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财
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并进一步规范、细化了科目的核算范围,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断完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仍存在某些会计
科目缺失、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很难满足新形势下频繁的
经济业务往来的需要。因此,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态势,应充
分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从事业单位五大会计要素的角度进一
步健全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对政府相关机构,提供贷
款的各类债权人,以及单位内部管理层和广大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要素
国有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国家资源开展经济业务
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目标也
从完全追求社会效益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在这
种转变过程中,原来按照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和预算内外资金设置的
会计科目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会计科目设置中出现
了诸多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日常业务及未来发展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理论
(一)什么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
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
会服务组织。根据财政拨款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
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
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
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
规以及《准则》的规定分为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这
三级分别是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是核算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与其
他专业会计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核算目标的社会性
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盈利为目的,重视
社会效益。
2.会计核算组织的多元性
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本身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按照机构建制和
经费领报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分为主管、二级和基层单位会计三级。
3.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
来源渠道增多,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在增加,除财政及上级主管部
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及消费者等。
4.会计核算基础的明确性
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核算基础主要由主管部门在会计制度允许的
范围内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能由单位自行其是。做为会计核算的一
般原则在会计制度中加以明确的规定,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特点。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科目设置不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目前事业单位已形成收入来源的渠道多样化、支出使用多用途
的基本格局,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现行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是
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活动情况的总账科目。但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环境的变化,这就使得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缺乏指导,会计科
目的设置不规范。会计科目不再按三类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也不再按预算内外资金设置,而是按新的会计要素设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不适应会计核算目标的改变
随着事业单位正以会计主体的身份出现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包括以下方面:出资或捐赠的政府部门;提供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单位内部管理层和单位员工及广大社会公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会计科目体系上出现空白,不能充分完整的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所有的资产、负债,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再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向信息公开透明方向发展。
(三)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中存在疏漏和弊端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许多欠缺和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资产类(主要指固定资产),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科目同时反映固定资产原值,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原值和净值的差距日益增大,二者发生严重偏离,而且计提的修购基金又直接增加专用基金,使事业单位净资产既包括了固定资产原值又包括修购基金,形成了资产重复计算,净资产虚增。(2)支出类,一是具体科目之间费用归集不准确,科目反映信息失真。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笼统,科目的具体核算范围不够明确,导致科目无法正确直观地反映所应归集的某项实际费用。二是总体支出数额反映不实。(3)收入类,未能建立统一的科目进行核算,不同单位计入不同科目。而且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无法让接受的投资和捐赠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
三、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迫切性
(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使其充分、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将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地计量,有利于风险管理和控制,对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价带来了有利的影响,这更符合单位内部管理层决策的需要。
(二)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
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合理设置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满足客观
性要求,进一步增强单位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如实
反映资源的受托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情况,对事业单位的产出即提
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目了然,进一步有利于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
做出未来资源托付决策的正确性,让国家的各项资金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更有利于国家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三)社会人员相关投资决策的需要
事业单位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改进会计科目的设置,并将事业单位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做可以
使事业单位提供全面、合理、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有利
于广大社会公众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额,进一步促进事业单
位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的对策
(一)增设有关资产类的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
1.增加“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本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并按照固
定资产的类别、项目或用途进行明细核算,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地分摊。计提折旧时,借记“固定基金—资产损耗”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增设“文物文化资产”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用于展览等目的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具有文
化或者历史价值并做长期或者永久保藏的典藏等不再用“固定资产”核算,而是单独增设“文物文化资产”这一会计科目进行原价核算。按照确定的文物文化资产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文
物文化资产”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