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疲劳与断裂;
2、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3、力学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4、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
5、非线性系统识别。

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基础,在校学习年限2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间。

四、培养方式及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则,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在研究生入学后的1个月内组织完成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

培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注意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修养。

2、指导教师确定后,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指导硕士生制定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的培养计划。

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时间和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要尽早安排研究生进入论文工作,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选题、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应贯彻启发式讲授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实验研究活动,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对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

五、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学位课)应包含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三部分;专业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应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内容,并记相应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硕士研究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至少应修满26学分、必修课学分不低于
16学分、选修课学分应不低于10学分。

选修课可以从本专业开出的课程中选,也可以跨专业选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3学分。

对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均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30学时,1学分)。

对理工农医科类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40学时,2学分)。

2、第一外国语 100学时,3学分。

3、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0学分。

详见附表二。

学位课程的考核必须以考试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定成绩。

非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为考查,也可根据专业或导师要求定为考试课。

考查课程的成绩评定为及格或不及格。

考试、考查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学位课程中的公共课程考试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进行,其他课程的考试、考查分别由各培养单位组织进行。

研究生入学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的培养计划,课程学习不限定学习时间,可根据本人论文工作计划的进度和需要酌情安排,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研究生的全部课程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每学年开设一轮。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

六、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阅读中、外文献的数量应在50篇以上,由研究生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阅读报告应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完成。

七、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X围,并在第二学期举行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会应由培养单位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通过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对开题报告未通过者要重新作开题报告直至通过。

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各培养单位保存至硕士研究生毕业备查。

八、中期考核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各培养单位要统一组织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保存在硕士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

中期检查不合格者,将给予警告,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九、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学术调研、科学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内容应有新见解或新方法。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工作,须按相关规定提前提交答辩申请,否则不予受理。

十、其他本暂行规定自2005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附表一
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附表二
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0001课程名称: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力学系
任课教师:周振平教师代码:225853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1、课程目的、任务及对象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是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掌握工程结构分析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结构及零部件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掌握简单优化程序的编制及开发使用优化软件包,拓宽优化设计的思想,提高学生对现代设计工作的适应能力。

2、授课的具体内容
1.绪论
概述本课程的目的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结构优化设计实例、数学模型及其分类、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几何解释。

3.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的基本性质,最优解及其最优性条件,约束优化问题的迭代解法及其收敛条件。

4.几种常用的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一维搜索的最优化方法,坐标轮换法和Powell法,多变量的梯度法,无约束优化方法总结。

5.约束优化的直接解法:
约束随机方向搜索法,复合型法,直接搜索法
6.约束优化的间接解法:
内点罚函数法,外点罚函数法,混合罚函数法。

7.数学模型分析及程序设计:
数学模型的再设计,提高优化设计效率的措施,程序设计方法,实际部件优化设计运算。

8.商业软件应用:
有限元软件接口技术,有限元在优化中的应用。

9.工程结构优化方法总结。

3、实践性环节
讲述过程中安排适当的上机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4、本课学习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优化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几何解释。

掌握如何建立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即确定优化目标,选取设计变量,建立设计约束。

可运用商业软件进行简单工程结构的优化设计。

掌握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优化设计最优解及其最优解的条件,掌握约束的处理及其分类。

掌握几种常用的优化方法,了解其程序结构。

掌握一,二种优化方法的程序编制,调试及执行。

5、预备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力学专业知识,有限元计算技术。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机械优化设计方法》
《工程结构数值分析及Algor实现》
7、教学方式及考试方式
课程结束将进行综合考试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 40120233课程名称:工程断裂力学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孟广伟教师代码:225849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聂毓琴、高丛峰
课程简介:
线弹性断裂力学中的应变能释放率G准则和应力强度因子K断裂准则,I、II、III型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场、位移场,应变能释放率G及应力强度因子K的计算,确定应力强度因子K的数值方法,,确定应力强度因子K的实测法,K的塑性区修正,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测定,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高周疲劳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

弹塑性断裂中的COD准则及J积分准则介绍。

预备知识: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复变函数理论、塑性力学基础。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 40120153课程名称:断裂力学的数值方法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孟广伟教师代码:225849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聂毓琴、高丛峰
课程简介:
介绍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各种数值方法,着重介绍用有限元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各种奇异元法。

详细内容:断裂力学数值方法概论;FEM在弹性断裂力学的应用;三维裂纹问题;BEM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弹塑性裂纹问题简介。

预备知识:弹塑性理论,断裂力学理论,有限元理论,边界元基础理论。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 40120883课程名称:疲劳理论与设计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孟广伟教师代码:225849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聂毓琴
课程简介:
材料的疲劳性能,材料的循环特性曲线、构件的无限寿命设计、累积损伤理论、构件的有限寿命设计、材料疲劳裂纹的扩展性能,构件的破损——安全设计,低周疲劳设计、局部应变集中方法、构件的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随机疲劳强度,腐蚀疲劳。

预备知识:材料力学,工程断裂力学基础,塑性力学基础,概率统计基础。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新开课课程名称: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孟广伟教师代码:225849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聂毓琴
课程简介:
疲劳寿命可靠性分析,综合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疲劳学、断裂力学、材料科学等理论,旨在从经济性和维修性要求出发,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在完成规定的功能下、在规定使用寿命期间,使结构疲劳强度不足而失效的可能性(破坏概率)减至最低程度。

一方面,根据疲劳过程分为裂纹形成和裂纹扩展两个阶段,建立全寿命分散系数定寿法、经济寿命耐久性模型和疲劳试验设计原理等,将其用于工程实际。

另一方面,将应力幅值和应力均值视作随机变量,采用二维随机变量分析方法,建立二维疲劳载荷概率分布、广义S—N曲面、广义da /dN— K曲面、二维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概率分布、二维动态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等。

预备知识:概率论、数理统计、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断裂力学、疲劳理论。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 40120063 课程名称:板壳理论概论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孟广伟教师代码:225849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梯队: 聂毓琴
课程简介:
主要讲述工程经常遇到的板壳结构,包括其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

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及其经典解法,用差分法及变分法解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薄板的振动问题,各向异性板,薄板的大挠度弯曲问题简介,壳体的一般理论,柱壳,回转壳,扁壳。

预备知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微积分方程。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 40120103课程名称:弹塑性力学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聂毓琴教师代码:225828教师职称:副教授
教师梯队: 高丛峰
课程简介:
弹性、弹塑性和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胡克定律,弹塑性和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全量理论和增量理论,判断材料处于弹性状态,塑性状态判据的屈服条件。

按位移解法和按应力解法求解弹性力学问题。

简单塑性问题的常用解法,按静力平衡求解静力问题,界限法简介。

厚壁圆筒的弹性分析,弹塑性分析,以及工程应用。

旋转圆盘的分析, 极限旋转速度和极限角速度,失效现象,设计旋转圆盘的合理形状。

轴的扭转,柱体弹性自由扭转,弹塑性扭转,薄膜比拟法,分析塑性扭转的沙堆比拟法,以及弹塑性扭转的薄膜屋顶比拟法。

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与安定性。

梁的弹塑性弯曲,塑性极限分析的定理和方法,结构的安定性,工程应用。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新开课课程名称:地球流体力学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王丽娅教师代码:602489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
地球流体动力学简介、大气与海洋的显著差别、哥氏力、流体力学控制积分型与微分型控制方程、地转流与涡动力、风生流与EKMAN层理论、线性正压波、斜压不稳定性、大尺度海洋环流、层化效果、内波和层流场中的湍流。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新开课课程名称:计算流体力学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王丽娅教师代码:602489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
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控制方程解的原理;空间离散化:结构性的有限体积方法、非结构性的有限体积方法、暂时性离散化;湍流模式;边界条件;加速度技术;一致性、精度和稳定性问题;网格生成原理。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新开课课程名称:应用系统识别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王丽娅教师代码:602489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系统识别过程和方法简介;时间域模型;频率域模型;频响函数、系统实现化理论;观测的Kalman滤波识别、频率域相空间系统识别、系统监测和控制信号识别、迭代技术。

选修课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新开课课程名称:非线性随机振动与统计线性化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 2
开课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王丽娅教师代码:602489教师职称:教授
课程简介:非线性随机振动简介;运动方程与非线性特性;线性随机理论基础;单自由度系统平稳随机过程的统计线性化;多自由度系统平稳随机过程的统计线性化;非平稳随机过程问题;具有滞后响应的非线性系统;统计线性化的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