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
法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法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01e35827284b73f2425048.png)
学习法学概论的重要意义:
自身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国家的需要。
二、法、法学的初步含义:
(一)什么是法 1、古代“法”字的文化内涵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法,刑也。 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 去之,从去。”
象征性含义
水 实践性含义 廌 去 一种貌似牛、羊、鹿、熊的独角兽 许慎 动词
பைடு நூலகம்
4、郭力维案
2009年11月14日凌 晨,吉林农业大学17宿 舍413室的男生寝室里 发生了一起血案,信息 技术学院大四学生郭力 维因生活琐事将室友赵 研杀害。 一审判处死刑 缓期两年执行。
5、大学生张明维权案
某校大学生张明收到家信,得知家中跑 运输的汽车被同村田某偷开翻入沟中,修理 费用花去2000多元,停运损失达1500多元, 但田某坚持只付修理费,对其他损失概不负 责。
三、法学概论课的课程体系 和学习方法 课程体系
学习方法
课程体系
第一编
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编 我国现行的主要 法律制度
学习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 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阶级分析与 历史考察相结合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法学概论》
绪 论
为什么要学法 法、法学的初步定义 法学概论课的课程体系与学习方
法
1、马加爵案
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 分,发生在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 幢317室的马加爵杀人案。 3月15日晚7时许,马加爵被抓 获,交待了杀害四名同学的犯罪事 实,经鉴定,确认是马加爵。 6月17日上午9:00,云南省昆明 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了云南省高级法 院对马加爵的死刑复核裁定。经复 核,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昆 明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
巧记十八项法律核心制度
![巧记十八项法律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f2024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3.png)
巧记十八项法律核心制度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十八项核心制度,以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法律要点。
这些核心制度涵盖了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起着重要作用。
一、宪法制度宪法制度是国家最高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
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二、民法制度民法制度是民事关系的基础,包括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权利等各个方面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三、刑事法制度刑事法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打击犯罪的基本保障,包括刑罚种类、犯罪证据、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四、行政法制度行政法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包括政府机构组织、行政程序和行政权力的规范和制约。
五、经济法制度经济法制度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包括公司法、劳动法、贸易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六、劳动法制度劳动法制度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平衡的法律保障,包括劳动合同、工时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七、环境保护法制度环境保护法制度是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法律保障,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八、知识产权法制度知识产权法制度是保护知识产权创造和利用的法律保障,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度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障,包括商品质量、虚假广告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十、国际法制度国际法制度是规范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法律体系,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条约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遵守。
十一、刑事诉讼法制度刑事诉讼法制度是规范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保障,包括证据收集、审判权行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十二、民事诉讼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制度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保障,包括诉讼参与人权利、异议和上诉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十三、行政诉讼法制度行政诉讼法制度是保障公民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司法救济的法律保障,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国的商事法律制度
![中国的商事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8b95e0168884868662d629.png)
中国的商事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国还是一项年轻的法律制度。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也不可能有商事法律制度。
在我国一商事法律制度的建立得益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得益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一)商事法律制度与商法商法是商事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
它是调整平等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的法律部门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其中,商法承担着调整商事关系的任务。
换言之,商法通过调整平等商事主体(即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规范商事主体及其商事行为,确认交易顺利、可靠、安全的原则,保护商事主体实现营利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以,商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法律部门。
商法有形式意义的商法和实质意义的商法。
形式意义的商法是以商法为名称制定的法典,它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
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和法律编纂的原则不同,形式意义的商法也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
实质意义的商法则是从规范的,总和上把握的一定的法域。
它着眼于规范的性质、规范的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
从实质意义上考察,商法不仅可以存在于商法典中,也可以存在于其他形式的商事法律、法规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商法典,但不可以没有商法。
我国虽然没有商法典,但在1992年以来,相继制定了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
此外,国务院还颁布了相应的商事法规。
这样,存在于这些法律、法规中的商事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是我国的商法。
(二)中国商事法律制度的特点前已述及,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有商事法律制度。
因为,商事法律制度的存在土壤是市场经济。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之后,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并载入了宪法。
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
![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1873fad195f312b3069a512.png)
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刘鑫一、宪法1 .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占有根本法的地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规定的是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而且涉及国家生活的各方面,包括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社会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家的标志等涉及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2)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
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都是无效的。
(3)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通常是由制定的机关依照特别程序进行,往往要成立制宪会议或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修改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并要求最高立法机关2 /3 或3 /4 以上成员同意才能通过,有的国家还要求全民投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下简称《宪法》) 规定,宪法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1 /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2 / 3 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 .我国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的民主与对敌人的专政的结合。
民主和专政都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
3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一规定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由选民或者人民的代表依法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而形成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并由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建立全部国家机构,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权组织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二编: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二编: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38318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二编: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3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二编: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第二编: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法律之一。
它是对我国民事法律领域的规范和统一,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市场经济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民法典总则中,对于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的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家所有权国家所有权是指国家作为法定主体对某一特定资源或物品所享有的所有权。
在我国,国家所有权归属于全国人民。
国家所有权的设立、行使和限制都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这种所有权形式是属于一种公有制成分,国家所有的资源和资产,均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拥有。
国家所有权的基本特征是不可侵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
在法律意义上,国家所有权是最为严格的所有权形式,对于国家所有的资源和资产来说,包括矿产资源、土地、水源、自然保护区等,均受到法律保护和约束,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侵犯和剥夺。
二、集体所有权集体所有权是指居住在特定地区或者从事特定产业的群体对共同生活、劳动、農村土地经营权等所享有的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属于一种兼有公有制与私有制成分的所有权形式。
它保障了集体的利益,有利于群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我国,集体所有制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授予权、典质权等商业性要素。
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集体所有的土地和资产开始出现“城市化荒地”、“利益输送”等不利现象。
三、私人所有权私人所有权是指个人依法对某一物品所享有的所有权。
私人所有权是以个人的名义对某一特定物品的控制和支配权。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之中,私人所有权得到了充分保护和尊重,它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关键前提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所有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它是社会分配的基础,使得社会发展可以更为有序、稳定地进行。
我国基本法律制度
![我国基本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3d5dcc50e2524de5187e3f.png)
三、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 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 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 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 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还规定: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是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 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国务院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 府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保证了国家机关的高效运转;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的方针处理与其他党派之间 的关系。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 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 总称,它的最核心部分是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它 体现着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体:是指一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和国体的关系是: 1、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关系、结构,国体是国家 所维护的阶级关系、阶级结构;政体是国家自身 的组织关系、组织结构。 2、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要服从国体的性质,政 体要适应国体。也就是说,怎么样有利于维护现 存的阶级关系就怎样组织国家。
民法典七大编及其诠释
![民法典七大编及其诠释](https://img.taocdn.com/s3/m/6e0760a70b4e767f5acfcef9.png)
(一)总则编《民法典》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
第一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
第一编共10章、204条,主要内容有: 1.基本规定; 2.民事主体; 3.民事权利; 4.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5.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
(二)物权编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
物权法律制度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
第二编共5个分编、20章、258条,主要内容有:1.通则;2.关于所有权;3.用益物权;4.担保物权;5.占有。
(三)合同编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合同法。
《民法典》第三编“合同”在现行合同法的基础上,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坚持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合同制度。
第三编共3个分编、29章、526条,主要内容有:1.通则;2.典型合同;3.准合同。
(四)人格权编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
《民法典》第四编“人格权”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从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规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会等方面权利。
第四编共6章、51条,主要内容有:1.一般规定;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3.姓名权和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和荣誉权;6.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五)婚姻家庭编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
《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新的规定。
简述中国的法律制度
![简述中国的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85b79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9.png)
简述中国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法律制度是指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司法部门的执行和解释。
中国的法律制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中国的法律体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的法律制度主要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为全国各级政府和法律机构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府的组织和权限,以及法律的适用和执行程序。
除了宪法之外,中国还有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管理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
这些法律和法规包括刑法、民法、劳动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
这些法律和法规为公民提供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限制了政府的权力,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中国的法律制度还包括司法部门的组织和职责。
司法部门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其他法院、检察院组成。
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的最高审判机构,负责解释法律、审理重大案件,保障公正和法律的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中国的最高检察机关,负责侦查和起诉犯罪行为,保障法律的执行和社会的安全。
为了实施法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中国设立了各级法律行政机构来管理和执行法律。
这些机构包括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等。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社会治安,调查犯罪,并提供法律援助。
法院负责审理和判决案件,保障公正和法制的实施。
检察院负责监督法律的执行,保障法律的适用和公民的权益。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法律合作和国际组织。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刑事法院等国际组织。
中国也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双边和多边的法律合作机制,共同解决跨国犯罪和维护国际秩序。
总之,中国的法律制度是一个完备而庞大的体系,为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宪法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司法机构和法律行政机构的执行和配合,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建设法治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基础知识
![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71b2c93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4.png)
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基础知识我国法律制度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了解和掌握主要法律制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基础知识,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法律制度,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增强法律意识。
一、宪法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制定和实施宪法是我国法律制度的基石。
宪法对国家政体、政权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领土完整、法律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等。
同时,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平衡发展。
二、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行为和组织的法律规范体系,目的是保障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机关的权力范围、行政程序和行政责任等。
行政法还规定了公民与政府机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行政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方式。
通过行政法的规范,能够确保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公正和透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三、刑法刑法是惩罚犯罪行为和保护社会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等。
刑法还规定了犯罪的种类和刑责、刑事责任和刑罚执行等。
刑法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四、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和保护民事权益的法律规范体系。
民法规定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处理民事关系和民事争议。
民法规定了财产权、合同权、婚姻家庭权、继承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则。
通过民法的规范,能够维护公民的财产权益、人格权益和合法权益。
五、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流程,规定了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诉讼的证据和仲裁等方面的规则。
通过民事诉讼法的规范,能够确保公民的诉讼权利得到保障,维护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基础知识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方面。
第二编 著作权法律制度
![第二编 著作权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beb8881d0d233d4b14e698d.png)
3、修改权,即对软件进行增补、删节,或者改变指令 、语句顺序的权利 4、复制权,即对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5、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的 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6、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软件的权利,但 是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7、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 供软件,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 软件的权利 8、翻译权,即将原软件从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另 一种自然语言文字的权利 9、应当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15
案例分析:
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与所有权区分
的,自己没有欺世盗名,不发生侵犯著作权问题。双 方相持不下,张的子女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杨乙的行为是否侵犯张及其子女的著作权, 为什么? 分析:杨乙的行为侵犯了张及其子女的著作权。 理由如下: (1)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8条的规定:美 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 因此,张田将画赠与杨乙,只是将作品原件所有权转 移给杨乙, 扬只享有对作品原件的展览权,著作权中
对象,作曲家石甲对该歌曲拥有著作权,但是‚娃娃
乐‛作为一个汉字组合的词组,离开了原作品的语言 环境,离开了歌词的有机整体,并且脱离了赖以表现 感
26
案例分析:
汉字组合的词组能否成为著作权客体?
情氛围的东曲旋律,充其量只是一个词汇,不能构成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法律不赋予任何人对 单纯一个词汇的使用享有普遍地支配和垄断的权利。
13
三、著作权与专利权 1、著作权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只保护作品的 表达方式。专利权所保护的是作者创造的思想内容。 2、著作权并不要求保护的作品是首创的,而只要 求它是独创的。任何作品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不论其是 否与已发表的作品相似,均可获得独立的著作权。对于 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这是‚首创 性‛与‚独创性‛的区别。
导言
![导言](https://img.taocdn.com/s3/m/71273dbff121dd36a32d8201.png)
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法学概论》课的任务和内容结构,充分认识学习法学的意义,掌握学习《法学概论》的基本方法,为学好《法学概论》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主要内容:一、为什么要学法
二、法、法学的定义
三、法学概论课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法学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导言
▲体现国家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曲直标准的人人必须遵守的文件(法律)
▲“法”与“法律”在中文中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含义不尽相同
▲(二)法学的概念
在介绍这一概念之前先请大家先来思考以下两道练习题:
第一道是个Hale Waihona Puke 择题:▲法学产生的具体条件是:
A.法律资料有一定的积累
B.职业法学家的出现
C.国家的产生
第二道是个判断题:
法学是何时产生的呢?我们知道,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研究法的学科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法学的产生: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法学是在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研究法律现象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法学流派,如注释法学派、人文主义法学派、自然法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法学派,其中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法学存在根本区别,这种根本区别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法哲学基础,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大学生刘某买的两条狼狗丢失。刘某怀疑是邻家小孩狗娃偷的狗,便用拴狗的铁链把狗娃绑回家中,关在养狗的铁笼里,逼其说出狗的下落。三天后狗娃伺机逃脱。司法机关遂依法以非法拘禁罪将刘某逮捕归案。
在监狱里,刘某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了标题中的那段话。面对这样的表白,我们感到: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不懂,犯了法还不自知。但法律是无情的,等待他的将是几年的铁窗生涯。
第二编 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
![第二编 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78e7766c175f0e7dd13759.png)
违约责任 民事责任种类 侵权责任
民事责任的构成条件:
ⅰ. 违法行为 ⅱ . 损害后果(侵权责任) ⅲ . 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ⅳ . 行为人有过错 ( 特殊侵权除外 )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0 种
财产责任
非财产责任(第9、10种)
(侵犯财产权、知识产权等) (侵犯人身权、知识产权等)
的 基
监 督 权 和 取 得 赔 偿 权 (41条)
本
社 会 经 济 权 利 (42.43.44.45条)
权
文 化 教 育 权 (46.47条)
利
特 定 主 体 权 利 (48.49.50条)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 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 •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
一. 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一)民法的概念
•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 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民法的原则
•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 • 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 • 尊重社会公德
(二) 民事主体制度
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
故意引起他人犯罪意图和唆使 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
(三) 刑 罚 制 度
1. 刑罚的体系: 主刑
附加刑
管拘有无 死 期期
徒徒 制役刑刑 刑
罚剥没
夺 政
收
治 权
财
金利产
2. 量 刑
刑罚的裁量
原则
具体量刑制度
以
以
经济法基础教程第二编 民法相关制度第四章
![经济法基础教程第二编 民法相关制度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722cd57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9.png)
第一节 物权法律制度概述
• 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义务主体为权利主体以外的不特定的任 何人。其实现无须义务人为积极行为的协助, 而以权利人对物进行 合法支配为唯一要件, 其他任何人则负有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权利 人物权的义务。故物权的绝对效力就是指物权人之外的一切人均受物 权的约束, 不得实施任何妨碍物权人行使和实现其物权的不法行为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物权变动
• 主要包括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 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等。
• 统一登记制度即统一登记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主要针对我国 多数地方至今仍然在实行的“二元登记” 及管理混乱现象。根据土 地登记和房产登记办法相关规定, 土地和房屋分别由两个登记机关 进行登记, 造成了登记不便, 导致许多法律上的复杂问题, 我国实 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必须同属一人, 但是“二元登记” 体制 则造成房、地权利的分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物权变动
• 二、不动产登记
• (一) 登记制度概述 • 1.不动产登记生效制度 • 《物权法》第9 条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 经依法登记, 发生效力; 未经登记, 不发生效力, 但法律另有 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 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 • 不动产物权, 以登记为其公示方法。不动产物权种类繁多, 占有关 系复杂, 为了保护交易的安全稳定, 以主管机关的登记作为不动产 物权的公示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物权变动
• 不动产登记, 是指将不动产物权的取得、变更与消灭, 依照法定程 序记载于有关机关专门设置的登记簿上。这一制度旨在明晰各种不动 产物权, 以保护物权人的合法权益。
02-3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第十三章-国家形式-下)
![02-3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第十三章-国家形式-下)](https://img.taocdn.com/s3/m/84924dc3bb4cf7ec4afed0ac.png)
一、我国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原因
1. 历史传统 2. 民族分布和民族成分状况 3. 现代化建设需要 4. 国防建设和领土安全需要
三、我国实行单一制的优越性
1. 有利于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 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 3. 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行政主导,司法独立,行政和立法相 互制衡、相互配合的同时重在配合。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1.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 予以保留的原有法律 3. 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4. 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性法律
5. 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条约
第五节 国家的象征
一、国旗 二、国徽 三、国歌
3.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第一,民族立法权〔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第二,变通执行权 第三,财政经济自主权 第四,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第五,组织公安部队权 第六,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 2.有利于少数民族充分行使自治权; 3.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1.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 助关系,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2.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 化。 3.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 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反对大 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 对地方民族主义。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 特别在行政区
一、“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构 想的产物
(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1. 行政管理权; 2. 立法权;
3.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4. 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5. 其他
中国的商事法律制度
![中国的商事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9b2c1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7.png)
中国的商事法律制度商事法律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但在我国还是一项年轻的法律制度。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也不可能有商事法律制度。
在我国一商事法律制度的建立得益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得益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商事法律制度与商法商法是商事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
它是调整平等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人们之间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的法律部门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其中,商法承担着调整商事关系的任务。
换言之,商法通过调整平等商事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规范商事主体及其商事行为,确认交易顺利、可靠、安全的原则,保护商事主体实现营利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所以,商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法律部门。
商法有形式意义的商法和实质意义的商法。
形式意义的商法是以商法为名称制定的法典,它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
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和法律编纂的原则不同,形式意义的商法也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
实质意义的商法则是从规范的,总和上把握的一定的法域。
它着眼于规范的性质、规范的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
从实质意义上考察,商法不仅可以存在于商法典中,也可以存在于其他形式的商事法律、法规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可以没有商法典,但不可以没有商法。
我国虽然没有商法典,但在1992年以来,相继制定了海商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
此外,国务院还颁布了相应的商事法规。
这样,存在于这些法律、法规中的商事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是我国的商法。
中国商事法律制度的特点前已述及,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曾有商事法律制度。
因为,商事法律制度的存在土壤是市场经济。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之后,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并载入了宪法。
中国法律制度简介
![中国法律制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54c90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6.png)
中国法律制度简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法律制度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法律制度由宪法、法律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及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组成。
下面将对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层级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的最高法律文件是宪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中国目前实行的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次,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普遍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制定的法律包括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法律。
法律的实施需要其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作为辅助。
行政法规是国家机关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
行政法规主要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以便统一国家行政管理。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
地方性法规适用于相应地方行政区域内的范围。
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具有指导性意见和解释作用的文件。
司法解释主要用于裁判和解释法律,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这些最高级别的法律文件外,中国还有其他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机构,如行政许可、法律援助、仲裁和人民调解等。
这些机构和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然而,中国的法律制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法律适用的不平等、执行力度不够和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协调等。
中国政府正在不断努力改进法律制度,并加强法治建设。
总的来说,中国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法律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等多个层级的文件。
它们为国家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法律框架。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三. 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 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一)民法的概念
•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 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民法的原则
• • • • •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 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 尊重社会公德
88年宪法修正案(2条)
93年宪法修正案(9条) 99年宪法修正案(6条) 04年宪法修正案(14条)
我国现行宪法
2 、宪法的特征
•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 要的问题。 • 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 • 在制定与修改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为 严格。
• 宪法的核心:民 主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宪法解决的问题:权 力 ——国家权力的来源、 分配、限制等。
(二) 民事主体制度
• 民事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权 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 • 《民法通则》第八条第二项:“本法关于 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 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 的除外。”
法律赋予公民以自 己的名义参与民事 活动的资格。
公民以自己的行为行 使民事权利、承担民 事义务的资格。
(所有权)
自物权
财 产 权
物权
他物权
占 使 收 处
有 用 益 分
权 权 权 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债权
债权人享有的权利: 请求权; 受领权
他 物 权
担保物权
留 质 抵 押 置 权 权 权
用益物权
居 宅 建 土 住 基 设 地 权 地 用 承 使 地 包 等 用 使 经 权 用 营 权 权
债 的 定 义—
(三) 民事行为制度
•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 不违反法律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 代 理
•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 第三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 直接归属被代理人的一种法律制度。
宪法何时产生?
• 17世纪
• 1787年 • 1791年 • 1918年 • 1954年
英国诞生不成文宪法
美国诞生成文宪法 法国诞生宪法 苏俄诞生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1)1954年宪法(106条) (2)1975年宪法(30条) (3)1978年宪法(60条) (4)1982年宪法(138条)
公民的民事 权利能力
公民的民事 行为能力
无 民 事 行 为 能 力 人 限 制 民 事 行 为 能 力 人
完 全 民 事 行 为 能 力 人
开始
出生
终止
死亡
思考与讨论
王某(12岁)与邻居宋某(19岁)向来很 好。宋某很喜欢王某的电子琴(价值800余元), 遂提出用自己过年得到的200元压岁钱买王的琴, 王正没钱玩游戏机,于是二人顺利成交。两天 后,王父发现此事,要求宋某还琴。
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 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 生的特定权利义务关系
债的法 律关系 的内容
债权人享有的权利: 债 权—— 请求权;受领权
债 务——
应债权人的请求为一定 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 债的发生依据 合同 侵权行为 不当得利 无因管理
债产生的根据
约定之债
(合同之债)
法定之债
定 义—— “ 得到法律承认 的债的协议 ” 订立
二.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行政法调整 国家行政机关
行 政
公共行政
一般行政
调整、规定国家 行政权力的法律
行政法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国
授 权 A B 管理
家
C
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或被 授权的组织
行政相对人
其他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 公民 外国人或组织 等等 行政立法行为 行政解释行为 行政措施制定与 发布行为等 行政许可 行政征收与征用 行政处罚 行政强制措施等
胁从犯
教唆犯
(三) 刑 罚 制 度
原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则
3、罪刑相当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二) 犯 罪 概 述
• 犯罪——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 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犯罪构成——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
主 体
客
体
犯罪
主观方面
客 观 方 面
某些行为貌似犯罪,但其实质 有益于国家、公共利益或公民的合 法权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这一本 质特征),不属于犯罪,我国刑法 称为:
知识产权— —
著作权
亦称版权,是指作 者及其他著作权人 对文学、艺术和科 学创作作品依法享
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 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 的专有权利。 专利权
国家依法授予发 明人、设计人或 其所在单位对某 项发明创造享有
商标权
商标权人对 其注册商标 所享有的专 有权。
有的专有权利(人
身权和财产权)。
的在法定期限内
抽象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
行政责任
具体行政行为
思考与讨论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 为?
A.市政府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B.市政府给某甲颁布生猪屠宰标志 C.工商局吊销某乙的营业执照
D.卫生局吊销某丙的卫生许可证
行政处罚
行政拘留
人身自由罚
财产罚
没 罚 收 违 法 款 所 得 没 收 非 法 财 产
代理人
代理权关系 进行代理行为
被代理人
代理行为 后果归属
第三人
代理的种类
委托代理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以后的 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 承担民事责任。
(四) 民事权利制度
物 权
民 事 权 利
债 权 知识产权 人身权 继承权
权利人直接支配 特定的物的权利
行政处罚 的种类 申诫罚
警 告
行为罚
责 令 停 产 停 业
暂 扣 或 吊 销 许 可 证 暂 扣 或 吊 销 执 照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 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税收法律制度
四.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 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而制 定的有关犯罪和对犯罪处以何种刑罚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 宪法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二.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宪法——
规定民主制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 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 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 义务的国家根本大法。
合同
合同的订立
形式 内容 形 式
书பைடு நூலகம்形式
程序
口头形式
其它形式
合同书
信件
数据电文
内容(条款):
第12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标的 数量 质量 价款或者报酬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违约责任 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订 立 程 序:
问:1.王父的主张是否有法律依据? 2.王、宋交易行为的性质?
法人——
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 依法成立 •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 • 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民事行为能力,依法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 •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 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和场所
•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下列组织中,( )不能成为法人。 A、分公司 B、科室 C、车间 D大学法律系 E、全国妇联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10 种
财产责任
(侵犯财产权、知识产权等)
非财产责任(第9、10种)
(侵犯人身权、知识产权等)
(六)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诉讼时 效
诉讼时效种类
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 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 有效期限。 (消灭时效)
1. 一般诉讼时效 2. 特殊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 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除 外。”
3、 宪法的基本原则
• • • • •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公民权利原则 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 、 我国的国家制度
• 我国的国体 • 我国的政体 • 政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
• 国家结构形式 • 基本经济制度
单一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法通则》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 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 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 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特殊诉讼时效
民法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 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
一年
180天; 四年
其他
• (七) 合同法律制度 • (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九)商事法律制度
要 约
(新要约)
承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