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短文二篇》完美课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 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 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 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院子里的月光好像积水 般清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 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 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夕日欲颓. 古义:_坠__落_____________ 今义:_消__沉__,__萎_靡________
(4)古来共谈. 古义:_称__赞_____________
今义:_谈__论_____________
(5)月色入户. 古义:_门__里_____________ 今义:_人__家__;__住__户_______
圈点批注: ①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四时:四季。 ③歇:消散。 ④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⑤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⑥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⑦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答谢中书书》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 的。高耸的山峰直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 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 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 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6)念.无语为乐者 古义:考__虑__;__想__到________ 今义:_纪__念_出_______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清__闲__的__人_________
今义:_无__事__可__做__的__人_____
◆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 原意:_光__辉_________________, 句中意为: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辉__映__ (2)夕日欲颓. 原意:_消__沉__,__萎__靡_______________, 句中意为: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坠__落____
答谢中书书 原文: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 云, 清流见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①。 青林翠竹,四时②俱 备。 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歇③, 猿 鸟 乱 鸣; 夕 日 欲 颓④, 沉 鳞 ⑤ 竞 跃。 实 是 欲 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 仙 都⑥。 自 康 乐 以 来, 未 复 有 能 与⑦ 其 奇 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原文:元 丰 六 年 十 月 十 二 日 夜, 解 衣 欲 睡,月 色 入 户,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 然 起 行。 念① 无 与 为 乐 者,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
(1)
和
(2)书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书信,是一种文体
◆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_季__节_____________ 今义:_时__间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 ①古义:_清__晨___________ 今义:_知__道_____________ ②古义:消__散____________ 今义:_休__息_____________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原意:_奇__丽_____________, 句中意为: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奇__丽__的_景___色___
(4)相与步.于中庭 原意:_脚__步_____________, 句中意为:_名__词__作__动_词__,__散__步__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__主__语____,正常语序应是 ____(余__)_解__衣__欲__睡___。 (2)判断句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句中___是_____表判断。 ②盖竹柏影也 句中_…__…__也___判断。
11 短文二篇
一、核心素养 (1)《答谢中书书》作者__陶__弘__景__,字___通__明___, 自号_华__阳__隐__居_,有“__山__中__宰__相____”之称。题目的意 思是_回__复__给__谢__中__书__的__书__信_______________。
(2)苏轼,字___子__瞻___,号_东__坡__居__士_,___北__宋___(朝 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__苏__洵____、其弟___苏__辙___合 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 余 五 位 是 宋 代 的 ____王__安__石____ 、 _____曾__巩_____ 、 ____欧__阳__修____ , 以 及 唐 代 的 _____韩__愈_____ 、 ____柳_宗__元_____。
民。 怀 民 亦 未 寝, 相 与② 步 于 中 庭 ③。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④, 水 中 藻、 荇⑤ 交 横, 盖⑥ 竹 柏 影 也。 何 夜 无 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 处 无 竹 柏? 但⑦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圈点批注: ①念:考虑,想到。 ②相与:共同,一起。 ③中庭:院子里。 ④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⑤藻、荇(xìnɡ):均为水生植物。 ⑥盖:大概是。 ⑦但:只是。 ⑧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