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选择的路径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SocialSciencesinYunnanNo.2

笛卡尔曾说过:“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创新活动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经济活动,仅仅靠增加科研投入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提高创新的产出,要提高创新的产出一定要遵循创新方法选择的基本规律,研究创新方法选择的基本路径。选对创新方法,才能够突破创新效率的瓶颈,增强企业创新的能力,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一、创新方法选择的基本理论

现在95%的技术创新问题依靠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于怎么去应用已有的知识,有效地选择创新方法。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选择什么样的创新方法首先要明了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传统生产要素具有资源稀缺性、排他性,因此一般都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首要生产要素,原有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中的假设条件“技术水平不变”发生了变化[1]。由于知识的作用,技术水平必然会发生变化。正是由于失去了这个假设条件,边际收益就不再遵循原有的递减的模式,而是发展成为递增的模式。边际收益递增的实质是一种从领先到进一步领先的趋势,也就是说生产的产品越多,获得的优势也就越大。换言之,在高科技社会中,正反馈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显著。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从4个方面对边际收益产生影响。

1.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可变生产要素。与传统的生产要素不同,知识具有非消耗性、非稀缺性、共享性、无限增殖性、非完整性、边际生产力等特点。知识的独特性决定了边际收益递增的结果,特别是知识的前后相继性,保证了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永无休止性。投入生产的知识必定受到时空限制,是不完整的,之后投入的

创新方法选择的路径及发展趋势

王水莲,李宝山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创新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创新的成败。知识经济时代的边际递增理论和创新边际效率理论是指导创新方法选择的基本理论。创新方法的选择应当以市场与技术并举、致力于适销技术为原则。系统化的TRIZ方法为创新提供了一个技术共享平台,同时也昭示着平台构架是创新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创新;方法;TRIZ;平台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91(2008)02—0101—04

收稿日期:2007-10-11

基金项目:本文是北京“十一五规划”社科项目“北京科技园区自主创新战略集成管理平台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BaJG0044)。

作者简介:王水莲(1982~),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宝山(1946~),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很好地增加了原有知识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投入生产中的知识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性质。

2.知识商品具有“锁定”效应。对于知识含量较高的产品,无论是虚拟产品还是智能产品,都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增的现象。由于消费这些产品前需要较多时间进行学习,有着较高的转移成本,从而使用户被锁定[2](P211)。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微软公司的用户一旦使用了该公司的产品,就像吸毒上瘾一样,对其具有越来越大的依赖性。这是由于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

3.知识具备创新效应。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以创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对其他要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经济系统中的资源配置方式。创新使得静态均衡从较低的层面升迁到较高的层面,从而导致更高层次上的边际递增。

4.知识商品具有网络性。以知识为基础的商品(如计算机、软件、通讯器材等)具有很大的网络效应,即一个人的需求也取决于其他人的需求。这不是因为攀比,而是因为消费品的互补性。存在互补性的商品的边际收益递增非常明显。

知识经济的特点使得边际收益递增成为可能。从动态的观点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边际收益递增曲线是不规则的。从短期、静态的观点看,如果知识的投入量不变,增加其他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则又会回到传统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上来。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时代的边际收益递增趋势呈现的是长期的、总体的递增和局部的、短期的递减的一个交替上升的过程。

(二)创新边际效率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然而,与高投入相对应的研发产出却并不如人意。我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技术的对外依赖度已超过了50%,使得经济发展成本巨大。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终极目的,创新所带来的效率大小是企业选择是否创新、采取哪种方式创新的惟一标准。创新效率简单讲就是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取得符合市场需求的尽可能多的创新效益。

根据价值理论,可将企业的创新效率表述如下:

创新=V

创新

/T

创新

创新的效率取决于创新的效益与实现创新所花费时

间的比值。而创新效益等于创新产出减去创新投入。创新

产出最终由市场来评判,由用户来决定。边际值是管理经

济学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准,创新的边际效益体现为:

ME

创新

=△V

创新

/△T

创新

式中,ME

创新

为边际创新效率;△V

创新

为创新效益的

增量,△T

创新

为创新时间的增量。边际创新效率表明,在企

业创新过程中进行资源配置时,要重视每一个时间单位所

引起的创新效益的变化问题。

企业从创新中获得收益的潜在能力依赖于时间。企业

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创新效益,但只有当创新完成并投入

商业化生产后才能获取收益。逐步使新产品获得最大的潜

在收益通常需要时间。企业创新投入的多少取决于企业想

在多长时间内推出创新产品。通常创新投入越高,推出创

新产品就越快,潜在的收益就越大。当离推出日期越来越

近时,企业通常会加大创新投入费用。因此,企业必须权衡

潜在效益的增加与创新投入的增加并选择使两者差距最

大的日期推出创新产品。如果一个市场模仿者推出了一种

竞争产品,那他就有可能开始将本应属于创新者的利润据

为己有,使得创新者的效益大大减少。

二、创新方法选择的基本路线

企业创新实际上是对创新中的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

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平衡,以平衡企业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发

展。创新方法的选择也要从解决企业技术发展和市场发展

之间的平衡问题出发,走技术与市场双轨并举之路。当前

中国各个行业市场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多数企业缺乏

核心技术能力,影响了企业长远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发展

的角度来讲,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的积累。但只顾技术的

创造和积累,容易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牺牲品”。作为

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市场,技术的发

明创造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市场创新是实现技术产品价值

的过程。技术和市场犹如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必须双轨并举。

(一)技术与市场双轨并举

创新过程面临两种不确定性,一是技术的不确定性,

二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从本质上可以将创新分为技术推动

型和市场拉动型两类。一般而言,由技术推动的创新,其技

术风险性较低而市场风险性较高;而由市场拉动的技术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