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1 进一步提高对耕地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耕地的保护,涉及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生态等很多方面,十分重要。

从我国人多地少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等客观国情考虑,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也正是因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十分突出的原因,党和国家对耕地保护历来十分重视,把耕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予以定位,要求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保护耕地,要求各级政府把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的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

1.1 保护耕地是基于粮食安全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扬,粮食生产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影响了农民持续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呈现出“两降一减”即耕地质量下降、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和粮食总产量减少的态势。

耕地在减少、人口在增加,已严重危机到粮食安全。

1.2 保护耕地是基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耕地作为一种十分重要又稀缺,且很难再生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地位十分重要。

国土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耕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的存在是非人力所能创造的,土地本身的不可移动性、地域性、整体性、有限性是固有的,人类对它的依赖和永续利用程度的增加也是不可逆转的。

因此,通过立法强化土地管理,保证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方向。

1.3 保护耕地是基于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耕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耕地除了能生产粮食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外,还能安排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就业。

实践证明,失地农民越多,社会矛盾就越突出。

在当前,耕地成了一些失去工作岗位农民工维持生计的重要“心理底线”。

1.4 保护耕地是基于生态的需要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不仅有经济社会功能和相应的价值,更具有生活和生态功能。

它与其上的植物组成耕地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环境功能和相应的价值,一旦转为其他用地形式,这些功能与相应的价值,均发生改变,非农流转对耕地生态环境影响尤甚,我国总体环境质量下降与此不无关系。

耕地保护必须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为目标。

我们再不能乱用耕地、牺牲耕地来取得建设的老路。

2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粮食单产低;耕地资源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及交通、能源建设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加之部分地方违法违规乱占滥用耕地等原因,有限的耕地被占用,耕地保护压力大、难度大;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要求越来越紧迫。

农业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土地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执法力度明
显不足。

仅凭国土资源部门无法独立完成土地管理的全部任务,相关部门在土地管理中责任缺失,导致土地管理和执法效能大打折扣。

⑴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保证粮食安全必须保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耕地。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要全面实现小康水平,人均粮食需求量将逐步提高。

粮食生产总量主要取决于耕地数量、播面单产、复种指数和粮经比。

经综合分析,我国粮食单产会继续提高,提高复种指数的空间有限,粮经比将呈持续下降趋势。

同时,我国自然灾害频繁,气候等条件对粮食生产稳定影响也较大。

今后一个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需要,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将是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发生转变的重要因素,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对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将带来更大压力。

⑵耕地不不等于粮食,还要注重如何生产正如经济学家茅于轼所说“改革以来的30 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增产了60%,而耕地却在减少。

“这一铁的事实说明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无决定性关系。

一定面积的耕地数量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有利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科技进步和国家对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粮食安全”的效果远远大于耕地的因素。

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还要靠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现在的市场已经到了“谷贱伤农”的境地。

2008 年初,农资价格不断飞涨;现在全球经济萎缩,农产品价格低迷。

种地积极性自然大受打击。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和价格倒挂这一类问题,仅保证耕地数量无法从长远上保证粮食安全。

如果只是一味高高在上强调“粮食安全”,强调“刚性需求”。

其结果是,每当我们碰到农产品依照市场规律价格提升,农民可以提高收入时却前方百计“宏观调控”,压低农产品价格,要“压通胀”;而一旦遇到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种地赔本的时候提供极为有限的政策补贴,这根本无法挽回农民的损失。

长此以往,无益于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4.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建议
(1)加强执法力度, 将现有的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目前, 中国在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实施以来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护耕地的作用。

但由于执行不严格, 使得/ 制度弱化0, 常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 必须严格执行这些土地保护的政策和措施, 以确保中国耕地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2)规范地方政府的供地行为。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保护耕地这一问题上目标效用函数一致, 中央政府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而地方政府则更注重短期
的财政收入和发展地方经济的/ 政绩0。

早在1992年、1993 年的房地产开发热和开发区热中, 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的非理性是导致一级土地市场供给失控、
耕地大量浪费的主要因素。

因此, 要将耕地保护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 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供地行为。

(3)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减少耕地占用。

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 不能再走过去粗放式利用的老路子, 要立足存量土地进行内涵挖潜, 盘活城市内部存量土地, 以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 从而减少因新增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量。

(4)加强农地整理力度,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各地农地整理的实践经验表明, 经过整理后, 有效耕地面积将增加10% ~ 15%。

另据专家预测, 通过对田边地头闲散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全国将新增耕地面积1 333. 33 万hm2, 再加上因农地整理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改善的农田生态环境带来的耕地生产力的提高, 将能大大弥补耕地面积减小所带来的粮食生产压力。

5保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1) 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优化粮食产品质量, 满足市场需求。

(2) 在自愿的基础上, 建立农村合作制, 实行粮食产业化经营, 降低粮食生产成本, 增强中国粮食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充分利用WTO 规则允许实行的/ 绿箱0 政策, 对国内粮食生产进行保护,
从根本上发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4) 粮食生产周期长, 市场反应能力差, 自然风险大, 为增强农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维护生产者的利益, 建立农业保障制度和保险体系势在必行。

在发达国家, 农业保险已受广泛重视, 成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 5) 要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目前, 粮食过剩是结构性的, 是暂时性的, 是低消费水平下出现的。

从中长期看, 中国面临人口增多、耕地减小和居民消费水平不能提高三大趋势, 粮食需求将增加。

因此, 还是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 始终注重保护好有限的耕地, 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

( 6) 粮食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 少种点什么的问题, 而是要全面提高粮食商品质量。

因此, 在对粮食种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时, 应遵循粮食安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需求原则, 以此引导农民对粮食种植结构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 7) 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实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一头向市场延伸, 一头向生产基地农民延伸, 把农户组织起来, 进行专业化生产, 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 8) 引入高科技, 发展食品工业, 促进粮食的加工转化。

实践证明, 农产品深加工已成为吸收资本和劳动力最快的部门之一, 而且可使粮食和农产品中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分流不够和需求不足的矛盾。

( 9) 提供市场价格信息。

在现今条件下, 农民很难对全国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有及时、全面、清楚的了解, 而市场价格是农民决定产业方向和商品流向的基础, 急需统一提供。

农民渴望在报纸上、电视和广播里得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信息。

( 10) 发展订单农业。

以销定产, 注重粮食品质,引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避免粮食供给过分波动与市场粮价过分波动。

要适应不断细化的市场需求,逐步调整品种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