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如何有效地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制定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该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一、制定原则1. 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在制定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时,应当充分尊重历史文化传统,在保护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2. 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科学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
3. 全民参与,共同保护。
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共同保护的合力。
二、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
完善文物保护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2. 加大文物修复和保护力度。
加强对古建筑、文物藏品等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其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
3. 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各类文化遗产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共识。
4. 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数据库。
5. 推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
发挥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独特价值,促进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实施路径1. 加强政策研究和立法工作。
深入研究文物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 拓展合作渠道,争取多样化的支持。
通过国际合作、民间组织等渠道,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为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强化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以上对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和使命。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记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并将它们传承下去。
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有很多种,它们包括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中最脆弱的可能就是文物,毕竟岁月是可以冲刷一切的,其中包括对文物的损坏。
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需要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策略,以根据具体情况来保护文物。
首先,确保文物的保护环境。
保护文物需要一个安全、安静、适宜的环境,整个建筑、房间和设备都需要认真检查,以确保文物不受天气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次,加强人员保护工作。
文物陈列区、展厅要进行24小时巡逻,以确保文物的安全。
三是加强管护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保护文物的管理制度,健全文物保护机构和队伍,加强储备、修复、保养和研究的工作。
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首先是为了传承,只有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它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被传递和弘扬。
传承文化遗产就像爱心需要绵长,只有从娃娃抓起,才不会被遗忘,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搭建好多个平台,让年轻人和大众了解文化遗产的渊源和历史,从而加深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家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父母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古老的文物,讲解其中的故事和历史。
此外,学校也应加强文化遗产的教育,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理解。
艺术与文化的相互映射,许多文化遗产是艺术的精髓,通过艺术家的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挥到极致,让年轻人可以通过艺术来深入了解文化。
此外,文化遗产的传承还需要建立一个支持体系,保持文化遗产活力。
要建立由政府、社区和市民共同参与的机制,鼓励人们积极保护文化遗产。
在政策、物质和精神支持上,都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帮助。
此外,经济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其中包括推出一些投资文化遗产的项目,鼓励人们经营和维护文化遗产。
总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多管齐下。
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策略,同时需要加强人员保护和管护,如此才能保证文物的真正安全。
浅析新时代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路径

浅析新时代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路径发布时间:2021-10-09T06:43:45.83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7期作者:刘媛媛[导读] 积极优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工作模式已成为相关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可以大大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
定陶区定陶王陵保护研究中心 274100摘要: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但从整体上看,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从事文物保护的技术专家十分紧缺,与需要保护和修复的文物数量相比,存在极大差距,而且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分布相对集中。
一般而言,工程施工单位对文物性质的了解远不及文物收藏单位全面,所以,文物收藏单位在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的时候,绝不能当甩手掌柜,必须精心组织,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开展精细全面的项目管理,方可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文物保护;项目管理;文化一、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现实意义(一)传承历史文化从宏观上看,文物保护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例如,通过对古建筑里彩绘和壁画的分析,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和风俗习惯。
不同类型的文物具有各自鲜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
因此,保护文物是当代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新时期的文物保护是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优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工作模式已成为相关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可以大大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
(二)彰显文物价值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价值,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文物的特征和形态,其价值就会被削弱。
通过对文物的整体保护,既可以保证文物本体安全,又可以为文物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合适的保存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的破坏。
在此基础上,既可以保护文物,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展现文物的价值。
因此,有必要实现文物保护的规范化,提高文物保护的有效性。
二、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一)设计建造模式这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工程方面最为通用,它是一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
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问题、模式及路径

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问题、模式及路径作者:惠昭姚迪孙薏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1期摘要:经过多年探索,延安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经验,形成了借力旧城改造、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有模式,但在加快推进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保护维修工作仍需有序夯实、展示的整体性与创新性不足、环境整治的空间连贯性不强、传播教育发展模式有待突破、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延安革命文物的保护发展应始终围绕保护利用为了什么、展示利用什么内容、怎么开展保护利用的路径,营造城市红色氛围,整体保护串联展示,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多措并举融合发展。
关键词:延安革命文物;发展模式;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中图分类号:K871.6;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1-0009-04延安是我国的革命圣地,也是资源禀赋突出、地方高度重视、工作基础良好的革命文物密集分布区域。
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边区政府就重视文物保护,开展革命文物征集活动。
党中央撤离延安后,部分旧址因国民党军队进攻等因素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逐步修复,保留至今明确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445处,其中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守护好、传承好承载延安精神的革命文物,全面推进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是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举措。
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发展态势良好的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深入考察既往发展經验,思索分析问题,并就新时代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一、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发展现状延安革命文物多产生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分布于延安的13个县(区),以延安中心市区——宝塔区分布最为密集,以子长、吴起、安塞为次密集分布区,如图1。
国保单位(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保护较好,省保单位(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水平参差不齐,市县保单位(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则普遍保护差。
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

17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贺云翱□干有成革命文物主要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重要实物见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价值与优良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及史料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
当前,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使革命文物的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革命文物的重大价值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进程中,形成了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为突出代表的革命精神谱系,它们构成了内涵丰富的革命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和文化的传承需要实物的见证。
革命文物是有形的实物,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听党指挥、无私奉献、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革命文物作为保护、继承、弘扬革命文化的主要媒介和渠道,也是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证物。
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
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是激发生机的营养剂,也是催生力量的正能量。
它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它是凝固的,又是生长的。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蕴含其中的无形遗产的发掘与继承,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雨花台烈士陵园既是凝固为烈士殉难处、知名烈士墓等这样物质层面的有形遗产,又承载着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24年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范文

《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赣南,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
在这里,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辉煌的革命历史。
对于这样宝贵的历史遗产,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赣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探索其保护与开发的路径与策略。
二、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概述赣南的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价值深厚。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墓等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这里还孕育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非物质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保护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为资源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其次,加强文物修复与维护工作,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对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文物进行维修保养,确保其完好无损。
此外,还应加强对革命历史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四、赣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结合旅游业发展,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以革命遗址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其次,可以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如纪念品、影视作品等,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节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红色文化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五、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策略: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资源整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水平;四是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赣南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六、结论综上所述,赣南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路径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议题,红色文化资源也不例外。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革命历史时期留下来的文物、遗址、纪念馆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革命先烈致敬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从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两个方面,探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路径。
一、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保护是指将实体文物数字化,并通过相应技术手段进行保存、传播和利用。
数字化保护可以有效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文物得以长期保存,同时也方便了公众对文物的学习和了解。
1.智能化技术通过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三维扫描、虚拟重建等操作,使得文物得以数字化保存。
同时,将文物数字化后,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方式,实现对文物的立体展示,提高公众的参观体验。
2.电子存储电子存储是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文物数字化,存储于电子设备中,可以更好地保证文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电子存储也方便了公众的学习和了解。
3.定期巡查数字化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定期巡查。
要定期检查数字存储设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文物得以长期保存,并及时发现并处理文物受损、遗失等问题。
二、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发展,不仅在于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保护,更在于如何将文物继承、利用和发展,推向更广泛的领域,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1.融入现代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现代性和时代性。
例如,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结合,发展出红色文化主题游戏、红色文化主题动漫等。
2.教育与旅游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育和旅游资源,也有着重要的发展潜力。
比如,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心加强青少年的红色教育,同时结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发展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3.文化创意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可以通过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并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革命文物的修复与保护

革命文物的修复与保护作者:任红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3期摘要:从“毛泽东骑过的马”的历史沿革、修复过程、修复保护的意义和保存困境与措施四个方面来探究革命文物的修复与保护,研究发现,运用三维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据模型及数据库可以有效保留文物的信息;通过清理裂隙周边污染物及浮尘,软化裂缝周边皮革,裂缝的粘接以及填补缺失部位,马体相应部位适当做旧处理等修复手段,可以使修补的地方能够和文物整體更加具有协调性、统一性。
关键词:革命文物;毛泽东骑过的马;修复;保护一、引言革命文物就是我国各民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实物见证,“革命”一词特别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文物包括不同类别与革命人物、重要历史事件、革命运动相关,并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纪念意义或史料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名迹和实物。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下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统筹革命文物资源,传播革命文物的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让文物活起来”[2],国务院近年来刊发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意见,可以见得革命文物是传承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3],肩负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革命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因此,革命文物的修复与保护是更好地筑建意识形态的有效路径,是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认识革命精神以及探讨如何进行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
革命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在我国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是红色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和语境表达[4],保护革命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5]。
随着革命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浪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它一方面不仅使各大博物馆对此项工作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也对博物馆的管理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6]、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5A级景区。
馆藏文物“毛泽东骑过的马”不仅是一级文物,也是国家现存的唯一由毛主席骑过且遗留下来的马匹标本。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价值——以红西路军临泽战斗遗迹保护为例

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价值——以红西路军临泽战斗遗迹保护为例摘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历史, 其中蕴含着宝贵的革命精神特质。
西路军英勇抗敌的品质是新时期中国精神的基石, 也是助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家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西路军遗址遗存的保护,为后代人研究西路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更好地传承西路军优良品德、讲好红色故事。
西路军英勇悲壮的征程是中国革命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也是不朽长征精神和西路军精神的生动体现。
[1]时至今日,西路军征战过的地方留下了一片片遗迹,透过它们可以更加真实地展现当年的悲壮历程。
临泽作为西路军征战过的最重要的县城之一,其中留存着大量遗迹。
一红西路军临泽遗迹保存当前临泽县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全省旅游大景区建设重大机遇,按照中央和省、市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把红色旅游作为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精心打造出了系列与红西路军相关的红色品牌。
为发展县域经济插上了红色的翅膀。
截至目前,以临泽战役纪念馆为核心,辐射汪家墩碉堡、汪家墩烈士纪念碑、红西路军总指挥部(缪家屯庄)、李先念拴马桩、红军井和梨园口战役遗址的“一区五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正在开发县域内部的系列红色教育路线,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红色遗址保护的有效体系。
在众多的红色遗址中,汪家墩碉堡遗迹位于倪家营镇王家墩村,是当年30军88师263团3营激战的地方。
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临泽县保存比较完整的红色遗迹之一。
位于村落中心的王家墩遗址现已得到专业的看护,并且在周围修建步道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宣传西路军战斗事迹做好基础设施的铺垫。
同时也有利于开展规模性的红色教育,以汪家墩碉堡保护为代表的其他红色遗址正在探索新的遗址保护和开发措施。
梨园口战斗遗址是临泽县现存的又一处战斗遗址,位于通往祁连山腹地的山道口。
为了纪念在这里牺牲的西路军将士,该处现已建为专业的红色教育基地,现有纪念碑、纪念广场、人物雕塑、烈士公墓等设施。
长征文化遗址遗迹的现实价值和整体保护

址, 红 军强渡乌江 、 南 渡乌江景 区 , 遵
会 址纪 念馆 时 , 驻 足在 “ 红军 在 贵 州
留下 的重要遗址 遗迹名录 墙 ”前 : 关
传
习 习 近 平
少年了 解党的历
风, 坚定跟党走 。
切地 问 : “ 都保 护好 了没 有啊? ” 总书 记 的关心 , 传递给我们 高度 的责任感 和 使命感。 目前 , 我省 已形成 以黎平
域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 . 6 9 亿元。2 0 1 5
习近平 总 书记 在 瞻仰 遵 义 会议
年 习近平 总书记亲临苟坝会议会址附
近的花茂村视察调研时 , 也发 出“ 原来 大家都在这里找到了乡愁 ” 的赞叹。 目前 , 我省 的遵 义市 、 黎平 县 、 瓮
安县 、 习水县等 地都依托 在长征 时期 具有伟 大转折意义 的遵义会 议、 黎平
的优美 画卷 。如何保护好长征遗址遗 迹, 有效开 发 出蕴含于 文物 之中的文
化价值 , 成 为备受关注的热点。
( 一) 蕴藏 于长征遗址遗迹 中的文
化价值
址遗迹 的政治价值、 经济价值、 生态价 值、 教育作用得 以充分发挥。可以对遗 址遗迹 的进~步保护、 发掘、 利 用做 出
的同时 , 更塑造 了文化品牌。“ 文化遗
老 区同步 小康 的实现 提供 不 竭精 神 支撑和丰厚现实价值。 弘扬长征文化的现实价值
址 ,实质上就是对人类具 有特殊价值
一
、
的文化环境 的存在 ,它必然与一定 的 环境要素相结合” 。如果说遗址遗迹 的 存 在为文化提供 了一 处栖 身之地 , 那
浅谈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

浅谈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作者:付宏伟余海东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5期摘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宁战斗、生活实践过,为建宁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和红色遗迹。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时代的新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关键词:革命旧址;现状;保护与利用;建议1 建宁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建宁地处闽西北边陲,与江西省的广昌、南丰、南城、黎川等四县接壤,自古以来是福建与江西的主要通道之一。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和重要战略要地,是连接闽西北与赣东北苏区的桥头堡,是保卫中央苏区开展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在整个中央苏区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建宁战斗、生活实践过,在建宁县建立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为建宁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和红色遗迹。
全县有92个行政村,有老区革命基点村204个、中央红军村3个、红色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点(图1)、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党史教育基地2处。
1.1 建宁县革命旧址的基本情况1.1.1 按地域分类统计建宁县共9个乡镇,其中8个乡镇都还保留了革命旧址遗址。
各乡镇分布具体如下:全县36个革命文物点,溪口镇11个点,占30%;客坊乡6个点,占17%;黄埠乡4个点,占11%;濉溪镇7个点,占19%;黄坊乡2个点,占26%;伊家乡3个点,占8%;均口镇2个点,占6%;溪源乡1个点,占3%。
这些旧址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地域广、比较散,且文物点单体面积小。
1.1.2 按革命文物保护级别统计按文物保护级别统计,全县36个革命文物点中,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个点,占6%;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个点,占17%;被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3个点,占36%;一般文物点的有15个点,占41%。
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什么

文物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什么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传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文物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物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文物保护的基石,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保障。
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文物的定义、分类、保护范围和保护责任,加大对文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资金投入是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文物的修缮、维护、研究、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
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保护资金,并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如鼓励社会捐赠、设立文物保护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等。
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为文物保护发挥最大的作用。
科学的保护技术和方法是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文物保护中。
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信息采集和存储,建立文物数字档案,为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文物进行病害诊断,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文物的状况,为制定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使用新型材料和工艺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能够更好地保持文物的原有风貌和历史价值。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引进和推广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方法,提高文物保护的水平。
人才培养是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考古学家、文物修复师、文物保护工程师等。
因此,要加强文物保护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
探索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智慧发展之路

探索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智慧发展之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保护和智慧发展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索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智慧发展的路径。
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文物、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
这些宝贵的遗产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代表着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保护这些遗产意味着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基因,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遗产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文物保护的执法力度,并严厉惩罚文物破坏行为。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调研和保护工作。
加大对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与记录力度,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加强文物的保护、修复与整理工作。
还可以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培训与交流活动,提高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利用智慧技术发展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技术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对历史建筑的三维重建,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
利用无人机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文化遗产进行勘察与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损害。
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
利用智慧技术还可以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产品,可以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保持其活力与魅力。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可以生产出更多优质的传统工艺品,提高传统工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利用智慧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
保护和智慧发展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发展建议

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发展建议【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在价值、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积极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现其持续传承和发展,弘扬其正能量,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心,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呼吁广大民众共同努力,共同践行红色文化,让其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红色文化、内在价值、发展建议、历史背景、传承、创新、发展路径、挑战、教育、传播、资源、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持续传承、弘扬正能量1. 引言1.1 红色文化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不仅承载着革命斗争的历史记忆,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思想、精神、道德观念的塑造和引领。
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
红色文化以革命先烈为楷模,强调忠诚、奉献、坚定信仰等价值观念,为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体现。
红色文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仁爱之道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持。
红色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引和动力。
我们需要重视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在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内在价值。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总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意义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保护文化遗产意义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
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
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
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人之为人,人类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体现,就在于以其创造性实践,建设一个文化世界。
在某个当下看文化,就是审视以往文化形成的某一群体的“文化遗产”,即某种活态的文化模式。
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包含未来发展趋势的某种启示。
保护文化遗产,在文化意义上体现着人类对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历史性的自觉。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
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
但是,现代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直接的全球行动。
这个文件把世界遗产分为自然的和文化的两大类。
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从历史、艺术、科学或审美、人种学、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
自然遗产,是指各类从审美、科学、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分为受威胁的动植物生态区和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

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1.背景介绍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瑰宝,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制定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成为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制定流程以及关键措施。
2.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是指根据文物的特点和保护需求,科学规划文物保护的目标、任务、方向和路径,推动文物工作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它对于促进文物的传承与创新、加强文物保护与管理、提升文物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制定流程3.1 调研与分析:对文物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了解文物的保护需求和利用潜力。
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确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3.2 制定目标与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和规划的基本原则,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
目标要具体可行,策略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3 制定实施方案:基于制定的目标和策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包括保护措施、利用方式和经费投入等,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3.4 公众参与与意见征集: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征求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5 审批与发布:经过多方协商和完善,最终将规划提交相关部门审批,并及时发布实施。
4.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关键措施4.1 提升文物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保护的社会基础和合作力量。
4.2 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力量: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4.3 健全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文物的合法权益,加强文物市场管理和文物出境保护,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4.4 改善文物保护环境:加大对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文物保存环境,严防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害。
4.5 推动文物利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挖掘文物的利用价值,促进文物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的融合,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摘要: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特有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意义,对于维护国家记忆、弘扬民族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资源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本文将从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入手,探讨其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原则;对策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和功能1.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历史遗存、实物和精神产品。
它涵盖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不同地域的历史遗迹、文物、文献、故事、传统、象征物等。
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2.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
首先,它们富有象征意义,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勇敢斗争和无私奉献,具有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
其次,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它们来源广泛,包括了党的早期历史、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重要时期的遗产。
此外,红色文化资源还具有千姿百态的形式,包括遗址、建筑物、文物、纪念碑、图片、文献资料等多种表现形式。
3.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功能。
首先,它们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引领作用。
通过宣传和解读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可以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勇往直前。
此外,红色文化资源还具有旅游、教育、研究等多重功能,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丰富文化生活。
总之,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工作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大众对文物保护知识的认知有限,以及法律法规意识的薄弱,文物保护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宣传文物保护意义的重要性1.1 文物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通过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可以加强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同感和自觉性,提高文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1.2 文物保护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宣传文物保护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文化自信的形成。
1.3 文物保护与社会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宣传文物保护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众文明素养,增强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二、普法工作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2.1 普及法律法规知识,让公众了解文物保护的法律意义和法律责任。
通过宣传和普法工作,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以规范公众的行为,减少对文物的破坏和损害。
2.2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提高违法成本。
通过普法工作,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对文物保护的有效威慑,提高文物保护的整体效果。
2.3 培养公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精神,提高公众的自觉遵法意识。
通过普法工作,教育公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提高公众对法治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工作的路径与措施3.1 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关注度。
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定期播放文物保护相关的宣传片、纪录片等,引导公众关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传播文物保护的理念和知识。
3.2 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活动。
组织开展学习讲座、展览、培训班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增加公众对文物保护的了解和认同。
心得体会: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

心得体会: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革命文物主要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重要实物见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价值与优良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及史料价值。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
当前,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使革命文物的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革命文物的重大价值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进程中,形成了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为突出代表的革命精神谱系,它们构成了内涵丰富的革命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和文化的传承需要实物的见证。
革命文物是有形的实物,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听党指挥、无私奉献、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革命文物作为保护、继承、弘扬革命文化的主要媒介和渠道,也是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证物。
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
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是激发生机的营养剂,也是催生力量的正能量。
它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它是凝固的,又是生长的。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蕴含其中的无形遗产的发掘与继承,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雨花台烈士陵园既是凝固为烈士殉难处、知名烈士墓等这样物质层面的有形遗产,又承载着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

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作者:常虹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05期摘要:瓦窑堡革命旧址作为目前保存良好的红色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仍发挥着现实作用和社会价值。
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
文章在分析瓦窑堡旧址概况的基础上,找出了目前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发展路径,以期发挥瓦窑堡革命旧址的重要价值,为革命旧址在新时期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策略方针,促进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利用;红色文化0 引言瓦窑堡革命旧址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在此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
瓦窑堡革命旧址承载着经久不衰的历史记忆与革命事迹,向世人传达着坚强不屈、勇于奋斗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对革命旧址的利用与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发展策略,如何使革命旧址发挥深刻的教育意义成为各相关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处于乡镇农村的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为避免革命旧址受到破坏,同时提高其利用率,相关单位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克服制约因素,为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瓦窑堡革命旧址基本情况概述1.1 瓦窑堡革命旧址组成瓦窑堡革命旧址地处陕西省子长县,属于黄土高原的中部地区,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瓦窑堡革命旧址是一排具有5孔的窑洞,主要包括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中央军委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址及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旧居等。
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城内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田家院。
共有砖窑5孔,坐西朝东。
左起第二孔是负责瓦窑堡主持工作的张闻天旧居,第三孔是瓦窑堡会议旧址,窑洞内部面积较小,分别并排放置2张四方桌,6条木长凳围绕四方桌而放,炕上放置1张小炕桌,墙壁上后增加了与会人员的照片及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和路径
作者:贺云翱干有成
来源:《群众》2018年第06期
革命文物主要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重要实物见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价值与优良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及史料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
当前,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使革命文物的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进程中,形成了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为突出代表的革命精神谱系,它们构成了内涵丰富的革命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和文化的传承需要实物的见证。
革命文物是有形的实物,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听党指挥、无私奉献、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
革命文物作为保护、继承、弘扬革命文化的主要媒介和渠道,也是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有力证物。
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
革命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是激发生机的营养剂,也是催生力量的正能量。
它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它是凝固的,又是生长的。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蕴含其中的无形遗产的发掘与继承,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雨花台烈士陵园既是凝固为烈士殉难处、知名烈士墓等这样物质层面的有形遗产,又承载着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文物是中国道路形成的见证,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场所。
在中国道路探索和形成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民族民主革命实践,留下了遍布全国的革命遗址遗迹。
这些革命文物以鲜活的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例如,淮海战役精神中蕴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凝聚人民力量的精神内涵,对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与启示意义。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革命胜利来
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
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加强革命文物内涵价值的认知与研究,是开展相关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需要通过党史和革命史的研究,如通过现场调查确认,找到相关革命遗址遗迹的位置和对象,利用相关资料,阐明其内涵与价值,然后才能开展保护工作。
对于已经确认价值的革命文物,要加强对其涉及的相关史实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围绕革命文物进行系统性、持续性、比较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研究,尤其应从文化遗产视角调查、挖掘革命文物中的文化元素,深入挖掘研究线型革命遗产、景观类革命遗产等新型红色遗产类型。
要加强革命遗产相关资料的搜集、解读、展示,编辑出版各类革命文物普及读物等系列丛书,从而增进群众对革命文物内涵和价值的认知,营造良好保护氛围。
“抢救第一”是革命文物保护的永恒主题,维修管养是革命文物保护的基本工作。
革命文物不可再生,具有唯一性,因此保护工作要做到敬畏谨慎、珍惜对待。
在实践层面,首先应切实将革命文物保护作为文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存在重大险情的革命旧址和馆藏革命文物,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存状况全面改善,持续扩大对全社会开放规模。
其次,将革命文物的本体和环境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在环境整治、遗产解读、展览展示等方面,均应以配合革命文物本体的保护为前提进行,尤其是应该杜绝拆旧建新的破坏文物行为。
其三,结合即将到来的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可对全省范围内的革命文物保护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建立排查档案,制定实施保护修复计划。
其四,针对省内1710处革命遗址进行一轮评估,推动将价值突出的革命文物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科学制定革命文物保护规划,不断增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全局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就要做好科学编制保护和利用规划,这也是各项工作切实推进的有效保障和依据。
各革命文物所在地政府应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提升为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中。
通过定线落图,特别是多规合一,让革命文物保护更加规范和有据可依。
就不可移动的革命旧址来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确保规划编制工作从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角度出发,遵循文物保护的真实性、协调性、完整性原则,注重文物本体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统一、协调和可持续性的保护与展示。
尽快编制《江苏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对全省革命文化资源展开全面调查研究,统筹完成保护规划。
其中与雨花英烈、新四军、周恩来、淮海战役等相关的江苏境内核心革命文物,要编制专项规划。
各设区市和革命文物分布密集地区则需编制区域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提倡适度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革命文物的保护重在继承,同时也应通过适度的活化利用,使革命文物呈现更多的潜在价值,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目的。
要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就要加强策划,把隐藏于革命文物中的故事讲出来、传开去,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对保护的革命文物进行陈列展示时,应该注意利用新科技,创新展示手段,多办精品专题展览,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统筹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牢记革命文物是红色旅游的核心要素,只有把革命文物保护好,才能使红色旅游发展好。
建立科学的革命文物管理体系是保护工作的重要内涵。
当前革命文物保护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也应认识到革命文物保护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尤其是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多重管理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加快研究建立科学的、统一的革命文物管理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江苏已经建立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种力量,明确责任主体,厘清工作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
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做到文物安全有章可循,对重要的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建筑和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予以保护。
为确保革命文物永续利用和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持续展开,应制定相关地方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革命文物经费保障、专职人员安排以及在调查、研究、保护、展示、宣传等方面的职责,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也应注意社会力量的参与,应制定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有关条例,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获得最广大人民支持和参与。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