 关系,所以学校应处理好这对矛盾,在教师排课等方 面实行灵活、柔性的政策,使得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 间到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服务,教学科研两不误。 4.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在技术研 发服务方面,主要障碍是科研成果的产权问题,从实
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运行机制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120f2014)02—0085—04
[中圈分类号】G71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 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 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 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 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 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 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 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功能,所以高职院校通过技术 研发服务于行业、企业,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广州铁路职业技 术学院以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为平台,以技术研发 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与实践为主要内容,重点推进机 制建设研究和产品开发实践。并通过该项目的研究 与实践,建立高职院校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的长效运 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能力 建设机制创新的难点阅题,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
践经验上看,主要是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的问题。
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校方在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服 务合作上往往对于技术的保密和所开发产品的知识 产权方面的问题易疏忽,往往是想当然,当问题已成 事实、吃了亏才后悔莫及。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没有 根据合同类型确定成果归属及处置,二是没有正确 使用合同类型,三是没有保密条款的约定或约定不 慎重。导致后继合作的不确定因素,如著作权及著 作权许可使用、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归属、发明人和 设计人资格问题及其奖励和报酬等,容易产生纠纷 而闹得不欢而散,甚至对簿公堂[3]。因此,学校应该 根据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技术教育法以及知识产权等 法规文件的相关精神制订实用、操作性强的科研成 果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明确界定科研成果的产权划分,为科研成果转化、技 术研发服务的深度合作铺平道路。
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了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
科研,并制订具体制度促进和引导教师进行科研,开 展技术服务工作,使教师有动力、有条件走进企业, 走向社会一线。在考核激励所关注的领域上,除了 人才培养工作如教学质量评价、精品课程评选、示范 专业评选等外,也应包括社会服务能力如针对教师 承担地方有关部门或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技术研 发项目和获取职业技术资格等制定激励措施,对技
・86・
万方数据
2。竺糟月刘新星张晓东周黼高职院校技栅勰务新删构栅究与实践一以广州铁路靴技榉院为例FebNo.201.2
是组织上的保障。建议建立高职院校市场信息机 构,与关联企业的市场部联系沟通,进一步建立技术 交流与研发中心。校企联动,推动技术创新,发挥高 职人力资源的潜能【2J。二是学校激励机制的保障。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 工作提供了动力保证。学校应在有关文件和制度中 引导和激励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即学 校通过学术交流、技术交流以及科研体假等科研政
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加上教师的工作量计算
1.加强政府的政策性引导机制。尽管高职院校 有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责,而技术研发服务的基础是 校企合作,但目前的合作也仅是高校与企业双方优 势互补的自主行为,所以政府的推动、组织、协调、激 励对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 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和各 地方性教育法规只对企业履行职业教育的义务做了 规定,而没有踢确不履行义务时的处罚,使得高职院 校的社会服务仅限于小范围,可操作性差,难以实 施。因此,各级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制度、考核以 及政策优惠等,约束各方的合作行为,提高合作的自 觉性,使各项合作得以稳定、持续地开展…。 2.建立基于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利益驱动机 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技术研发服务与企业的合 作大多数建立在“关系和信誉”方面。这种机制是合 作的最初形式,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因此,必 须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站在企业的角度,通 过与学校的合作:(1)利用学校的师资与技术优势对 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借助 于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 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3)通过与学校进 行科研方面的合作,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意识,保 持或获得竞争优势,打造企业品牌的技术含量,从而 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通过校企 合作技术研发服务,可以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 量,也可以孵化科研团队,通过科研资助,促进科研 成果转化,从而获得实训设备和资金等效益。为此,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协商形成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文件,为合作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多方 面的支持和服务。一是通过“订单”培养等模式,为 企业量身打造专门人才;二是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政 府的政策性优惠,如示范园内企业可享受教育用电、 用水,教育场所租金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在与学校开 展生产性合作中获得经济利益;三是利用校方的教 学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四是利用高职院校的 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管 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五 是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提高知名度;六 是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形成、企业优秀文化的塑 造和学习型企业的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从企业方 来看,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生 产技术、岗位信息、研发项目、教师实践锻炼岗位等 关乎教学质量提升的各方面支持和帮助。 3.构建高职院校技术研发服务的保障机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