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摘要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过渡到社会学习的第一步,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以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小班幼儿年龄普遍3至4岁,正处于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关键阶段。其身心发展迅速,个性,气质等内在心理品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进入幼儿园小班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的,系统科学的日常生活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目前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发现在进行常规指导时存在管理过于生硬,指导方法不恰当,保教分工不明确,家长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从教育思想,教师观念,培养方式,家庭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
, , , g . 3 4 , , , , , .
, , ,
;;;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绪论
(一) 研究缘由及意义
首先,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普遍幼儿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幼儿集父母,长辈的爱于一身,造成大多数孩子自私,任性,无理取闹,骄纵蛮横的态度,家庭教育也仅仅侧重孩子的养育,而忽视对孩子有效生活习惯的培养;进入幼儿园,幼儿将不得不学会必要的行为规则来适应集体;其次,处于3到4岁的小班幼儿,是培养其日常生活常规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加之以科学、合理的生活常规的指导,不仅仅可以提高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与集体生活的能力,还对幼儿自身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挥着巨大影响;最后,对教师来说,建立良好的常规秩序是便于教师管理班集体,减轻教学工作负担的一个有效前提。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习得,既有利于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规则意识,适应集体生活,让孩子喜欢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管理自己的班级,让幼儿生活和学习秩序化,规范化,同时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自身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概述了幼儿园生活常规培养的的重要性,进而详细说明了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价值,根据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其特点。最后,从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教学方法,家庭教育观念等三方面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期刊、论文、书籍以及网络资源等方式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和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在结合研究以及自己的理解,从而提供了本文的思路。
2.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个案的感知过程,获得对小班幼儿生活规则培养方式的直接认识,为提出有效策略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3.案例分析法:在调查中,以小班幼儿生活中出现的常规培养问题作为个别案例,借助必要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总结,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小班幼儿(3至4岁):处于小班幼儿阶段,身体动作发展迅速,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情绪上表现出极其的不安,焦虑与激动。加之自我中心性强,不愿与小朋友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差,习得必要的生活常规将有利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照顾能力。
2.生活常规:生活常规是幼儿园常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来园、饮水、午睡、进餐、就寝、盥洗、入厕等的生活环节中体现,对幼儿的自身发展有起着重要作用。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价值
幼儿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幼儿的生活作息可能会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只有培养幼儿良好常规才能保证幼儿一日生活秩序化、合理化。这就需要从幼儿生活常规的特点入手。常规培养具有客观性,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及规定,这些规定不以个别幼儿的意志为转移,致力于共同约束幼儿;常规习得的长期性,生活常规贯穿于幼儿
生活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集体要求,环节常规一经制定,就长期存在;生活常规培养的个别差异性,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个别幼儿生活习惯的同时,给予指导。这个时期的幼儿发展可塑性强,正是幼儿习得生活常规的关键期。
(一)便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常规的习得是保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幼儿教育全部是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活动来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常规教育使得幼儿生活有规律、节奏,并使整个幼儿园生活学习保持正常,稳定。小班是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养成的关键期,其将对中大班以及未来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产生重大的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自己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比如幼儿在进餐时做到不说话,打喷嚏时用手捂着嘴巴,听人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在公共场所不大喊大叫,玩游戏时不随意抢夺小朋友的玩具,有新玩具时,乐于分享。(二)能帮助幼儿营造安全氛围
根据马斯洛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人较低层次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才能往较高层次的成长性需要的发展,小班幼儿园刚进入幼儿园,情绪冲动,易变化,刚离开家庭对亲人有很大的依赖你情绪,教师应给与幼儿更多的爱,让其感受自己处在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中,尤其在睡觉时间,他们表现极其的焦虑不安,有些孩子在睡觉中颓然醒过来,哭着叫着妈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放些轻音乐、或者听听故事。
我班新来一个小朋友,罗锦轩,每当午睡时,他都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睡觉,我不想睡觉,我想到外面去玩滑滑梯。”这时老师同意他去操场玩,考虑到他刚入园,可能不熟悉幼儿园生活规则。但他玩了很久并且还要继续,这时老师和他约定,老师提醒他还能再玩10分钟。因为老师也要赔其他的小朋友,不能照顾她一个人,你愿意何老师一起回教室陪其他小朋友睡觉吗?”他同意了,和老师一起为其他的小朋友盖好被子,在老师的陪伴下,他坐在自己的小床上慢慢的睡着了。
(三)便于教师使班集体秩序化
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助于降低教师管理班集体的难度,幼儿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是一次环境的大改变,要是幼儿不能很快的适应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学习,不能很快的接纳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将遇到很大的困难,通过生活常规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生活的关心和引导,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可以减轻教师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压力。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现状
小班幼儿刚入园,通常还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以下是我在实习幼儿园内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过程中观察的所见。
(一)教师过分管理,缺乏灵活性。
在小班生活常规教育中,往往注重以集体需求为主,而忽略了幼儿本身的需求,幼儿在何时何地做什么,都做出了非常详尽的规定,然而幼儿的兴趣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的既定模式发展;在幼儿进行玩具分配时,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的个人喜好,不能充分尊重其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不能吸引幼儿调动积极性,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为了便于班级管理和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常规培养时在管制幼儿方面花费大量时间,而常规教育本身的内涵严重丢失。
例如,在集教课结束后,我准备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时,在教室走廊上本来排队走的小朋友A发现一只蜘蛛,便来了兴趣,突然停下来观察蜘蛛,其他小朋友也停了下来。我站在旁边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这时老师走过来说:“蒋老师,你怎么还不带她们下来,再不走,时间不够就不去户外活动了,都回教室去。”小朋友纷纷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蜘蛛,朝操场的方向走去。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本来可以借助小朋友对蜘蛛的兴趣,继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