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思考

合集下载

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

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

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国銧点击数:2206 更新时间:2009-5-22 文章签发:duhui]【摘要】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内容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不尽科学、合理之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就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在此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统一科目编号统一科目名称增设新科目会计科目设置是否科学,是会计核算能否准确反映的前提条件。

因此,要如实、及时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过程,必须使会计科目设置符合资金运动客观规律,文字简练,含义明确,简便易行,内容完整。

但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欠科学之处,影响了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计科目设置的简明性原则,要求会计科目的设置宜简不宜繁,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内容力求统一准确、简明扼要,便于运用。

因此,笔者认为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在会计科目设置上,都要符合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只要是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尽量设置、使用相同的会计科目,名称相同的会计科目,也应设置相同的科目编号。

这样,既有利于不同会计制度间的比较,又易于理解记忆。

目前,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科目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1、会计核算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科目名称相同,它们设置的科目编号却不同。

如“固定资产”科目,行政单位编号为“120” ,事业单位编号为“106” 。

2、会计核算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它们设置的科目编号与科目名称均不同。

如核算为开展业务活动而储备的物资材料的经济业务,事业单位会计使用“115材料”科目,行政单位会计使用“105库存材料”科目。

3、设置的科目核算的内容过多、过杂,影响了经济业务核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单位之间财务数据的可比性。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目体系设计思考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目体系设计思考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目体系设计思考作者:李英奎王小容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23期摘要:2014年1月1日起,科学事业单位全面施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作了较大调整,旨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这给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本文分析了新制度会计科目体系的主要变化以及科目体系设计的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会计科目体系运用中的难点,并提出改进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科目体系一、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的变化新制度通过新增、取消、合并、分立、改变科目名称、改变科目核算范围等方式,设计了全新的会计科目体系。

新科学事业单位科目体系总体上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协调一致,而在收入支出类科目的设计上体现了科学事业单位的特性。

(一)资产类科目1.新制度中,资产类新增五个会计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在建工程”。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的设置是为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要求,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各预算单位实施的具体体现。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的设置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物价值更加相符,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新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实际上是虚提,在资产购置时全额列支出,在使用中虚提折旧和摊销,抵减净资产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避免净资产的虚增,能真实地反映相关资产占用的资金数额。

“在建工程”科目的设立,要求基建会计并入事业大账中,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加强对基建的监督,同时也满足了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需求,强化预算的全面管理,加强会计信息的全面性。

2.新制度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

3.“对外投资”科目根据管理者投资决策的需要分立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探讨分类:商业财经一、购入有价证券业务处理设置的会计科目行政单位设置使用“有价证券”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事业单位没有设置该科目,而用“对外投资”科目核算购入的各种债券。

行政单位有购入有价证券的业务,和事业单位一样,是在对外投资行为下的购入债券,行政单位也存在对外投资的客观行为,同样应设置对外投资会计科目进行相关会计核算。

建议取消行政单位的“有价证券”科目,采用和事业单位相同的会计处理,增设“对外投资”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

二、应收、暂付款项业务处理设置的会计科目行政单位设置“暂付款”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事业单位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款项。

包括:借出款、备用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

行政单位的“暂付款”科目和事业单位的“其他应收款”科目名称虽不同,但核算内容相同,而事业单位的“其他应收款”科目与企业单位核算相同内容的“其他应收款”会计科目名称相同,因此行政单位也应采用和企、事业单位同样的会计科目。

建议取消行政单位“暂付款”科目,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保持和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

三、材料有关业务处理设置的会计科目目前行政单位设置使用“库存材料”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事业单位设置使用“材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库存的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

在其他明细规定上,由于事业单位种类的多样性,涉及有关税款的问题,而行政单位由于业务简单,核算简单,在对材料的业务处理上可以看做是事业单位的一种简例,因此,可以按照事业单位对材料业务处理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建议取消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科目,设置和事业单位统一的“材料”科目,其核算规定按照事业单位对“材料”科目的有关要求。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

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一、背景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其会计工作也日益重要。

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确保其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合理设置和使用说明。

二、会计科目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应根据其特点和财务活动进行合理划分。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资产科目、负债科目、所有者权益科目、成本科目、损益科目等。

资产科目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款项、固定资产等。

货币资金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等。

存货科目用于记录单位采购的原材料、办公用品等。

应收款项科目用于记录单位应收的货款、租金等。

固定资产科目用于记录单位购置的房屋、设备等。

负债科目主要包括应付账款、预收款项、长期负债等。

应付账款科目用于记录单位应付的货款、水电费等。

预收款项科目用于记录单位预收的租金、服务费等。

长期负债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的长期借款、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科目主要包括基金、专用基金等。

基金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的基本建设基金、公益事业基金等。

专用基金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的专项收入、专项支出等。

成本科目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

生产成本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

劳务成本科目用于记录单位购买的劳务费用。

损益科目主要包括收入、费用、利润等。

收入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的各类收入,如销售收入、租金收入等。

费用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的各类费用,如人工成本、水电费等。

利润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的盈余、亏损等。

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1.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不同单位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或减少科目,以满足各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要求。

2.注意科目名称的统一性:会计科目的命名应尽量统一,以便于不同单位之间的对比和数据分析。

科目名称应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记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术语或缩写。

3.合理设置科目编码:为了方便记账和查询,会计科目应设置科目编码。

探讨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

探讨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

探讨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作者:李周兴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10期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内容日臻完善。

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异,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资金活动尤其自身的特点,其会计科目的设置与运用所反映的会计对象也与一般的企业单位不同。

新形势下经济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设置更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

一、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会计核算可否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的前提是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否科学,因此,必须科学的设置会计科目,使其文字简练、含义准确,以期能够及时、准确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

然而,目前事业单位的设置在理论和实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妥之处,有必要进行改进。

第一,会计科目名称相同,核算和反映的经济业务也相似,但是在不同的单位,它们的编号却存在不同。

比如行政单位编号为“120”,事业单位编号为“106”的“固定资产”科目。

又如对于物质材料,有的单位使用“115材料”科目,而有的单位却使用“105库存材料”的科目。

第二,设置的会计科目所核算和反映的内容相当繁琐,这导致了经济业务核算的不科学、不规范,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无法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科学。

比如事业单位的负债业务涉及“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及“暂存款三个会计科目。

第三,会计科目设置不健全,导致事业单位的相关经济业务无法及时、准确核算。

比如单位的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业务在事业单位中就无法准确反映。

基于上述几方面问题,导致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报表项目提供的资料来源不一,从而无法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否科学、准确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事业单位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会计科目名称能够准确反映其所核算的内容。

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应当通过财政部统一制定,只有如此,才能更方便、准确的使会计资料在各地区、部门及全国范围内进行传递、汇总和分析,从而有利于为国家进行预算和决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笔者在《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部分欠妥,现在此提出,旨在抛砖引玉。

一、会计科目设置方面现行《制度》把原来的《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分为《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设置从原来的三大套(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自收自支管理)改为两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

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简化了许多,便于进行会计核算。

然而,笔者在《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教学过程中,认为有些科目设置仍然不够理想。

(一)会计科目名称要相对统一,相同的经济业务要使用相同的会计科目虽然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不尽相同,但其业务活动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因此,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单位,在会计科目设置上,都要符合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只要是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尽量使用相同的会计科目。

如:现行《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收到财政拨来或通过上级转拨经费时,通过“拨入经费”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收到财政或通过上级转拨的款项时却通过“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

同样是财政预算拨款,却使用不同的会计科目,笔者认为,此类经济业务,应该统一使用“拨入经费”科目。

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用“财政补助收入”更能体现财政补助的性质。

但笔者认为,使用“拨入经费”科目同样能体现财政补助的性质。

又如,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暂存(付)应付(收)等待结算款项,通过“暂存(付)款”科目核算;而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中发生的此类款项,却在“其他应付(收)款”中核算。

笔者认为,不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应该使用同一会计科目——“暂存(付)款”或“其他应付(收)款”科目,而且用“其他应付(收)款”比较合适,这样又能与企业会计科目名称统一起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说明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或者地方机关、社会团体及其它单位以履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设立的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比较特殊,需要考虑到公共事务的特殊性和财务管理的需要。

下面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及使用进行详细说明。

一、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1.保持科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会计科目需要按照其业务活动的连续性和综合性来进行设置,不能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

2.明确区分收入和支出。

会计科目需要明确区分收入和支出,以便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收支的核对和分析。

3.注重核算管理。

会计科目要注重核算管理的需要,可以根据业务活动进行适当的细分和归类,方便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核算和分析。

4.多层次管理。

会计科目需要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进行设置,包括经济管理层次、事业管理层次和会计核算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一般原则1.资金管理科目:包括银行存款、现金、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用于管理单位的资金。

2.资产管理科目: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用于管理单位的资产。

3.费用支出科目:包括人工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科目,用于记录单位的日常费用支出。

5.预算科目: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等科目,用于核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1.根据业务活动进行核算。

会计科目的使用应根据单位的具体业务活动进行核算,以便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统一命名和编码。

会计科目的命名和编码需要统一规范,以便于不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沟通。

3.按照经济管理层次进行设置。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按照经济管理层次进行划分,包括总账、科目、明细账等,以适应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

4.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核算。

会计科目的使用需要遵循国家的会计准则,保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定期进行科目调整和优化。

会计科目的使用需要定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单位的业务变化和管理需求。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科目设置的思考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科目设置的思考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科目设置的思考【摘要】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病,因而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更好的加强财务及核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保障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展开。

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与科目设置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实例。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科目设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规模、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当前呈现出基础设施多元化、基本建设资金运作规模庞大、资金运用周期和回收期长、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的特点。

本文就本单位财务管理、会计科目设置实际情况与同仁共探讨。

一、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范围的界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法、合理、及时筹集基本建设资金,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加强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范围界是按照我国财政部有关规定,从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及性质划分,省级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范围包括:省财政预算安排的统筹和自筹基本建设投资、中央补助地方和自筹建设投资、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本级城建投资以及单位自筹资金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上级和本级政府授权或指定的其他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

二、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基本建设过程中的财务核算不规范。

当前许多企业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没有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建帐以及科目设置都不规范,导致财务管理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有些工程项目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用的核算,只是进行到二级核算,没有具体到基本建设项目的名称,因而无法分清核算的具体内容,导致基本建设单位支出不清晰。

2、基本建设项目超概算、超预算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基建项目的投资成本居高不下,计划外项目发生比较多,基本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较严重,给财政增加了较大负担,国有事业单位投资资金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严重浪费了资金。

谈谈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

谈谈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

谈谈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作者:肖昕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2期湖南图书馆现实行的是2014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的制度中对会计科目的名称及相应的编号及核算的内容、核算的方法及具体的设置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对于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

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都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实行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都要符合国家发布的会计准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

第二,相关性。

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各有关方面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能为相关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既为相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又能适应本单位的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对内的管理需求,又能满足外部的需求。

第三,实用性原则。

指会计科目设置应该适合本单位的业务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湖南图书馆的经济业务也在新形势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合理科学的科目设置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而现行的科目设置在湖南图书馆的经济业务活动中存在几点问题:第一,科目的设置不健全。

这导致相关的经济业务不能准确地核算,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作为领导的参考和决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几年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社会职能,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借阅、图书资料及信息资料的提供者转变为大力发展社会教育这个职能,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活动。

例如,文化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湘图讲坛”、“百姓课堂”、电子阅览室推广等。

这些项目所发生的一些费用在原有的科目表中没有对应的科目,无法正确归类,导致许多此种类型的支出费用归类于“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如行政赔偿费和诉讼费、国内组织的会员费、来访费、广告宣传费、其他劳务费及离退休人员特需费、公用经费等)。

此科目成为一个“垃圾科目”,导致此科目的累计金额很大,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不科学,不能为财务分析提供详尽有效的财务资料,为预算打好财务基础。

对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对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34Economic & TradE UpdaTE管理创新从2015年开始财政部陆续出台多项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多年铺垫后终于要求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停止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

《新制度》规定行政事业会计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同时实行两种会计核算方式,重构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可以同时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为了更好促进《新制度》实施,笔者通过对比新制度和现行制度会计实务处理方式,梳理出两种制度衔接中应关注的重要关键点,提出了具体操作层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同时对新制度环境下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新旧制度会计实务处理的不同《原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的传统单系统预算会计体系。

而《新制度》则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双体系会计核算模式。

1、采用“平行记账”模式。

《新制度》要求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采用“平行记账”模式进行核算;其他业务只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改变原制度虚提或不提资产折旧及摊销的做法。

按月计提折旧和摊销,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本成本。

3、预算会计中取消资产基金类科目。

预算会计中新设“资金结存”科目,代替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基金类科目起平衡借贷方的作用。

4、整合基建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将只使用一个会计账套核算所有经济业务,不再单独建立基建账。

二、《新制度》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关键点作为实施主体,事业单位应提前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重要关键点从严从实、扎实推进,为《新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清理核实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财务数据。

《新制度》重新明确了资产负对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闫晶【摘要】2019年1月1 日开始实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制度》)重新确立了我国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标准。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核算体系的思考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核算体系的思考

事业支 出”科 在一般情况 下.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的账面数额保持一致 ,但 当 其购入和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一次摊销 .记入 ”
融 资租 入 固定 资 产 时 .固定 资产 反 映 固 定 资产 原 值 ,固定 基 金 随 目。也 就 是 说 ,从 投 入 使 用 的 月份 起 .资产 负债 表 上 就 没 有披 露 着 付款 数 额 的增 加而 增 加 .就使 得 固定 资 产 和 固定 基 金 的账 面 数 该 项 无形 资 产 。若 该 项 无 形 资 产 的 价值 较 大 ,使 用期 限 较 长 则
额不一致 。()修购基金计提与 固定资产 的价值 使用期限不配 会 造 成 严 重 的 账 实 不 符 , 不 利 于 报 表 使 用者 了 解 真 实 的财 务 全 3
比 . 导 致 事 业收 入 和 经 营 收入 较 多的 单 位 出现 计 提 的 修 购 基 金 貌 ,还会 导致 账 外 资 产 的 形成 和 无形 资 产 管 理 的 失控 。二 是 在 转 可 远 超过 固定 资产 原值 的情 况 .从 而 虚 增 支 出 。 ( )制 度 没 有 规 定 让 无形 资 产 和 用 无形 资产 对 外 投 资 都 要 结转 无形 资 产 的成 本 ,其 4 修 购基 金 提 取 后何 时用 、用 多少 ,所 以 它是 一 种 无 预算 、摊提 性 中向其他单位投资时 , 按双方确认的价值借记 “ 对外投资”科 目. 质 的 支 出 ,而 实 行 财 政 国 库 集 中 支 付 必 须要 有相 应 的财 政 预 算 . 按 账 面 原 值 贷记 “ 形 资 产 ”科 目 .按 其差 额 借 记 或 贷记 事 业 无 预 算 的 实 际执 行 与 财政 国库 集 中 支付 的实 际 支付 在 时间 上 应 当 同 基 金 一投 资 基 金 ” 科 目。同 时 .按 无 形资 产 账 面 价 值 . 记 “ 借 事 步 、在金 额 上 应 一致 .这些 一 致 就 体 现 在我 们 日常 工 作 中 的 勾稽 业 基 金 一一般 基 金 ” 贷记 事 业基 金 一投 资 基 金 ” 科 目。对 于 . 关 系。对 事 业 单 位 而言 .提 取 修 购 基 金 虽 然直 接 列 入 了 “ 业 支 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 用已投入使 用的无形资产对外 事 出 ,但 在 财政 国库 集 中支 付 制 度 下 并 未 列 入 财 政 预 算 .使 得 事 投资时 ,由于该项无形 资产 的账面价值 已为零 .投资 时只做一个

对会计科目标准化设置与使用的思考

对会计科目标准化设置与使用的思考

对会计科目标准化设置与使用的思考现如今,ERP管理软件标准化、信息化、集成化、自动化水平愈来愈高,对于一个现代化管理企业集团而言,打破集团内部各业务部门的条块分隔,做到各业务板块的高度集成,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科目,作为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基本业务单位,对其的理解,不能仅仅认为是对具体核算经济内容的明细分类,更不能仅仅认为是便于会计核算企业投入、产出、效益情况的一种手段。

实际上,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更多体现出的是企业的管理思想。

一、为什么说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使用体现的是管理思想(一)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其自身严格的核算范围与要求,企业应依据规范化管理要求,详细而具体的列明各个会计科目所应核算的范围和内容,相互不能串户。

比如把应归为“直接成本”的核算内容归到“间接成本”,“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相互串账等,虽然对总成本费用并无影响,但从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角度来说,会计核算是不准确的。

标准化的前提则要求准确无误,不得有丝毫差错。

因为对于一个优化的、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一旦中间某一环节出现微小差错,则从此环节一直到最终端,差错会层层累加,终端环节就会产生出“次品”,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会计提供的也是一种“产品”,也会产生“次品”。

(二)会计科目并不是孤立的个体,无论从会计科目核算内容上,还是管理需要上,会计科目之间具有一定、很强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的设置,每个企业又是不一样的,这不一样的会计科目对应关系设置,体现出每一企业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水平。

比如:针对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有的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对应“银行存款”;而有的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对应“应付利息”,“应付利息”再对应“银行存款”。

显然,后一类企业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及会计与出纳岗位相分离原则,且体现出督促企业财务人员主动计算贷款利息并及时与银行做进一步稽核的管理思想。

(三)当前,几乎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ERP管理软件,实质上仅包括财务核算模块,其他业务模块要么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要求致无法使用,要么企业管理思想跟不上形势致不能使用。

事业单位制度会计科目(3篇)

事业单位制度会计科目(3篇)

第1篇一、引言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工作对于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财政部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本文将详细阐述事业单位制度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具体内容。

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概述1. 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是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将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归纳和汇总,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2.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适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便于会计核算和管理。

(3)一致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保持前后一致,便于会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

(4)简化性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尽量简化,避免重复和冗余。

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分类1. 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种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具体科目如下:(1)流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

(2)固定资产:房屋及构筑物、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

(3)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2. 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反映事业单位承担的各种债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具体科目如下:(1)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2)长期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反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具体科目如下:(1)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投资基金等。

(2)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3)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等。

4. 收入类科目收入类科目反映事业单位取得的各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问题

财经界MoneyChina(下转第140页)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问题浅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苏同和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较为全面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其在部分科目的对应方面仍有不完善的地方。

本文探讨了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设置建议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颁布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在“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部分规定了事业单位一级会计科目及部分二级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码,并在“会计科目使用说明部分”详细描述了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明细核算方式及明细科目的设置和具体核算事项举例等。

但在支出类科目与收入类科目、结转结余类科目的对应、支出类科目的设置级次、固定资产分类、非财政补助结结转的科目名称等方面仍有不完善的地方。

一、新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支出、收入类科目与结转结余类科目存在不对应问题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一大变化是要求事业单位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分别核算和反映其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

收入类科目、结转结余类科目的设置确实体现了这一变化,但支出类科目的设置未明显体现出这种变化。

从一级科目设置上看,一级收入类科目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6个,是按收入来源渠道设置的。

一级结转结余类科目有“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6个,也是基本对应不同渠道的资金来源。

但一级支出类科目有“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其他支出”等5个,除“经营支出”、“其他支出”与收入来源渠道对应外,其他科目则是按资金实际使用单位设置的。

因此,只看一级支出科目,得不到财政补助支出的信息。

公司会计科目设置与账务处理解析的读后感

公司会计科目设置与账务处理解析的读后感

公司会计科目设置与账务处理解析的读后感作为一名财务人员,设置好公司的会计科目,并且处理好账务,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因此,阅读关于公司会计科目设置与账务处理解析的文章,对我的工作帮助非常大。

在公司会计科目设置方面,我的经验告诉我,正确的设置会计科目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会计科目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而文章提到,科目设置的原则是“科学,规范,实用,简便”。

这个原则非常合理,既科学,又符合规范,又实用,又简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在公司内部具体执行上,还建议我们根据公司的属性,财务部门的实际需要,以及会计案例的总结,灵活的设置科目。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方便日常的工作,又不至于出现错漏。

虽然科目设置很重要,但是账务处理同样重要。

文章的作者详细分析了账务处理分为分录、记账、审核、结账和报表编制五个环节,对我来说很有启示。

分录、记账两个环节最为重要,需要认真对待。

分录要“科学”,就是指要根据会计原则,保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平衡,同时要体现业务特点;记账要“细心”,避免误差,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分类,对账对准,还要保留好凭证。

这些环节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帮助业务决策。

账务审核和结账是重要的财务控制规范环节,通过外部销售收入额、税款,内部银行结算、资产清查等有目的的审计,确保账务信息真实可靠,准确无误,有助于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稳健性。

在我个人的实际工作中,至少需有两人以上才可以进入账户中进行修改和审核,确保公司财务数据的安全问题。

最后,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更是我们工作成果的展示。

在报表的编制中,要注意合并财务报表与单体财务报表的编制,保证财务报表的透明,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在公司会计科目设置与账务处理解析方面非常全面,深入详细地讲述了设置的原则及设计的灵活性,以及解析了账务处理中的五个环节。

从这篇文章中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正确的科目设置和细致的账务处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事业单位两个预算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

事业单位两个预算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

事业单位两个预算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独立组织、管理和运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组织。

事业单位通常需要进行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以保证财务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以下是两个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相关的问题及其思考。

问题一: 预算编制时如何确定收入和支出的基准?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用于规划和控制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收入和支出的基准,即确定预算的依据和标准。

这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数据分析: 回顾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分析收入和支出的趋势和变化。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细致分析,可以找到收入和支出的一些规律和特点,从而对未来进行预测和估计。

2.经济形势分析: 考虑经济形势以及行政管理政策的变化,对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估计。

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或政府补贴减少,预计收入可能会有所下降;反之,如果行业竞争激烈或政府鼓励某些项目,预计收入可能会有所增加。

3.内外部环境分析: 考虑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对收入和支出的影响。

如果事业单位面临技术更新或设备升级,预计支出可能会有所增加;反之,如果事业单位能够降低成本或提高经营效益,预计支出可能会有所减少。

4.风险评估与控制: 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并进行相应预算。

对市场波动、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在预算中设立相应的储备或准备金。

问题二: 会计核算时如何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用于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

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保证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思路: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设立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包括制定明确的业务流程、职责分工与权限管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等。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思考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思考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并进一步规范、细化了科目的核算范围,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断完善。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仍存在某些会计科目缺失、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频繁的经济业务往来的需要。

因此,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态势,应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从事业单位五大会计要素的角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对政府相关机构,提供贷款的各类债权人,以及单位内部管理层和广大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要素国有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国家资源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目标也从完全追求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

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原来按照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和预算内外资金设置的会计科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会计科目设置中出现了诸多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日常业务及未来发展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理论(一)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根据财政拨款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准则》的规定分为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这三级分别是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是核算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与其他专业会计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核算目标的社会性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盈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探讨
应 收款 ” 计 科 目名 称 相 同 , 会 因此 行 政单 位 也 应 采 用 和 企 、 事业 单位 同样 的会计 科 目
发生的各项 支出; 事业 单位设置 “ 事业支出” 目, 科 核算事业单位开 展各项业务活动 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统

采 用 “ 费支 出 ” “ 经 比 事业 支 出 ” 合适 。 更 建 议取 消事 业 单 位 设 置 的 “ 业 支 出 ” 目和 行 政 单 位统 一 设 事 科
观行为 , 同样应设置对外投资会计科 目进行相关会计核算 。 建议取消行政单位的“ 有价证券” 目,采用和事业单位相同 科
的会 计 处 理 , 增 没 “ 外 投 资 ” 口 ,核 算 行 政 单 位 购 人 的 有 价 对 科
预算安排的基本经费 、 从主管部门获取 的基本经费 、 从非本级财政
非营利会计 I ON RO I C O TNG N P FT A C UN I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 目设置探讨
河 北 省 水 文水 资 源勘 测 局 徐 延 忠


购 入 有 价 证 券 业 务处 理 设 置 的 会 计 科 目
五 、 入 预 算 经 费 设 置 的会 计 科 目 拨
建议取消行政单位 “ 暂付款 ” 目, 科 设置 “ 其他应 收款 ” 日, 科 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 , 保持和事业单 位 、 企业单 位会 计 科 目名 称 的 统 一 。
三 、 料 有 关 业 务 处 理 设置 的会 计 科 目 材
置 “ 费 支 出 ” 目 , 算 事 业 单 位 开 展 各 项业 务 活 动 及 其 辅 助 活 经 科 核 动 发 生 的实 际 支 出 。
是在 对 外 投 资 行 为 下 的 购入 债 券 ,行 政 单 位 也 存 存 对 外 投 资 的 客

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3篇)

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应运而生。

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背景、内容、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背景1.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要求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资金安全和资产保值增值。

为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我国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2.会计准则的变化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科目设置也在不断调整。

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是对现行会计准则的贯彻和实施,旨在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要求事业单位按照规范化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为政府决策、社会监督提供可靠依据。

二、新制度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内容1.资产类科目(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

(2)短期投资:包括国债、股票、基金等。

(3)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

(4)预付账款:包括预付账款、预付款等。

(5)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

(6)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设备、车辆等。

(7)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2.负债类科目(1)短期借款:包括银行借款、信用借款等。

(2)应付账款: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

(3)预收账款:包括预收款、预收款项等。

(4)应交税费: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5)应付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6)长期借款: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1)实收资本:包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等。

(2)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等。

(3)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等。

(4)未分配利润:指未分配的净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并进一步规范、细化了科目的核算范围,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断完善。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仍存在某些会计科目缺失、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频繁的经济业务往来的需要。

因此,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态势,应充分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从事业单位五大会计要素的角度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对政府相关机构,提供贷款的各类债权人,以及单位内部管理层和广大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要素国有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国家资源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目标也从完全追求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

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原来按照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和预算内外资金设置的会计科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会计科目设置中出现了诸多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日常业务及未来发展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理论(一)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根据财政拨款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准则》的规定分为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这三级分别是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事业单位会计是核算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与其他专业会计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核算目标的社会性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盈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

2.会计核算组织的多元性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本身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按照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分为主管、二级和基层单位会计三级。

3.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多,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在增加,除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及消费者等。

4.会计核算基础的明确性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基础主要由主管部门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能由单位自行其是。

做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会计制度中加以明确的规定,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特点。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一)会计科目设置不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目前事业单位已形成收入来源的渠道多样化、支出使用多用途的基本格局,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

现行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是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活动情况的总账科目。

但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的变化,这就使得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缺乏指导,会计科目的设置不规范。

会计科目不再按三类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也不再按预算内外资金设置,而是按新的会计要素设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不适应会计核算目标的改变随着事业单位正以会计主体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包括以下方面:出资或捐赠的政府部门;提供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单位内部管理层和单位员工及广大社会公众。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会计科目体系上出现空白,不能充分完整的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所有的资产、负债,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再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向信息公开透明方向发展。

(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存在疏漏和弊端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许多欠缺和不合理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资产类(主要指固定资产),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同时反映固定资产原值,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原值和净值的差距日益增大,二者发生严重偏离,而且计提的修购基金又直接增加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净资产既包括了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修购基金,形成了资产重复计算,净资产虚增。

(2)支出类,一是具体科目之间费用归集不准确,科目反映信息失真。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笼统,科目的具体核算范围不够明确,导致科目无法正确直观地反映所应归集的某项实际费用。

二是总体支出数额反映不实。

(3)收入类,未能建立统一的科目进行核算,不同单位计入不同科目。

而且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无法让接受的投资和捐赠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

三、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迫切性(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使其充分、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将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地计量,有利于风险管理和控制,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价带来了有利的影响,这更符合单位内部管理层决策的需要。

(二)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合理设置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满足客观性要求,进一步增强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这样有利于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情况,对事业单位的产出即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目了然,进一步有利于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做出未来资源托付决策的正确性,让国家的各项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有利于国家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三)社会人员相关投资决策的需要事业单位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改进会计科目的设置,并将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做可以使事业单位提供全面、合理、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广大社会公众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额,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对策(一)增设有关资产类的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1.增加“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本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并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项目或用途进行明细核算,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地分摊。

计提折旧时,借记“固定基金—资产损耗”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增设“文物文化资产”会计科目事业单位用于展览等目的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者历史价值并做长期或者永久保藏的典藏等不再用“固定资产”核算,而是单独增设“文物文化资产”这一会计科目进行原价核算。

按照确定的文物文化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文物文化资产”科目。

3.增设“在建工程”科目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为建造、改造、扩建及修缮固定资产以及安装设备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一般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或实际发生的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固定基金—在建工程”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

4.设置“累计摊销”会计科目根据谨慎性原则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设置“累计摊销”科目,本科目核算按照确定的方法对无形资产应摊销金额所系统分摊的累计数额。

其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基金—资产损耗”,贷记“累计摊销”。

5.增加“待处理财产损溢”会计科目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处置时的规定,增加“待处理财产损溢”会计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文物文化资产等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

6.加设“坏账准备”会计科目为反映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等应收款的净额,根据稳健性原则合理设置“坏账准备”这一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通过应收账款等科目反映的应收款项有时不可能全部收回,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在某一应收款估计可能全部或部分成为坏账时,根据其金额,借记支出科目,贷记坏账准备。

在其确认为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贷应收款项科目。

7.设置“低值易耗品”这一会计科目。

按照事业单位目前的做法,大量价值较低、易损坏、更换频繁的物品,如电话机、U盘等,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这将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办公用品,在购入时直接计入支出,导致大量存货没有作为资产核算,容易引起存货资产的流失和疏于管理[7]。

因此,针对这两种物品应用“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

在购入时,借记低值易耗品,贷记有关货币资金科目。

并在其使用期限内合理摊销,借记支出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

(二)合理增加负债类的相关会计科目1.增加长期和短期借款两个负债类会计科目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增设“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负债类的会计科目。

短期借款用于核算单位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长期借款核算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入款项。

2.增设“应付利息”科目事业单位的债务利息,当期发生的支出只反映当期实际的付息数,没有反映由本期负担,以后期间支付的利息数。

所以合理增设“应付利息”科目。

当月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在月末进行估计并预提,借记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

3.增加“待摊费用”会计科目对于会计期间具有连续性的经济事项,在本期应付未付的费用,将其确认为负债,可以增加“待摊费用”进行核算。

这样可以防止因负债被隐藏,进而夸大可支配资源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细化净资产类的会计科目,完善其核算内容1.增加“固定基金”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科目,应核算事业单位在建工程、文物文化资产和无形资产占用的金额,所以在该科目下应当设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资产损耗”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实现处置以上资产时,借记“固定基金—有关资产明细科目”,贷记“固定基金—资产损耗”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2.正确使用“专用基金”科目下的相关明细科目专用基金中的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基金具有负债性质,只能用于职工福利医疗等方面,显然不应该在此科目中反映。

应将在应付工资科目下设置二级科目:职工福利费和医疗费,进行有关项目的核算。

(四)适当增加有关收入类的会计科目1.增设“投资收益”科目现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通过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对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益没有得到确认和计量,不利于直观地反映对外投资的净收益,因此需增设投资收益科目进行核算。

当提取对被投资单位的净收益时,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处置该项投资时借记货币资金科目,贷记“对外投资”科目。

2.设置收入类的会计科目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允许部分行业事业单位根据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的一些预算外收入,例如对外提供劳务收入,为正确反映科目核算的内容,应单独设置“劳务收入”会计科目,依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计提当期实现的劳务收入。

例如,对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当期提供劳务收入,借记资产类科目,贷记“劳务收入”科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