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及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探究中药物质基础是药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中药的化学成本复杂,要从分子角度阐明其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揭示中药的奥秘,赋予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十分困难。本文就重要物质基础的研究和发展...
摘要:探究中药物质基础是药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中药的化学成本复杂,要从分子角度阐明其药效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揭示中药的奥秘,赋予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十分困难。本文就重要物质基础的研究和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目前中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机构和单位都积极申报此类课题,国家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并资助了不少相关科研项目。但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中药物质基础的阐明一直进展缓慢,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的瓶颈。本文从分析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过程出发,结合医学科技哲学知识,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发表浅显的看法。
1中药物质基础认识的发展
何为复方的物质基础,目前已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如全成分论、多成分论、有限成分论等。罗国安等认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应是广义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三大类。说清中药复方中全部成分目前尚无可能,而且无此必要。结合药理研究,找出其起药效作用的那些有效化学部分、有效化学成分,即可基本说清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而结合化学成分研究,从药效和作用机理方面就可说明各有效化学部分和有效化学成分所起的有主次的多靶点、有机整体协同的治疗效果。杜冠华提出了有效成分组学的概念,认为中药复方中所含有的所有与该复方临床应用目的密切相关的药理活性成分就是复方有效成分组。武孔云等认为中药复方中能实现该方功用并起主治作用的所有化学成分构成了该复方的物质基础,即有效系统,有效系统中的化学成分互相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相互制约性,表现出整体取效的特征。刘建勋等认为对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认识必须与中医药理论紧密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药复方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固定的、绝对的,但其药效成分是变化的、相对的,要以动态的观点结合中药复方具体的应用环境来认识。凡是能治疗中医证与病(中医的病或西医的病)的化学成分就是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
2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模式的发展
传统的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模式不能全面反映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整合作用的,于是,新的中药及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模式不断的产生和发展:
(1)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与药效的关系。
(2)研究中药复方中有效部位。
(3)系统分离方法研究中药复方。
(4)系统分离方法结合药效学实验研究中药复方。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其进行研究时,应对整个复方进行研究,而不能局限于其中的某一个单味药。在探讨复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时,应采用物质分离与活性分离同步进行、采用活性跟踪分离的方法和原则,尽可能采用多种活性筛选指标进行评估,以免漏掉活性成分或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与活性无关的分离工作。
(5)中药复方的组合化学研究。该研究是以中药复方为天然的组合化学库,具有多靶作用机理特征为依据,采用能够反映复方疗效的药理学指标,通过组分或单体成分的组合筛选,找出其活性最强的组分构件,即确定方剂有用分子的构成。
(6)研究中药复方体内代谢。化学成分中药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后,绝大部分有效成分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成进入血液,并产生临床治疗作用。由于血药浓度低,检测比较困难,而尿液中的成分来自血液,且尿液易富集,有效成分相对含量高,因此可以通过对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体内的代谢产物。
3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手段的发展
(1)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现代色谱、光谱及其联用技术等实验方法学的进步为快速、灵敏和准确的分离、鉴定复方多成分化合物体系提供了可能。特别是HPLC-MS、HPLC-MS-MS 和HPLC-NMR等是攻克中药复杂体系中分离、分析问题的最有力的手段。
(2)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相关技术研究中药复方对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表医教论文达谱的影响,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将复方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特点于基因表达、蛋白表达关联起来,比较各自不同的表达差异谱、表达的器官特异性及表达水平、阐明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这种研究思路是从还原走向整体,从单一趋向系统,从结构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从一个靶点到复杂网络,与中药复方存在着哲学相似性。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得到的蛋白质组学指纹图谱,对于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效活性的相关性具有很高的说服力。
(3)高通量技术:是将以上两项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相结合的高度自动化的研究方法,其技术基础包括高通量筛选技术、高通量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的色谱-波谱联用技术。
4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发展的前景及思考
关于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也曾引起过学术界的争论,研究中医理论界学者认为在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上,因为中医学理论的现代化远未完成,所以中医药物学不能藉此形成自身独有的、成熟客观的科学研究方法。鉴于不管中医、西医,其观察对象与观察内容都是共同的人体、疾病,其医学理论就应该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等一些认识,中医学开始将相
对成熟的西医药物学的研究方法引进到自己的药物学研究中来。而作为药物学进行药理、药代、毒理、制剂等研究的前提,药物成分的明确是必需的。关于药效物质的研究,从其研究的设计阶段开始,即时刻面临着一个关乎到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筛选这些物质的病理指标。因为中医学理论的特殊性,这些病理指标一定完全是西医学的,而非中医学的。这样这个命题就变得危险起来,因为这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即中西医学在理论上必须能够完全彻底地重叠匹配,互相证明;也有学者认为,要让世人重新认识和接受中医药理论是要从认识和接受有效的现代中药开始。因此,中医药界应该欢迎源于中药而研究开发的任何形式的有效新药,这也是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科学内涵的体现。我国已加入WTO ,中医药的宝藏已不再是中国的“专利”,巨大的市场正在“诱惑”着任何一个其他国家和外国公司,我们不去“开采、挖掘、提炼”传统中药,别人就会以各种方式迅速“掠夺”。认为中国以外的国家在研究开发中药时,首先考虑的是物质基础上的治疗性,而不是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合理性。虽然存在争论,但对中药现代化问题学术界已形成原则共识,即“搁置争议,全面实践”,而现代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一定是源于科学实践。中药现代化物质基础研究即是科学实践的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中药物质基础研究顺应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基础,按照科学认知的本质特性及医学认知的特殊性,现代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应结合中医理论的价值体现,既不禁锢于传统认识,又不囿于西药模式,勇于创新和实践,真正解决这一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