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

发表时间:2009-04-08T09:56:01.717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龙军港

[导读] 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数码平面设计的同时,重视民族文化的培养。

摘要:面对今天中国平面设计的困境,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数码平面设计的同时,重视民族文化的培养,同时摆脱盲目崇拜国外平面设计的思想,在不断吸取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同时,创作出具有我国本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形象。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表象元素隐性元素;

今天,我们面对不断发展的平面广告设计界,以及电脑艺术思潮对中国传统艺术带来冲击以及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涌现,如何认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与现代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设计过程中的关系,成为当下平面广告设计领域应认真研究的课题。在我国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民族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平面广告设计。

一、平面广告设计的现状

从平面设计角度研究,世界平面广告设计大致经历了手绘广告和电脑设计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广告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九十年代,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广告设计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广告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电影平面广告是以电影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师通过众多的设计软件Illustrator、Photoshop、Painter等,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虽然计算机辅助广告设计为现代平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特征,是历史衍变的必然趋势,但有些我国众多设计师往往过分依赖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图,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民族文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设计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下面就影响比较深远的几种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加以论述和探讨.

二、表象元素

1,汉字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而它本身作为一种语言和象形符号,对其审美意象的解读以及形体的再设计。汉字的图案化、对联装饰、文字隐喻、汉字书法、篆刻等在历史发展中已经具备装饰审美的基本性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平面设计”行业的出现,汉字化的图符模式不仅因其释放信息的形式满足了大众之需,而且,长期以来对其赋予的深层意旨早已超出了文字本身的符号功能。还有篆隶的古朴厚重;行草的狂放恣肆;真楷的刚毅或娟秀;金石的铁勾银化也俨然融入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所以,汉字设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现代字体设计常常以直线和几何形为图形构成元素,对文字进行处理,以创造出富有现代气息和视觉冲击力的字体。字体设计强调点、线、面、形、色和质感等视觉要素的综合运用。

2,水墨

中国艺术水墨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水墨元素运用于平面设计之中,既是中国元素符号的演绎与推广应用,也是水墨文化自身情趣、韵味、内涵与外延文化脉络的优势体现。水墨文化的外在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水墨艺术的视觉符号上。黑白空间的特殊视觉韵味,水墨交融的肌理与层次性,水墨语言的构图风格与审美意趣,墨点、墨线、墨块营造的抽象视觉符号美,媒介材料的特质及其视觉意象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文化的交融性使得传统的“笔墨”艺术转化成为“水墨”艺术,当水墨艺术更多的释放他在材料、表现载体、表现空间等诸方而的优越性的时候,我们发现水墨文化在悄然的转移人们的视线,从传统山水文化的理解到构成、现实主义的水墨写意,到此我们才清晰的感受到“水墨文化”的另一种艺术魅力。当代平面设计吸收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合理、巧妙地应用好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元素和水墨文化,不仅为我国的平面设计创意带来新的方法,开拓了我们的思路,而且还为我们如何在吸收传统营养的前提下,继承民族性和现代性开辟了一条道路。

三、隐性元素

1,生存方式

中国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地球赤道与北极的中部,夏季风在高温季节带来充沛的雨水,优越的地理条件为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而农耕文明居安思危,中正和谐的生存方式也深刻的体现在文化与生活之中:雕塑是均衡对称的,建筑多围合聚气的,做人要中正平和的,世界是分阴阳的,绘画语言是黑白的,装饰要朴实自然的,文章要四平八稳的。但是,这种看似中庸平和的生存方式中却有非常深远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内涵。于平实中蕴涵意境,于对称中展现变化,于朴素中包含韵味正是中国文化纷繁复杂,耐人寻味的精神追求。而现代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中没有特别夸张的造型,也没有特别华丽的色彩,但是却引人入胜,意蕴深长,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中正平和但意境悠长的精神追求。

2,哲学思想

中华民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融合,缔造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内涵,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三种:①儒学思想。在这种思想形态下,人和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被打上了封建礼制社会的烙印,比如,在传统建筑中对建筑的开间数、室内的陈设品、屋顶的色彩、形制的大小等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完备的规范,家、国、天下成为封建社会难以逾越的鸿沟,儒学也是设计与造型上严格的典章制度的物化形式的设计者;②道家思想。将人推向了自然的一种哲学思想。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仔细分析一下造园的规律:因地而建、曲径幽通、朴素自然,轩窗生画,尺幅无心,从骨子里迎合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自然与自在,而园林设计中的每一个色彩淡雅、造型优美、线条简洁的符号也同样渗透着道家的思想光辉。身心与道合一,技巧动作纯乎自然,追求平淡与天人和一。这是道家思想在设计中的集中体现,而这些符号存在的内涵,对当今的设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③佛教思想。佛教认为世界在本原上是无形、无象的,但又充斥于宇宙之间,无所不在。佛教将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与艺术中主体的直觉感情进行作用,使之得以深化,并把佛教思想融入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这就为园林这种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