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经济学
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专门投资所
提升了的人力资源素质,这就形成了TheodoreW.Schultz经典定义
的“人力资本”,经济学家逐渐视之为经济增长中独立的生产要素。在信息与知识经济越来越成为现实的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与发挥在本质上越来越依赖于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知识资本的培育
与增强。另外,企业或组织中虽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但往往是
以多维度、多量纲的形式进行的,其提供信息的集约性不强,不利
于为相关决策提供综合性的相关信息,因而将这些分散的信息集约
地处理为综合性的货币化信息、将人力资源的业务管理与价值管理
有机地结合起来越来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状况
人力资源会计基础性理论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告一段落,80
年代开始在一些著名的欧美企业或机构尝试性地应用,比如美国银行、美国海军研究署等将它作为改善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应该说,欧美国家80年代的这轮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
是被动性的,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
促使其如何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欧洲的足球产业中,人
力资源会计也得到一定的应用。Morrow发现,在“博斯曼事件”之前,有18家英国足球俱乐部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了其球员(人力
资源)的价值,主要是以球员转会市场上的支付成本估价;而其他
俱乐部则以整体的方式反映所有球员的未来价值(效用价值),无论
是买进的还是自己培养的球员。人力资源会计在瑞典得到更为广泛
的应用。90年代,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需求已较为明显。许多利
益相关者,诸如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公司顾问、工会、高层
管理者、投资者,甚或政Z家,对做“人力资源损益账”颇感兴趣,主要集中于招聘、培训、换岗等业务中的成本收益评估。该兴趣在
90年代达到一个小高潮,瑞典政F甚至提出一项法定义务,要求雇
员超过100人的机构在其年度报告中提供关于人力资源成本信息
(比如轮休、病退、培训、工作环境等)。虽然该议案由于各种原因
最终未能通过,不过这也表明了政界对提供更佳的有关人力资源成
本信息在态度上是积极的。Grojer&Johanson(19XX年的尝试
性应用中进展甚微。近些年来,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有一定的复苏
态势,印度已在一些企业开始它的应用及其研究,比如EngineersIndiaLtd.,MadrasRefineries,OilIndiaLtd.。相应地,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也出现了一定的反弹趋势。贺薇汀、李刚(20XX年来,国际会计期刊上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呈现先降低
后反弹增加的趋势。以公认的五大权威会计期刊为例,从20XX年的
5篇减至20XX年的2篇,再反弹至20XX年的8篇及20XX年的12
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兴趣、重视程度有所恢复。在我国,随着各
类组织中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符合TheodoreW.Schultz经典定义的“人力资本”所占比重的显著提升,研究与应用人力资源会计的呼
声越来越高,比如:阎达五、支晓强(20XX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
股权激励(它是人力资源证券化的主要形式)取得了较大进展,主
要表现在:(1)19XX年至20XX年,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期权行权实
现的股权型报酬的增长速度远高于通过传统的工资、奖金实现的增长。(2)在此期间,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中,股权型报酬可占
到20%~30%,该比例在高新技术企业和一些持续增长的知识型企业
中更高。(3)美国员工持股人数已占企业员工数的50%,其中有50%
是通过公司的股权型报酬来实现的。由此可见:(1)美国的股权激
励主要集中于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特别是集中于高科技行业。(2)美国真正实施人力资源股权化的比例大约占25%。(3)员工持
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也并没有广泛地在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占到主
导地位。因此,对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证券化状况并不能过高地估计。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要素
化的广泛性更低得多,虽然一些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经
理持股计划”,但其受益面很窄,真正较广泛地实施人力资源要素
化并获得企业剩余分享权的企业还很少。所以,尽管人力资源证券
化(要素化)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但这种趋势即便是发达国家也
远未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实务界特别是企业界对它
仍持较谨慎的态度。这种状况使得实务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显
性需求并不那么急迫。
三、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供给
把人力资源会计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品,实际上成为组织资
本的一部分,则先要分析探讨其经济属性,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
应以公共产品还是私有产品的模式去供应?
(一)作为公共产品供应的人力资源会计技术问题首先是人力
资源的成本价值信息的供应问题。“人力资源会计”的目标之一就
是应实现该成本价值信息的系统化收集与处理,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人力资源成本价值范围的界定问题:是否包括人力资源进
入企业或组织之前的形成过程中的耗费,比如教育成本。(2)人力
资源成本及费用的分散化存在状态如何进行集约化处理等。王跃武、汪开明(2015)系统分析了经济学计量与会计计量的联系与差别,
指出现有关于人力资源计量受到经济学计量的过度影响而形成的种
种误区,强调应围绕微观会计主体的产权范围进行人力资源的会计
计量。然后是关于人力资源产出价值的计量问题。这需要从企业
“团队生产”的综合收益中分析出其贡献份额,而且它在不同的利
用场合或情形下的产出具有“异质性”,另外这些多样化的产出价
值评估可能又缺乏相应的、有效的市场机制来使之显性化,这大大
增加了计量的难度与复杂性,也是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的难点所在。之后是人力资源的收益价值信息的供应问题,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特别是其激励公平性所要求的。这涉及两个难点:一是如上面对
人力资源产出价值进行相对准确的分析与确定;另一是分配制度的
设计并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后者是确定收益价值的“函数形式”,前者是确定各自变量的赋值。
(二)作为公共产品供应的人力资源会计之制度问题我国企业
的产权状况可按企业的三种基本类型讨论如下:(1)国有企业或国
有控股的公司,即以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全民所有制是种典
型的“公有产权”,其基本性质是具有“不可分性”。因而,这些
企业的员工包括其经营管理层,至多是拥有部分利润分享权,但并
非真正拥有其“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2)古典的业主制或
合伙制企业,即“老板经理兼于一身”的企业。除老板以外,其他
员工基本上是“出租”、让渡其人力资源的支配权以换取“租金”———工资,一般未实现“人力资源的要素化”。(3)介于以
上两种类型之间有股份制公司。有的确实部分地实现了“人力资源
的要素化”,但主要是“经理持股”而非“员工持股”,因而这种“人力资源的要素化”仍是较有限的。可见,我国企业现有的所有
权结构状况还不足以形成制定专门的“人力资源会计准则”,尚不
具备相应的产权制度基础。另外,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的“人力资源
会计准则”,将它纳入现有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财务会计框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