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第三章 水环境评价
![第三章 水环境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1e78acc08a1284ac850433e.png)
3、上海水质指数
上海地区水系水质调查组和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在对黄浦江评价 时提出了“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值A:
BODi CODi NH 3 N i DOi A BOD0 CODi NH 3 N 0 DO0
下标带i的均为实测值;下标为0的均为标准值。 分级情况:
A ﹤0 0~1 1~2 2~3 3~4 ﹥4 污染程度(等级) 0 1 2 3 4 5 级别 良好 较好 一般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严重污染 另外还有一些国外的评价系数。
K值(1/d) 0.001—0.05 0.05—0.30 0.3
②实验室模拟法(S----P方程)
C0 1 K ln t C
③经验系数 污染物类型 难氧化的化合物 一般氧化的化合物 易氧化的化合物
3、污染物在湖泊中的扩散(混合模型)
污染物进入湖中,扩散情况与河流不一样,一般湖中水的流速缓 慢,污染物在湖中停滞时间较长,如有的湖水停滞达5年之久 C/C0 1 0.5
式中:
O——河水(从排放口)向下游任意距离处 的溶解氧浓度(mg/l); Os——河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O0—— 河 水 与 污 水 混 合 后 的 溶 解 氧 浓 度 (mg/l); K2——复氧系数,l/d或l/s;
二、湖泊(水库)水体质量预测 (一) 湖泊(水库)的特征 (二)湖泊(水库)水体质量预测模式
式中:W—为湖泊水体的环境容量(mg, kg, t/d) △t—枯水期时段(d)一般可取60~90天 CN—为水环境质量标准浓度 C0—为初始浓度 V—湖泊的安全容积 k—湖泊中的污染物质的自然衰减系数(d-1) q—湖泊每天向外排出的污染物的量
3-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78
![3-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78](https://img.taocdn.com/s3/m/1d0e6e1414791711cc79171b.png)
地球的粘性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完全弹性体中应该没有 能量的损耗。因此,地震时除了面波因扩展 而发生的几何衰减外,其它类型的地震波应 该没有运动衰减。这样地球如果一旦发生某 种形式的振荡,也就应该永远继续下去。但 这一分析结果与观察事实相矛盾,表明地球 有一定的衰减存在,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弹性 体。说明地球具有一定的粘性 粘性特征。 粘性
38
洋壳的组成
枕状玄武岩
39
地 幔(Mantle) )
地幔分上、下地 幔;顶部由超基性岩 (相当于辉石橄榄岩) 组成,称岩石圈地幔, 与地壳合称岩石圈。 岩石圈地幔以下,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 速层,深度在60-350 km。低速层内岩石强 度低,处于部分熔融状态,称软流圈。
41
地 核(Core) )
7
固体潮与地球的弹性
地球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地球的固体表层存在与潮汐相似的周期 性升降现象-固体潮。陆地表面的升级幅度 达7~15 cm。 地震波(弹性波)能够在地球内部进行传播 也说明地球具有弹性。
8
固体潮与地球的弹性
地球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塑性 塑性。地球在其自转 塑性 的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旋转椭球体 旋转椭球体并保 旋转椭球体 持下来,这表明看似刚体的地球实际上存在 着永久性的塑性变形。在野外常常也可以看 到,各种坚硬的岩石中往往发育有高度的弯 曲现象,同样是岩石形成后在长期的地应力 作用下再发生塑性变形的结果。
26
地球的内部分层
圈层 代号 A 地 壳 B 上地幔 地 幔 过渡层 C 名 称 下地幔 地 外 核 过渡带 核 内 核 D E F G 底界深 度(km) 0->100 60 400 670 2891 4771 5150 6371 密 度 (g/cm3) 2.0-2.9 3.37 -3.48 3.7-4.0 4.7-5.6 9.9-11.9 12.06 12.8-13.1 物 态 固态 岩石圈 软流圈 固态 中间圈 液态 固态
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918e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f.png)
§1. 环境旳四个层次
一、环境及其要素
1. 怎样了解环境?
从系统论旳角度看,企业作为一种开放系统,是隶属于某 个特定旳社会乃至世界这一更大系统旳一种子系统。称影响和制 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旳外部诸种原因旳集合为环境。
Strategic Management
2. 细分环境要素
Strategic Management
利用五力模型分析企业市场
行业竞争旳五种力量 有特点旳产品能够有力地对抗竞争者
和大买主 谨慎地观察购置者、供给商旳动向和
替代品旳出现 为潜在旳进入者制造障碍 抓住五种力量中旳关键旳力量
Strategic Management
问题
当您旳企业处于一 种有利可图或前景看好 旳行业当中,必然也会 有其他企业野心勃勃想 进入这块市场,为了捍 卫自己旳领土,你该怎 样做?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Strategic Management
本章主要内容
环境旳四个层次 行业发展态势 六种市场力量 行业内旳战略集团 辨认与捕获机会 发觉与规避威胁
Strategic Management
Questions
企业应树立怎样旳“环境观”?怎样对外部环境分解分析?它们之间旳 关系怎样?
未能考虑互补性品生产旳作用力对行业竞争 强度和盈利潜力旳影响。
Strategic Management
§3. 六种市场力量
一、供方 二、买方 三、替代品厂商 四、互补品厂商 五、同行厂商 六、潜在进入者
Strategic Management
六种市场力量互动关系分析模型
资源供方:员工、社会、股东 ——企业运营基础
Strategic Management
第三章经营环境分析
![第三章经营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37053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f.png)
指在营销环境中所出现的对 营销环境中所出现的不利的
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吸引力 发展趋势及由此形成的挑战
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企 。如果企业不采取果断行动
业拥有竞争优势或有得到更 ,这种不利的趋势将导致营
of Substitutes
供应商谈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Suppliers
产业内现有竞争对手 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Rivalry
买方谈价能力
Bargaining Power
of Buyers
新进入者威胁
Threat of
New Entrants
2024/8/2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强制性和 不可控性) 2、差异性(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 业的影响不同,这决定了企业战略的多样性) 3、动态性(要求企业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 变化的环境,以便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4、相关性(如电力供应状况对家电市场的影 响)
2024/8/2
2
企业环境的构成
自然 资源
多营销成果的可能性。
销企业的市场地位被侵蚀。
2024/8/2
5 5
二、宏观环境分析
▪ 1、人口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自然资源环境分析 ▪ 4、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 5、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6、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024/8/2
6
1、人口环境分析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位因素。市场是由有
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即能够用以作为个人 消费或储蓄的数额。
可任意支配收入: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掉相当一部
环境学概论 第三章水体环境解读
![环境学概论 第三章水体环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d3afc26294dd88d0d26b2c.png)
3.水资源的特性(与其它自然资源相比)
A B C D 资源的循环性 储量的有限性 分布的不均衡性 利用的多用性
E
利害的两重性(图)
5
4.地球上局部存在水荒的原因
A B C 淡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平衡 城市、工业区高度集中,耗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 突出。(图A) (图B)
二.天然水的水质 1.天然水化学成份的形成 2.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3.各种类型的天然水质 4.天然水体的自净作用
*放射性类
来源:核武器试验;原子能工业排放或泄漏 。 危害:主要通过α、β、γ等射线损害人体组织,并可在人
体内蓄积,促成贫血、白血球增生、恶性肿瘤等病
症,严重的可导致生命危险。
19
第二节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
一.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
1.推流迁移: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 此过程中污染物质总量不变,浓度也不变 2.分散作用:包含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三个方面。 此过程中污染物质总量不变,但浓度减小 3.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进入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两大类: 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 此过程中污染物质总量与浓度均发生变化
1.有机物生物化学分解 ①水解反应: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
结合生成较简单化合物的反应。
②氧化反应:包括脱氢作用和脱羧作用两类 2.耗氧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代表性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油类;蛋白质 (1)碳水化合物
25
(2)脂肪和油类
(3)蛋白质
26
需氧有机物降解的共同规律是:首先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 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降解的后期产物都是生成各 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可以继续分解,其最终产物是CO2、 H2O及NO3-等;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硝化、酸性发酵等过程, 其最终产物除CO2、H2O外,还有NH3、有机酸、醇等。 2.耗氧有机物降解与溶解氧的平衡 在污染河流中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影响着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耗氧作用:指有机物分解和有机体呼吸时耗氧,使水中溶解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73e10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2.png)
五替代品的压力
1 行业中引起替代的原因 2 替代品的种类 3 替代的经济性 4 替代品的替代途径
六对波特五种竞各力模型的评价
1 波特模型的优点 1 以企业所在行业为研究对象 波特认为企业所在行业构 成了企业环境的最关键部分;行业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 竞争规则的确立及可供选择的竞争战略;产业结构分析是 确立竞争战略的基石;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 点;从而为企业制定出有利竞争地位的战略 为推动企业竞 争战略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 2 以产业盈利潜力作为分析的日标 波特认为;一个产业内 部竞争状态取决于5种本竞争力量的消长兴衰 而其中每种 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 技术因素和特征的影响;它们共 同决定着一个产品行业的竞争强度和盈利能力 3 用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5种竞争力量的来源 及作用方式
新进入者进入壁垒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规模经济 2 产品差异壁垒 3 资金需求壁垒 4 资源供应壁垒 5 销售渠道壁垒 6 其他成本因素壁垒 7 政府政策及有关法律限制的壁垒
8 原有企业的反应
9 资产专用性壁垒
10 进入壁垒的其他因素
二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以下六个 因素: 1 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大小 2 行业增长速度的快慢 3 固定费用和存储费用的高低 4 产品特色与用户的转变费用 5 行业内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6 退出壁垒
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 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 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常 用的主要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国民收入NI 人均国民收入ANI 经济增长速度 等 对企业而言;从这些指标中可以认识国家经济全 局发展状况;利用全国 各省市和企业自身的数据对 比;加之时间序列各年度数据的比较;可以从中认识 该国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工作环境的发展变化;这对 企业是有帮助的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详述
![第一章环境系统分析概论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bdfd1ec4a8114431b80dd8d5.png)
3. 阶层性
子系统或者系统元素在系统中是按照一 定的层次结构排列的 , 组成一定的递阶结 构, 每一个子系统或系统元素的位置是按照 系统的功能确定的。由于子系统或系统元 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差别 , 使它们之间形成 如下 3 种关系。
系统的递阶结构图
4. 相关性
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存在着 联系和相互作用, 没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元 素不会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每一个元素的 变化都会对其他元素产生影响。这些联系和 作用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制约,有的相互 拮抗。
5.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了一个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特征。 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但它们都是 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一个总体的,因此即使每一个 元素都不很完善,但也可能组合出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系 统。反之即使每一个元素都具有良好的性能,如果它的整体 结合性很差,就不可能构成一个性能优良的总系统。
张从版《环境评价与衡量》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与衡量》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72ac793c1ec5da50e270ad.png)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第三章《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一、概念1.大气监测评价法2.API3.风廓线公式4.大气稳定度二、公式1.上海大气污染指数2.高斯公式的地面及源高修正公式3.高斯地面浓度分布公式4.高斯下风轴线浓度分布公式三、计算题1.地处平原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100m,SO2产生量180kg/h,烟气脱硫效率70%,在其正南1000m处有一医院,中性条件下烟囱出口处风速 6.0m/s,σy=100m,σz=75m,试求当吹北风时工厂排放的SO2在该医院1小时平均浓度贡献值。
第三章-组织环境分析
![第三章-组织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a7333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3.png)
影响和改变环境
1.通过广告来影响环境。 2.签订有利的长期合约。 3.与其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合作。 4.兼并、收买和建立战略联盟。 5.影响政府和权力机关的决策。
四、环境聚焦
信息社会、全球化和企业伦理是当今环境的三大趋势, 它们对企业管理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新世 纪的管理者,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主流,认识环境变化对 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
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集中在:
1.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严格地集中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利润的 最大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可能降低经济效益。 2.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使企业负担过量的成本,从而使企业 不能调配资源用于社会性活动。 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费用会被加到产品价格中去,这样,在 国际市场上从事销售的本国公司就会处于不利地位,而其他国家 的与它们竞争着的公司却不必承担这类社会成本。 4.企业拥有足够的权力,而额外的社会卷入会进一步增强其 权力与影响。 5.企业界人士缺乏处理问题的本领。他们所接受的培训和经 验是同经济事务有关,他们的本领不可能适用于处理社会问题。 6.不存在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会计责任,然而,除非可以确定 会计责任,否则企业不会卷入社会问题。 7.缺乏对卷入社会活动的全力支持,因而,持有不同观点的集 团之间所有的分歧就会造成相互摩擦。
• 顾客:为购买组织产品和 服务支付货币的人或组织
• 供应商:供应商是为其他 组织提供资源的组织
• 管制者:管制者指的是在 任务环境中可能控制、立 法限制或以其他方式影响 组织的政策和实践的要素
组织的任务环境(续)
• 利益集团:由试图影 响组织的人所构成的 群体。
• 战略合作伙伴(亦称 战略联盟)――两家 或更多的公司在合资 公司或其他形式的伙 伴关系中共同工作。
公司战略管理第三章_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公司战略管理第三章_企业内部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abde36cc22bcd126ff0cff.png)
研究开发能力是指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专利的能力, 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
2020年11月5日星期四
(二)生产运作能力
生产运作能力是企业将经营要素转化为企业最终产品的能力。生 产运作能力包括生产过程、生产能力、库存、人力和质量管理五个 方面。
(三)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是指企业在确定目标市场和制订营销策略方面的 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包括市场调查、目标市场定位、营销组合决策 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020年11月5日星期四
(四)人力资源能力
人力资源能力是指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能力,包括人力 资源规划、招聘计划、职务设计与分析、员工的招聘与选择、员工 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工资福利、劳资关 系、安全与保健等内容。
(五)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管理能力是指企业对信息的辨别、获取、处理和使用的综 合能力。
产品的销售做准备,包括产成品的库存、调配、运输、车辆调度、 订单处理和生产进度安排等环节。
(4)市场销售。 市场销售是指促进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活动,包括广告、
促销、定价、渠道选择与管理、销售队伍管理等活动。 (5)服务。 服务是指企业为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而向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
活动,包括送货、安装、维修、培训、咨询、零部件供应和产品调 整等活动。
企业资源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是指企业可以利用的、 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支撑的各类要素 的总和。企业资源中不仅包括企业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还包括 企业可以利用的“合作”组织的资源和公共资源。 “合作” 组织的资源主要包括租赁资源、虚拟资源、战略联盟组织资源、 客户资源、购买专利等。
价值是指顾客所认知的利益,成本是指顾客为获得其所期望的 价值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和费用。价值链包括价值活动和盈余两部分。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整理 复习笔记
![环境系统分析复习整理 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768188b6bec0975f465e24c.png)
第一章 环境系统分析概论体的,因此 即使每一个元素都不很完善,但也可以组合出一个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4.系统分析的定义:系统分析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队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探索过程,通过分解与综合的反复协调,寻求满足系统目标的最佳方案。
(系统分析的最大特点是追求总体目标的最优)人体和生态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原理和环境经济学等为依据,并综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理论,采用现代管理的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环境问题和防止工程进行系统分析,谋求整环境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系统,生态保护区系统,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水污染控制系统, 都市生态环境系统环境管理功能: 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执法系统, 环境规划管理系统 ,排污申报管理系统, 环境统计管理系统 ,排污收费管理系统污染物的发生与迁移过程产业类型:污染物发生系统,污染物输送系统,污染物处理系统,接受污染物的环境系统, 矿山环境系统,冶金环境系统,环保产业系统第二章 数学模型概述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 两个假设:所有自变量的值均不存在误差,因变量的值则含有测量误差与各自测量点拟合最好的直线为能使各点到直线的竖向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也就是将尽可能地靠近所有的点)。
设有n 对x.,y 的值适合线性方程y=mx+b 。
如果已知b 、m 的值,就可以根据自变量xi 的值计算出对应的因变量的值设为yi ’,另di 为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偏差,则: di =yi -yi ’=yi -(b+mxi )偏差平方和:2211[()]n ni i z di yi b mxi ====-+∑∑为使平方和最小,他们必需满足必要条件:0z b ∂=∂0z m ∂=∂解得:2. 模型的检验:(图形表示法,相关系数法,相对误差法)相关系数法: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计算值和观测值的吻合程度的量,用r 表示:其中yi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 y ,'yi 为测量值和计算值的平均值。
A值法计算某新区SO2的大气环境容量
![A值法计算某新区SO2的大气环境容量](https://img.taocdn.com/s3/m/4c6a416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3.png)
A值法计算某新区SO2的大气环境容量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是实现环境质量保护的基础和前提,选取合适的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模式,准确测算区域大气环境容量可以对该地区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标准进行合理的规定,而且也为该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大气环境的系统规划管理。
利用国家环保局1991年制定的《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规定的方法,是基于箱模型推导得到的宏观总量控制的法,即A值法。
本文采用A值法作为计算某新区SO2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最终计算得到某新区SO2的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64732 t/a,即某新区每年可排放的SO2的最大量为64732 t/a 。
关键词:某新区,SO2大气环境容量,单箱模型,A值法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与内容1.1.1 课题研究背景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篇公告称在全球环境监测网所监测的全球共54个国家的270多个城市,排列出的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占有7名而且位置都比较靠前,其中某居于第四名;根据1999年我国环保总局提供的环境监测报告可以知道,到1999年全国的47个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比例超过66%;据2002年度对全国343个市县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可知,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城市比例占到全部统计城市的66.2%。
由此可见,保护大气环境质量任重而道远。
某新区作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本文首先通过对某新区的区位优势分析使了解新区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新区内的环境概况,大气污染现状,污染源情况等的调查研究做出准确的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进一步说明对某新区进行SO2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的重要意义[2]。
之后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多种大气环境容量控制方法模型的比较分析和新区功能区的划分,结合气象基础资料,最终决定选取结构简单的A值法,作为新区SO2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研究模式,准确测算新区的SO2的大气环境容量,从而为某新区的SO2大气环境总量控制的规划建设及污染物排放限额标准的制定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3]。
第3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第3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bd8a8f49649b6648d74792.png)
3.成熟期 销售趋向饱和(重复购买成为顾客行为的重要特征) 产品设计缺乏变化 生产能力开始过剩 竞争激烈 利润不再增长甚至开始回落 4.衰退期 销售明显下降 生产能力过剩 竞争趋于饱和(由于某些企业的退出) 利润大幅下降
二、行业竞争结构
供应者
潜在的加入者
种种的限制;二是也保护着企业的合理竞争与 正当权益。
3、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等政策 产业政策:影响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税收政策: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投资决策 4、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虽然政企分开,但仍不能忽视政府对企业的影
响。 5、其他政治利益集团:消费者协会、绿色环
二、外部环境的分类
1、一般环境 1.1定义:对企业具有长期的、非直接影响的因素构成的。 1.2构成要素:经济的、政治法律的、社会文化的、技术的、自然环境的。 2、任务环境 2.1定义 相对一般环境而言的,对企业活动具有直接的、短期效果非常明显的因
素构成的。 2.2构成要素 政府、上级主管、竞争对手、供应商、当地的社会团体、消费者、股东。 3、相关环境(战略环境) 3.1定义 对企业战略绩效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是来自于一般环境的因素
三、社会文化因素
指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社会道德、文化传统、 人口变动趋势,文化教育、价值观、社会结构等。
1、传统——社会习惯 春节、圣诞节给某些行业带来机会 2、价值观念 个人自由、集体利益与企业文化 3、社会发展趋向 对物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追求更高层次需要。如衣服的
环保立法 外贸立法 就业立法 政治制度体制 对外国企业态度 特殊经济政策
企业 战略
国家研发支出 行业开发支出 科技重点 专利保护 新产品新技术 的商品化
第三章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
![第三章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3b82774700abb68a882fb46.png)
0.2 0.04
0.138
1.0 0.30
例子
•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1、单项质量指数法。
pi
ci si
• pi: 大气环境质量指数
• Ci: 监测值mg/m3
• si: 评价质量标准限值mg/m3
•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n
p
max
pi
(
1 n
pi )
i 1
4、采用环境质量相对百分数作为单因子评价指数 • 用于景观生态学评价和生物多样性评价 ;
如景观多样性指数(H): H=-∑(Pi·lnPi) 式中:Pi为某类型景观所占面积百分数。 • 该值越大,景观多样性越好
二、多因子指数
• 1、加和型分指数 • (1)简单加和型分子数
I=∑Ii • (2)矢量加和式环境质量分指数
• 例生态评价中的标定相当量(系数): Pi=Bi/Boi
式中Pi为评价系数;Bi表示植被生物量、物种量等贮量;Boi 表示标定植被生物量、标定物种量等相对贮量。
• 主要针对环境中的非污染生态因子进行评价,因为 生态因子的地域性很强,很 难在大范围内制定统一 的国家标准。
• Pi值越大,环境质量就越好;越小,环境质量越差。
表1 空气污染指数对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污染指数
API
50 100 200 300 400 500
SO2 (日均 值) 0.050 0.150 0.800 1.600 2.100 2.620
污染物浓度(毫克/立方米)
NO2 (日均 值)
PM10 (日均 值)
CO
O3
(小时均 (小时均
值)
值)
0.080 0.050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https://img.taocdn.com/s3/m/f148cfe85ef7ba0d4a733be7.png)
• 进度判断预测 属定性预测,最多不过是半定量的预测 方法,较适用于宏观的具有战略性的长期预测。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的预测
利用日、旬、月、年的工作(或工程)进度
资料统计,根据期内执行任务的进展情况,结合其它有关实际 推测期末能否完成任务的程度(进度)。 • 平衡判断预测 • 集合判断预测 利用几个或几十个(或者更多)的环境指标 德尔斐法,是组织集体思维交流过程。
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环境监测 环境预测
环境标准
环境审计
第一节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不断发现新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掌握污染物的迁移、 转化规律,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启示和可靠的数据。 污染源监测:检查、督促各企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质量监测:掌握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为选择防治
部的变化过程,而是直接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实
际观测,通过教学处理而建立起来。
黑箱模型建立比较快,因为没有考虑系统内
部的变化过程,则需要对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进 行类推,反复检验和标定才能实际应用。
模型识别
模型的标定和模型的检验统称之为模型的识别,
它的目的在于确定预测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模型标定
利用一组或多组已得到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对选 用或建立的预测模型各个参数以及模型的结构进行调 整和修改,以便使模型的输出数据与实际数据的误差 在允许范围内,确定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
不可再生资源
• 管理目标是: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减缓不可再生资源的
第三节
环境管理手段
环境管理的主体与直接管理对象
“公共委托”理论:国家作为全体国民利益的代表,可以 从全社会最根本利益出发,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相关的 社会行为进行管理。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环境分析
![管理学第三章组织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8ce85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f.png)
第三讲组织环境分析一、企业环境概述系统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系统管理理论学派:把组织看作一个统一,目标明确, 由相关部分组成的系统,而不是单独对待组织的各个部门1></a>.这种观点使管理者把组织看作一个整体和一个更大的外部环境的一部分.1) 把企业等各种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看待.2) 企业是由各种子系统组成的整体.3) 企业管理必须坚持系统观点.权变方法(contingency approach,有时也叫情景方法, 情景管理论, 形式管理论, 情况决定论)--“看情况而定”:管理者的任务是指出在特定的情况,特定的环境,特定时间哪种方法对实现管理目标最有帮助.(一)环境研究的必要性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外部的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力量统称为宏观环境。
外部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为组织的生产经营提供条件和制约动态的环境为组织不断提供机会和威胁要想能动地适应环境,就必须研究外部环境掌握、预见、利用、引导企业面临的环境层次企业组织内部产业环境政治力量技术力量经济力量社会力量宏观环境外部分析宏观环境法律和规则社会价值和生活模式人口因素技术环境经济环境COMPANY供应商替代品消费者潜在竞争者竞争企业直接的行业和竞争环境COMPANY(二)组织宏观环境分析组织的宏观环境就是指在国家或地区的水平上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社会力量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泛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组织必须明确其所在的国家和政府目前禁止哪些事物,允许哪些事物及鼓励哪些事物,从而使组织活动符合全社会利益并受到有关方面的保护和支持。
劳动力资源丰富,总体市场规模大,有利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
如果居民基本得到了充分满足,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对企业造成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素质,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影响劳动力的技能和需求层次,以及消费行为的基本特点一方面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会对某些产品产生偏好左右人们对组织活动方式及成果的态度与偏好影响着社会成员对组织存在的理由和目标的认识影响到该社会中各类机构的基本组织文化类型和变化趋向,以及商业行为的伦理、道德习惯和作风等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
SWOT模型的分析
![SWOT模型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4bfdf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a.png)
SWOT模型的分析和改进目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 SWOT模型的简介2第三章 SWOT分析的原理3 3.1 SWOT模型形成的基础和根据33.2 SWOT模型分析过程中的隐含假定33.2.1外区分假定43.2.2 利害区分假定43.2.3 静态分析的假定4第四章SWOT分析的过程4 4.1了解行业环境基础,即行业背景44.2识别行业中的关键成功因素54.3罗列行业中的关键成功因素5第五章SWOT的局限85.1 SWOT对企业制定长期战略提供参考存在缺陷。
85.2 SWOT的隐含假定的局限性95.2.1外区分的假定95.2.2利害区分假定的局限105.2.3 静态分析的局限性115.3 SWOT模型很难将几个复杂的情况表现出来115.4 SWOT模型难于将已知的优劣情况量化处理。
12第六章改进方案126.1权重比例136.2引入代表领先程度的量——领先系数146.2.1领先系数的含义156.2.2 领先系数的数学计算166.3机遇趋进程度和紧迫程度166.3.1机遇趋进程度和紧迫程度含义176.3.2对机遇趋进程度和紧迫程度的分析过程176.4改进SWOT结构18第七章案例分析20结语23参考文献24辞25第一章前言本文介绍SWOT 模型的产生背景,隐含假设,模型的缺陷和改进方案。
本文的创新点有二:一是在SWOT模型中用数量标出了各个元素的重要程度。
二是在于改进方案提出了一个衡量领先程度的系数——领先系数。
该系数的建立体现了博弈论(game theory)思想。
模型的改进一定程度的解决了SWOT模型因为其缺陷而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使其更能适应现今商业环境。
文中从SWOT模型的产生的理论根据中分析处了SWOT模型的隐含假设:外区分利害区分静态分析假定,并根据SWOT模型的产生依据介绍了模型的分析原理和分析步骤。
SWOT模型的优点在于以下几点:1.结构化:在形式上,SWOT模型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象限赋予了各自的特殊意义SWOT模型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全面;2.系统性:在容上,SWOT模型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部资源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 Dc dC 当物质量为衰减时: 0 = kC (c1 c2 ) dt Dt dt
综合三种作用的图像理解
推流只改变位 置,不改变其 分布、总量 分散改变位置 以及分布,不 改变其总量 衰减改变其 总量
c 2c 2c c c = Dx 2 Dy 2 ux uy kc = 0 t x y x y
均匀流场中,解析解为:
C(x, y) = Qu x 4 hx Dy Dx exp( (y u y x / u x )2 4Dy x / u x kx ) ux
本章主要掌握内容: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主要运动形式 (三种)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扩散作用 (三种)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零维模型的推导 不同的排污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的求解
一.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
1. 基本概念
(1) 环境介质:能帮助传递物质和能量的物质,传递 过程中物质与能量有可能有耗散。 (2) 运动:事物状态的变化,如位置、速度、密度、 形态、质量、温度、带电量及组成成分 的变化。
均匀、稳定流场中,Dx和uy可以忽略,则上式简化为:
C(x,y )
u x y 2 kx = exp( ) 4Dy x u x h 4 Dy xu x Q
b. 有限边界的排放
假设存在两个边界,污染源位于两个边界 之间,考虑边界的反射作用,此时可以通 过假设的虚源来模拟边界的反射作用。 如图:
假设: 污染物质点与介质很好融合,具有相同流体 力学性质; 可以均匀分散,不产生絮凝、沉淀和挥发; 可以将污染物质点作为介质质点进行研究。
模型应用范围: A 零维模型 (假定内部无浓度梯度,浓度均匀化) 适合于箱体、湖泊、水库环境 B 一维模型 (在一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细、长、浅的河流环境 C 二维模型 (在二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宽、长、浅的大型河流、河口、海湾、浅湖 D 三维模型 (在三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宽、长、深的大气、河口、海洋、深湖
稳态推流存在的情况下,忽略弥散作用,此时:
kx C = C0 exp( ) ux QC1 qC2 C0 = Qq
Q,q分别为河流和污水的流量;C1、C2河流中 污染物的本底浓度和污水中污染物浓度。
3. 二维模型的稳态解
a. 无边界排放
稳态条件下有 c = 0 ,假设在z方向上不存在浓度 梯度,所以: t
dc V =Qc0 S rV Qc dt
进入量 源(生成) 衰减量 输出量
若S=0,污染物在反应器内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 动力学降解规律,即r = -kc,则:
S
Q,C0 C Q,C V
dc V = Qc0 kc V Qc dt = Q(c 0 c) kc V
3. 一维模型的推导
虚源1的贡献
虚源2的贡献
式中B为扩散环境的宽度
如果污染源位于边界上,环境宽度为无限大, 此时的解为:
C(x,y )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2Q Q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Dy xu x
这段河道中 的总水量m3
Q
x
S
z
L
ux uy
Δt
y
图 推流迁移运动示意图
质量
L QC = c = uc Dt SDt
X轴方向通量: fx=uxc Y轴方向通量: fy=uyc Z轴方向通量: fz=uzc
(2) 分散运动:物质浓度总从高处向低处扩散。 污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扩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 湍流扩散和弥散三种。
b. 有边界约束 实源排放 如果污染物扩散受到边界的影响,需要考虑边界 的反射作用,此时瞬时点源二维模型的解析解:
(y 虚源排放 u y t)2 QC0e (x u x t) C(x, y,t) = (exp( ) 4Dx t 4Dy t 4 ht Dx Dy
2
k t
(x u x t) +exp( 4Dx t
b. 湍流扩散:由于流体的湍流运动造成污染团内部质 点的各种状态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间平均值的随机脉 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Dc = c2 c1
C1
*
C2
*
Dx
湍流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根据Fick第一定律:
I 2 = Ex x C x
I
2 y
C = Ey y
C = Ez z
2
(2b y u y t)2 4Dy t
))
式中b为实源或者虚源到边界的距离。
如果b=0,说明什么?
四. 稳定源排放的解析解
稳态:在环境介质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如果 污染物稳定排放,其在环境中的分布是稳定的, 这时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将不会随时间 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1. 零维模型的稳态解 稳态条件下,dc/dt=0,可得:
a. 分子扩散:由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其速度与“热”有关。分子扩散符合Fick第一定律 (质量通量),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 浓度梯度成正比。 浓度梯度:在某个方向上的浓度变化率
z
I1 Z I1
Δc= c2- c1
X
*
x
x *
c2 Δx
c1
I1 Y
y
分子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因此,根据Fick定律写出:
A:只有推流迁移
B:推流迁移 +扩散
C:推流迁移 +扩散+衰减
D:推流迁移 +衰减
E:无推流迁 移仅有扩散
F:无推流迁移 有扩散+衰减
二. 基本模型的推导
定义: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 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本质:反映了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 特征,即推流迁移,分散和降解。
实源
虚源 上边界 实源 下边界 虚源 环境宽度无穷大 环境宽度有限
图 二维稳态点源的中心排放
此时的解为:
C(x,y ) Q
实源贡献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u x (nB y)2 u x (nB y)2 exp( ) exp( ) 4Dy x 4Dy x n =1 n =1
c c ux kc = 0 t x
解为:
kx C(x, t) = C0 exp( kt) = C0 ( ) ux
b. 考虑弥散作用,即Dx≠0, 得:
c 2c c Dx 2 u x kc = 0 t x x
通过数学拉普拉斯变化及其逆变换求得方程解为:
QC0 C= = (Q kV) C0 V 1 k Q
污染物的 理论停留 时间
2. 一维模型的稳态解 稳态条件下,dc/dt=0,可得:
2c c Dx 2 u x kc = 0 x x
如果给定初始条件x=0, C=C0一维模型的解析解为:
ux x 4kDx C = C0 exp( (1 1 )) 2 2Dx ux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物质增量 (浓度变化速度) 衰减速度常数
dC = kC dt
以上数学模型是一阶一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 的是某物质“浓度”变化速率,是该物质 “浓度” 本身的常系数一次函数,又称一级动力学模型。
c1
* t1
c2
* t2 t
dC Dc c2 c1 = dt Dt t 2 t1
如果污染源位于宽度为B的边界上,同样通过假 设虚源来模拟边界的反射作用,此时的解为:
C(x,y )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2Q
u x (2nB y)2 u x (2nB y)2 exp( ) exp( )) 4Dy x 4Dy x n =1 n =1
I
2 z
Ex, Ey, Ez为x, y, z 三个方向的湍流扩散系数,一般x, y 方向的扩散系数大于z方向的扩散系数; 为环境介质 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
c. 弥散扩散:由于介质宏观运动(流速)分布不 均匀造成流体形变引起的扩散。
c1
c2
C1
C2
Dx
弥散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C I = Dx x
2. 瞬时点源排放的二维模型 a. 无边界约束 假定所研究的二维平面式x,y平面,无边界约束, 瞬时点源二维模型的解析解为:
(x u x t) C(x, y,t) = exp( 4Dx t 4 ht Dx Dy QC0
2
(y u y t)2 4Dy t
kt)
式中uy为y方向的速度分量;Dy为y方向的弥散系 数;h为平均扩散深度。
S
Q,C0 C Q,C V
V为反应器的体积;k衰减速度常数; 在Δt= t1-t2的时段内,浓度Δc=c2-c1, 质量变化:m=Vc1-Vc2=V(c2-c1)=VΔc
单位时间的质量变化量:
Dm Dc =V Dt Dt
当Δt 趋于0时,取极限得:
Dc dc V V Dt dt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单位时间的质量变化量表示为:
通常n取2-3
五. 污染物在均匀流场中的分布特征
1. 浓度场的正态分布 (1) 一维流场(瞬时点源)
C x, t = x u x t exp exp kt 4 Dx t 4 D x t M
2
令
x = 2 Dx t
M
则: C x, t = A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