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心理学文化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文化底蕴
摘要:随着西方科学心理学的衰落和文化转向的兴起,本土心理学面临着崛起的契机。而中国本土心理学作为世界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心理学解释,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颗耀眼新星。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复兴,将为面临困境的科学心理学提供广阔的研究视野,拓展全新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文化转向本土文化
一、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与本土心理学的兴起
毋庸置疑,科学心理学自冯特创立以来,依然以科学主义心理观、精致的实证方法为支持,以价值中立的立场,引领着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应该说科学心理学突出了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确证性和可操作性,对摆脱一切不以经验为基础的哲学思辨性、抽象性的心理学说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贡献是原创性的。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种研究取向的自然科学主义心态及做法,在带给心理学巨大荣誉与辉煌的同时,也使之陷入到难以解脱的窘境,人们对于心理学之于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引发了从内涵到外延的深入思考。事实表明,单凭自然科学品性还无法为这一难题求解。现代科学心理学正迷失在对“科学主义”的追逐中。心理学的出路何在?心理观和方法论的突破势在必行,心理学家们做出了种种的努力和探索:非主流心理学的启发、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相关学科的发展助势,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文化因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的根本转变,由被遗忘的角落变为被关注的中心,由幕后
走向台前,由无关因素变为关键因素,这种文化转向的出现被美国
心理学家皮特森认为是除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对人的心理行为解释之外的第四种解释维度。
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犹如平行于认知革命的一场文化革命,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地影响。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①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②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③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
批评及其转变;④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这种文化的转向对西方心理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心理学文化转向不仅引发人们对“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心理学向何处去”这样深层次问题的更深、更广泛的思索和追问,而且,它敢于向强大的现代心理学发起挑战、质疑、反思、批判和建构,表明现代心理学根基正在被渐渐动摇,也足以昭示其存在的合
理性。
伴随着科学心理学的衰落和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受到后现代主义精神和多元文化的影响,本土心理学逐渐得到现代心理学家的重视,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来拓展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也有人把本土心理学的兴起看作是心理学文化转向的一种深入和
再继续,因为本土心理学就根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的基础上,
它向科学心理学提出了挑战。这体现在三个重要的努力方向上:一是反思和批判西方心理学;二是挖掘和整理本土的传统
心理学资源;三是创立和建设本土的科学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文化内涵与本土心理学的文化特征
文化转向提示心理学工作者在界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制定心理学的研究策略的时候都必须充分考虑文化这一关键因素,真正把文化放在研究框架之中。而这一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探索尝试也层出不穷: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策略探讨了心理学研究对文化的接纳、吸收包容与重视,促成了心理学研究范式从无文化研究向以文化为中心的时代性转变,促进了多种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的整合。
文化转向的出现,帮助人们理清了心理学的文化性质,不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研究主体,都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生物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的存在。遗传信息使人具有了大脑和躯体,文化环境的滋润则使人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的人。在人类身上,遗传信息和文化信息互为因果,交织在一起共同规定了人的存在。既然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的心理也必然具有文化的属性。事实上,人的心理与文化历史背景是互相建构的,一方面,人的心理是遗传信息和文化信息交互作用的结果,如此,文化历史背景就从社会方面参与了人的心理建构;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就是人类与其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再者,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圈中,他们了解和认识心理行为的途径、解释心理行为的原则、干预心理行为的手段以及在他们的理论探索中隐含的理论框架或理论设定无不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精神。
本土心理学的突出特征是浓厚的文化色彩,它是由根植于某一特定文化群体中的概念和方法来界定的,所依赖的资源对于被研究群体而言是本土性的。它以自己社会、文化及历史作为思想的活水源头,而不是他国的社会、文化及历史做思想的活水源头。所以其结果和研究过程显示出较高的文化解释性。本土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考察本土文化中的特定的心理行为,在于考察反映本土文化传统的心理生活的意义,在于找到适当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在于选取适当的假设和概念,在于发展能够解释特定心理行为的模式和理论,在于建立本土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本土心理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它可以更有效地描述、分析、解释及预测本土民众的心理行为,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它为建立更为一般的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广泛的基础。本土心理学已经把文化的全部内涵预设为人的心理的基本属性,要求内在地涵纳和或者成为出于人文精神的科学。
在西方心理学框架下去理解,一般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并没有诞生出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中国的心理学传统。或者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只有一些孤立的、零碎的和片段的心理学猜测和心理学思想,而并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心理科学。但是如果放弃西方科学心理学的框架,从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出发去理解,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其实,中国本土文化的传统中也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心理学体系。中国本土文化传统中的心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概念和理论解说,有自己独特的验证理论假说
的方式和方法,而不仅仅是思辨和猜测,也有自己独特的干预心理
行为的手段和技术,并形成了对人的心理生活的引导、扩展和提升。
三、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文化解释
中古本土心理学具有与中国文化相吻合的特征,与起源于欧美文化的科学心理学相区别。中国文明的核心是传统的中国哲学,而中国本土心理学就集中体现在其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传统的中国哲学不是一种客观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包容心理生活的生活方式。尽管其中没有关于心理学的特定部分,但却有其独特的心理学理论阐述和精神修养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本土心理学。
中国本土心理学属于内在的探求与学问,它不是把人的心理客观化为研究对象,不是把人放在实验室中进行客观考察,而是把“实验室”放在了研究者的内心。任何对内心生活的考察和解释都直接构成了特有的内心生活的定向,而达于这种理解和解释的体悟和自身修养就是实现其定向的特有途径。中国本土心理学属于一种生活智慧,是通过总结心理生活的直观经验得出的具体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对心理生活的价值认定,并且只有经由个人的直观体验才能把握到。中国本土心理学着重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主要描述人的心理生活的现实,阐明其可能达到的境界和途径。它很少涉及心理的内在机制,而更多地探及内容联系,试图寻找能够生成意义的
东西,这属于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中国本土心理学是以解决人的心理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的,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幸福,因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