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_陈昌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第29卷第10期

2014年10月

V ol.29No.10Oct.,2014

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

陈昌春1,2,张余庆2,项瑛3,王腊春1*

(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210044;

3.江苏省气候中心,南京210008)

摘要:论文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 分布式水文模型及SUFI-2算法,利用流域DEM 、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结合GIS 和RS 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模型模拟效果前3位的敏感参数分别为ALPHA_BF 、CN 2、ESCO ,得出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值与实测流量过程拟合程度较优,其R 2和Nash-Sutcliffe 效率系数E NS 均高于0.90,相对误差|R e |均小于3%;流域内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均以林地、水稻田、草地为主,此3种类型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5%;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月、年均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年径流量比1990年略大;相比1990年土地利用情景,2000年产水量增加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为赣江流域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建筑用地、水浇地和裸岩面积的增加、林地面积的减少可能是引起产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关

键词:赣江流域;径流模拟;SWAT 模型;土地利用;SUFI-2算法

中图分类号:F301.24;P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4)10-1758-12

DOI :10.11849/zrzyxb.2014.10.0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对流域水文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引起水资源在时空格局上重新分配和以水为介质的各种污染物输移规律发生改变,并引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水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3]。在较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是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较短时段内,城市化进程、产业格局变化与相关政策共同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流域水文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4-6]。因此,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有利于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管理,可为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水资源服务,它已成为当前全球变化和水科学研究的热点、难点[7-10],此类研究从早期的集总水文模型、试验流域法逐渐发展到当前采用各种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水文过程。其中美国农业部下属农业研究中心开发的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GIS 和RS 平台模拟复杂流域较长时间尺度的水文、物质循环变化过程,这为定量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11]。赣江是鄱阳湖流域五大水系中最大的河流,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水量、水质等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有着重大影响。为此,本文基于GIS 和RS 平台分析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而后结合多源数据建立流域SWAT 模型定量分

收稿日期:2013-09-13;修订日期:2014-02-1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3BAB05B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1410)。第一作者简介:陈昌春(1963-),男,江苏盐城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模拟与水文气候学研究。E-mail:changchunc@

*通信作者简介:王腊春(1963-),男,江苏金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E-mail:wang6312@

10期陈昌春等: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

析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径流响应,以期通过本研究为赣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

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内第一大水系,也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先后流经赣州、吉安、萍乡、宜春等市(县),全长751km ,流域总面积约为83500km 2,占整个鄱阳湖流域面积的51%,年均径流量687×108m 3,约占鄱阳湖区径流量的50%,平均径流深为849mm ,主要支流有湘水、梅江、平江等。南昌外洲水文站控制断面以上赣江流域面积为80948km 2,位于113°42′~116°38′E 、24°30′~28°42′N 之间,流域内地貌格局多样,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低丘岗地为辅,由南向北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呈阶梯状分布(图1),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主要土壤类型以典型强淋溶土、旱耕人为土为

主。赣江流域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

季分明,气候温和,春夏之交梅雨多,秋冬季节降雨少,多年平均气温约为17.8℃,南高北低;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600mm ,时空分布不均,4—6月占全年雨量比重最大,约占50%,11—12月降雨量最小,上半年雨多易涝,下半年又雨少易旱,降雨分布呈东多西少,山区多于平原。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包括: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90m 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 ),利用ArcGIS 对其进行裁剪、投影、转换等操作,生成模型所需DEM 数据(图1)。采用中国科学院西部生态环境数据中心提供的1990、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经遥感解译获取9种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研究区特点和SWAT 模型分类系统,将赣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草地、水稻田、裸岩、林地、水浇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地、水域和湿地9类,如图2所示。土壤数据(1:100万)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 )构建的世界和谐土壤数据库(HWSD )[12],该研究区土壤类型共14种,其中以典型强淋溶土(ACh )、旱耕人为土(ATc )、腐殖质强淋溶土(ACu )为主(图3),分别占该流域面积的60.18%、19.25%、10.82%,详见表1。运用SPAW (Soil Plant Atmosphere Water )土壤水特性软件计算土壤湿密度(SOL_BD )、有效持水量(SOL_AWC )和饱和导水率(SOL_K );水文分组、地表反射率

和土壤可侵蚀因子等参数根据经验公式求得,由此构建了完整的土壤数据参数库。采用

图1赣江流域DEM

Fig.1DEM of Ganjiang Basin 17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