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第五章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pptx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解放前,贵州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状态,经济十分落后,常以“人无三分 银”来形容贵州人民的生活。
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 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 平大幅度提高。
当然由于贵州经济的基础薄弱,同全国特 别是经济发达的省区相比,还是一个欠开 发、欠发达的地区。
②立体性比较强。贵州地形起伏较大,西 部海拔最高2901米,东部最低148米,许 多山地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立体气候,农业也呈现出立体性。
③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由于贵州喀斯特地 貌出露面积占约2/3,石灰岩风化较慢,土 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加上山高坡陡,一 旦植被被破坏,会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 土壤被冲走后就很难恢复。
• 四、主要特点 • (一)生产要素占有出现多元化。 • (二)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性增强。 • (三)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 (四)增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动力因素尚不均衡。 • (五)发展阶段进入跨越期。 • (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
农业是指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机能,通 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通常指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等。 农村经济是指农村中各项经济活动及由此 产生的经济关系,包括农村中的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教学要求: 1、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三次产业结构
变化。 2、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 3、贵州工业发展概况及其工业结构特点及优
势产业。 4、贵州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现状。 5、贵州的旅游特色及旅游线路。 6、贵州城乡建设概况。
第一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 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产业部 门的总称,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 产业的各个部门。
三、三次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经济结构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总 和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 194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83.0: 12.5:4.5,按比值大小排列,三次产业的 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农业)占 绝对优势。
1992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5.9:35.7: 28.4,排序变化为二、一、三,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超过农业。
3、亩产提高。
4、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 1978年的109.30元增至2011年的4145.35 元。
• 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
• 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 构成中,1949年,以种植业为主,渔业十 分单薄。1978年,种植业发展较快。2006 年,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渔业比例 上升,增加了服务业,形成了以粮食种植 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 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199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7.2:31.9: 30.9,排序又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成为二 、三、一排列,第三产业(服务业)超过 农业。
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2.3:41.4: 16.3,成为三、二、一排列,第三产业( 服务业)超过工业和建筑业、农业。
2011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6.4:40.9:12.7 ,仍保持三、二、一的格局。
④自然灾害频繁。贵州的灾害性天气主要 有干旱、秋风、凝冻、冰雹。还有倒春寒 、秋绵雨、暴雨和大风等。每年均有出现 ,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一、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表现在:
1、经济总量成倍增长。
2、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贵州已于 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 基本自给(人均达到300千克)的历史性跨 越。
但是贵州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具有良 好的资源条件,而且也形成了一定的开发 基础。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环境立省战略、 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 带动战略和创新发展战略,使全省经 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水平显 著提高。
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的播 种面积比例看:1949年91.7:5.6:2.7,以粮 食种植为主,经济作物种植较少;1978年 为84.9:9.7:5.4,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下降, 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种植比例增加; 2005年为64.0:17.1:18.9,粮食作物种 植比例继续下降,经济作物特别是其他农 作物种植比例继续上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 经营机制;在城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产权 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 现代企业制度;商品流通基本形成了多种 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 并存局面;
贵州经济的所有制形式,形成了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的投资已占全省 的40%以上。通过计划、价格、投资、财 政、金融、流通,以及社会分配、社会保 障、政府职能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已经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业的一般特点是: 土地是基本生产资 料,其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贵州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山区自然条件 ,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 点。
①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多种多样的土地类 型与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结合,使得多种 生物的繁衍生长,有利于农业多元化生产 。
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经济逐步走 上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全省的地区生产 总值继2000年突破1000亿元、2005年突 破2000亿元、2008年突破3000亿元、 2010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后,2011年又 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701.84亿元, 比1978年增长21.66倍,比1949年增长 104.75倍。
说明贵州粮食实现农村人口基本自给后, 正向着增加特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方面 稳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增长高于粮食作 物,油菜籽和烤烟成为大宗产品;其他农 作物种植,呈现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一)种植业
贵州农作物品种丰富多样,粮食作物有禾 谷类、豆菽类和薯类三大类;经济作物以 油菜、花生、烤烟、茶叶等为主;果树类 以桃、李、梨、柑橘、苹果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