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观念-07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时序观念的培养
何成刚沈为慧陈伟壁
时序不仅仅指客观上的时间及其次序,还包括主观上对时间及其次序的表述。所谓“时序观念”是指运用时间及其次序的一种意识,受这种意识支配,在建构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时,能自觉地把历史事物置于时间的架构之下。(概念的界定)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任务,中外各国概莫能外。之所以如此高度一致,这与历史及历史学的内在特点分不开。“历史本身是一个时间的序列”1,“一切历史事物都是在时间长河里产生、发展、灭亡的,时间可以从纵的方面反映出历史事物的前后顺序及其演变交替的因果关系,因此,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而时序是唯一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以时序为基础,才容易理解历史发展模式,容易理清历史发展脉络”。从这个角度讲,“时序观念是理解历史、形成历史思维的基础”2。聂幼犁教授认为,“时间或时序不仅是历史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正确反映、表达客观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坐标”3。由此可见时间观念对于历史学习的价值。
基于此,本文拟围绕“时序观念”这一话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的讨论。我们选取了英国的一个“历史时序”教学案例,因为在英国的历史教学中,就有专门培养学生时序观念的学习主题4。
一、“历史时序”教学案例5解读
要理解一个故事我们必须知道事情发生的顺序。在一个名为“房间里的尸体”的故事中,有四个主要情节,如果改变情节发生的顺序,就可以组成不同的故事。你可以编成一个谋杀案,也可以编成一个自杀的故事,或者有人在房间里发现尸体的故事。
1葛剑雄、周筱赟:《历史学是什么》,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6页。
2 马执斌:《注重时序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9期。
3聂幼犁:《盯住试题的关键词:何时(一)》,《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6期。
42007年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时序观念的论述有:1. 对于历史年代顺序的理解:1.1 理解并能合理使用描述历史的时间、词汇和惯例;1.2 通过描述、分析各时期和社会的典型特征及其联系,培养历史的时间观念;1.3 按年代顺序建立时序框架,并将新学历史知识按时代背景直入其间。……3. 变迁与延续:3.1 识别并解释特定历史时期和跨时期的变迁与延续。4. 原因与结果:4.1 分析并解释历史事件、社会状况及变迁的原因与结果。引自刘亭、杨向阳:《中英历史教科书“副课文系统”比较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第7期。
5本案例作者是博伊女士(Miss Boughey),翻译者是:朱珊珊、陈伟壁。
时序是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问题的研究。历史学家把事件按照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就像侦探对案件进行梳理一样,这样我们就能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历史才真正变得有趣起来。
大不列颠的成年人都知道1066年,但是大部分人仅仅知道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而不知道发生在同一年的其它一些重要事情。阅读下面的内容:
学习任务:以“难忘的1066”为主题,将材料二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整理好。
在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历史时序或时序理解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时序是历史推理的一个关键,如果不知道单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多个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事件或事件之间的关系,当然就难以认识历史的前因与后果、背景与影响。
材料一以“房间里的尸体”为导入,让学生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时序之于事件的价值:时序的调整就意味着故事的改变。同样一堆素材,不同的排列就能编出几乎相反的故事:自杀还是他杀?(1)如果按照d-c-b-a排列,故事就是这样的:一名男子离开房间后,一名女子来到了这里,不久房间里传出一声尖叫,闻讯到来的邻居看到地板上有一具女尸。这是一起自杀事件。(2)如果按照c-b-a-d排列,故事就是这样的:男子走进不久,房间里传出了一声尖叫,邻居看到男子快速离开了房间,并发现地板上有一具女尸。这就是一起谋杀案。(3)如果按照c-a-b-d排列,故事就是这样的:邻居走近房间,发现地板上有一具女尸,邻居尖叫一声,迅速离开了房间。这是自杀还是他杀?则有待进一步调查。
这个案例先虚构了几个看似孤立的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次序来叙述故事,进而使其得出不同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领悟到:(1)探索事情的真相,应从理清主要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开始;(2)了解事实的真相固然是所追求的目的,但是,探索真相的过程,也充满着趣味性与挑战性。
历史研究与历史学习何尝不是这样?从细节上来讲,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具有故事性,而研究历史与学习历史就是要探索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而这一切都必须以时序为基础。如果不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及次序,历史就让人无法辨认;如果改变事件发生的次序,历史会变得面目全非。因此,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应是历史学习的入门课之一。
在材料二中,历史老师选择了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1066年,给出了发生在这一年的几件大事,让学生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根据素材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参照一些情节性的描写,可以排列出七个事件发生的顺序:b-d-c-f-g-e-a,即,爱德华死后,哈罗德当上了英格兰国王;随即海盗哈拉尔德入侵英格兰,哈罗德打败了哈拉尔德。但不久威廉又入侵英格兰,并获得了胜利,当上了英格兰国王。
历史事件的排列与虚拟故事不同,后者可以随心所欲地组合,只要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可;历史事件的排列只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指向历史的真相。因此,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素材中的时间词语,初步判断基于不同时间的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先后,掌握简单的时间转换(如“圣诞节”即12月25日),大致测量时间的长短与间隔,最后还要运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对排列出的顺序进行检验。
二、高考试卷中的“时序观念”题
在国内高考历史试卷的命制中,注重时序观念的考查已成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从以下五个角度来考查历史事物发生的时间或时间先后: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重要的群体、组织、机构,重要的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重要的文化成果如思想、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6。现根据如上分类,对部分时序题进行简单梳理。(原例6“求同存异”题不符合这段说明,已删去)(1)以历史人物作为切入点
例1:(2008年上海,8)某蜡像馆工作人员欲按年代先后给下列历史人物的蜡像排序,正确的是①屈原②徐光启③司马光④司马迁
A.④①③②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D.①③④②
【简析】此题考查四个历史人物的所属朝代及相关朝代的顺序。(对试题的简析不应侧重于“怎么做”时序题,而应侧重于时序题是“怎么考”的。下同)
(2)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作为切入点
例2:(2011年天津,6)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
6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综合能力考试课题组:《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内容与要求(文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