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诗歌之修辞手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场环境 答题情况
诗题: ①交代地点 ②表明了事件;
③暗示作者身 份(主考官)。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考试意义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拜托同仁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 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大意: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 应试的精英。
1/8/2021
升
昭君怨 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 《昭君怨·梅花》是南宋词人郑域的作品。“昭 君怨”本琴曲名,词牌名。 这首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8/2021
升
昭君怨 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⑧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⑨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⑩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拟人 借代,反问 双关
比喻 对比 对比 拟人 比喻
夸张 拟人 互文
高考试题对修辞手法的考查
① 2017年全国卷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试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 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比喻意义】
③暗示了词人如梅花般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表感情)
(或暗示了作者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
的情怀。)
【隐喻意义】
1/8/2021
小结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中某一句的妙 处。(6分)
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隐喻意义)(6分)( 2018年全国卷Ⅰ )
译文 经常打扫茅草房庭院,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 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 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田园 风光
分点作答:明手法→ 阐运用 →析效果→ 表感情
规范答题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全诗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点作答:明手法→ 阐运用 →析效果→ 表感情
答案:
①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明手法)
②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
进门来。
(释运用)
③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
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析效果)
④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愉悦之情。
(表感情)
规范答题
② 2017年全国卷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试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
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分点作答)
①妙用比喻; (明手法) ②用春蚕食叶比喻考场内考生笔落纸上的声响;
(阐运用) ③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显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析效果) ④表达了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表感情)
【隐喻意义】
导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诗歌中某一句的妙 处。(6分)
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隐喻意义)(6分)( 2018年全国卷Ⅰ )
4.本诗的第四句“ xxxxxxx”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2017年全国卷Ⅰ )
表达技巧鉴赏之
修辞手法鉴赏
1/8/2021
• ✿ 在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题一直是考生的瓶颈。
一、考纲要求: 是什么
怎么样
↓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为什么
修辞方式
表 达 技 巧 表达方式
设问 对比、对偶、 比喻、比拟、排比、 反问、反复、反语、 双关、互文、借代、夸张、、、、、、
❖
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 、高潮 和结局 来划分 文章层 次,进而 梳理情 节。
❖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1/8/2021
作业
1.熟记
①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明手法) ②解释该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阐运用) ③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析效果) ④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感情)
2.预习: 宝典p76描写和抒情方法,并写出流程图
1/8/2021
❖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 要素之 一,是叙 事作品 中表现 人物之 间相互 关系的 一系列 生活事 件的发 展过程 。
❖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
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 解力有 所欠缺 ,所以 在读书 时往往 容易只 看其中 一点或 几点, 对书中 蕴含的 丰富意 义难以 全面把 握。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 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 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评 分点作答:明手法→ 阐运用 →析效果→ 表感情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 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琼: ①美玉 ② 喻美好的 榭:台上的木 构房屋
注: 此词是南宋词人郑域的作品。“昭君怨”词牌名。
这首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大意】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
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 遭遇冷落,还是长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放。
4.本诗的第四句“ xxxxxxx”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2017年全国卷Ⅰ )
1/8/2021
总结
规范答题
1.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明手法)
2.解释该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阐运用)
3.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析效果)
4.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感情)
② 2018年全国卷Ⅰ李贺《野歌》
诗的最后两句“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有何 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寒风:诗人遭受不公平待遇; 枯柳逢春:乐观旷达胸怀,不甘沉沦,自我勉励。 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 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层意思】 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
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 我们才 能怀着 坚定的 信心和 希望, 开始伟 大而光 荣的事 业。自 信的人 有勇气 交往与 表达, 有信心 尝试与 坚持, 能够展 现优势 与才华 ,激发 潜能与 活力, 获得更 多的实 践机会 与创造 可能。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描写方法
抒情方法
篇章结构
以景结情 铺垫照应
线索 承接抑扬
卒章显志 总领
温 3.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抢答)
①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②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③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④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⑤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检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 (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2021
检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书:书写,题诗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排闼:开门。闼:小门。
注: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 (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全诗看,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答案一: 进士走进考场,只觉环境非常安静、馨香怡人,于 是他们下笔作答、奋勇争先,只闻窗外有春蚕食叶 之声。这一句语言凝练,联想丰富,写得十分精妙。
学生答案二: ①该句运用比喻和反衬手法; ②用春蚕食叶比喻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以考 生落笔纸上的声响反衬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该句写得十分精妙,所以广受后世称道。
1/8/2021
导
解题思路
1.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明手法)
2.解释该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阐运用)
3.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析效果)
4.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感情)
1/8/2021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识记
链 ( 2017年全国卷Ⅰ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 。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
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 与人物 、人物 与环境 之间相 互关系 的具体 事件构 成。
❖
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 体感知 小说的 起点。 命题者 在为小 说命题 时,也必 定以情 节为出 发点,从整体 上设置 理解小 说内容 的试题 。通常 从情节 梳理、 情节作 用两方 面设题 考查。
分点作答:明手法→ 阐运用 →析效果→ 表感情
规范答题
这首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分点作答:明手法→ 阐运用 →析效果→ 表感情
答案:
①运用了对比手法; (明手法)
②通过梅花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盛放进
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 品质高洁 (阐运用、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