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 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老王》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老王》](https://img.taocdn.com/s3/m/6bab51da58fafab068dc026f.png)
《老王》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第1课《老王》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3、教学重点: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善良,学会以爱回报爱,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爱弱者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谈论法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8、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PPT课件演示:三幅图片]随着社会建设的日新月异,像我们聊城这样的城市也逐渐迎来了大量不同层次的各项各业的打工者。
我们先来看三幅图片,并请同学们回答这三幅图片分别刻画了哪几种小人物?教师点拨: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生活艰难、辛苦,但他们贫苦而善良。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待他们呢?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老王》这篇课文,来看一下杨绛先生是如何对待他们的?[PPT课件演示] 板书:老王(二)作者简介[PPT课件演示](三)初读课文,走进老王1、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PPT课件演示]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对老王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明确: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PPT课件演示](三)细读课文,品味老王面对不幸的老王,作者一家人是如何对待老王的?明确:[PPT课件演示](1)照顾生意(2)给吃鱼甘油(3)关心他的住房(4)询问其能否维持生活通过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一家人是善良的人。
对这善良的一家人,老王为作者一家人做了几件事?明确:[PPT课件演示](四)深入挖掘,关注老王在老王为作者一家人所做的三件事中,令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事?明确: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这件事令作者印象最深刻。
2021年《老王》教案范文8篇
![2021年《老王》教案范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88222984254b35effd347b.png)
2021年《老王》教案范文8篇《老王》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圣经》中有句话,被尊为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
”人心与人心就好比是一坐山与你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的回音也是“我爱你”:决不可能你对着高山喊——“我恨你”,而高山的回音是“我爱你”。
所以,人与人之间(诸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邻里之间、国与国之间)都要讲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
”尤其是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下、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就更应该伸出一双援助的手来帮助他。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散文《老王》,从“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示?2、揭示目标:①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②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③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下来。
2、积累下列词语。
①体悟②落伍③惶恐④荒僻⑤取缔⑥欣然⑦镶嵌⑧抱歉⑨追忆⑩愧怍3、作者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
另有译文《堂吉诃德》等。
4、感知内容。
①__开头交代了老王的哪些基本情况?有何用意?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生理缺陷(谋生困难)和居住条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老王》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老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b2416c33687e21ae45a92c.png)
《老王》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3、学会比较不同"车夫"身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联系初中时学习的《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解读钱钟书、杨绛的为人,以此为基础理解这样的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对一个像老王这样贫寒的下层人民如此关心?进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
3、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课外阅读《春儿》、《老王》、《亲近自己的双腿》,比较这些车夫各自拥有的特点,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体会"小人物大社会"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一)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在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会停留的水用那没有痛苦的姿态,痛苦早已经昏睡,在时间里,仍能屹立的人他是这古老土地的坚忍的化身。
是谁在和他赛跑?死亡,死亡,它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赛者。
对于天空的风云,地上的不平早出的方向,夜归的路径他不能预知,也不能设计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路人的希望支配着他他的希望被掷在赂旁一个失去目的者为他人的目的生活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奔跑,一条与生命同始终的漫长道路寒冷的风,饥饿的雨,死亡的雷电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3 苏教版 必修3 教案
![高中语文老王教案3 苏教版 必修3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39e4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c.png)
老王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感悟爱的博大。
理清思路,体会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风格。
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字词,熟读课文,搜集作家杨绛的有关资料。
思考: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教学内容《老王》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作者在文章里含蓄地提出了要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计整体感知导人: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在投海自杀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温泉旅行的老太太救起。
男孩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
老太太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瞧。
”老太太把男孩带回自己家,让他在菜园里打杂。
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对男孩爱护备至。
让他培植一些生长迅速的红萝卜,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男孩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可口,给男孩吃。
后来男孩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自吹自娱,老太太听了称赞说:“除了你没有人给我吹过笛子。
孩子,真好听。
”男孩似乎渐渐有了生气,老太太就把他送到高中读书。
在高中读书的4年,男孩继续在菜园里种菜,高中毕业,男孩白天做工,晚上上夜大学习深造,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盲学生常对男孩说:“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男孩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感激的光辉。
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不能只有我才能做的妙事了。
”这以后,男孩利用假期自撰笛曲,继续吹奏给他的盲学生听。
《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三)
![《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3e30619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1.png)
思考与讨论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现实 生活中关注社会问题、传 递正能量的经历和感受, 互相学习和借鉴。
05
拓展阅读与比较研究
推荐类似主题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骆驼祥子》
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一个 北京车夫的悲惨生活,对人性和
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子夜》
茅盾的代表作,以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为背景,描绘了社会各阶
描写手法
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如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等。
修辞手法
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作者 情感和增强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阅读理解
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主旨、作者观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理解。
《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三)
授课教师:
2023-12-23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与技能训练 • 思考与讨论:社会问题与人文关怀 • 拓展阅读与比较研究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文《老王》简介
作者与创作背景
能够深入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分组并确定小组长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记录
讨论内容。
阅读心得分享
每位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老王》后 的心得体会,包括对人物形象、故 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
讨论与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看法,探讨 各自阅读体验中的共鸣点和不同点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2b9a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6.png)
《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是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老王为了生活费而在城市四处打工的故事。
老王虽然不文化但是却很聪明,他认真学习周边环境,将自己的特殊技能运用到了生计中。
本篇教案将分为四部分进行介绍,分别是文本研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语言运用,写作训练。
一、文本研读1. 故事情节:老王去城市谋生,遇到了许多人和事,他运用聪明才智,成功地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他所经历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2. 语言风格:故事语言简练生动,使用了许多生动的细节,让人们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老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
3. 教育意义:通过老王的故事,我们能够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习到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如何在不公平的环境下求得生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1. 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让学生认识到人生中存在困境和挫折,但是我们需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问题,笃定地找到解决办法。
2. 培养学生感恩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基本的生活条件不是理所应当的,我们需要知恩图报,感激得到的一切。
3. 让学生明白诚实和勤奋的重要性,让学生体味到老王为了生计不怕苦累,不抛弃诚实守信的思想。
三、语言运用1.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研读故事中的语言细节,进一步明确故事的情节和情感表达。
2. 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如何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写作训练1. 撰写个人对老王故事的感想,学生可以通过对感想的写作,反哺已有的文本研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 让学生选择自己认可的人物和故事写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已有的语言和写作能力,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地探究故事,发扬自己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的情节和教育意义,让学生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老王故事的教学和研读,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感恩知足、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和讨论互动,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案《老王》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老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ff46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4.png)
高中语文教案《老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 体会作者对老王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平凡人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作者及文章的背景。
3.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人物形象。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老王的印象和感受。
5.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老王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7.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身边平凡人的短文,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老王》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情况。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021必修三语文《老王》教案教学
![2021必修三语文《老王》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eaa182b240c844768eaeecd.png)
2021必修三语文《老王》教案文章主要记叙了与一位靠踏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必修三语文《老王》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必修三语文《老王》教案一、教学设想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
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1、新课导入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
(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1)随机朗读(1——4)自然段;(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精神凄苦[设计说明]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身体——残疾生活——塌败小屋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3、研读老王之“善”(1)默读(5——22)自然段;(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设计说明]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
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91967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6.png)
《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老王》是苏童的代表作之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刻画深受读者喜爱。
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这样一篇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增强文学鉴赏能力,更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针对《老王》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教学体会和学生评价来反思该方案的优点和不足。
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童和他的代表作《老王》。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理解其中的主旨和道理。
3.通过阅读和分析,提升语言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导入先让学生展示苏童的相关资料,介绍他的生平和作品,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学过程(1)阅读:学生在课前阅读《老王》,并着重看一下作者推荐的部分,即第一章和第二章。
(2)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说背景和中心主题,引导学生谈论人物的特点和决策,探讨小说的主旨和道理。
3.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理解进行小结和总结,着重强调《老王》的意义和启示。
三、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说的了解和理解逐步加深,他们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通过实际分析和讨论,他们不仅理解了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更有能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比较,他们还体会到了文学作品对人再创造的力量,并明白了文学对人生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四、学生评价在课后学生对该教学方案进行了评价。
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方案设计的循序渐进,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认为通过小说分析学会了更多的观点和思考方法。
但是,一些学生认为该方案需要更多的切实操作和互动,不应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指导,他们更喜欢通过互动和讨论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老王》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童的代表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老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老王》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e575e55b01f69e3143329499.png)
《老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4、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教学时数】课时【执笔】杜串串【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关注一些人和事。
关注我们的学校,关注我们社会的发展。
通过关注,我了解到我们家乡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兴起。
通过关注,我也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才华横溢,激情满怀,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也不会缺少关注吧。
比如关注伟人、明星,明星、伟人固然应该关注,而在生活中与我们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二、设问导读(一)画说老王: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这就是杨绛笔下的老王。
(出示课题)老王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画像。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提示: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从他佝偻的背影看,他是一个多病的老人……)(二)走近老王:1、从画图来看,老王的确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简介杨絳。
)杨絳--钱钟书--《围城》。
2、默读课文。
著名作家笔下的普通人自有他不凡之处。
现在我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
边读边体悟,琢磨老王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然后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形式把自己对老王的印象表达出来。
三、点拨导思(一)评说老王: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
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917421cca76e58fafbb0035b.png)
《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小故事大道理,插播歌曲《爱的奉献》。
教师讲述: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于1996年7月29日只身进入一个2000多米深的地下溶洞,他要进行一项与世隔绝的独居生活实验。
一年后蒙塔尔重返地面,这时他的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如纸,免疫功能降至最低点,且情绪十分低落,不善与人交谈。
面对记者,他走出洞口的第一句话是:“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奥秘,就是生活的美好就在于与人相处!”感悟:这故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来自生命深处最真实的呼唤,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人交往首先要真情实意,互相关心,诚挚待人。
并在相处中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快乐。
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思考: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细读课文,走近老王。
思考: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地方?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3、作者一家的善良表现在哪里?明确: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地方?苦: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老王-苏教版必修三教案
![老王-苏教版必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b04c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6.png)
老王-苏教版必修三教案1. 背景介绍老王是一名拥有10年教学经验的高中英语教师,他对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本篇文档将介绍老王在苏教版必修三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案例及其教学思路,旨在为其他英语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篇名为“Too much money”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钱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
4. 教学过程4.1 情境营造教师可在课前提前制作好关于钱的图片,例如钞票图片和消费场景图片等,放置在教室内,以创造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气氛。
4.2 分析文章结构教师可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 第一部分:引入话题,叙述人们对钱的看法。
2. 第二部分:介绍钱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3. 第三部分:探讨人们的应对之策。
4.3 教学重点教师应着重讲解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和重点词汇,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 注重讲解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或段落。
2. 分析文章中的难词,介绍其含义和用法。
3.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文章,让学生再次接触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4.4 课堂练习在教学完文章后,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堂练习: 1. 让学生进行一遍默读,掌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钱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让学生通过演讲、口头或书面表达,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5. 教学总结本节课采用了引导学生讨论和演讲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种教学方式既系列化,又注重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老王》教案12 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3、学会比较不同"车夫"身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联系初中时学习的《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解读钱钟书、杨绛的为人,以此为基础理解这样的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对一个像老王这样贫寒的下层人民如此关心?进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
3、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课外阅读《春儿》、《老王》、《亲近自己的双腿》,比较这些车夫各自拥有的特点,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体会"小人物大社会"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一)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在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会停留的水用那没有痛苦的姿态,痛苦早已经昏睡,在时间里,仍能屹立的人他是这古老土地的坚忍的化身。
是谁在和他赛跑?死亡,死亡,它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赛者。
对于天空的风云,地上的不平早出的方向,夜归的路径他不能预知,也不能设计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路人的希望支配着他他的希望被掷在赂旁一个失去目的者为他人的目的生活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奔跑,一条与生命同始终的漫长道路寒冷的风,饥饿的雨,死亡的雷电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
(有删节)这两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或带着悲悯叹息,都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
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
二、阅读全文,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观感。
--尽管课文导言中对老王这个人物已经作出了总体性的概括,但由于对这样社会背景下的这样的人物的陌生,学生很可能对"忠厚"的评价颇不以为然,所以在自我阅读的前提下先畅所欲言,这可以作为下一阶段人物鉴赏的张本。
三、人物鉴赏。
1、老王的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他的悲剧不仅仅在于病痛中的死去,悲剧的意味充斥在他生活的枝枝蔓蔓里,杨绛是怎样揭示给我们的?--听:年龄渐老却没有赶得及加入蹬三轮的组织,孤单惶恐;没有赖以生活的技能或财产;亲人稀寡。
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瞎的。
感:别人不愿乘他的车,对他的"瞎"没有同情。
遇: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
问:载客三轮取缔后,靠一位主顾的照顾勉强维持生活。
(回答可以不拘一格,能够感受其中的悲凉意味就可以了)2、对老王的一只眼是怎么瞎的,你认为是"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还是因为"从小营养不良而瞎的"或者单纯是因为得了"恶病"而瞎的?(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原因的揣测深入到对老王性格的探索)--把握老王性格中的最大特点:忠厚老实。
⑴送冰: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愿意车费半价,始终没有看透或者想到要去算计好欺负的主顾。
⑵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体谅他们的困难。
⑶为一个愿意坐他车的主顾装半寸高的边缘。
⑷满怀诀别意味地去送鸡蛋和香油,却不会表达。
通过这些细节的捕捉,我们可以肯定他一定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
小结:老王是一个忠厚而不幸的底层劳动者。
四、难点探究1、课文首段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而第六节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是不是矛盾?--这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几个字,杨绛不敢坐是因为当时作为知识分子,"不敢"坐劳动人民拉的车,不敢"骑在人民头上"。
从侧面也写出了老王不怕被牵累、真诚关心钱钟书夫妇的善良。
2、老王和钱钟书夫妇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钱钟书夫妇对老王的关心赢得了老王的尊重与感激。
钱钟书夫妇对老王:⑴别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我"却常坐。
⑵"我"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症。
⑶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老王对钱钟书夫妇:⑴送冰,自愿车费减半、所送之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⑵"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⑶临终之前送鸡蛋和香油。
进一步探讨:钱钟书夫妇何以对老王这样一个下层的劳动者这样关心,老王临终之前的送蛋行为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⑴这里可以联系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课文《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也可结合学生课外对杨绛、钱钟书的资料收集,了解他们的为人,进而把握:在作者夫妇心目中,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有人道主义思想。
据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一书说,凡属于社会性的动物彼此之间都有一些相爱的感觉。
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善良的因素。
杨绛夫妇非常善良,有善心。
⑵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满了喜悦、甚至是"受宠若惊"般的感恩的。
所以,自知自己不久人世,临终他也要将这份感激表达出来,即使没有华丽的言词(其实根本就没有言词)即使木讷的他还是领受了杨绛给的钱,但透过那几个大大的鸡蛋和香油,透过僵直的身子、无光的延伸,我们还是能够触摸到那份诀别的深情。
3、杨绛先生对老王是照顾有加,并没有剥削老王的行为,既没有在物质上亏待老王,也没有在精神上鄙视过他,何以篇尾说"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从"多吃多占"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放在老王同一层面上了,与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从这个世界上获得的要比老王多好多,这是作者从自我反省的层面表达对老王的歉疚,其实也传递了对像老王这样的劳动者的心灵之声。
--和老王最后一晤时,当老王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钱钟书夫妇时,不肯收钱。
他是想表达很想和他们夫妇成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长久的时候。
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
想到这些感到十分后悔。
这里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套,而是有一种"真正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意思了。
(当然只是平等的朋友,而不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这可以从作者和老王的对话中看出来。
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简短,因为两人毕竟没有共同语言。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外对比鉴赏阅读教学步骤:一、阅读巴金的《一个车夫》,思考文后问题:一个车夫·巴金·这些时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里。
有一天我们吃过晚饭,雨已经住了,天空渐惭地开朗起来。
傍晚的空气很凉爽。
方提议到公园去。
"洋车!洋车!公园后门!"我们站在街口高声叫道。
一群车夫拖着车子跑过来,把我们包围着。
我们匆匆跳上两部洋车,让车夫拉起走了。
我在车上坐定了,用安闲的眼光看车夫。
我不觉吃了一惊。
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一个瘦小的背影。
我的眼睛没有错。
拉车的是一个小孩,我估计他的年纪还不到十四。
"小孩儿,你今年多少岁?"我问道。
"十五岁!"他很勇敢、很骄傲地回答,仿佛十五岁就达到成人的年龄了。
他拉起车子向前飞跑。
他全身都是劲。
"你拉车多久了?"我继续问他。
"半年多了,"小孩依旧骄傲地回答。
"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钱?""还了车租剩得下二十吊钱!"我知道二十吊钱就是四角钱。
"二十吊钱,一个小孩儿,真不易!"拉着方的车子的中年车夫在旁边发出赞叹了。
"二十吊钱,你一家人够用?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方听见小孩的答话,也感到兴趣了,便这样地问了一句。
这一次小孩却不作声了,仿佛没有听见方的话似的。
他为什么不回答呢?我想大概有别的缘故,也许他不愿意别人提这些事情,也许他没有父亲,也许连母亲也没有。
"你父亲有吗?"方并不介意,继续发问道。
"没有!"他很快地答道。
"母亲呢?""没有!"他短短地回答,声音似乎很坚决,然而跟先前的显然不同了。
声音里漏出了一点痛苦来。
我想他说的不一定是真话。
"我有个妹子,"他好像实在忍不住了,不等我们问他,就自己说出来;"他把我妹子卖掉了。
"我一听这话马上就明白这个"他"字指的是什么人。
我知道这个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惨。
我说:"那么你父亲还在──"小孩不管我的话,只顾自己说下去:"他抽白面,把我娘赶走了,妹子卖掉了,他一个人跑了。
"这四句短短的话说出了一个家庭的惨剧。
在一个人幼年所能碰到的不幸的遭遇中,这也是够厉害的了。
"有这么狠的父亲!"中年车夫慨叹地说了。
"你现在住在哪儿?"他一面拉车,一面和小孩谈起话来。
他时时安慰小孩说:"你慢慢儿拉,省点儿力气,先生们不怪你。
""我就住在车厂里面。
一天花个一百子儿。
剩下的存起来……做衣服。
""一百子儿"是两角钱,他每天还可以存两角。
"这小孩儿真不易,还知道存钱做衣服。
"中年车夫带着赞叹的调子对我们说。
以后他又问小孩:"你父亲来看过你吗?""没有,他不敢来!"小孩坚决地回答。
虽是短短的几个字,里面含的怨气却很重。
我们找不出话来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还没有仔细思索过。
在我知道了他的惨病的遭遇以后,我究竟应该拿什么话劝他呢?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
他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的见解:"小孩儿,听我说。
你现在很好了。
他究竟是你的天伦。
他来看你,你也该拿点钱给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