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发展史共39页

合集下载

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干栏式建筑(19页)

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干栏式建筑(19页)

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干栏式建筑(19页)第1页:封面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背景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为主,凸显出干栏式建筑的特点。

“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干栏式建筑”清晰明了,引人注目。

第2页:目录目录页展示了课件的主要内容,包括干栏式建筑的起源、发展、特点、分布以及代表建筑等。

通过目录,学生可以快速了解课件的整体结构。

第3页:引言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干栏式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干栏式建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4页:起源与发展这一页详细讲述了干栏式建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从原始社会的巢居到奴隶社会的井干式建筑,再到封建社会的干栏式建筑,展示了干栏式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第5页:特点本页介绍了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如:结构稳定、通风良好、适应潮湿环境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干栏式建筑的特点。

第6页:分布本页介绍了干栏式建筑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如:福建、广西、贵州等地。

同时,还介绍了部分国外地区的干栏式建筑分布。

第7页:代表建筑本页展示了我国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干栏式建筑,如:福建土楼、广西侗族鼓楼、贵州苗族吊脚楼等。

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干栏式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8页:建筑结构本页详细讲解了干栏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包括基础、柱子、梁、檩、椽、瓦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干栏式建筑的结构原理。

第9页:建筑材料本页介绍了干栏式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如:木材、竹子、土、石等。

同时,还介绍了这些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和优势。

第10页:建筑工艺本页讲述了干栏式建筑的建造工艺,包括木构架制作、地基处理、屋面施工等。

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干栏式建筑的建造过程。

第11页:建筑美学本页介绍了干栏式建筑的美学特点,如:和谐统一、简洁大方、因地制宜等。

通过对比其他建筑风格,让学生领略干栏式建筑的美。

第12页:建筑功能本页讲解了干栏式建筑的功能,如:居住、仓储、祭祀等。

第六讲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史[39页]

第六讲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史[39页]
二里头村古城,它是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标志。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甲骨文、青铜器。 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湖北黄陂盘龙城等。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西周分封诸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的时代,形成了王 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采邑城)三级城市网络。
东汉都城洛阳
长约13公里,城内总面积约 9.5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
✓ 先秦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 秦汉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1、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和分布的重心由黄河流 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大运河和长江城市发展轴线逐步 形成。 东南沿海港市兴起。 城市规模差距拉大,出现了三个 百万人口的城市。
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幅员辽阔的封建统一国家。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 年)
汉代
行政区划上除实行部分分封 王外,沿用郡县制不改。
经济上,长期实行“与民休 息”的政策,重视农业,提 倡手工业。
商业开关废禁,任其流通。
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特点主要有:
由于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 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
城市分布地域进一步扩展。 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
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经济 区域。 国际贸易城市也有所发展,“河西 四郡”。
2、秦汉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维护中央集权和封建等级制度,都城规 划以皇宫为主体,地方城市规划突出衙署。
建筑材讲 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史
——古代部分
主要内容
先秦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秦汉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亭
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
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 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 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 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 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
第10页/共81页
3.其他类型
(1)以有无围护结构分:开敞的“凉亭”和装有隔扇的 “暖亭”。 (2)从建筑形态的完整性来看:亭和半亭。
第11页/共81页
4.按亭的材料分
(1)木结构亭:木构架琉璃瓦顶、木构架黛瓦顶。 (2)石结构亭 (3)砖结构亭 (4)茅草亭 (5)竹亭 (6)钢筋混凝土结构亭: (7)钢结构亭
第37页/共81页
第38页/共81页
南 方 攒 尖 顶 的 做 法 之 二: 大 梁 法
第39页/共81页
南 方 攒 尖 顶 的 做 法 之 三: 搭 角 梁 法
第40页/共81页
攒尖顶亭的北方做法:扒梁法
第41页/共81页
现 代 钢 筋 混 凝 土 攒 尖 顶 亭 的 做 法
第42页/共81页
第30页/共81页
4.1.4 亭的构造与做法
亭子在立面上可划分为亭顶、柱身、台基三个 部分。
第31页/共81页
1. 亭顶的构造(攒尖顶): ➢攒尖顶:扒梁法(北方);根据支撑灯芯木的方 式不同有:伞法、大梁法、搭角梁法(南方)。 ➢翼角:不高翘(北方);反翘(南方),分为 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两种。 ➢屋面:琉璃瓦(北方);小青瓦(南方)。 ➢出檐:与檐高相比较。 ➢挂落:常设于亭的梁枋下,因其形状犹如挂起 垂落下的小帷幕,故名“挂落”,宋代后才普 遍设置。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PPT课件

二、建立认识建筑的思维方法:注重过程
中国建筑史体系特征:类型与文化相结合
城市、宫殿、住宅——吏官文化 陵墓、坛庙、塔、石窟、寺庙——宗教文化 园林——士大夫文化 民居——乡土文化
精选ppt
35
三、培养建筑创作的黑箱思维
“白箱”型思维与“黑箱”型思维之比较
信息输入
信息输出
思维活动
精选ppt
36
数字运算(白箱型思维):
当然,赖特所说的“古典建筑”是指“西方古典建筑
”。
精选ppt
8
作者:项秉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3月出版
精选ppt
9
《赖特》一书中第 40页的两段文字
精选ppt
10
在西方人的古典建筑语汇中,没
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对建筑的这
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
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
鸡尾酒文化美国摩天楼榻榻米文化日本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十年哈雄文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刘敦桢文集梁思成文集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马炳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杂志类
中国建筑史
精选ppt
1
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 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
精选ppt
21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皇帝和贵族曾长期统
治着物质世界,僧侣和教会则统治着精神世界。因此, 在19世纪以前的建筑中,宫殿、府邸、庙宇、教堂甚 至陵墓建筑,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最好的材料, 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成为建筑成就的主要 代表。它们相当灵敏地反映着社会的各种变动和生产 力的进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因而成了建筑历 史的主要内容。而建筑的创造者劳动人民,他们自己 的住宅建筑功能身份简单,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也十 分有限,因而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 最高成就。但这并不能抹杀劳动人民为建筑的发展所 作出的伟大贡献。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宫 殿、庙宇、教堂、陵墓之类的建筑物上的充分表现, 才使得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形制、艺术手法得以 完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丰精选p富pt 的建筑文化遗产。 22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联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史、世界古代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所示为夏朝晚期存在于我国北方的三处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三者在地域上没有出现明显的交叠和取代现象,但二里头文化故地却存在另外两支文化的大举渗透和传播。

对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这一时期表1名称时段主要分布地域岳石文化约公元前1900—前1600年山东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1800—前1500年豫西、晋南下七垣文化约公元前1680—前1500年豫北、冀南A.文化重心移至黄河下游B.中原王朝地方控制力弱C.黄河流域部落战争频繁D.文化呈现开放包容气象2.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了“齐桓(公)越燕伐山戎……秦缪(秦穆公)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驱使诸侯役使)百越”等事迹,并称“(汉)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下列论述与司马迁观点最接近的是A.中华民族自古多元一体B.蛮夷戎狄推崇弱肉强食C.华夷交往存在多种方式D.各族共同塑造汉朝疆域3.有学者提出,古人在丝绸之路上旅行,首先需要申请公验与过所(官方批准的通行文书),行前要准备旅行指南类书籍和会话练习簿(民族语言或外语),商人需要计账以及订立契约,旅行还可能携带替人转交的书信,有些求法僧还要写巡礼记录。

该学者可借此论证A.商人逐利行为维系了丝绸之路繁荣B.语言的隔阂是丝绸之路发展的瓶颈C.丝绸之路沿线文书史料价值较丰厚D.政府对保护商旅和传教士作用突出4.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政府准备发行交子。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PPT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PPT
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 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 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 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 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 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 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 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 不兼而有之。
六 安徽黄山 七 长江三峡 八 台湾日月潭 九 承德避暑山庄 十 秦陵兵马俑
4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
也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 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
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 称。长城东西绵延两千多年 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 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 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 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 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 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名胜简介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 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 公里,水面原面积5.64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 周长15公里。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浅处不到1米,最 泞处有5米多。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 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 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 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 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为古海湾,钱塘江泥沙淤阻后形成。

中国近代建筑 共42页44页PPT

中国近代建筑 共42页44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近代建筑 共42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剖面
平板网架结构,屋盖结构高 7 m,墙厚 3.5 m
32
5.1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简介 二、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 —— “水立方”的建设用地为 63 000 m2,总建筑面积约80 000 m2,可容纳观众坐席 17 000个,其中永久性观众座席约6 000个,奥运会期 间临时坐席11 000个。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 比赛;奥运会后, “水立方”将改造成一个“以水为 特色”,为社会提供“运动培训、文化娱乐、健身休 闲”等服务的多功能国际化时尚中心。 湛蓝色的膜结构“外衣”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 支撑起这件华美外衣的空间网架结构却很少为人所知。 然而,就是这个不为人知的“骨架”却成为了设计、 施工面临的头号难题。
南航道
交通服务、救援及 旅游休闲观光平台
7
5.1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简介 二、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上海长江隧桥
8
5.1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简介 二、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上海长江隧桥
2008年9月5日上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是 海长江隧道提前实现 一项科技含量高、施工工 艺要求高和施工风险高的 双线贯通,上海长江 “三高”工程,盾构一次 大桥工程也即将通车。 掘进距离7.5 km和盾构直 2010 年, 上海长江隧桥 径达 15.43 m 均为目前世 工程将全线竣工。 界之最,隧道最大水下埋 深达55 m。
“水立方”
跳水池 游泳池
44
5.1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简介 二、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水立方”
45
5.1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简介 二、近代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国家体育馆 ——“中国折扇”
国家体育馆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完全 由中国设计师独立完成设计。用地 335 m×207.5 m, 总建筑面积 80 890 m2,馆内设 18 000个座位。主馆南 北长 144.5 m,东西宽114 m,高42.47 m,屋盖由14榀 “单曲率双向张弦预应力钢桁架”组成,钢屋架总用钢 量为 2 800 t。工程于2005年5月开工,2007年末竣工。

中国园林建筑PPT课件精选全文

中国园林建筑PPT课件精选全文
பைடு நூலகம்
江南园林中的舫
拙政园的香洲
第91页/共158页
江南园林中的舫
怡园的画舫斋
第92页/共158页
江南园林中的舫
怡园的画舫斋
第93页/共158页
皇家园林中的舫
颐和园石舫“清宴舫”,全长30米,上部的舱楼原是木结构,1860年被 英法联军烧毁后,重建时改成现在的西洋楼建筑式样。
第94页/共158页
第厅五堂是节园林厅中、的堂主体建
第102页/共158页
苏州拙政园鸳鸯厅面阔三间,外观为硬山顶,平面呈方形,四隅均建有四角 攒尖的精巧耳房。北厅为三十六鸳鸯馆,南厅称十八曼陀罗花馆。
第103页/共158页
第104页/共158页
苏州拙政园 三十六鸳鸯 馆
瞻园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开国 功臣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府第的西花园。园中以假山及水榭著称。 假山“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石纲”遗物,静妙堂为面阔三间的鸳 鸯厅。
江南一带的厅堂
留园的五峰仙馆(大厅)
第97页/共158页
一、江南一带的厅堂
1.当厅堂完全融会在园林 中时,就产生了一种四面 开敞的建筑形式——四面 厅。
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上海 豫园的仰山堂,扬州个园 的桂花厅等。
第98页/共158页
江南一带的厅堂
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 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
第99页/共158页
江南一带的厅堂
上海豫园的仰山堂是一座临池水阁,下层是“仰山堂”,上层是“卷雨 楼”。 第100页/共158页
拙政园玉兰堂 (花厅)
第101页/共158页

建筑的历程

建筑的历程

建筑的历程1. 早期建筑的起源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

早期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居住和保护需求而建造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居住在自然环境中,为了躲避天气变化和野生动物的威胁,开始利用自然材料如树木、岩石与动物毛皮来建造简单的住所,这标志着人类建筑的起源。

2. 古代建筑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古代建筑经历了长期演变与发展。

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罗马等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建筑遗迹。

古代建筑不仅满足了人类的居住需求,同时也承载了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需求。

3.埃及古建筑埃及古建筑以金字塔为代表,其建筑风格庄重、辅助于宗教信仰,金字塔以其巨大的体积和精密的结构设计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的世界与此世界相似,因此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充满宗教神秘气息。

此外,埃及神庙也是埃及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供奉神明,并进行宗教活动。

4.希腊古建筑希腊古建筑以帕台农神庙为代表,希腊人通过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展示了他们对理性思维的追求。

希腊古建筑注重对称与比例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帕台农神庙被认为是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古希腊文化象征之一。

5.罗马古建筑罗马古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传统,同时又在结构与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

罗马人精通建筑工程,建造了许多城市、大剧院、浴场和水利工程等。

其中,斗兽场和万神殿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斗兽场被视为罗马文明的象征之一,万神殿则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的伟大胜利而修建的。

3. 中世纪的建筑中世纪的建筑主要围绕着宗教的需要进行发展。

基督教堂往往是中世纪城市的重要地标,代表了人们对上帝的崇敬与虔诚。

中世纪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形的拱门、尖顶和精细的雕塑装饰为特征。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等。

4. 现代建筑的崛起现代建筑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中国传统建筑演示文稿

中国传统建筑演示文稿
第57页,共74页。
数的使用及其含义
第58页,共74页。
• 吕彦直——中山陵 •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
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第59页,共74页。
《营造法式》:模数制的确立加强了设计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
木结构建筑由于木材的特性,采用了类似于现今的框架式建筑结构,做到了承重 与围护分工明确:木支架承担屋顶重量,外墙遮挡阳光、隔热防寒,内墙分割室 内空间。由于墙壁不承重,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任 意调整墙壁与窗户的位置,极大地丰富了房屋的外形。所以,在木结构的基础之 上,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出楼、台、亭、榭等种类繁多的建筑样式。
第54页,共74页。
方圆象征手法的应用
景近殿年祈
殿年祈瞰俯
第55页,共74页。
方圆象征手法的应用
重庆市人民大会堂
上海市博物馆
第56页,共74页。
数的使用及其含义
中国古代建筑在数的使用上是精确有度富有含义的,大到几进几根柱,小到窗棱的 尺寸与地砖数量,无不体现出深刻的文化意义与思想内涵。天坛众多建筑中的数字就 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第37页,共74页。
特色构件:斗拱的实用功能与装饰作用
斗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 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 斗拱。斗拱是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第38页,共74页。
斗拱结构图
第39页,共74页。
• 斗拱形制的发展:一斗三升的形成
中国传统建筑演示文稿
第1页,共74页。
中国传统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