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一章 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例1:对于反应 CH 4 H 2O CO 3H 2 ,已知反应开始时 0 甲烷的摩尔分率为 yCH ,求转化率为 xCH 时,甲烷的 4 4 摩尔分率。 解:
CH
4
1 1 3 1 1 2 1
4
CH 2 y
yCH 4
0 CH 4
0 yCH 4 (1 xCH 4 ) 0 1 2 yCH 4 xCH 4
一、间歇系统及连续系统 1、间歇系统:反应物一次加人反应器,经历一定的反应时间达到所要求
的转化率后,产物一次卸出,生产是分批进行的。在反应期间,反应器中没 有物料进出。如果间歇反应器中的物料由于搅拌而处于均匀状态,则反应物 系的组成、温度、压力等参数在每一瞬间都是一致的,但随着反应的进行而 变化,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仅随时间而变,故独立变量为时间。
rA : rB : rL : rM = A : B : L : M
A B L M
rA
:
rB
:
rL
:
rM
1:1:1:1
-
1 dC A 1 dCB 1 dCL 1 dCM =- = = A dt B dt L dt M dt
2、连续系统 反应物和产物在整个反应器内处于连续流动状 态,系统达到定态后,物料在反应器内没有积累, 系统中的浓度、温度等参数在一定位置处是定值, 即不随时间而变化,但在反应器中不同位置这些参 数是不同的。因此,对连续系统,物系中各参数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故独立变量为空间位置。 连续系统中反应速率可表示为单位反应体 积中(或单位反应表面积上、或单位质量固体、 或催化剂上)某一反应物或产物的摩尔流量的 变化,即:
例2: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进料:乙烯15mol,氧气7mol, 出料中乙烯为13 mol,氧气为4.76mol,试计算乙烯的转化率, 环氧乙烷的收率及选择率。 解:C2H4+0.5O2→C2H4O C2H4+3O2→2CO2+2H2O xA=(15mol-13mol)/15mol=0.133 第一个反应所消耗的乙烯=转化的乙烯×S= 2mol ×S
【2017年整理】燃烧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什么叫燃烧?2、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正确的表达方法?化学反应速度如何计量?3、什么是单相反应、多相反应、简单反应、复杂反应、总包反应?4、质量作用定律的适用范围?如何从微观的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理解质量作用定律?试用质量作用定律讨论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5、什么是反应级数?反应级数与反应物浓度(半衰期)之间的关系如何?6、常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值的范围是多少?7、试用反应级数的概念,讨论燃尽时间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8、惰性组分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9、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范围?如何从微观的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理解Arrhenius定律?10、什么是活化能?什么是活化分子?它们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11、图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活化能与反应放热(吸热)之间的关系。
12、什么叫链式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3、描述氢原子燃烧的链式反应过程。
14、试用活化中心繁殖速率和销毁速率的数学模型,结合编程技术,绘制氢原子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解释氢燃烧的几种反应的情况。
并讨论: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15、烃类燃烧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析碳反应?如何进行解释?什么样的烃类燃烧时更容易发生析碳反应?如何防止烃类燃烧析碳?16、图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作用。
17、什么叫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吕·查德里反抗规则的内容是什么?18、什么是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19、试用本章的知识解释,从燃烧学的角度来看,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什么?20、过量空气系数(a)与当量比(b)的概念?21、燃烧过程中,有几种NOx的生成机理?第二章燃烧空气动力学基础——混合与传质1.为什么说混合与传质对燃烧过程很重要?2.什么是传质?传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3.什么是“三传”?分子传输定律是怎样表述的?它们的表达式如何?(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4.湍流中,决定“三传”的因素是什么?湍流中,动量交换过程和热量、质量交换的强烈程度如何?怎么用无量纲准则数的数值来说明这一点?5.试推导一个静止圆球在无限大空间之中,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和周围气体换热的Nu数,以及和周围气体进行传质的Nu zl数。
化学反应动力学--第一、二章

i
i
Δni是反应体系中某种组分的物质的量的
产物。 特点:欲测的物理量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 但却随时间而变化。
开放体系流动体系:反应过程中有物质的交 换,即不断补充作用物和取走产物。
特点:体系中某物理量随空间位置而变化, 但流动中某位置的物理量却不随时间而变 化。
流动体系示例图
2. 按参加反应的物质状态分类: 均相反应体系单相反应体系:只有一个相。
上述历程反应的组合为:
H2 + Br2→2HBr
还要注意:有些总反应也是基元反应。
如已知反应:2NO+O2→2NO2是基元反 应。也即该反应从历程上说:是一步完成 的,符合基元反应的定义,是基元反应。
因历程反应的组合构成总包反应。所以 该反应也是总反应。
因此,为了区分,人们引进了简单反应 和复杂反应的概念。
我们说:上述反应满足了热力学条件, 但未满足动力学条件。
如果点火或加催化剂(如铂黑),加热到 800℃以上,则上述反应能在瞬时完成,以 至于发生爆炸。
可见,改变反应条件,可改变了动力学 上的不利情况。
所以从控制化学反应过程而言,化学动 力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化学动力学须考虑过程和途径。 化学反应方程式只表示:
(2) 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 描述的对象:总(包)反应。 如果总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即是基元反 应的话,则该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如: 2NO+O2→2NO2 如果总反应是分步完成的,即是由若干 个基元反应构成,则该反应为复杂反应。 如:H2 + Br2→2HBr
几个注意点: ✓ 从反应方程式是无法判定一个总包反应
即反应的机理或历程是如何的? 目的:能使我们较好的控制反应的进行。
二、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关系 研究化学反应,必须考虑二方面的因素: 一是热力学方面的因素;(方向与程度) 二是动力学因素。(反应速率)
燃烧学第1和2讲-导论和基础

高等燃烧学李晓东 第一讲:导论第二讲:主要介绍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动力学的基础知识;第三讲:将对燃烧物理学基本方程进行分析,重点介绍斯蒂芬(Stefen)流和相分界面上边界条件,以加深对燃烧反应边界条件的认识第四讲:经典的燃料的着火理论,内容包括经典的热力爆燃理论,点火理论和强迫着火理论。
第五讲:火焰传播理论,主要介绍正常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的基本原理及这一理论用于燃烧稳定的方法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第六讲:湍流燃烧理论与模型,这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新的理论成果,介绍经典的表面皱折和容积燃烧两种湍流燃烧模型;第七讲:液体燃烧的燃烧理论,除了介绍经典的油滴蒸发燃烧的理论,如Stefan流等的影响等。
第八讲:讨论煤的热解和燃烧的理论,内容包括煤的热解、挥发份的组成和燃烧、热解动力学、煤的加热和着火、煤的着火模式理论、碳球的燃烧、煤燃烧过程、煤的燃烬及煤粉火焰传播等理论;第九讲:针对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岑可法等著,高等燃烧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傅维镳等著,燃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目第一讲导论为什么学习燃烧学?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燃烧现象无处不在燃烧是化学发展的主线燃烧是能源贡献的主要方式燃烧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燃烧的定义燃烧—燃料和氧化剂两种组分在空间激烈地发生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燃烧的两个特征:发光、发热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的综合过程,它包括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扩散、预热、着火以及燃烧、燃烬等过程燃烧科学的发展简史燃烧是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的现象,这种现象又称为“火”“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火的使用是人类出现的标志之一第一次产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在英国出现,其标志就是蒸汽机的产生,这是人类在火(燃烧)现象的长期知识和经验积累的结果火是神的贡献,是普鲁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的灭亡,从天上偷来的在我国,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更为切合实际和动人但这些离火的本质相距甚远对火的认识十七世纪末叶德国化学家贝歇尔(J.J.Becher)和斯塔尔(G.E.Stahl,1660~1734)提出燃素论解释燃烧现象一切物质之所以能够燃烧,都是由于其中含有被称为燃素的物质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燃素论燃素逸至空气中时就引起了燃烧现象,逸出的程度愈强,就愈容易产生高热、强光和火焰。
燃烧学习题答案

燃烧学习题答案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新年快乐!中国矿业⼤学《燃烧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11 / 7/ 9第⼀章化学热⼒学与化学反应动⼒学基础1、我国⽬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我国⽬前的能源环境现状:⼀、能源丰富⽽⼈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资源70%以上在西南,⽽⼯业和⼈⼝集中的南⽅⼋省⼀市能源缺乏。
虽然在⽣产⽅⾯,⾃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较快,但由于我国⼈⼝众多,且⼈⼝增长快,造成我国⼈均能源消费量⽔平低下,仅为每⼈每年0.9吨标准煤,⽽1 吨标准煤的能量⼤概可以把400吨⽔从常温加热⾄沸腾。
⼆、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从⽬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例是相当⼤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成为我国⼤⽓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
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如粉尘、⼆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污染的危害已⼗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污染冬天⽐夏天严重;我国南⽅烧的⾼硫煤产⽣了另⼀种污染——酸⾬;能源的利⽤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三、农村能源供应短缺我国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两⽅⾯,即农民⽣活和农业⽣产的耗能。
我国农村⼈⼝多,能源需求量⼤,但农村所⽤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4%左右。
⽽作为农村主要燃料的农作物桔杆,除去饲料和⼯业原料的消耗,剩下供农民作燃料的就不多了。
即使加上供应农民⽣活⽤的煤炭,以及砍伐薪柴,拣拾⼲畜粪等,也还不能满⾜对能源的需求。
电⼒市场现状:2008年10⽉份,中国电⼒⼯业出现4.65%的负增长,为⼗年来⾸次出现单⽉负增长。
11⽉,部分省市⽤电增幅同⽐下降超过30%。
在煤价⼤幅上涨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前⽕电企业亏损⾯超过90%,预计全年⽕电全⾏业亏损将超过700亿元。
燃烧学 第3版 第1章 绪论

从炉排前部观察的商品型煤燃尽状态
内燃机
燃气轮机,涡轮/涡扇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
燃料分类
类 别
天然燃料
人工燃料
固体燃料
木柴,泥煤,烟煤,无烟煤,石煤,油页岩等(可燃冰)
木炭,焦炭,泥煤砖,煤矸石,甘蔗渣,可燃垃圾等
液体燃料
现代燃烧学的发展
燃烧科学的应用
全世界的能源结构以石油和煤为主,石油和煤的主要利用方式——燃烧; 燃料中存在有害物质:烟尘、灰、SOx、NOx →污染环境 →酸雨、温室效应等。改善燃烧工艺,控制燃烧过程,发展洁净燃烧技术。
1.2
常见的燃烧设备
电站煤粉锅炉系统简图
电站煤粉锅炉
链条锅炉
石油
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二甲醚,水煤浆
气体燃料
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
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液化石油气
第一章 绪论
1.1
燃烧概述
140~150万年前,“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
燃烧是物质因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的现象--“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世纪末,德国斯塔尔(stahl)提出了燃素论 18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根据他们的实验,分别提出燃烧是物质氧化的理论。 1774年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拉瓦锡的燃烧学说得到确立,开始了揭开燃烧学本质的过程。
现代燃烧学的确立
19世纪,阐明了燃烧过程中重要的平衡热力学特性。
20世纪30年代,美国化学家刘易斯和 俄国谢苗诺夫将化学动力学的机理引入燃烧研究,认为化学反应动力学是影响燃烧速率的重要因素,初步奠定了燃烧理论的基础 。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为了计算各组分的摩尔分率,先计算A、 yA0和A的值:
A = ( -2 – 1 + 2 )/2 = -0.5
yA0= 2/(2+5+1+10)= 0.111
A=AyA0=(-0.5)(0.111) = -0.0555
. 1 + AxA = 1 + (-0.0555)(0.8) = 0.956
2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2.1 转化率与摩尔分率
nB = nB0 – (b/a)nA0xA = nA0[B – (b/a)xA]
另一方面,每反应1 mol组分A就会生成 (c/a) mol组分C和(d/a) mol组分D。时刻t=t时 两种产物的摩尔量分别为:
nC = nC0 + (c/a)nA0xA = nA0[C + (c/a)xA]
nD = nD0 + (d/a)nA0xA = nA0[D + (d/a)xA]
n A 0 (1 x A )
同样,
CB = CA0 [B - (b/a)xA ]
=(2)[2.5–(1/2)(0.8)]=4.2[kmol· -3] m
CC = CA0 [ C + (c/a)xA ] =(2)[0.5+(2/2)(0.8)]=2.6 [kmol· -3] m
CI = CA0I = (2)(5) = 10 [kmol· -3] m
若出口处的转化率(最终转化率)表示为 xAf:
xAf = ( FA0 – FAf ) / FA0
用FA替代nA,参照间歇反应器中推导出的 关系式可得下列各式:
FA = FA0 – FA0xA = FA0(1- xA) FB = FB0 – (b/a)FA0xA
燃烧学-ch1

主要内容
1.1 燃烧和火焰 1.1.1 燃烧 1.1.2 火焰 1.1.3 火焰的类型 1.2 燃烧的基本特点 1.3 燃烧学的发展 1.4 燃烧学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学习提示
为什么要学习燃烧学? 学什么? 如何学?
为什么学习燃烧学
社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需要 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燃烧现象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 燃烧是化学发展的主线 燃烧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燃烧的基本过程
气体燃料: 预混火焰、扩散火焰 液体燃料:存在蒸发—扩散 的过程。液体在预热阶段变 为蒸汽,并与氧化剂(空气) 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然后 着火燃烧。 固体燃料:更复杂 固体在预热阶段因热解、升 华或熔化蒸发也会释放出气 体组分,与氧化剂(空气) 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并着火 燃烧;与此同时,随着温度 继续升高,固体可燃物固态 部分也同时燃烧。
学习提示
燃烧学研究对象
燃烧学
燃烧科学技术
燃烧基本理论 燃烧化学 燃烧物理
燃烧技术及控制技术
燃烧器 新能源 环保与防灾 热传递
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
动量传递
质量传递
燃烧学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外部效应 发热:温度、热辐射 发光:气体热辐射光谱带:CO2,H2O,0.75um~0.1mm 化学发光辐射:来自电子激发态的各种组分,CH, OH, CC等自由基 固体烟粒、碳粒:发射连续光谱,增强火焰辐射 物质转化:中间物质和平衡物质——种类和浓度,生存期 流动:速度、温度、密度、压力 火焰传播:宏观表征 理论研究:燃烧现象——物理化学模型——数学模型(分析解) 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燃烧模型) 流体动力学模型 数值研究:数学模型——数值格式,计算技术 基础数据,数值方法,计算编程——计算效率和精度
第一章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设计基础(简明)

量数关系,通常选择不过量的反应物计算转化率,这样的 组分称为关键组分(key component)。
化学膨胀因子(chemical expansion
factor)
1 i A L M A B
A A
目的产物的收率(yield)
停留时间分布(RTD)
流体的质点或粒子
代表一堆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它的体积比反应器的体积小到可以忽略, 但其中所包含的分子足够多,具有确切的统计平均性质,如组成、温 度、压力、流速;
由于连续反应器中的死角、沟流、短路等造成不同质点在反应器 中的停留时间不同,形成停留时间分布(RTD)。
RTD与返混
适用于能够根据化学知识写出化学组分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即化学计 量矩阵已知的情况。 若令矩阵中第个j个行向量为vj,则上式可以写为:
m
j1
jv j 0
例1 氨氧化过程中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4 N H 5 O 3 2
4 N H 3 O 3 2
4 N O 6 H O 2
2 N 6 H O 2 2
C H 2 H O 4 H C O 4 2 2 2
C O H O 2
HC O 2 2
气相反应的物料衡算
气相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常用各组分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表示。 当化学反应式显示反应过程中气体物质时,反应前后各组分的组 成(或摩尔分数)的变化必须根据化学计量式所显示的物料衡算关系 式确定。
5
4 2 -4 5 10 2 2 0
4 2 0 6 0 0 0 0 0
6 0 0 0 0 0
0 -1 0 1 0 0
第1章_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2019/2/2
链式化学反应
燃烧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平衡 氮氧化物形成的化学反应机理
第一节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概述
一 燃烧定义: 燃料与氧气的剧烈化学反应,并伴随着发 光发热的现象 二 燃烧作用: 燃烧反应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诸如 锅炉/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能量转换设备,均 是以燃烧的形式实现化学能向热能,进而向 机械能转换..
参考资料
• 课程内容主参考书 《燃烧原理》,陈义良等,航空工业出版社 《粉煤燃烧与气化》,J.G.斯穆特,科学出版社 《燃烧物理学基础》,付维彪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辅助参考书 《燃烧理论与化学流体力学》,周力行,科学出版社 《高等燃烧学》,岑可法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化工热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学》
' ' a b
注意此式应是基元反应
w kcA cB k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也称 反映了进行燃烧化学反应难易 的性质(活性,反应能力), 比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均 该值仅与反应物的种类和温度 为单位1时的反应速率) 有关,与压力和浓度无关。
29
2、用分子碰撞理论论证
2 A B C
新化学键的建立——放出一定的能量;
键能的差额——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动力学—— 化学的一个分支。 定量地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及其影响 因素。
Sox , Nox
燃烧科学的应用
• •
全世界的能源结构以石油和煤为主,石油和煤的主 要利用方式——燃烧; 现代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矿物燃料燃烧;火力 发电厂锅炉(2008年雪灾,电煤),工业用蒸汽, 发动机等均是以固、气、液体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 能为动力(热源);火箭发动机高强度燃烧装置; 燃料中存在有害物质:烟尘、灰、SOx、NOx →污染环境 →酸雨、温室效应等。改善燃烧工 艺,控制燃烧过程,发展洁净燃烧技术。
燃烧理论思考题

《燃烧工程》思考题第一章煤的基本性质第一节煤的成分与表示方法1.煤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中的有机可燃质主要包括什么?2.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成分的表示方法?3.不同基煤的成分换算关系如何?第二节煤的分析1.煤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分别分析什么?2.为什么要对煤进行工业分析?3.如何进行挥发分测定?煤中的挥发分是定值还是变值?4.煤灰在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和流动温度下有什么特征?5.何为煤的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工业应用中一般利用哪一种发热量?6.不同基之间的发热量如何进行转换第三节煤的分类1.根据煤的碳化程度可将其分为几类?他们分别是什么?2.烟煤、无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V AWST代表什么?其高、中、低值如何区分?4.工业锅炉行业煤主要以什么指标进行分类?第四节煤的理论燃烧温度1.何为煤的理论燃烧温度?2.煤的理论燃烧温度主要有那些量决定?3.煤的低位发热量、过量空气系数、空气中的氧浓度、以及煤和空气的温度对煤的理论燃烧温度有什么影响?第二章煤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分类1.什么是简单反应、复杂反应、可逆反应、平行反应、串联反应、链锁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方程式1.什么是质量作用定律?它的使用范围?第三节反应级数1.什么是反应级数?什么是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2.一级反应、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一级、二级反应的特点?3.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有什么不同?第四节阿累尼乌斯定律及活化能1.常见的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五种类型?2.什么是阿类尼乌斯定律?它的使用范围?3.什么是活化分子?活化能?活化能的大小说明了什么?第五节反应速率的理论1.什么是碰撞频率、有效碰撞频率、有效碰撞份额?2.什么是活化络合物?第六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3.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4.压力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第七节链锁反应1.简述链锁反应过程的三个阶段。
燃烧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燃烧的化学基础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本质: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也有人认为游离基的连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爆炸: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燃烧的必要条件1、可燃物(还原剂):凡能与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2、助燃物(氧化剂):凡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3、点火源:凡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
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2.一定的助燃物浓度3.一定的引燃能量 相互作用 燃烧持续的要素 1.外加热(着火源)或者反应释放足够能量维持燃烧 2.可燃物质3.氧或助燃剂4.合理配比 5.混合作用火灾:在时间和(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预防:1、控制可燃物2、隔绝空气3、消除点火源 火灾扑救: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抑制法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摩尔数。
()sm mol dtdc dt Vdn⋅=⋅=3/ωfF eE bB aA +→+ωωωωω====febaFEBA系统反应速率(ω)代表反应系统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是唯一的。
质量作用定律:等温条件下,任何瞬间反应速度与该瞬间各反应物的浓度的某次幂成正比。
在基元反应中,各反应物浓度的幂次等于该反应物的化学计量系数。
fF eE bB aA +→+反应速度方程为:bB a AC KC V =K 为反应速度常数,其值等于反应物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a+b) 称为反应级数。
注意:质量作用定律只适于基元反应,对于非基元反应,只有分解为若干个基元反应时,才能逐个运用质量作用定律。
1. 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很大,通常是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2. 范德霍夫近似规则:对于一般反应,如果初始浓度相等,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加快2~4倍。
第二节 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上式中,代表反应系统的化学反 应速率, 其数值是唯一的,称之 为系统反应速率。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三、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所描述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 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其简单解释为:化学反应是由于反应物各分子 之间碰撞后产生的,因此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目越 多,即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物分子与分子之间碰 撞次数就越多,反应过程进行得就越快,这样,化 学反应速率是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的。
第二节、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第二节 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着火条件的分析、火势发展快慢 的估计、燃烧历程的研究及灭火条 件的分析等,都用到燃烧反应速度 方程。 • 此方程可以根据化学动力学理 论得到。
•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第二节 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四、阿累尼乌斯定律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活化能(E)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活化能(E)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五、燃烧反应速度方程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燃烧反应速度理论
消防燃烧学
(杜文锋主编)
三、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转化为产物分子的反 应,称为基元反应。一个化学反应从反应物分子转 化为最终产物分子往往需要经历若干个基元反应才 能完成。
第1章-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

Qp0 H 0
(n jH
) 0
f , j pr
(ni
H
0 f
,i
)re
j
i
8H
o f
,CO2
9H
o f
,
H
2O
(
g
)
H o f ,C8H18 (l )
12
.5H
o f
,O2
5074505J / mol 44423kJ
393522J
/ mol
H
o f ,H2O( g )
0 R
298
ni h0f 298i
n
j
h
0 f
298
j
iP
jR
生成物的生成焓之和 反应物的生成焓之和
反应焓
任意温度、压力下反应焓的计算
对于理想气体而言,焓只是温度的函数,与压 力无关
假设某化学反应:
n j Rj ni Pi
jR
iP
反应焓
任意温度、压力下反应焓的计算
H
0 RT
ni
110.54
kJ / mol
1 2
H2
1 2
I2
HI
25.10
kJ / mol,
h
0 f
298
25.10
kJ / mol
CO
1 2
O2
CO2
282 .96
kJ / mol,
h 282 .96
kJ / mol
2C O2 2CO 221 .08 kJ / mol, h 221 .08 kJ / mol
不是生成焓
反应焓
反应焓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由几种化合物或单质反应 形成生成物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焓
燃烧学 第一章 绪论

火焰、层流和湍流燃烧、液滴燃烧、碳粒燃烧、煤的热解和燃 烧、燃烧产物的形成等过程的机理
– 燃烧技术的研究 • 应用燃烧基本理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各种实际燃烧问题 • 如对现有燃烧方法进行分析和改进,对新的燃烧方法进行探索
锅炉爆炸2
– 1993年,宁波北仑港电 厂配600MW的2019t/h 锅炉燃烧组织不当,炉 膛严重结渣,大渣落下 砸坏水冷壁, (18.2Mpa,360℃)高 压水冲破炉墙,当场烧 死,烫死,窒息死亡19 人,造成严重损失。
配600MW发电机组2019t/h锅炉
பைடு நூலகம்
四、燃烧学的研究内容
• 燃烧学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学习燃烧学的目的
•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 利用燃烧过程为人类造福 – 避免燃烧过程给人类带来危害
• 核心问题
– 燃烧过程的可控制性
• 学习燃烧学的双重目的
– 掌握燃烧过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学会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判断燃烧过程 – 逐步学会控制、利用燃烧过程
有关教学说明
• 课堂授课共54学时,实验课6学时 • 作业:每章讲完后留大作业 • 参考书
和实践,提高燃料利用范围和利用效率,实现对燃烧过程的控 制,控制燃烧过程中污染物质的生成和排放等等。
五、燃烧学的研究方法
• 燃烧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形式是理论的发展,而
理论的发展正是科学实践的结果,也就是研究方 法的发展。
• 燃烧理论的建立是实验研究和理论总结的结合。 • 由于燃烧过程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燃烧科学
–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限制燃烧过程的往往不是反应动 力学而是传热传质
高等燃烧学01

绪
论
绪论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考核方式 参考资料
教学目的
掌握多元混合反应系统条件下,在全混流以及 柱塞流反应器中构造燃烧模型的方法 逐步学会在多元混合系统条件下构造复杂燃烧 反应模型的方法 掌握进行着火、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研究的 经典燃烧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逐步学会自己搭建实验系统或设计反应模型进 行燃烧过程研究的方法
立方型状态方程的评价
立方型状态方程形式简单,常数进行了普遍化处理,只需 要输入纯物质的Tc、Pc和的数据就可应用。 数学上可以得到立方型方程解析的体积根,给工程应用带 来很大的便利。 可以得到与物质有关的临界压缩因子 Zc,克服了两参数状 态方程在临界点的不足。 但它们有着内在的缺陷,难以在大范围内和描述不同的热 力学性质方面得到满意的效果。 一般认为,方程常数更多的高次型状态方程,适用的范围 更大,准确性更高。
输运方程:
层流——分子输运 质量输运(Fick定律) 动量输运(Newton定律) 能量输运(Fourier定律)
湍流问题的另外考虑
湍流流体微团的输运——湍流力学课程讲授
湍流动能的输运; 湍流动能和耗散率的输运; 雷诺应力的输运; 概率密度函数的输运; 瞬时脉动量的输运。
在反应物和产物确定的情况下 如何求解燃烧反应放热?
3、与热化学相关的定律
拉瓦锡-拉普拉斯定律
化合物分解成为组成它的元素所要求供给的热量和由
元素生成化合物产生的热量相等,即化合物的分解热 等于它的生成焓。
盖斯求和定律
化学反应中不管过程是分一步或多步进行,其产生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篇 燃烧基础
——绪论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考核方式 参考资料
• 教学目的 掌握多元混合反应系统条件下,在全 混流以及柱塞流反应器中构造燃烧模 型的方法 逐步学会在多元混合系统条件下构造 复杂燃烧反应模型的方法 掌握进行着火、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 性研究的经典燃烧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逐步学会自己搭建实验系统或设计反 应模型进行燃烧过程研究的方法
新化学键的建立——放出一定的能量;
键能的差额——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动力学—— 化学的一个分支。 定量地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及其影响 因素。
Sox , Nox
燃烧科学的应用
• •
全世界的能源结构以石油和煤为主,石油和煤的主 要利用方式——燃烧; 现代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矿物燃料燃烧;火力 发电厂锅炉(2008年雪灾,电煤),工业用蒸汽, 发动机等均是以固、气、液体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 能为动力(热源);火箭发动机高强度燃烧装置; 燃料中存在有害物质:烟尘、灰、SOx、NOx →污染环境 →酸雨、温室效应等。改善燃烧工 艺,控制燃烧过程,发展洁净燃烧技术。
瞬时速率
26
2 表达式: 化学反应速度既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来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
dc A w d
示。但均取正值。
' ' '' '' A B G 例: a b g hH ' ' '' '' a , b , g , h 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
三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对象: 研究燃烧化学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及其影 响因素的一门科学
掌握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是弄清反 应机理燃烧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掌握燃烧污 染物形成机理的前提
第二节 燃烧化学反应速率
一 浓度 浓度:单位体积内所含某种物质的量。 1.质量浓度 2.物质的量浓度
对于混合气体:
31
五 反应级数: 浓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
1 定义:对一步完成的简单化学反应与所有的 基元反应,反应速率表达式中的反应物浓度指数之和
' ' '' '' a Ab B g G h H
w kc A cB
' a
' b
n 就是反应级数
' ' a b n
对于基元反应
③三级反应很少见.
H H H H2 H
dcH dcH 2 3 3 3 3 =(1-3)kf cH =-2kf cH =(1-0)kf cH =kf cH d d dcH 2 dcH 3 =-2 =-2kf cH d d
n= i' 3
i 1 N
33
3 速率常数单位
依次类推.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级数有关 .
34
4 总包反应级数
(1)总包反应是由一系列简单的基元反应所组成,它的反 应级数不能直接按总化学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参与反应 的分子数来确定, (2)一般往往低于其参与反应的分子数,可以是整数,也 可以是分数; (3)其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验测得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 度的关系来确定; (4)对某些化学反应,实验得到的反应级数与化学反应 方程式的反应物分子数相等的情况仅是巧合.
参考资料
• 课程内容主参考书 《燃烧原理》,陈义良等,航空工业出版社 《粉煤燃烧与气化》,J.G.斯穆特,科学出版社 《燃烧物理学基础》,付维彪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 辅助参考书 《燃烧理论与化学流体力学》,周力行,科学出版社 《高等燃烧学》,岑可法等,浙江大学出版社 《化工热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学》
简单反应 一步完成
2个A分子与1个B分子同时碰撞的机会与他们浓度的
乘积成正比,如果化学反应是由分子碰撞引起的,则反
应速率应与A,B分子同时碰撞的机会成正比。
wm kC A C A CB kC A2 CB
30
注意:质量作用定律适用范围
① 对于总包反应,所形成的最终产物是由几步反应所完 成的,故化学反应方程式并非表示整个化学反应的真实 过程,故无法用质量作用定律直接按反应方程判断反应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关系。
dcG dcA dcB wA wB wG d d d 各物质燃烧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dcH wH d
1 dcA 1 dcB 1 dcG 1 dcH '' '' ' ' a d b d g d h d
27
三 基元反应与总包反应
基元反应:由反应物经一步反应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也叫简单反应)
例
2 H 2 O2 2 H 2O
28
四 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 、表述: 当温度不变时,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该瞬
间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例,如果该反应按照某化学 反应方程式一步完成(简单,基元反应),则每种反应物 浓度的方次即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比例常数。
' ' '' '' a Ab B g G h H
mA A V
kg / m3
nA cA V
(mol / m3 )
nA p A V RT
p AV nA RT c A
R : 通用气体常数 8.31分数
nA xA nA nB ...
摩尔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RT xA cA p
35
六 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1 双分子反应:燃烧中发生的大多数基元反应
A B C D
2 H 2O 例 对H2与O2的燃烧,其总包反应: 2 H 2 O2
其双分子反应:
H 2 O2 HO2 H
H O2 OH O OH H 2 H 2O H
湍流问题的另外考虑
• 湍流流体微团的输运——湍流力学课程讲授 湍流动能的输运; 湍流动能和耗散率的输运; 雷诺应力的输运; 概率密度函数的输运; 瞬时脉动量的输运。 随着湍流模型的发展还会有其它物理量输运 。 • 湍流反应流的处理 统计矩方法——统计求解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概率密度函数法——应用联合PDF方程封闭
注意此式应是基元反应
k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也称 反映了进行燃烧化学反应难易 的性质(活性,反应能力), 比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均 该值仅与反应物的种类和温度 为单位1时的反应速率) 有关,与压力和浓度无关。
29
w kcA cB
' ' a b
2、用分子碰撞理论论证
2 A B C
研究燃烧过程有时采用相对浓度较其它浓度方法更方便, 因为它可以直接指出过程进行的程度,对于气体燃料而言, 相对浓度又与压力、温度无关(只和比例有关)。
25
二 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初始反应物或反应产 物的浓度变化量。
c A w
反应物取-号,生成物取+号
cA dcA w lim 0 d
dcA kbi cAcB d
六 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2 单分子反应:单一组分发生化学分解
A B A B C
O2 O O
H 2 H H
dc A kuni cA d dcA kuni cAcM d
较高压力下,是一级反应, 反应速率: 较低压力下,反应速率:
总包反应:反应并非一步完成,而需要经过若干相继的 中间反应,涉及若干中间反应产物才能生成最终反应产物 的反应. 也称总的化学反应或整体化学反应, 或复杂反应. 复杂反应其中每一步反应也称为基元反应。或者说是由 一系列基元反应组成、机理复杂的反应。是一系列若干 基元反应的物质平衡结果,并不代表实际的反应历程.
wm k[ICl]2 [H 2 ]
wm k[ICl][H2 ]
2ICl+H 2 I2 +2HCl
真实反应过程为:
ICl+H 2 HI+HCl (慢) HI+ICl HCl+I 2 (快)
② 严格讲,质量作用定律仅适用于理想气体。 ③ 对于多相反应,仅考虑气相物浓度,对于固相或液 相物质不考虑。
燃烧模型的分类:根据燃烧现象 的条件分类
燃烧模型的基本组成
燃烧模型的控制方程
• 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 动量守恒 组分守恒(扩散方程) 能量守恒 • 输运方程: 层流——分子输运 质量输运(Fick定律) 动量输运(Newton定律) 能量输运(Fourier定律)
' n a b'
n 代表了反应快慢,由实验测定(整数,分数, ' ' , a b 0)。 是化学方程式反应比例系数,方程的 质量平衡。两者概念不同,请注意区别。
2 级数确定
w kcA cB
' ' a b
① 如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则 该反应就是一级反应 ②如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或 者与两种物质浓度的一次方的乘积成正比,则该反应就 是二级反应
13
•
电站煤粉锅炉系统简图
14
链条锅炉
从炉排前部观察的商品型煤燃尽状态
从炉排后部观察的商品型煤燃尽状态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16
内燃机
17
固体燃料 • 液体燃料
• 气体燃料
18
燃烧学涉及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传热传质学, 具备综合的理论体系,而且与实验理论、技术密切相关。 燃烧科学应用的领域看,其重点在于研究燃料和氧化剂进行 激烈化学反应的发热、发光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其组织。 燃烧科学:燃烧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燃烧过程涉及的基 本过程为对象,如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机理,燃烧的着火、熄 灭、火焰传播、火焰稳定、预混火焰、扩散火焰、层流和湍 流燃烧、催化燃烧、液滴燃烧、碳粒燃烧、煤的热解和燃烧、 燃烧产物的形成机理等。 燃烧技术:主要是应用上述理论研究的结果来解决工程技术 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燃烧方法的改进、燃烧过程的组 织、新的燃烧方法的建立、提高燃烧利用率、拓宽燃料利用 范围、改善燃烧产物的形成、实现对燃烧过程的控制、控制 燃烧中污染物的形成与排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