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仿”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写作“模仿”的教学方法
[摘要] 模仿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模仿一直是人们学习写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提倡学生要能创新,但更应知道如果不从模仿开始往往是难以创新的。
模仿是前提,是基础,而创新则是一种提高。
[关键词] 写作模仿创新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模仿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初中阶段不少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设有可供学生仿作的“例文”,这为学生模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学有路子,模仿有样子。
在“应试”教育中习作例文曾要求学生背上来,学生写作脱离了实际,为作文而作文,为应付考试而作文。
课程改革的新目标要求我们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还其真面目。
模仿一直是人们学习写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提倡学生要能创新,但我们更应知道,如果不从模仿开始往往是难以创新的。
模仿是前提,是基础,而创新则是一种提高。
模仿要从生活中获取素材,作文的内容知识需要作者的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哪里来?靠生活。
因此,写作成败的关键是作者是否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初中生的阅历虽然有限,但毕竟见过不少世面,如果作文中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真实的东西,那篇文章即使写作技巧一般,也可能成为一篇较好的文章。
如何写得真实?就是按照生活的原型去写,也可以说是“模仿生活”。
一开
始要求不要过高,诸如详略、选材等方面暂不予理睬,只要是按照生活的真实去写就值得鼓励。
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容易,既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也能积累一点经验和素材。
以下是我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收到了很好教学效果。
一、模仿中求趣
例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
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应当使学生体会到例文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与例文达到灵性的沟通与默契,搅动沉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萌发出极大的写作欲望。
这就是“文从兴来,趣中生文”,“仿在求趣,点笔成金”。
二、模仿中求异
在教学例文、模仿例文时,要首先区别“模仿”与“抄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模仿”是仿照一定模样做出类似的动作和行动的过程;而“抄袭”实质上是窃取别人文章为已作。
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有的同学“模仿”很成功,写得别具一格,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但也有的同学模仿变成了抄袭,不是求异,而是求同,在原例文中改头换面,巧妙地换个词语便成了自己的“佳作”了。
如有一次我让同学们仿写《爸爸的爱好》一文时,有的同学“眉头一
皱,计上心来”,把例文换上“妈妈”二字就心安理得是自己写的了。
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模仿抄袭现象是不足为奇的,关键是认真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正确认识仿作的意义,即:方法相同,内容求异,异中求巧。
三、模仿中求知
模仿的过程,就是不断求知的过程。
即认真学习例文的有关写作知识,也就是组材的要点、构段的形式、写作的技巧、语言的运用等,都必须熟练掌握,再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已获得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写作,学中用,用中学,不断丰富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经验,掌握写作技法。
这样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四、模仿中求创新
模仿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
人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创造力都是生活磨练所赋予的。
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注意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因为只有积累,才有素材,才可能创造。
积累是创作的前提,创作是积累的必然结果。
在仿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唤起创作兴趣,写出别具一格、独特新颖的好习作。
五、模仿中求新异
模仿写作要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即要具有“四新”:一是立意新。
写作中的立意是文章的“神”、文章的“魂”,这就是说文章的主题是否鲜明,贵在立意新颖,重在引人入胜。
二是取材新。
取材
必须根据立意去精选最新、最好的材料表情达意,才能使立意更新,不落入俗套。
三是构段新。
构段即文章的组织结构,有总分、因果、递进、承接等构段方式,要灵活巧妙运用,恰如其分地组织好材料。
四是方法新。
仿写时除学习例文的方法外,要因文制宜,因材而定,选择最佳方法,精巧构思,独特新奇,与众不同。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
”当然,模仿写作也有其局限性,其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和抄袭的区别。
模仿绝不是抄袭,抄袭是不加分析地照搬别人的东西,特别是内容,并当作是自己的东西以获取某种利益。
抄袭是一种欺骗行为;模仿则是一种学习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技能。
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截然不同。
学生模仿的只是一种风格、一种表达方式。
即使有时学生会照搬范例的原句,只要用得恰当,仍不失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整段照抄不可等同起来。
总之,模仿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而实现正确模仿写作教学主要靠我们的语文教师。
所以,整个模仿写作过程应该由语文教师来控制,做到适当、适度为原则。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