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物质增量 (浓度变化速度) 衰减速度常数
dC = kC dt
以上数学模型是一阶一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 的是某物质“浓度”变化速率,是该物质 “浓度” 本身的常系数一次函数,又称一级动力学模型。
c1
* t1
c2
* t2 t
dC Dc c2 c1 = dt Dt t 2 t1
虚源1的贡献
虚源2的贡献
式中B为扩散环境的宽度
如果污染源位于边界上,环境宽度为无限大, 此时的解为:
C(x,y )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2Q Q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Dy xu x
假设: 污染物质点与介质很好融合,具有相同流体 力学性质; 可以均匀分散,不产生絮凝、沉淀和挥发; 可以将污染物质点作为介质质点进行研究。
模型应用范围: A 零维模型 (假定内部无浓度梯度,浓度均匀化) 适合于箱体、湖泊、水库环境 B 一维模型 (在一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细、长、浅的河流环境 C 二维模型 (在二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宽、长、浅的大型河流、河口、海湾、浅湖 D 三维模型 (在三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宽、长、深的大气、河口、海洋、深湖
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只在一个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时,常用一维模型进行描述。
河流
输入:
输出:
变化=输入-输出-衰减
均匀流场
一维模型:
二维模型:
三维模型:
三. 非稳定源排放的解析解
1. 一维流场中的瞬时点源排放 a. 忽略弥散作用,即Dx=0, 2 c c c = Dx 2 u x kc t x x 可得:
a. 分子扩散:由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其速度与“热”有关。分子扩散符合Fick第一定律 (质量通量),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 浓度梯度成正比。 浓度梯度:在某个方向上的浓度变化率
z
I1 Z I1
Δc= c2- c1
X
*
x
x *
c2 Δx
c1
I1 Y
y
分子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因此,根据Fick定律写出:
2
(2b y u y t)2 4Dy t
))
式中b为实源或者虚源到边界的距离。
如果b=0,说明什么?
四. 稳定源排放的解析解
稳态:在环境介质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如果 污染物稳定排放,其在环境中的分布是稳定的, 这时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将不会随时间 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1. 零维模型的稳态解 稳态条件下,dc/dt=0,可得:
1. 质量守恒原理
进 入 量 系统 存量 出 去 量 t2时刻:存量2
t1时刻:存量1
对于输入端:物质总量=存量1+进入量 (1) 对于输出端:物质总量=存量2+出去量 (2) 存量1+进入量=存量2+出去量 存量2-存量1=进入量-出去量 存量的变化量(增量)=进入量-出去量
2. 零维模型的推导 (完全混合) 定义:研究范围内,不产生环境质量的差异, 类似一个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
3 x
I 3 = Dy y
C y
C I = Dz z
3 z
为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的空间平 均值;D为x,y,z三个方向上的弥散系数。其余符号 意义同前。
C
(3) 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分为稳定和非稳定物质两类。 对于非稳定物质,由于生物或化学的作用,由一种 物质变化为另一种物质,对原物质是衰减了,而对 于新生物质而言则是增生了。
C Dc I = Em Em x Dx
1 x
浓度梯度的负方向
分子扩散系数
X上某点浓度梯度
I
I
1 y
= Em
= Em
C y
C z
1 z
式中: I—三个方向x,y,z上的污染物扩散通量; 单位:物质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Em—分子扩散系数,各个方向同性且相同。
这段河道中 的总水量m3
Q
x
S
z
L
ux uy
Δt
y
图 推流迁移运动示意图
质量
L QC = c = uc Dt SDt
X轴方向通量: fx=uxc Y轴方向通量: fy=uyc Z轴方向通量: fz=uzc
(2) 分散运动:物质浓度总从高处向低处扩散。 污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扩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 湍流扩散和弥散三种。
b. 湍流扩散:由于流体的湍流运动造成污染团内部质 点的各种状态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间平均值的随机脉 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Dc = c2 c1
C1
*
C2
*
Dx
湍流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根据Fick第一定律:
I 2 = Ex x C x
I
2 y
C = Ey y
C = Ez z
稳态推流存在的情况下,忽略弥散作用,此时:
kx C = C0 exp( ) ux QC1 qC2 C0 = Qq
Q,q分别为河流和污水的流量;C1、C2河流中 污染物的本底浓度和污水中污染物浓度。
3. 二维模型的稳态解
a. 无边界排放
稳态条件下有 c = 0 ,假设在z方向上不存在浓度 梯度,所以: t
I
2 z
Ex, Ey, Ez为x, y, z 三个方向的湍流扩散系数,一般x, y 方向的扩散系数大于z方向的扩散系数; 为环境介质 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
c. 弥散扩散:由于介质宏观运动(流速)分布不 均匀造成流体形变引起的扩散。
c1
c2
C1
C2
Dx
弥散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C I = Dx x
实源
虚源 上边界 实源 下边界 虚源 环境宽度无穷大 环境宽度有限
Fra Baidu bibliotek
图 二维稳态点源的中心排放
此时的解为:
C(x,y ) Q
实源贡献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u x (nB y)2 u x (nB y)2 exp( ) exp( ) 4Dy x 4Dy x n =1 n =1
dc V =Qc0 S rV Qc dt
进入量 源(生成) 衰减量 输出量
若S=0,污染物在反应器内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 动力学降解规律,即r = -kc,则:
S
Q,C0 C Q,C V
dc V = Qc0 kc V Qc dt = Q(c 0 c) kc V
3. 一维模型的推导
b. 有边界约束 实源排放 如果污染物扩散受到边界的影响,需要考虑边界 的反射作用,此时瞬时点源二维模型的解析解:
(y 虚源排放 u y t)2 QC0e (x u x t) C(x, y,t) = (exp( ) 4Dx t 4Dy t 4 ht Dx Dy
2
k t
(x u x t) +exp( 4Dx t
2. 瞬时点源排放的二维模型 a. 无边界约束 假定所研究的二维平面式x,y平面,无边界约束, 瞬时点源二维模型的解析解为:
(x u x t) C(x, y,t) = exp( 4Dx t 4 ht Dx Dy QC0
2
(y u y t)2 4Dy t
kt)
式中uy为y方向的速度分量;Dy为y方向的弥散系 数;h为平均扩散深度。
通常n取2-3
五. 污染物在均匀流场中的分布特征
1. 浓度场的正态分布 (1) 一维流场(瞬时点源)
C x, t = x u x t exp exp kt 4 Dx t 4 D x t M
2
令
x = 2 Dx t
M
则: C x, t = A x
A:只有推流迁移
B:推流迁移 +扩散
C:推流迁移 +扩散+衰减
D:推流迁移 +衰减
E:无推流迁 移仅有扩散
F:无推流迁移 有扩散+衰减
二. 基本模型的推导
定义: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 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本质:反映了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 特征,即推流迁移,分散和降解。
c 2c 2c c c = Dx 2 Dy 2 ux uy kc = 0 t x y x y
均匀流场中,解析解为:
C(x, y) = Qu x 4 hx Dy Dx exp( (y u y x / u x )2 4Dy x / u x kx ) ux
QC0 C= = (Q kV) C0 V 1 k Q
污染物的 理论停留 时间
2. 一维模型的稳态解 稳态条件下,dc/dt=0,可得:
2c c Dx 2 u x kc = 0 x x
如果给定初始条件x=0, C=C0一维模型的解析解为:
ux x 4kDx C = C0 exp( (1 1 )) 2 2Dx ux
本章主要掌握内容: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主要运动形式 (三种)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扩散作用 (三种)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零维模型的推导 不同的排污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的求解
一.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
1. 基本概念
(1) 环境介质:能帮助传递物质和能量的物质,传递 过程中物质与能量有可能有耗散。 (2) 运动:事物状态的变化,如位置、速度、密度、 形态、质量、温度、带电量及组成成分 的变化。
均匀、稳定流场中,Dx和uy可以忽略,则上式简化为:
C(x,y )
u x y 2 kx = exp( ) 4Dy x u x h 4 Dy xu x Q
b. 有限边界的排放
假设存在两个边界,污染源位于两个边界 之间,考虑边界的反射作用,此时可以通 过假设的虚源来模拟边界的反射作用。 如图:
M为污染 物瞬时投= C(x, t) 放量, M=QC0
uxC0
(x u x t) exp[为河流 ]exp( kt) A 4D 4 Dx t 截面积, x t
2
(x u x t)2 C(x,t) = [exp( ]exp( kt) 4Dx t A 4 Dx t M
且A=Q/ux
dC 当物质量为增生时: dC Dc 0 = kC (c2 c1 ) dt Dt dt
dC Dc dC 当物质量为衰减时: 0 = kC (c1 c2 ) dt Dt dt
综合三种作用的图像理解
推流只改变位 置,不改变其 分布、总量 分散改变位置 以及分布,不 改变其总量 衰减改变其 总量
(3) 污染物:对环境生态系统(特别是人体健康)有不良 影响的物质和能量,即过量的有害物质, 污染物的质量相对于介质质量是微量的。
2. 污染物在介质中各种运动
重要
• 推流迁移运动
• 分散运动 • 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1) 推流迁移运动: 污染物迁移量(质量通量): (物质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如 g/m2s)
x u x t 2 exp exp kt 4Dx t 2
x 断面处出现最大浓度的时间是: t = ux
C x, t Max =
M
A x 2
exp kt
如果污染源位于宽度为B的边界上,同样通过假 设虚源来模拟边界的反射作用,此时的解为:
C(x,y )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2Q
u x (2nB y)2 u x (2nB y)2 exp( ) exp( )) 4Dy x 4Dy x n =1 n =1
S
Q,C0 C Q,C V
V为反应器的体积;k衰减速度常数; 在Δt= t1-t2的时段内,浓度Δc=c2-c1, 质量变化:m=Vc1-Vc2=V(c2-c1)=VΔc
单位时间的质量变化量:
Dm Dc =V Dt Dt
当Δt 趋于0时,取极限得:
Dc dc V V Dt dt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单位时间的质量变化量表示为:
c c ux kc = 0 t x
解为:
kx C(x, t) = C0 exp( kt) = C0 ( ) ux
b. 考虑弥散作用,即Dx≠0, 得:
c 2c c Dx 2 u x kc = 0 t x x
通过数学拉普拉斯变化及其逆变换求得方程解为:
dC = kC dt
以上数学模型是一阶一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 的是某物质“浓度”变化速率,是该物质 “浓度” 本身的常系数一次函数,又称一级动力学模型。
c1
* t1
c2
* t2 t
dC Dc c2 c1 = dt Dt t 2 t1
虚源1的贡献
虚源2的贡献
式中B为扩散环境的宽度
如果污染源位于边界上,环境宽度为无限大, 此时的解为:
C(x,y )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2Q Q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Dy xu x
假设: 污染物质点与介质很好融合,具有相同流体 力学性质; 可以均匀分散,不产生絮凝、沉淀和挥发; 可以将污染物质点作为介质质点进行研究。
模型应用范围: A 零维模型 (假定内部无浓度梯度,浓度均匀化) 适合于箱体、湖泊、水库环境 B 一维模型 (在一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细、长、浅的河流环境 C 二维模型 (在二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宽、长、浅的大型河流、河口、海湾、浅湖 D 三维模型 (在三个方向上有浓度梯度变化) 适合于宽、长、深的大气、河口、海洋、深湖
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只在一个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时,常用一维模型进行描述。
河流
输入:
输出:
变化=输入-输出-衰减
均匀流场
一维模型:
二维模型:
三维模型:
三. 非稳定源排放的解析解
1. 一维流场中的瞬时点源排放 a. 忽略弥散作用,即Dx=0, 2 c c c = Dx 2 u x kc t x x 可得:
a. 分子扩散:由分子随机运动引起的质点分散现象, 其速度与“热”有关。分子扩散符合Fick第一定律 (质量通量),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与扩散物质的 浓度梯度成正比。 浓度梯度:在某个方向上的浓度变化率
z
I1 Z I1
Δc= c2- c1
X
*
x
x *
c2 Δx
c1
I1 Y
y
分子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因此,根据Fick定律写出:
2
(2b y u y t)2 4Dy t
))
式中b为实源或者虚源到边界的距离。
如果b=0,说明什么?
四. 稳定源排放的解析解
稳态:在环境介质处于均匀稳定的条件下,如果 污染物稳定排放,其在环境中的分布是稳定的, 这时污染物在某一空间位置的浓度将不会随时间 而变化,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1. 零维模型的稳态解 稳态条件下,dc/dt=0,可得:
1. 质量守恒原理
进 入 量 系统 存量 出 去 量 t2时刻:存量2
t1时刻:存量1
对于输入端:物质总量=存量1+进入量 (1) 对于输出端:物质总量=存量2+出去量 (2) 存量1+进入量=存量2+出去量 存量2-存量1=进入量-出去量 存量的变化量(增量)=进入量-出去量
2. 零维模型的推导 (完全混合) 定义:研究范围内,不产生环境质量的差异, 类似一个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
3 x
I 3 = Dy y
C y
C I = Dz z
3 z
为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的空间平 均值;D为x,y,z三个方向上的弥散系数。其余符号 意义同前。
C
(3) 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分为稳定和非稳定物质两类。 对于非稳定物质,由于生物或化学的作用,由一种 物质变化为另一种物质,对原物质是衰减了,而对 于新生物质而言则是增生了。
C Dc I = Em Em x Dx
1 x
浓度梯度的负方向
分子扩散系数
X上某点浓度梯度
I
I
1 y
= Em
= Em
C y
C z
1 z
式中: I—三个方向x,y,z上的污染物扩散通量; 单位:物质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Em—分子扩散系数,各个方向同性且相同。
这段河道中 的总水量m3
Q
x
S
z
L
ux uy
Δt
y
图 推流迁移运动示意图
质量
L QC = c = uc Dt SDt
X轴方向通量: fx=uxc Y轴方向通量: fy=uyc Z轴方向通量: fz=uzc
(2) 分散运动:物质浓度总从高处向低处扩散。 污染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扩散作用包括分子扩散, 湍流扩散和弥散三种。
b. 湍流扩散:由于流体的湍流运动造成污染团内部质 点的各种状态的瞬时值相对于其时间平均值的随机脉 动而导致的分散现象。
Dc = c2 c1
C1
*
C2
*
Dx
湍流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根据Fick第一定律:
I 2 = Ex x C x
I
2 y
C = Ey y
C = Ez z
稳态推流存在的情况下,忽略弥散作用,此时:
kx C = C0 exp( ) ux QC1 qC2 C0 = Qq
Q,q分别为河流和污水的流量;C1、C2河流中 污染物的本底浓度和污水中污染物浓度。
3. 二维模型的稳态解
a. 无边界排放
稳态条件下有 c = 0 ,假设在z方向上不存在浓度 梯度,所以: t
I
2 z
Ex, Ey, Ez为x, y, z 三个方向的湍流扩散系数,一般x, y 方向的扩散系数大于z方向的扩散系数; 为环境介质 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
c. 弥散扩散:由于介质宏观运动(流速)分布不 均匀造成流体形变引起的扩散。
c1
c2
C1
C2
Dx
弥散扩散和浓度梯度示意图
C I = Dx x
实源
虚源 上边界 实源 下边界 虚源 环境宽度无穷大 环境宽度有限
Fra Baidu bibliotek
图 二维稳态点源的中心排放
此时的解为:
C(x,y ) Q
实源贡献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u x (nB y)2 u x (nB y)2 exp( ) exp( ) 4Dy x 4Dy x n =1 n =1
dc V =Qc0 S rV Qc dt
进入量 源(生成) 衰减量 输出量
若S=0,污染物在反应器内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 动力学降解规律,即r = -kc,则:
S
Q,C0 C Q,C V
dc V = Qc0 kc V Qc dt = Q(c 0 c) kc V
3. 一维模型的推导
b. 有边界约束 实源排放 如果污染物扩散受到边界的影响,需要考虑边界 的反射作用,此时瞬时点源二维模型的解析解:
(y 虚源排放 u y t)2 QC0e (x u x t) C(x, y,t) = (exp( ) 4Dx t 4Dy t 4 ht Dx Dy
2
k t
(x u x t) +exp( 4Dx t
2. 瞬时点源排放的二维模型 a. 无边界约束 假定所研究的二维平面式x,y平面,无边界约束, 瞬时点源二维模型的解析解为:
(x u x t) C(x, y,t) = exp( 4Dx t 4 ht Dx Dy QC0
2
(y u y t)2 4Dy t
kt)
式中uy为y方向的速度分量;Dy为y方向的弥散系 数;h为平均扩散深度。
通常n取2-3
五. 污染物在均匀流场中的分布特征
1. 浓度场的正态分布 (1) 一维流场(瞬时点源)
C x, t = x u x t exp exp kt 4 Dx t 4 D x t M
2
令
x = 2 Dx t
M
则: C x, t = A x
A:只有推流迁移
B:推流迁移 +扩散
C:推流迁移 +扩散+衰减
D:推流迁移 +衰减
E:无推流迁 移仅有扩散
F:无推流迁移 有扩散+衰减
二. 基本模型的推导
定义: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规 律的数学模型称为环境质量基本模型。
本质:反映了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运动的基本 特征,即推流迁移,分散和降解。
c 2c 2c c c = Dx 2 Dy 2 ux uy kc = 0 t x y x y
均匀流场中,解析解为:
C(x, y) = Qu x 4 hx Dy Dx exp( (y u y x / u x )2 4Dy x / u x kx ) ux
QC0 C= = (Q kV) C0 V 1 k Q
污染物的 理论停留 时间
2. 一维模型的稳态解 稳态条件下,dc/dt=0,可得:
2c c Dx 2 u x kc = 0 x x
如果给定初始条件x=0, C=C0一维模型的解析解为:
ux x 4kDx C = C0 exp( (1 1 )) 2 2Dx ux
本章主要掌握内容: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主要运动形式 (三种)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扩散作用 (三种) 环境质量基本模型—零维模型的推导 不同的排污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的求解
一.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
1. 基本概念
(1) 环境介质:能帮助传递物质和能量的物质,传递 过程中物质与能量有可能有耗散。 (2) 运动:事物状态的变化,如位置、速度、密度、 形态、质量、温度、带电量及组成成分 的变化。
均匀、稳定流场中,Dx和uy可以忽略,则上式简化为:
C(x,y )
u x y 2 kx = exp( ) 4Dy x u x h 4 Dy xu x Q
b. 有限边界的排放
假设存在两个边界,污染源位于两个边界 之间,考虑边界的反射作用,此时可以通 过假设的虚源来模拟边界的反射作用。 如图:
M为污染 物瞬时投= C(x, t) 放量, M=QC0
uxC0
(x u x t) exp[为河流 ]exp( kt) A 4D 4 Dx t 截面积, x t
2
(x u x t)2 C(x,t) = [exp( ]exp( kt) 4Dx t A 4 Dx t M
且A=Q/ux
dC 当物质量为增生时: dC Dc 0 = kC (c2 c1 ) dt Dt dt
dC Dc dC 当物质量为衰减时: 0 = kC (c1 c2 ) dt Dt dt
综合三种作用的图像理解
推流只改变位 置,不改变其 分布、总量 分散改变位置 以及分布,不 改变其总量 衰减改变其 总量
(3) 污染物:对环境生态系统(特别是人体健康)有不良 影响的物质和能量,即过量的有害物质, 污染物的质量相对于介质质量是微量的。
2. 污染物在介质中各种运动
重要
• 推流迁移运动
• 分散运动 • 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1) 推流迁移运动: 污染物迁移量(质量通量): (物质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如 g/m2s)
x u x t 2 exp exp kt 4Dx t 2
x 断面处出现最大浓度的时间是: t = ux
C x, t Max =
M
A x 2
exp kt
如果污染源位于宽度为B的边界上,同样通过假 设虚源来模拟边界的反射作用,此时的解为:
C(x,y ) ux y 2 kx = exp( )(exp( ) ux 4Dy x h 4 Dy xu x 2Q
u x (2nB y)2 u x (2nB y)2 exp( ) exp( )) 4Dy x 4Dy x n =1 n =1
S
Q,C0 C Q,C V
V为反应器的体积;k衰减速度常数; 在Δt= t1-t2的时段内,浓度Δc=c2-c1, 质量变化:m=Vc1-Vc2=V(c2-c1)=VΔc
单位时间的质量变化量:
Dm Dc =V Dt Dt
当Δt 趋于0时,取极限得:
Dc dc V V Dt dt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单位时间的质量变化量表示为:
c c ux kc = 0 t x
解为:
kx C(x, t) = C0 exp( kt) = C0 ( ) ux
b. 考虑弥散作用,即Dx≠0, 得:
c 2c c Dx 2 u x kc = 0 t x x
通过数学拉普拉斯变化及其逆变换求得方程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