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考试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
试卷结构:一、填空(10空,共20分)
二、名词解释(2个,共20分)
三、简答题(3道,共30分)
四、看图答题(一张图片,3小问,共30分)
考点:1、重点关注下列三章:
一、摄影用光
一、光线的种类
1.就光源分:自然光、人造光。
2.就光线照射的方向有: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
二、光的造型功能
1.顺光:
(1)有助于表现儿童与女青年皮肤光泽;(2)能够充分刻画老者面部的纹理;
(3)有助于表现蓝天白云;(4)能够进一步表现和平安定的气息.
2.侧光:
(1)适合拍摄脱俗的人像;(2)有助于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
(3)可出色地表现丛林的光影效果;(4)多用于摄影创意.
3.逆光:
(1)适合拍摄脱俗的人像;(2)有助于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3)对山野、水波、人物、动物、静物富有表现力;(4)用于摄影创意。
4.顶光:
(1)适合拍摄古怪的人像和景物;(2)有利于强化炎热、干旱气氛。
5.脚光:
(1)适合表达恐怖气氛;(2)适合拍摄反面人物;
(3)反映篝火野趣。
三、光的感情色彩
1.暖光
(1)有助于渲染温暖气氛;(2)有助于渲染热烈气氛;
(3)有助于表达吉祥气息;(4)有助于渲染幸福情绪;
(5)对景物富有表现力;(6)可强化人物及动物的视觉形象。
2.冷光
(1)适合表达寒冷气氛;(2)适合表达宁静神秘的气氛;
(3)适合刻画反面人物的冷酷无情与凶险嘴脸.
四、光对画面的空间影响
1.顺光会弱化画面的空间感;
2.侧光有助于强化左右物距间的关系;
3.逆光有助于强化画面空间透视效果;
4.顶光有助于强化上下空间效果。
五、光对画面构成的影响
1.在拍摄对象均衡排列成一排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情况下的侧光和逆光,可强化一种视觉节奏,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格局。
2.在主体突出、形成强烈的前后,大小对比时用逆光和侧光照射可形成一种具有强烈轻重对比的画面格局。
3.刻意用顶光和脚光造型,并注意画面秩序的排列可构成一种别致的画面形式。
【知识考核点】
1.五种光线的造型功能
2.各种光线对画面空间的影响
3.光对画面的构成影响
二、新闻摄影构图(上)
一、概念
新闻摄影构图就是摄影者在新闻现场围绕拍摄目标,通过相机的取景框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以及主体与画面空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画面秩序,寻求一种生动的画面形式,来透彻地表达主题思想。
二、作用:
1.在混乱中寻找秩序; 2. 提炼动人的情景;
3.构建一种动人的画面形式(使用镜头、拍摄角度、衬景选择、光线选择、色彩运用、拍摄技巧);
4.透彻表达主题思想。
三、特点:
1.以事实本身的形式为基础 2.现场选择 3.瞬间构图
·总结:摄影师在构图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律:
1.多在运动状态下构图,少在静止状态下构图;
2.多在抓拍中构图,少在摆拍中构图;
3.多以人物为构图对象,少以景物为构图对象。
四、构图的基本要求
1.画面要有明确的视觉印象(结构的明确性)
2.画面结构要简洁明了(结构的简洁性)
3.画面要统一协调(结构的整体性) 4.画面要有生动性(结构的生命力)五、构图中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主要拍摄目标 2.选择拍摄角度
3.确定主要拍摄对象的画面位置
4.确定主要拍摄对象所占的画面比例
5.处理好主次关系 6.利用好环境
7.把握画面的总体态势 8.从生活中切出画面
六、画面布局
1.均衡布局法
·概念:是指摄影师在拍摄现场利用某一形体与另一形体体积与分量的相对均衡态势,使画面的整体结构形成对等和谐的局面。
这种和谐必须建立在突出事物特点,增加画面情趣,有力表达主题思想的原则上。
(1)左右布局左右对称式(2)上下布局上下对称式
(3)中间布局,四周对称式(4)均衡散点满布,全局对称式
2.轻重对比布局法
·概念:是指体积大小不同,面积大小不同,数量多少不同和颜色深浅不同等所形成的轻重不同的视觉效果。
摄影者有意利用其轻重差别,在视觉感受上造成画面一边相对轻,一边相对重的感觉,通过轻重变化,使画面产生流动效果,达到激活画面的目的。
·轻重对比布局形式:
(1)左重右轻(2)右重左轻(3)上重下轻(4)下重上轻
(5)前重后轻(6)后重前轻(7)外重内轻(8)内重外轻
·摄影构图的对立统一理念:在均衡的前提下求轻重变化,在轻重变化中求整体和谐。
·在轻重对比布局中,实现画面的整体平衡的方法
(1)数量与体积互补(2)高度与宽度互补
(3)面积与色调互补(4)黑色与白色互补(5)虚实互补
3.特殊画面形式构成法
·现场存在某中具有趣味性的线条,形状,对应关系或瞬间组合成的某中形态,摄影者发现并通过角度和空间取舍即可构成独特的画面形式,这种画面形式别致清新,不拘一格,具有创造色彩。
七、照片画面内部结构运作
画面构成的三大要素:主体、陪体、衬景
1.主体
·概念:即摄影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对象。
他(她、它)是画面主题思想表达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分量和在画面中的表现力度直接关系到作品成败。
主体可以是单一形象,可以是并列形象,还可以是一个群体。
·主体选择与表现把握的基本标准:
(1)具有典型性
(2)在画面中必须突出: a近景拍摄 b抓典型动作 c情节与细节表现 d影调色彩对比法 e景深突出法 f光线构图法 g线条透视
(3)要传情达意
2.陪体
·概念:即新闻摄影作品中的配角,其主要作用是协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与主体承担共同的使命。
摄影作品有了陪体可以增加画面的信息量,对画面发挥多方面的建设作用,但这也取决于自由的形象价值和精神价值。
·陪体选择的基本标准:
(1)协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2)渲染画面气氛
(3)装饰画面(4)深化主题
3.衬景:
·概念:衬托在主体及陪体前后左右的事物,其后面的景物为背景,两边的景物为旁景,前面的景物为前景。
衬景是画面构成的重要部分之一,运用得当可以为照片增色,甚至可以“以景取胜”。
·衬景选择的基本标准:
(1)能够反衬主体
(2)能够迎合主、陪体的色彩形成独特的画面风格
(3)能够证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反映事物的时代特征
(4)能够装饰画面(5)能够渲染特定的情感气氛
(6)能够增强画面特色
八、照片画面外部框架把握
1.画幅的种类
从取景框的轮廓结构看,四周边线就是一个影像框架,随着作者对空间范围的取舍,被其框入的影像就会形成四种画幅:
(1)横画幅(2)竖画幅(3)方画幅(4)自由式画幅
2.画幅适应特点:
横幅——适合表现左右走向和宽广辽阔的场景;
竖幅——适合表现上下走向和高大的物体;
方幅——适合拍摄高宽等同和具有一定视觉力度的物象;
自由式画幅——适合表现轻松自由的事物。
三、新闻摄影构图(下)
一、变化拍摄距离,主动把握画面景别
随着摄影拍摄距离的变化,其画面可以出现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景别(照片画面景象空间的大小不同变化):
1.远景
远景是从远距离拍摄的画面场景。
它尽可能广阔地展现被摄事物的广阔度,获得出色远景照片的方法是事先选择具有姿态变化、明暗变化、高低变化、色彩变化的景色。
2.全景
全景取景范围比远景略小,为表现整个被摄物体的画面,拍摄者从较远距离拍下事物的全貌,通常多指人文景观和社会景观,这种景别视觉空间大,且相对完整,通常需要在高角度与远距离拍摄,其作品价值也往往建立在形象特色和精神力量之上。
3.中景
主体相对突出,在其周围有一定的空间的摄影景别为中景画面。
这种景别适合于展现情景交融的场面。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近景
用比中景更近的距离拍摄,使用近景拍摄人物时,主体占画面最大部分,几乎没有什么环境,这使画面显得更为集中。
这种画面适合表现人或物体的具体特征,揭示事物的内在境界,有利于达到形象的个性化。
5.特写
摄影师逼近人与物体的某一局部进行细致深刻地刻画称其为特写,这种画面通常需要用长焦镜头或微距镜头拍摄。
二、变化拍摄方向,主动把握画面的感情色彩
一种物象从不同方向看具有不同的状态,其感情色彩的趋向和强弱便有了差异。
摄影师通过方向的变化可以主动把握画面的情感色彩,还可以主动把握画面的影象关系和光照效果,选择新颖生动的视角,获得理想的画面形式。
随着方向的变化,可产生三种取景方向:
1.正面取景
可完整地展现事物的正面特征,充分透彻地揭示物体的本质特征和人及动物的内心世界,但有时正面取景相对缺乏立体感、方向性和变化性。
2.侧面取景
当侧面更能反映事物特色,更具形象表现力,更能传情情达意时从侧面取景,其画面也就有
了主观创造的色彩。
侧面取景尤其适合表现物象之间的呼应关系,表现人物之间、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情感交流的情景。
3.背面取景
物象的背面抽象,含蓄,朦胧,背面取景适合拍摄表意照片。
三、变化拍摄高度,主动把握画面的气势
在不同视角高度上观察事物,其场景气势大小不同,在不同高度上取景,就会产生不同视觉冲击的画面,此时摄影师的责任,当然是通过比较作出最佳选择。
1.平视取景
相机定位与拍摄对象在同一视平线上即为平视取景。
这是最快捷、最常见的一种取景高度。
在这种高度上摄取的影像不变形、真切,所摄画面具有平实朴实的风格。
2.仰视取景
即对事物自下而上观察拍摄,这种取景高度所摄的物象雄浑、高大、激昂、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3.俯视取景
从上向下观察拍摄称其为俯视取景,在这种高度上所摄的场景宏阔、辽远、独特,其画面具有很强的囊括力。
四、新闻照片的构成与运作
新闻照片必须具有新闻价值,而新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画面是否具有完备的构成要素。
一、首选新鲜性,把画面纳入新闻轨道
1.新鲜性存在于新闻照片构成中的理论依据:
(1)其图像归属要求新闻照片必须具有新鲜性;
(2)读者需要新鲜的视觉信息;
(3)新鲜的画面情景具有诱惑力,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
2.在摄影过程中如何把握新鲜性
(1)选新题材:a.事实的重要程度 b.事实对公众的接近程度
c.事实趣味性的高低
d.知识性增广见闻
(2)找新视角(3)抢新情景(4)保新鲜性
二、强化形象性,用画面说话
1.形象性在画面构成中的理论依据:
(1)形象性是视觉信息的特性,新闻摄影是借助视觉语言传播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其形象性;
(2)新闻照片其由直观的形象和影像关系构成的画面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
(3)由形象构成的视觉语言是一种能够被全球人通读的国际语言。
2.在摄影过程中如何把握形象性
(1)寻找适合形象表达的题材;(2)在形象性强的场景上作文章;
(3)从其视觉形象特征上寻找画面语言;(4)通过影像关系寻找画面语言。
三、开掘思想性,给画面注入灵魂
1.思想性存在的理论依据
(1)新闻照片是一种精神产品,思想是新闻照片的灵魂,没有这种要素,摄影师就无法通过照片和读者进行心灵沟通;
(2)思想是画面的特定意向,是作品的内在动力。
2.如何把握思想性
(1)寻找具有情感特色的事物,借情表意;(2)在具有时代特征的事物上做文章;(3)攻克重大新闻事件;
(4)挖掘内涵,深化主题: a.在新闻现场寻找发人深思的场景
b.利用形象对比深化主题
四、把握真实性,维护新闻照片的生命
1.真实性存在的理论依据:
(1)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
(2)照片的真实性,可信度关系到摄影记者和每体的尊严和声誉;
(3)与其他类型的影像相比,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成为其自身影像的独特性和优势。
2.如何把握真实性
(1)把握拍摄真实关(2)把握说明词写作真实关(3)把握编辑真实关
五、把握瞬间性,捕捉决定性瞬间
1.瞬间性存在的理论依据:
(1)瞬间性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信息形式的特征;
(2)瞬间影像具有独特的信息传播魅力;
(3)瞬间凝固的画面影像把瞬间化为永恒,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生命力。
2.如何把握瞬间性
(1)快速反应(2)快速判断(3)快速抓取
六、注重典型性,确保新闻瞬间的分量
1.典型性存在的理论依据:
(1)平面静止的有限空间,要求典型性打破画面的寂寥和尴尬;
(2)典型性是铸造作品分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3)典型性是作者打动读者的秘密武器。
2.如何把握典型性
(1)选择典型题材(2)选择典型形象(3)选择典型瞬间
七、营造趣味性,增强画面的诱惑力
1.趣味性存在的理论依据:
(1)趣味性是画面思想的包装,没有这种包装,则画面思想将会显得生硬
(2)图画信息也是一种精神粮食,趣味性可调节读者口味
2.如何把握趣味性
(1)选择有趣味的情材(2)选择有趣味的拍摄角度
(3)用光线增加画面趣味(4)用影调增加画面趣味
(5)抓取有趣味的姿态(6)抓取有趣味的神态
(7)用气氛强化画面气氛
【知识考核点】
1.新闻照片的成功因素
2.如何把握新闻照片的新鲜性和形象性
3.如何赢得决定性瞬间
4.新闻照片为何要强调思想性
5.如何保证新闻照片瞬间形象的质量
6.如何把握趣味性
7.新闻照片的构成因素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2、零碎考点:
1、手动曝光功能的相关知识。
(1)M模式:这是一种手动模式,这种模式包含着基本拍摄区里的全部模式的功能和创意拍摄区里的P,TV,A V和A-DEP模式功能,深受专业摄影师喜爱。
这种拍摄模式给摄影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只要熟悉光圈与景深的关系,熟悉快门速度与影响动静的关系,就能拍摄出视觉空间多变,动感效果多变的画面。
(2)用好M模式
(1)了解全部光圈与全部速度的功能(详见“创造性地运用光圈与速度”一讲)
(2)明确测光与曝光的关系——先测光,之后按下快门使曝光
(3)明确测光点——主体形象的重点部位,即整个画面的趣味中心。
2、新闻摄影的概念的相关知识点。
一、新闻摄影概念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对正在发生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手段,摄取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领会要点:1.双重属性(新闻性、形象性)
2.照片新闻价值的基本标准(真实、新鲜、生动)
3.新闻摄影报道的基本形式
二、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
1.精神调节功能
2.认知功能
3.教育功能
4.审美功能
5.文献功能
3、不同焦矩镜头的成像特点。
一、镜头类别
1.以焦距的可变性区分
(1)定焦镜头:焦距固定不变的镜头为定焦镜头,其优点是性能稳定,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缺点是要满足摄影表现的需要,必须增加镜头的数量,由此增加经费开支。
(2)变焦镜头:随着镜头推拉或变焦环的旋转,其镜头焦距会发生变化,随着焦距的变化,其画面空间自然而然变化。
优点有三:a:一头多用;b:在摄影创作时无需频繁变化拍摄距离;c:可以相对节省经费开支。
缺点是镜头成像质量相对差。
2.以焦距的长度和视角的宽度区分:标准、长焦、广角、鱼眼等。
(1)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指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画幅不同的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同。
如画幅24×36mm的135相机,焦距长度在50毫米,画幅为56×56mm的120相机,焦距长度为75毫米。
·这种镜头普遍特点是其镜头视角与人的生理视角接近,因而,标准镜头的成像效果,诸如摄取景物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都与人眼观看效果类同,画幅影像亲切自然。
镜头的性能优势是景深范围比较大,所摄影像不变形,适合拍摄真情实感的人物、景物、动物和大场景。
(2)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指焦距短于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的镜头,亦有广角与超广角之说。
例如对于135相机来说,焦距在30mm左右,视角在70度左右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22mm左右,视角在90度左右称“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主要特性及其用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景深大,有利于纵深度大的被摄体能清晰的表现在画面上。
b.视角大,有利于近距离拍摄较广阔的景物范围,在室内拍摄较为见长。
c.纵深景物的远近大小收缩比例强烈、带来画面透视感较强。
d.影像畸变像差较大,尤其在画面边缘部分,近距离拍摄时应注意形象变形失真问题。
(3)鱼眼镜头
实际上是一种极端清晰的超广角镜头,对135相机来说焦距在16毫米以下,视角在180度左右的镜头称为“鱼眼镜头”,这种镜头其巨大的视角类似鱼眼视角,故取名“鱼眼镜头”。
此类镜头视角极宽,对景物的囊括力极强,能使景物的透视感得到极大的夸张,适合表现场景的博大气势,但所摄物象有严重的桶形变形。
(4)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是指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
如对135相机来说,其焦距在200毫米左右,视角在12度左右的镜头为长焦镜头。
其主要特性及用途
a.景深小,有利于拍摄虚实结合的形象。
b.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像且不干扰被摄对象。
c.能使景物的近大远小比例缩小,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紧凑,寓所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
d.影像畸变像差小,这在新闻摄影人物肖像的拍摄中尤为重要。
4、感光度的运用
(1)低速:色彩平稳,还原好;可获得细腻的画面质量,适合拍摄高品质的广告照片和其他的艺术照片;使用时一般要用三脚架
(2)中速:即ISO100度,最常用的感光度,一般适合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拍摄各类照片(3)高速:其感光度越高,色彩平衡性越差,还原效果越差,其影像颗粒越粗。
适合在弱光条件下使用。
5、景深的控制
一、创造性地运用光圈
1.光圈系数与光孔的关系
成反比关系:系数小,光孔大;系数大,光孔小。
2.光孔系与景深的关系
成正比关系:光孔大,景深大;光孔小,景深小。
3.影响景深的其他因素
(1)镜头焦距长短因素----焦距长,景深短;焦距短,景深长。
(2)拍摄距离因素----距离近,景深小;距离远,景深大。
·光圈等级排列图(按标准镜头排列)
1.4
2.8 4 5.6 8 11 16 22 32
大中小
4.大光圈的综合作用
(1)与高速度进行曝光组合(2)在自然光较弱的条件下拍摄
(3)控制景深,突出主体(4)追求某种空间意境
5.中级光圈的作用
在晴天或多云的情况下,不刻意追求景深效果和动静效果时使用。
6.小光圈的综合作用
(1)与低速度经行曝光组合(2)扩展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