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
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
高年段
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五年级下册《显微
镜下的生命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4.能列举出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
观察与描述仍然是这一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的探究方法。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学生多种形式的观察对象。如:活体动物、标本、视频、图片等。
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体内有脊椎,鳃盖下有鳃等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可以提供相关图片、标本、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和交流,让学生用较为清晰的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概括出共同特征。
动物学中关于几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高度概括且比较抽象,其中有些表述方式中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鱼类的共同特征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和以颌取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不适合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表述的科学性。如“鱼有鳃有鳍”、“鱼生活在水里”、“用可以上下开合的嘴巴吃东西”、“鱼类的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
课时安排
1给动物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脊椎的作用是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一摸脊椎,体验脊椎的特点。
3、通过做脊椎模型活动,研究脊椎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按一定的标准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教学难点
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动物,我们还从电视、网络、书本上认识了很多动物,那么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动物。
2、教师进一步提问:你去过动物园吗?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课本第2页的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区的?
全班交流,归纳: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动物分类。
板书课题:1.给动物分类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给动物分类
1、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一幅图,引导: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教师提示:要想给这些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
学生试着给这些动物分类,并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
预设:
按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爬的进行分类。
2、生物学家是怎么给动物分类的呢?
明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有脊椎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3、展示脊椎图片,让学生辨认脊椎
4、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哪些?
5、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哪些?
活动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
1、活动要求:两位同学互相合作,摸摸对方的脊椎是什么样的。每人体验一次。教师提示:要想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首先要找准脊椎位置。
2、体验交流:
脊椎是高等动物的特征。脊椎棋上去是一节一节的。
3、思考:脊椎连接起来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一)做脊椎模型
1、准备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等。
2、制作步骤
①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②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③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试一试
①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抽向一侧倾斜,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