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和原理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具体来讲,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地理学习的核心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地理空间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理形态、地理结构、地理分布等基本信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建立起深入的空间认知和分析能力,从而准确地描述和分析各种地理现象。

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高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地图阅读技巧,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比例尺、坐标等含义,并能够准确地定位和描述地理现象。

同时,还需要运用统计学知识,对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环境保护意识地理学习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强调的是对地球环境的保护和关爱。

高中学生应该具有环保的意识,了解各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国家和地方文化认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还包括了国家和地方文化的认同。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对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进行了解和认同,形成国家和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精神。

五、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地理学习强调的是跨学科的整合,学生需要结合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应该如何培养呢?一、注重实践与体验地理学习需要结合实践和体验,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数字模拟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感知地理现象,丰富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地理认识和素质。

二、多角度的学习方式地理学习需要多角度的学习方式,利用图片、地图、影像等多种媒介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理解和认识地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一、选择题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般是通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收箱,志愿者对废旧衣物统一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理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图示意工业区位选择模式。

据此完成1-2题。

1.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属于图1中的A.模式一B.模式二C.模式三D.模式四2.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有①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用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④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B 2.A【解析】第1题,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是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不是原料重新加工;也不是重新回归市场销售;更不需要高科技重新加工;应是劳动力回收过程。

第2题,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可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回收重利用没有污染,与保护臭氧层无关。

“空中菜园”是指利用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

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

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

读图,完成3-5题。

3. 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A.铺煤渣节约土壤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4.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光照B.土壤C.水源D.热量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3.D4.B5.C 【解析】第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一、地理基本知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第一个方面是掌握地理基本知识。

地理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包括地理概念、地理分类、地理事实等。

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各种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地理要素、地理过程等;掌握地理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熟悉地理事实,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等。

只有掌握了地理基本知识,学生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二、地理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第二个方面是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理性思考、全面分析和创造性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分析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和地理判断能力。

地理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地理推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地理事实和地理规律进行推断和预测;地理判断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地理判断和决策。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水平。

三、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第三个方面是掌握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来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现代地理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需要依靠地理信息技术来支撑的学科,而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中地理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获取和管理,以及进行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展示,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地理素养的培养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培养途径。

注重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参与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注重地理项目研究。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地理项目研究,学生能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地理核心素养一、教学课题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核心素养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方面。

使学生能够明确人文地理教学中各个知识点与地理核心素养的联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核心素养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能力,如人口、城市、产业等方面的问题。

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地理核心素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地理核心素养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体现,如在城市规划、农业区位等知识点中的体现。

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地理核心素养分析人文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复杂的人文地理问题中综合运用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分析。

让学生将地理实践力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在讲解人文地理知识点时,穿插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2. 案例分析法列举城市交通拥堵、工业污染等人文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某个人文地理现象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小组间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老师:“同学们,咱们每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口在增长,城市在发展,产业在不断变化。

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些现象背后,有一套很重要的东西在起着作用呢?那就是地理核心素养。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看看,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里,地理核心素养到底是怎么回事。

”2. 知识讲解首先讲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人地协调观:“同学们,人地协调观就是咱们人类和地球环境要和谐相处。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和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和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一、选择题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般是通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 收箱,志愿者对废I 日衣物统•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淸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 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理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图示意丄 业区位选择模式。

据此完成1一2题。

中的1.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属于图1模式四D.C.模式三 模式一 A. B.模式二• I 口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恿义有2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①减少对 人们生活空间的占用会的建设④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①②③④D.B ・①②③题,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是旧资源的回收施新利用,不是原料朿【解析】第1A1・B2. 2新加工;也不是重新回归市场销售;更不需要高科技重新加工;应是劳动力回收过程。

第题,I 口 衣物回收再利用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可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 设: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回收重利用没有污染,与保护 臭氧层无关。

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

在自家的楼顶.阳台,“空中菜园”是指利用楼顶或阳台为依托还能在夏 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

城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也是舒缓都市 压力、回,,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题。

5—3完成,归 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

读图)(,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3.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铺煤渣 增加土壤中的空气B. A.铺煤渣节约土壤,实现储水自引功能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4.热量D.C.水源土壤A.光照 B. )(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5.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B.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3题,在箱体屁部铺上煤渣3. D 4.B 5.C 【解析】第因此不 是为,,,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引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高中学生在地理学科研究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研究效果和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素养学生应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点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相关内容。

地理观察与分析能力学生应具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对地理问题的把握能力。

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生应具备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地理信息的途径,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支持地理学科的研究和研究。

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应具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研究不仅仅是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因此,学生需要培养地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并将地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

结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地理观察与分析能力、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地理学科学习和实践中的各种挑战,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探究作者:邹传荣鲍勇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13期为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育人目标,2017年12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2019年版)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先后投入使用,2023年6月,部分省市迎来新课标、新教材后的第一届新高考。

作为首届“三新”高考的一线地理教师,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对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活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对一线教师具体教学提供参考。

一、地理核心素养内容要求新课标明确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即地理学科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从综合的视角、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均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来开展。

即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否决定了新课改的成败。

二、教材“活动”栏目分析高中地理新教材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中,活动系统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地理教材表述形式。

本文以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为例,分析“活动”栏目数量、类型、内容形式、素养指向等特征,并与2022、2023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对比分析,以期探究该栏目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地理高考之间的关系,并为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和高考备考提供有用参考。

1.“活动”类型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栏目形式共三种:“读图思考”“活动”“问题研究”。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6W”法在高考人文地理复习中的应用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6W”法在高考人文地理复习中的应用

2、什么是“6W”法?简要介绍“6Wபைடு நூலகம்法的应用特点和优势。
“6W”法是指在学习或研究某一主题时,按照“是什么(What)、在哪里 (Where)、为什么(Why)、何时(When)、由谁(Who)以及如何做(How)” 六个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梳 理知识,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 知识。
(4)讨论与交流: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各自的答案,从而加深对 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组织全班讨论,给予指导和点拨。
注意事项: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6W”法复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以便更好地提 高复习效果。
4、“6W”法在高考人文地理复 习中的具体案例分析
3、“6W”法在高考人文地理复 习中的应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高考人文地理复习中应用“6W”法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复习主题:根据高考人文地理的考试大纲,确定需要复习的主题 或知识点。
(2)列出“6W”问题:针对每个主题或知识点,列出相应的“6W”问题。
(3)回答问题并整理答案: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理解回答每个问题,并将 答案整理成笔记或思维导图的形式。
4、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在学案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地 图、图表、视频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 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5、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便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学案教学的 内容和方法。
主体部分
1、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简述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 2020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检测题( 时间 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44 分)(2019 ·福建四校高三联考) 以下图为某国50 年间人口变化曲线图。

读图达成1~ 2 题。

1.该国人口增添最多的时间段是()A. 1960~ 1965 年B. 1970~ 1975 年 C . 1985~1990 年 D. 2000~2005 年2.该国最有可能是()A.中国B.印度C.英国D.日本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停深入,人口迁徙日趋活跃,致使人口迁入重心发生明显的位移变化。

以下图示意 1982~ 2005 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入重心的演化轨迹。

读图,达成3~ 4 题。

3.与 20 世纪 90 年月后半期人口迁入重心位移关系最亲密的要素是()A.自然灾祸 B .国家政策C.西部大开发D.家产转移4.以下省区中,对2000~ 2005 年人口迁入重心东移影响最小的是()A.河南B.江西C.安徽D.吉林受市里房价过高的影响,很多在广州城区工作的市民纷繁选择在郊区购房居住。

以下图表示广州城郊接合部交通忙碌路段在不一样时段内的车流拥挤状况。

读图达成5~6 题。

5.依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地通往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方向是()A.北B.南C.东D.西6.图中 P 处最有可能位于()A.自然保护区 B .中心商务区C.郊野住所区 D .政务中心区(2019 ·湖北荆州高三月考) 气雾种植是一种新式的种植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种植装置( 槽、箱或床 ) 中,根系裸露在种植装置内部,营养液经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发射到根系的表面。

依据资料达成7~ 9 题。

7.相对于水培( 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 ,气雾种植主要改进的是()A.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养分状况 D .透气状况8.与传统的土壤种植对比,采纳气雾种植的优势有()①节水、节肥②减少投入③减少病虫害④提升产量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以下地区中最适合推行该技术的是()A.极地严寒地区 B .人口密集的岛屿 C.青藏高寒地区 D .人烟稀罕的荒漠(2019 ·北京海淀高三期末) 以下图为四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统计图。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二《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2019·福建四校高三联考)下图为某国50年间人口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最多的时间段是( )A.1960~1965年B.1970~1975年 C.1985~1990年 D.2000~2005年2.该国最有可能是( )A.中国B.印度C.英国D.日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迁移日益活跃,导致人口迁入重心发生显著的位移变化。

下图示意1982~2005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入重心的演化轨迹。

读图,完成3~4题。

3.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人口迁入重心位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自然灾害 B.国家政策C.西部大开发 D.产业转移4.下列省区中,对2000~2005年人口迁入重心东移影响最小的是( )A.河南B.江西C.安徽D.吉林受市区房价过高的影响,许多在广州城区工作的市民纷纷选择在郊区购房居住。

下图示意广州城郊接合部交通繁忙路段在不同时段内的车流拥堵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通往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方向是( )A.北B.南C.东D.西6.图中P处最有可能位于( )A.自然保护区 B.中心商务区C.郊外住宅区 D.政务中心区(2019·湖北荆州高三月考)气雾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将作物悬挂在一个密闭的栽培装置(槽、箱或床)中,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的表面。

根据材料完成7~9题。

7.相对于水培(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中),气雾栽培主要改良的是(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C.养分状况 D.透气状况8.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采用气雾栽培的优势有( )①节水、节肥②减少投入③减少病虫害④提高产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从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角度看,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该技术的是( )A.极地寒冷地区 B.人口密集的岛屿C.青藏高寒地区 D.人烟稀少的沙漠(2019·北京海淀高三期末)下图为四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统计图。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湘教专用讲义:第27讲+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答案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湘教专用讲义:第27讲+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答案

第27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划分)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疑难辨析1】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提示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点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身价值、地位的认知。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①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

②若沿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类最终将因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而陷入绝境。

(2)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要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公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五、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地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转变发展模式点拨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增长,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则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协调,生产循环过程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素养一
地理实践力
图解说明
考查形式
1.地理实践力素养落脚选考题 尽管早在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就提出“开展地理观测、 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课程 理念,各地也广泛实施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但难以通过纸笔测验的形 式在有限时间内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因而在高考地理中,与其 他三大素养相比,实践力分值较低,但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全国卷 考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试题统计分析可知,该素养已提升至每年必考地 位,考查比重较为稳定,逐步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
解析 答案
解析 不利影响主要从该地负地形广布,高差大,地表崎岖,交通不 便,游览难度大,存在多种旅游安全问题等方面分析。措施主要从游 客数量调控、电梯等设备建设及增加多种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
素养三
区域认知
图解说明
考查形式 1.试题材料呈现图文结合 地图及其他各种地理图像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是认识区域的重要 载体。近几年高考地理以图像作为区域认知素养考查的材料,且每幅 图均配有隐含解答问题的重要地理信息的文字材料。2017年全国Ⅱ卷 出现“无图考图”新形式,有一组客观题以单一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 非洲气候分布。至此,试题材料呈现以图文结合为主,这对学生提取 并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为充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水平 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树木或草烧完,然后耕种。而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解析 答案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解析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自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 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3篇)

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通过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基本素质。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学实践方法1.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地理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地理、认识地理。

例如,在讲授“城市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公园、河流、绿化带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环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关注。

2.问题引导,培养综合思维问题引导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我国地形、气候、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经济等多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培养区域认知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地理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世界地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知识。

4.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三、教学实践案例1.案例一:以“城市环境问题”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提高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关注。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使其能够全面认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理解地球的动力机制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面对问题时应用地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特定区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即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辨识、把握和分析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一、地理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性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三个层面。

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理思维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方法则是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

这三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机整体。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是学生对特定地理区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具体来说,它包括地理位置的把握、自然地理特征的辨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三个方面。

下面将从地理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1.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以及人口、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讨论和问题,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使他们能够从地理信息中获取有关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规律。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让他们就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从而培养他们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真实感受到地理现象所带来的感受和影响。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观察和记录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规律,体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的真实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一、选择题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般是通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收箱,志愿者对废旧衣物统一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理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图示意工业区位选择模式。

据此完成1-2题。

中的1.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属于图1 模式四 D.C.模式三模式一A. B.模式二.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有2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①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用会的建设④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①②③④ D. C.②③④①③④A.B.①②③题,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是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不是原料重【解析】第1A1.B 2.2新加工;也不是重新回归市场销售;更不需要高科技重新加工;应是劳动力回收过程。

第题,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可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回收重利用没有污染,与保护臭氧层无关。

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

在自家的楼顶、阳台, “空中菜园”是指利用楼顶或阳台为依托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

城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题。

5-3完成,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

读图) ( ,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3. 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B. A.铺煤渣节约土壤,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4. 热量 D. C.水源土壤A.光照 B.) ( 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5. 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B.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3.D 4.B 5.C 【解析】第因此不是为,,,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煤渣不是土壤不能替代土壤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题第4煤渣不能增加土壤肥力。

了节约土壤。

煤渣位于土壤下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土壤。

第5题,与城市蔬菜价格,需求。

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

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高有关。

将花园改变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

“天人合一”包含民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聚落受聚落是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题。

8-6据此完成示意宝胜村聚落。

1图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式,6.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 B.控制人口增长 A.增加耕地面积D.改善交通条件 C.提高生活品质7.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增加大气降水 B. A.汇聚坡面径流预防洪涝灾害 D.C.收集生活污水自然界中影响宝胜村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8. 植被、河流 B.植被、土壤 A. D.地形、地质 C.气候、土壤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塑造【解析】第66.C 7.A 8.B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便利,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

传统聚落总是建立在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文化形态、生活状态之上的。

聚落无论是从选址、布局、结构、形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因材施工、因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

传统态和材料等方面,题,由题干信7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提高生活品质。

第息可知,宝胜村的布局符合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便利,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题,宝胜村采用背8模式。

宝胜村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背山临水有利于汇集坡面径流。

第山临水布局,因此影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植被和河流。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11题。

-区水城面积数据(单位:km2)。

据此完成9).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9.A. 净化各种生产污水B. 形成对流净化空气C. 提供居民生活用水D. 释放热量降低气温10.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篮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A.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B. 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 城市发展缺少规划D. 城市环境质量低下11.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位”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A. 地势低洼,水网密布B. 降水丰富,蒸发微弱C.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D. 植物茂盛,涵养水源9.B 10.A 11.A【解析】第9题,清洁的水体可以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但是自净能力有限,不能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促进空气对流,从而净化空气。

冬季,城市市区内水体水温高,释放热量,提高气温;夏季,水温低,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提供生活用水,是经济作用,不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第10题,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大量土地用作水域。

第11题,武汉市“蓝化效应”强是因为市区水域面积广,其水域面积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就降水而言,武汉低于广州与上海,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植物茂盛,涵养水源都不是城市水域面积大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12.根据图文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湖泊水位变化与候鸟栖息地面积的关系图9 图89)读图,说明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

(1 省土地资源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A182()依据图及表,说明)鄱阳湖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3(.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

每年10月候鸟数量较少,11月~l2月上旬,候鸟数量最多。

请根据图文材料分析10月和11月~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答案】(1)关系:水位在11~13米时,候鸟栖息地面积最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大幅度下降(明显下降);低水位(8~10米),栖息地面积下降不明显(或较大)。

(2)有利:A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大,适宜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丘陵区适宜种植经济林木);中低山地水流急,水能丰富,有利于建设水电工程发展灌溉农业;森林、矿产及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及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不利:该省耕地比重小;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开发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3)原因: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10月份,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11月~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解析】第(1)题,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主要通过读图进行分析。

主要结合图示分段描述。

读图可知,图中水位在11-13米之间时,面积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下降,在8-10米之间,也略有下降,但是不明显。

第(2)题,A省土地资源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图表中反映的该省土地资源比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表可知,该省既有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又有在200-5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且占比较大,同时,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也较大。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可以发展经济林木种植,山地地区水能丰富,可以发展水利工程,开发小水电。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及旅游业的发展。

从不利影响来看,由于耕地比重小,盲目开垦梯田,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大。

且地形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3)题,10月和11月~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要结合水位变化对鸟类觅食的影响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鄱阳湖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所以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

每年10月份,由于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候鸟栖息地主要包括浅水、草洲和泥滩);而11月~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北、西、南三面环山,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湖西北部是著名的风区阿拉山口。

人们发现,一方面艾比湖水面面积季节变化大,另一方面湖泊面积有波动缩小的趋势,近50年来减少了约700平方公里,湖水盐度上升较快,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农垦,在湖泊周围形成北疆地区重要的粮棉基地。

第二欧亚大陆桥从艾比湖西南边缘经过,湖面变化和湖滨风沙对沿湖铁路影响很大。

艾比湖生物资源丰富,沿岸有茂密的芦苇和生活在次生林里的鹤、天鹅、麝鼠等珍贵动物。

下图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

年来湖水盐度上升较快的原因。

)分析艾比湖近501(,试解释夏季艾比湖)调查发现,目前艾比湖水而面积最小的季节是夏季而不是冬季。

(2 水面面积最小的原因。

3)分析湖面变化对沿湖铁路及列车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4 分。

问题①:从保护铁路方面考虑,提出治理艾比湖湖滨风沙的措施。

问题②: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为艾比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量加大,导致湖水盐度(1【答案】升高;农业生产活动用水增多使人湖水量减少。

)艾比湖水依赖周边河流补给,夏季干旱少雨,农田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河水流2(量很小甚至断流;夏季气温高,湖水大量蒸发,水位下降。

)湖面扩大,湖区周围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地盐渍化面积扩大,使沿湖铁路受到盐碱腐3(蚀;沿湖铁路路基发生不均匀升降,使铁轨变形,影响列车运行。

.湖面缩小,部分湖底泥沙裸露,加之靠近阿拉山口风区,沙尘暴天气频繁,影响行车视线及通信安全等;流沙掩埋路基,影响列车运行。

(4)问题①植树种草,封沙育林;营造草方格沙障;建设挡风、挡沙墙;减少对入湖河水的拦截,恢复湖滨湿地环境。

问题②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灌溉用水;发展旅游业;发展盐业;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