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

(试行)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主题

“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

二零一四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1 总则 (2)

1.1 编制目的 (2)

1.2 适用范围 (2)

1.3 指导原则 (2)

1.4 引用文件 (2)

1.5 术语与定义 (3)

1.5.1 河流River (3)

1.5.1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3)

1.5.2 水生态环境质量Water Eco-environment Quality (3)

1.5.3 生境Habitat (3)

1.5.4 参照环境Reference Condition (3)

1.5.5 着生藻类Periphyton (3)

1.5.6 硅藻Diatom (3)

1.5.7 底栖动物Macroinvertebrate (3)

1.5.8 丰度Abundance (4)

1.5.9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4)

1.5.10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4)

1.6 总体要求 (4)

1.6.1 监测要素 (4)

1.6.2 监测频次与时间 (4)

1.6.3 点位布设 (4)

1.6.4 参照环境的确定 (5)

2 生境调查 (7)

2.1. 生境调查所需设备及器材 (7)

2.2 生境调查要素 (7)

2.2.1 采样点基本信息 (7)

2.2.2 天气条件 (7)

2.2.3 河流总体特征 (7)

2.2.4 环境压力要素 (7)

2.2.5 河岸植被 (8)

2.2.6 调查河段特征 (8)

2.2.7 水生植物 (8)

2.2.8 常规水体环境参数 (8)

2.2.9 常规沉积环境参数 (9)

2.3 生境状态评价 (9)

2.4 记录 (9)

3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方法 (10)

3.1 设备及耗材准备 (10)

3.1.1 采样设备及器材 (10)

3.1.2 试剂 (11)

3.2 野外采样程序 (11)

3.2.1 样品采集 (11)

3.2.2 鉴定和计数 (14)

3.2.3 结果填报 (17)

4 着生藻类监测方法 (17)

4.1 设备及耗材 (17)

4.2 野外采样程序 (17)

4.3 实验室分析 (19)

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4)

5.1 野外质量保证与控制 (24)

5.1.1 样品的采集 (24)

5.1.2 样品的保存 (24)

5.1.3 样品的运输 (24)

5.1.4 采样记录 (24)

5.1.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4)

5.2 实验室质量保证与控制 (25)

5.2.1 样品的交接与记录 (25)

5.2.2 种类鉴定、计数 (25)

5.2.3 数据记录 (25)

5.2.4 样品的保存 (25)

5.2.5 准确度和精确度 (25)

5.2.6 资料保存 (26)

附录 (28)

前言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河流水体不同尺度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总的性质及变化状态。我国河流水生态环境复杂而脆弱,随着河流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的加大,多数河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河流中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生生物栖息地退化等问题,监测和评价我国河流水生态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要求,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将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流域生态健康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2]1163 号)任务的成果进一步落实并推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并编制了《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指导我国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工作。

“指南”中规定了河流水生态质量监测中着生藻类生物、大型底栖动物的野外采样方法、保存方式、实验室内鉴定方法,生境调查方法,参照环境的确定,和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为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指南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出。

本指南由“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课题组负责起草。

本指南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技术指南(试行)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为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加快水生生物监测工作,推进我国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进程,编制《河流水生生物监测技术指南(试行)》。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河流生境调查、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着生藻类监测方法,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本指南适用于河流(平原河网除外)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1.3 指导原则

1.3.1 科学实用原则

结合河流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注重水生生物栖息地的选择,遵循水生生物生存规律,确保水生生物监测结论客观反映水质状况,为水环境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3.2 因地制宜原则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考虑自身的水文、气候特征,选择采样工具、方法、基质和采样量,也可根据工作目的选择监测频次、方法和监测项目。

1.3.3 循序渐进原则

指南遵从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既可以指导基础薄弱的人员初始从事监测工作,也适合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深入研究所借鉴。

1.4 引用文件

HJ/T 52-1999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200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 495-2009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