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颅内压增高1病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
4.评价预后
ICP≥ 25mmHg(3.3KPa)重残率增高 ICP≥ 40mmHg(5.3KPa)重残率及病死率增高 ICP≥ 60mmHg(7.9KPa)等于死亡
5.ICP监测并发症的预防
出血 感染
颅内压增高 [系统讨论] 一、临床问题
脑外伤后弥漫性肿胀的定义至今无统一意见。 yoshino等提出脑肿胀可包括脑血管扩张或脑水肿或二 者并存。由于二者均可导致脑组织广泛性肿大与容积增
颅内压增高
本例于伤后第10天再次CT扫描,发现脑室系 统恢复正常,但在右侧颞叶与额叶可见低密度 区,CT值23-26Hu,边界不清。 经上述综合处理后,患者逐渐恢复。伤后 第一周时,意识恢复,但伴有精神症状,经给 予氯丙嗪等药物后,精神症状消失,于2010 年7月29日痊愈出院。
颅内压增高
[剖析] [分析判断] 一、诊断方面
颅内压增高
2.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监护在脑外伤的应用目前已为国外多数神 经外科中心完全接受。CT主要是提供病理解剖的变化 ,而颅内压监护及各类诱发电位的应用则可提供颅内 病理生理的变化。严重脑外伤后3-5日内病情变化很大 ,且颅内压的高低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和生命体征之 间缺乏始终一致的相关性,因此对昏迷患者判断颅内 压的高低主要依赖于颅内压监护。这对追踪病情变化 ,随时修订诊疗计划与措施及推断预后均有重要的意 义。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庄明华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Intracranial Hypertention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神经外科各种疾患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解除病因治疗; 后果:引起脑疝导致患者迅速死亡。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二、治疗方面
本例确诊为脑挫伤伴有弥漫性脑肿胀,采用非手术治 疗与颅内压监护。其治疗措施主要有:
①一般处理:包括常规急救处理,如确保呼吸道通畅等,
在护理过程中避免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增高的各种原因, 如保持适当的体位,控制躁动,防止体温升高等。
②通过颅内压监护,了解颅内压变化,与及时采用抗颅内
颅内压增高
否则可使可逆的急性脑水肿变为不可逆的脑水肿。
Kiatzo强调在脑血管扩张的基础上产生的血管源性 脑水肿,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稍低的水平是很重要 的,否则脑水肿将明显加重。对急性颅脑外伤的病 人,应同时做好术前准备,以便需要时及时进行手 术。
有条件时,对严重脑外伤病人应进行CT检查。对不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可留急诊室或进入病房监护 处理。
颅内压增高
伤后的第5日,颅内压基本趋向正常。经继续观察 颅内压正常24小时后,即伤后第6日停止颅内压监护。 本例入院后伴有明显烦躁不安,曾给予冬眠I号半量 肌注,每8小时一次,共4日。在治疗期间,每日补 液约2000-2500ml。每日静脉给予地塞米松10-20mg, 共一周。其他处理包括抗感染、止血药物及促神经 细胞代谢药物等的应用
颅内压增高
病因诊断
定位诊断
X线平片
三联征
腰椎穿刺 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增高
(四)鉴别诊断
弥漫性脑肿胀主要应与颅内血肿与局灶性脑挫裂伤进行 鉴别。颅脑外伤后早期的颅内血肿与局灶性的脑挫裂伤 以及弥漫性脑肿胀均可伴有颅内压增高。在颅内压监护 情况下,若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即应高度警惕颅内血肿 的可能。CT扫描无疑能直接地显示病变的性质与位臵, 从而能在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危象之前作出确切的诊断 与进行手术治疗,则将大大地降低病死率与残废率。在 无CT设备的条件下,可根据受伤的方式,脑超声波检查 或脑血管造影术确定诊断与治疗。
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
正常压力范围: 成人为80/180mmH2O(6/13.5mmHg); 儿童为50/100mmH2O(3.7/7.4mmHg)。
侧卧,腰椎穿刺
颅内压增高:>200mmH2O(15mmHg)。
颅内压增高
(二)分类
Ito等根据CT所见脑受压程度的不同将弥漫性脑肿胀 分为三度: ①轻度:脑室脑池变窄; ②中度:除脑室脑池变窄外,外侧裂和皮层脑回消 失; ③重度:同中度外,中脑周围的脑池消失。
此外,尚应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这种颅内血肿是指 第一次CT扫描时未发现,而是在伤后几小时、数日甚或 数月再发现者。
颅内压增高
Kabayashi的一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在8分以下的脑外伤患 者在连续CT扫描时,发现31%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其中4 /5为脑内血肿。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颅脑外伤急性 期连续CT扫描有时是需要的。 局灶性脑挫裂伤常同时伴有局灶性的脑水肿与小的脑内血 肿。若经非手术治疗,颅内压仍逐渐增高,表明水肿与血 肿范围在逐渐增大,则应行特殊检查(如CT)后,考虑手术 治疗。
Biblioteka Baidu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Hb 11g,WBC13×109/L,血清钾、钠、氯
等电解质测定正常。
动脉血气测定:PH 7.44,PO2 10kPa(75.1mmHg),
PCO2 5kPa(35.6mmHg),HCO323.4mmol/L。
颅内压增高
治疗经过:经急症室急救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当镇静,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曾分次给予20%甘露醇125ml,共2次静脉滴注。 入院当日(7月11日)下午5时在局麻加冬眠下 施行颅内压监护术,以快速手摇颅锥于右前额钻孔, 穿刺右侧脑室前角,行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发现颅 内压很高,初压达到6-8.6kPa(44-65mmHg),随 即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半小时后颅内压下降, 随后颅内压波动在3-4kPa(22-30mmHg)之间。晚上 九点,颅内压又升高至6kPa(44mmHg),再次快速 静滴20%甘露醇125ml,颅内压再次下降。
加。如果说弥漫性脑肿胀仅指广泛性脑血管扩张或只是 指弥漫性脑水肿,则更易导致混淆。这可能正是文献在 诊断方面出现混乱而未能统一的原因。
颅内压增高
(一)颅内压定义
颅腔容纳着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种内容 物,当儿童颅缝闭合后或成人,颅腔容积是 固定不变的,约1400-1500ml,颅腔内容物使 颅内保持一定压力,就是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
伤后3小时许,患者出现呻吟、烦躁、间呼头痛, 且伴有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下午5 时行头部CT检查,报告为“弥漫性脑肿胀、 左枕骨骨折”,于次日下午3时收入病房。
颅内压增高
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有关病史。 一般体查:
T、P、R、BP均正常。重病容,躁动不安。左后 枕部可扪及3×3×1cm大小的头皮血肿,面部有多 处软组织擦伤。心肺与腹部无异常,脊柱与四肢正常 。耳、鼻无血液及其他液体流出。
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朦胧、躁动,检查不合作。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11分(睁眼2、语言4、运动5)。瞳 孔等大,3:3mm,光反应灵敏,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无 异常。四肢活动对称有力。四肢对痛刺激感觉灵敏, 深浅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颅内压增高
特殊检查:X线头颅平片、颈椎平片无异常发现。
CT扫描(平扫):各层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区,脑室 系统缩小并消失,中线结构无移位,环池、四叠体池 缩小并消失。左枕部颅外软组织明显肿胀,左侧枕骨 有一条低密度骨折影。
病例摘要 女性 24岁,未婚,干部, 入院日期:2010,7,11下午3时急症入院. 主诉 家属代诉:头部摔伤后一天,伴有神志不 清,呕吐。 现病史 入院前一天上午10点不慎从行驶中的三 轮摩托车上摔下,受伤机制不详,当即昏迷,未 呕,无抽搐。1小时后送至本院。体查患者神志 浅昏迷,瞳孔等大,光反应好,其他检查无特殊 ,留急症室观察。
高压的治疗(适当控制入水量与药物治疗)。
颅内压增高
③对症与支持疗法,应用止血剂与预防感染等综合措 施
④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定时记录意识、瞳孔、
脉搏、呼吸、血压和体温的变化,并作好随时开颅手 术的准备;以便对可能发生的迟发性颅内血肿,及时
进行手术治疗。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
监测颅内压的意义
1.术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持续监测,病理分析 价值高,判定手术时机;正确的指导脱水剂的应用 -甘露醇。 2.术中使用颅内压监护,利于颅脑创伤病早期鉴别, 指导临床正确采取治疗方法, >20mmHg时,应给与 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更加积极、综合、广泛的治疗 方法。 3.术后使用可以预防出血以及脑水肿的大面积发生
颅内压增高
(四)诊断要点
1.CT扫描是弥漫性脑肿胀的主要诊断手段,它能对 活体脑组织的血管扩张或脑水肿进行观察与研究:弥漫 性脑肿胀的CT扫描特点主要为脑室脑池变窄或消失,再 根据CT值的变化,判断脑肿胀的原因是脑血管扩张或是 脑水肿所引起。
一般认为脑血管扩张CT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而 脑水肿则为低密度。这对指导治疗方面重点采用收缩血 管的措施拟或应用抗脑水肿制剂是有意义的。
颅内压增高
能性大。一般认为脑血管扩张CT值多为等密度或高 密度,而脑水肿则低密度。本例在伤后第10天CT复 查,结果发现仅在右侧额叶与颞叶有边界不清的低 密度区,揭示尚有残余的脑水肿,这可能是因为患 者受伤当时左枕部着地而发生右侧额叶与颞叶更为 严重的对冲性脑挫伤与水肿,以致伤后10日该区仍 有水肿的征象。 此外,颅骨平片未发现骨折可能因骨折线斜行, 由于骨片相重叠而未被发现。
颅内压增高
夜间12点及凌晨4点又出现颅内压高达4.6-6kPa(3744mmHg),均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ml,使颅内压下降至 3.8-4kPa(26-30mmHg)之间, 12日上午8时半颅内压又复上升至4-6kPa(30-44mmHg), 继续用20%甘露醇125m1静脉滴注,维持颅内压在 2.8kPa(20mmHg)左右,药物滴速随颅内压水平调节, 一般滴速为80滴/分钟即可维持颅压在正常范围。 晚上9时停药后,颅内压又上升,压力水平一般在33.8kPa(22-29mmHg)之间,仍用20%甘露醇125m1静滴, 每8小时重复一次,共3日。
(三)临床表现
脑肿胀本身没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与所产生的颅内高压的程度 。由于脑肿胀导致脑容积增加故常伴有急性颅内高压 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常伴有烦 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脑疝,危及生命。
颅内压增高
(三)
三联征
代 偿 期
无明显颅压增高的症状; 病变性质、部位和发展速度。
本例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从行驶的摩托车上摔下,伤 后有昏迷并伴有呕吐。体查发现左侧枕部有头皮血肿。根 据伤后立即发生昏迷并已持续数小时不醒,伴有躁动,头 痛,呕吐。因此初诊为脑挫伤,但应警惕颅内血肿的可能 。经CT扫描未发现颅内血肿,但脑室系统、环池、四叠体 池均变小,中线结构无移位等弥漫性脑肿胀的征象。入院 后给予颅内压监护。发现颅内压增高。因此确诊患者在脑 挫伤的基础上伴有弥漫性脑肿胀,又根据第一次CT扫描检 查(伤后7小时)发现脑室脑池系统受压且各层均未见异常 密度区,推测当时出现脑肿胀的原因,以脑血管扩张的可
颅内压增高
(五)治疗
病因治疗
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如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穿 刺引流或切除脑脓肿、控制颅 内感染等。
对症治疗
脱水:限制每日液体入量: 渗透性脱水:甘露醇; 利尿性脱水:速尿。 肾上腺皮质激素;
冬眠低温疗法。
颅内压增高
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 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急症处理:病人进入急诊室后,应尽快地对病情作 出估计。昏迷病人呼吸道的阻塞是常见的,要及时处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不但有利于防止呼吸系统的感染 ,而且通畅的呼吸道有利于颅内静脉的回流与颅内压的 降低。此外,对脑外伤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保持正确体 位(一般床头抬高15-30°)、血压平稳、体温正常、安 静、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控制癫痫发作等,均应予以 重视。
头痛
早 期
颅内容增加超过颅腔代偿; 逐渐出现头痛、呕吐症状; 如及时解除病因预后良好。 明显的颅内压增高“三联症”; 头痛:晚间,晨起,呈喷射状; 不及时救治,脑干功能衰竭。 病情晚期,深昏迷; 瞳孔散大,去脑强直; 生命体征趋于消亡。
呕吐
高 峰 期 衰 竭 期
视乳头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