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wd英、法语专业本科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毕业论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法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为了保证我院全日制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术写作规范,根据《中国海洋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内外学术著作现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对英语、法语专业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具体规定如下(其他专业经所在系同意可以
1.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
列。
外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
1)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2)未注明作者或者作者不明的文献,按文献题名首词(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在相应位置。
3)外文书名(含论文集名)使用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外文论文篇名使用正体,仅篇名首字母大写,期刊名称使用斜体。
4)中文书名(含论文集名)及期刊名称置于书名号之中。
5)每条顶格,回行时空两格(悬挂缩进适量)。
可以编号。
2.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
论文为[MA] ,其它(如工具书)为[Z]。
3.外文文献
3.1作者先注姓,后加逗号,再注名字或者名字的首字母缩写;作者多于一位的,第
一作者之后加逗号,按正常顺序(英、法语“名+姓”)列
出其他作者姓名,名字可以使用首字母缩写,最后一位作者之前不加逗号,但要加“ and”、“et”或者“&”。
3.2 论文
3.2.1期刊论文顺序注明:{作者.发表年份.论文篇名.[ 文献类别]. 刊名卷号期
号:页码 . } 如:
Chen, P. 1993. Modern written Chinese in development[J]. Language in Society22:.
Dornbusch, S. M., J. M. Carlsmith, S. J. Bushwall, P. L. Ritter, H.
Leiderman & A. H. Hastorf. Single parents, extended irreversible? [J].
Studies in Language22:.
Lehmann, Chr. 1985. Grammaticalization: Synchronic variation and diachronic change [J].Lingua e Stile20:.
3.2.2论文集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集出版年份 .论文篇名.[ 文献类
别].In 编者.论文集书名(起止页码)[文献类别].出版地:出版商.}
如:
Burghardt, G. M. 1984. On the origins of play. [A]. In P. K. Smith (Ed.).
Play in Animals and Humans(pp. 5-42) [C]. Oxford: Basil Blackwell.
Chen, Guohua. 1998. The degrammaticalization of addressee-satisfaction conditionals in early modern English [A]. In J. Fisiak & M. Krygier
(eds.). Advances i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Hanak, Miroslav J. 1975. Nietzsche, Dostoevsky, and Faulkner: Rebellion against society in the light the New Left. [A]. 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739-43). [C] Stuttgart: Bieber (该文刊载于业已出版的会议论文集。
) Matthews, Gareth. 1980. Ritual and the religious feelings. [A]. In Arne lie Oksenberg Rorty (ed.). Explaining Emotions(339-53) [C].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irst published in 1971 as Bodily notions and religious feelings. [J].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1: 75-86. (该文最初发表为期刊论文。
)
Olney, J. 1980. Autobiography and the cultural nonent: A thenatic, . [A].
In J. Olney (Ed.). Autobiography: Essays Theoretical and Critica(plp.
3-27) [C].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该文献作者与论文集编者为同一人,但须分别注明。
)
3.2.3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顺序注明:{作者.会议召开年份.论文篇名.[ 文献类别].
会议召开地:会议名称. } 如:
Jochens, J. 1992, October. 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nedieval Iceland. [P]. Binghanton, New York: 26th Annual Conference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会议名称比照书名使用斜体,并省略开头的定冠词)
3.2.4学位论文顺序注明:{作者. 论文答辩年份 .论文篇名 .[ 文献类别 ]. 论文
说明. 学位授予学校住所地:学位授予学校名称 .论文收录信息} 如:
Chen, Guohua. 1996. Conditional sentencesin Early Modern English: A study in grammaticalization [D]. Ph D dissert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Moskot, William W. 1984. The prudent politician: An extension of Aristotle's Ethical Theory. [D]. Ph. D. dis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Ann Arbor, Mich.: UMI, 1985.. (该文被微缩胶卷资料库收录)Virgili, Carmen. 1990. Literature of the Spanish Civil War. [D]. Ph. D.
diss.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3.2.5网上论文及相关资源顺序注明:{作者. 论文发表年份 .论文篇名 .发表日
期. 网址.} 如:
Lakoff, G. 2003. Framing a democratic agenda. . reprinted in 2001.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ice-Deering, Beverly. 1999.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15 Sept.
Balen, John. 2001. Home page. 23 Jan.
. 2001. Women's Studies Program.
: AERA. (该书作者为一机构,即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该机构亦是出版商。
)
Bybee, J. L., R. Perkins & W. Pagliuca. 1994.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Aspect,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of the Worl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1880. New York: Holt. (该书未注明作者,按书名首词字母顺序列入文献目录;其实作者为 Henry Adams 。
另:以“无名氏
( Anonymous )”为作者的, Anonymous 不作为作者列出!)
Faulkner, William. 1959. Faulkner in the University [C]. Ed. Frederick L.
Gwynn & Joseph L. Blotner.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Givon, T. 1979. On UnderstandingGrammar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rice, Richard and Sally Price. Equatoria [M]. New York: Routledge. (该书二位作者同姓,但分别列出。
)
O 'Connor, J. D. & G. F. Arnold. 1973. Intonation of Colloquial English(2nd Edition) [M]. London: Longman.
3.3.2编著或者译著顺序注明:{编者作者 .出版年份 .书名[文献类别 ]. 译者. 出版
地:出版商 . 原作信息.} 如:
Appelfeld, Aharon. 1992.Katerina [Novel]. trans. Jeffrey Green. New York: Random House.
Baum, Robert. ed. 1992.Reform and Reaction in Post-Mao China: The Road through Tiananmen[C]. New York: Routledge.
Derrida, J. 1976. Of Grammatology[M]. trans. G. Spivak.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7.
Fowler, Roger, Gunter Kress, Robert Hodge & Tony Trew. eds. 1979. Language and Control[C]. London: Routledge.
Meriwether, J. B. ed. 1965. William Faulkner: Essays, Speeches and Public
Letters[C]. New York: Random House.
Perkins, George, Bradley Scully, Richmond Groom Beatty & E. Hudson Long, comps. 1985.The American Tradition in Literature[M]. 6th ed. 2
vols. New York: Random House.
4.汉语文献:4.1 论文:
4.1.1期刊论文顺序注明:{作者.发表年份.论文篇名[文献类别]. 《刊名》卷号
(期号):页码. } 如:
邓昭春.2001.英语词汇量调查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 57-62.
桂诗春.佃85.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量的调查和分析[J].《现代外语》
(1): 1-6.
郭建中.2001. 汉译英的翻译单位问题[J]. 《外国语》(6): 49-56.
钱丽萍. 2000.基于译文的英汉双语句子自动对齐[J]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2): 59-61.
曾泰元.2005. 语料库与汉英词典编纂[J]. 《辞书研究》(1): 79-87.
张艳.2005.基于长度的扩展方法的汉英句子对齐[J] .《中文信息学报》(5): 31-36.
4.1.2论文集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集出版年份.论文篇名[文献类别]. 编者.《论
文集书名》[文献类别]. 出版地:出版商.起止页码} 如:
陈国华.2004.对译语料与双语词典的研编[A]. 王克非(主编). 《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 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亓鲁霞.佃92.原型理论初探:英语“lie和汉语“撒谎”的对比研究[A].桂
诗春(主编).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C].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文秋芳. 2004.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中的理论争端[A]. 文秋芳、王立非编.
《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C].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1.3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顺序注明:{作者.会议召开年份.论文篇名.[ 文献类
别]. 会议召开地:会议名称. } 如:
宋志平. 1996. 翻译测试的思考与实践[P]. 北京:全国翻译教学研讨会.
4.1.4学位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答辩年份.论文篇名.[ 文献类别]. 学位授予
学校住所地:学位授予学校名称. 论文收录信息} 如:
花爱萍. 2005. 中国英语学习者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理解与产出[ MA]. 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周强. 1996. 汉语语料库的短语自动划分和标注研究[ D]. 北京: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4.1.5网上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发表年份.论文篇名.发表日期.网址.} 如:
王岳川.2004.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newdisplayprint58592..
4.2 书籍
4.2.1一般著作顺序注明:{作者.出版年份. 《书名》[文献类别]. 出版地:出版
商. } 如:
胡明扬. 1982. 《词典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润清. 1991.《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文秋芳 . 2003. 《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雍和明 . 2003. 《交际词典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章宜华. 2004.《计算词典学与新型词典》[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4.2.2编著或者译著顺序注明:{编者作者.出版年份 .《书名》 [文献类别]. 译者.
出版地:出版商 . 原作信息. } [ 注意:西文原文名在前姓在后者,先列姓
氏,姓氏后加逗号,后列名字,名字可以使用西文字母缩写,多位作者只有第
一位如此,其后如常。
参见 3.1 ] 如:
波普尔,卡尔 . 2005. 《猜想与反驳》 [M]. 傅季重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索绪尔. 2002.《普通语言学教程》 [M]. 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索绪尔为著名作者,可以不注明姓氏。
)
秦秀白(主编). 1999. 《当代习语大词典》(A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 Z ].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附: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4.12 注释格式
4.12.1注释(即注解性内容)分为附注、脚注和夹注三种。
4.12.2一般注释采用附注的形式,在正文需注释处用上标形式加注数码 1 |
2 |
3 ,, ,数码与标点符号的相对位置应当符合规范。
在附录之后双倍行
距另起一行顶格用 5 号黑体(外语字体由各系规定)字注明“附注:”或
“注释:”字样,然后双倍行距顶格依次标出对应数码和注文,回行时使用悬挂缩进与首行注文对齐,注条之间双倍行距。
最后一条附注后如当页空白超
过半页或足以容纳参考文献的所有内容,双倍行距后列示参考文献目录。
否
则另页开始参考文献目录。
4.12.3对标题的注释、对全篇文章的说明、在正文中无需或不宜注明的特殊术语或词
语的含义、原文、译文(译名)等以脚注的形式处理。
脚注注号使用星号
(* ),用上标形式打印在需要注释的内容之后,注号与标点符号之间的相
对位置应当符合规范。
若一页中须有不只一条脚注,用星号数目编号。
脚注列在当页正文下,正文和脚注之间加一条约四分之一行长的横线,注文使用 5
号宋体(正体)字。
4.12.4论文中的引文和所依据的文献(包括引用的图、表、例句等材料的出处),无
需特别说明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弧内注明来源。
括弧内顺序注明所引文献(图、表、举例材料)的作者、编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其他外语按各语种的惯例处理)、出版或发表年份和引文或转述内容的页码;作者姓名后加逗号,出版年份与引文页码之间用冒号隔开,译著或译文还应在页码后加实点句号,其后注明“某某译”字样。
行文中已经提到作者的,括弧内只注明年号和页码。
集体署名的工具书等括弧内只注书名和页码,;书名较长且须多处引用的,
首次注明“下称《某某》,第二次起只注简称和页码。
网络资源只注明作者、编者及发表年份。
未能查到原始文献而从实际参考文献的引用中转引的内容,括弧内先注明原始文献信息,随后注明“转引自”字
样,其后注明直接参考的文献,转引的文献不注明“转引”而只注原始文献
的是“伪注”。
经查实使用伪注的论文不得推荐参加优秀论文评选。
本规范未作规定而具体注明方式难以确定的,学生应向指导教师请教。
指导教师应书面记录具体情况,告知学生正确注明方式或自己推断的注明方式,毕业论文总结时将有关具体情况提交学生所在系。
所在系汇总有关情况后查询正确或较好的注明方式,定为以后的规范格式。
4.13 参考文献格式
4.13.1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专著、论文、资料等文献应当按本款各项规定列明。
虽未直
接引用但参阅过的文献也可单另列出,但不计入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之内。
4.13.2 参考文献位于附注之后。
最后一条附注后双倍行距居中用5 号黑体(外语
字体由各系规定)注明“参考文献” 字样,双倍行距后使用5 号宋体(正
体)开始第一条。
其他格式参阅4.12.2。
4.13.3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中、外文分别排
列,中、外文文献目录之间空一格。
列示参阅文献的,引用文献与参阅文献之间空一格。
每条顶格打印,回行时应有悬挂缩进与首行内容对齐。
4.13.4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列示的内容、各项内容列示的顺序、列示过程中使用的各
种标点符号、文献分类符号等由各系按照各有关语种学术写作规范和惯例做出详细规定。
如书籍类文献应该说明总体列示方法和著、编、译等不同书籍的列示内容和方法;论文类文献也应分别说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论文集论文、网上论文等不同类别论文的列示内容和列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