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萨特的新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处于否定性的统一关系中:匮乏论 萨特用匮乏概念来说明人、社会的存在和历史发展。 萨特的匮乏概念包含了产品匮乏、工具匮乏、工人匮 乏、消费品匮乏等意思。总之,在萨特看来,“由于 任何一种原因,我们需要某种物质或物体,而这种物 体同我们的需要不成比例,这就是匮乏” 。萨特认为, 匮乏是人与他的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张力关系, 它既可以用来指时间的匮乏,也可以指产品的社会性 匮乏等等其它方面的匮乏。
自从萨特转向马克思主义以后,“社会 异化”成了萨特研究异化的新方向。这时萨 特认识到,自由的异化不光来自人自身,还 来自人以外的力量。萨特相信,社会异化到 了无阶级的社会里是可以消灭的,比如社会 压迫造成的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人 之间的异化。广大人民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中的民主权力的缺失造成的异化,在消灭了 阶级的社会中,有了直接的民主,就能消除。
他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戏剧家,也是一位存在主义大师。20年代, 柏格森的学说把萨特引进哲学的殿堂,与此 同时,他也受到笛卡儿的哲学影响。大学期 间,他广泛涉猎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等 人的著作。毕业后参加教师学衔会考,以第 一名的成绩取得哲学教师资格,并结识了名 列第二的波伏瓦,从此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 终身伴侣。
匮乏本身决定了人的有机体的存在是对劳动的 依赖性,即通过劳动来克服匮乏,所以在历史实践 中,人就处于一种否定性统一关系中,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在其中是既往历史的格局。 匮乏与需要之间的矛盾导致人不断地克服匮乏,匮 乏渗透到人与人的关系中,破坏了人与人的平等互 惠的关系,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敌对的关 系。每个人都是我的他者。也就是说,匮乏否定着 每个人,而这个人又同时否定着他人。他人即是异 己的类。
存在主义关于人是偶然性的生存状态 偶然性在亚里士多德《解释篇》里被称偶 然判断的那种判断,它表示有限物的存在状况: 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但不是必然存在(有 限事物的本质不能蕴涵的存在) ,即一切被创 造出来的东西都有一个时间上的起始,在这以 前曾有过一个不存在的时候,所以说都不是必 然的存在。 经院哲学家认为,人是偶然的存在物,这 是造成谦卑和对造世主崇拜的一个原因。
首先,匮乏是一种生存现象,一种人类现象。 萨特认为,迄今为止的全部的人类的历供应,也 从来不会有,匮乏使人的关系变得可理解。匮乏是理解人 和他人之间关系的关键以及理解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建立起 社会结构的关键,匮乏既使人联合在一起又使人分裂开。 它使我们联合起来,是因为,只有通过联合才能使我 们成功地和匮乏作斗争;它使我们分裂开是因为我们中的 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人的存在是阻止我获得丰富的物质材料 的根本原因。
萨特把存在分为两类:一类叫“自在的存在”, 指的是客观世界、客观存在,但在那里不存在条 理性,而是混沌的一片,是一个巨大的虚无,是 偶然的荒诞的,与意识是格格不入的。另一类是 自为的存在,指的是人的意识、自我,是“自在 存在”的虚无性和否定性的一面。
这两类存在又是相互联系的。没有自为的 自在只是某种抽象的东西,就像没有形状的 颜色和没有音高的声音一样;没有自在的自 为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自为 是自在的虚无化和否定,所以意识是不受束 缚的,能打破因果锁链。所以从一开始,意 识就是自由的,人也就是自由的,人的自由 就是人的存在。
二、萨特的绝对主义自由观 (一)哲学基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指出,世界上存在大量、普遍的前反思意识。 所谓反思前的我思,是指意识之前的意识,或称为 原初的意识、纯粹的意识。它是非人格的,没有主客体 之分。它任意流变,无法预测,无拘无束(流变性), 它总是指向某个对象(意向性),它超越自身,走向未 来(超越性),它没有内容,空洞无物(虚无)。它向 内指向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在纯意识中就产生了自我 的现象;它向外指向事物,虚无中才产生客体的现象。 这样,主客体就在前反思意识中以现象统一起来。
第二,匮乏是一种社会的必然性关系。 由于人原初的和自然之间的匮乏的最基 本关系,得以使社会成为可能。如果没有匮 乏,则无从形成社会。这里,匮乏被萨特赋 予本体论意义的特征。因此,萨特认为,在 我们的思考中,匮乏显得越来越缺少偶然性, 也就是说匮乏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是必然 性的。
第三,匮乏是人类历史可能性的基础。 人类的总体发展,至少迄今为止,一向是 在同匮乏做艰苦的斗争。 萨特认为,人的历史是匮乏的不断内在化和 外在化关系中前进的历史。人类历史无论如何 发展,终究逃脱不了匮乏。于是,匮乏成了 “历史的动力”。人类不能联合起来消除匮乏。 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是无力的或者说是无能的。 人类最多只能和他人联合起来试图克服匮乏。
上帝死了,理性衰败了,人之固有的至 善本性亦随之消失,没有什么可以成为人之 存在的依托,没有什么可为他的存在负责。 从帕斯卡尔、叔本华、陀斯妥耶夫斯基、尼 采到海德格尔、亚斯贝尔斯、萨特、加缪等, 伴随着存在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由小溪变成 巨流,对于人存在的偶然性也就越来越成为 哲学家热衷的话题之一,它使哲学更侧重于 “我是谁?”的个体性,而不是“人是什 么?”。
第十讲 萨特的新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萨特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 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 尔文学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 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
让· 保罗· 萨特(Jean Paul Sartre, 1905一1980) , 1905年6月21日生 于巴黎。法国作家、哲学家。19岁入巴黎 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后任中学哲学教师。 1933年在柏林法兰西学院哲学系学习。第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应征入伍。1940年被 德军俘虏,次年获释,后参加法国地下抵抗 运动。
按照萨特的说法,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 在社会发展中,有问题的是生产关系,而不 是生产方式、生产力。只要改变生产关系, 社会就会达成确定性的统一。但是萨特的观 点却并非如此,他扩大了匮乏的社会基础。 他认为,人互相将对方看作他者,看作恶的 原则。经济上的匮乏是作为在人身上以物质 对于人的否定。
第四,匮乏与异化。 萨特认为,当物无法满足人的需要时,就 产生了匮乏,而当人投射到物上,产生物异在 于人,就是异化。所以在萨特那里,生产的对 象化就是物性异化。 在萨特那里,匮乏与异化关系密切。在人 世间,人的自由受到很多限制,物质的“匾 乏”、阶级的压迫、“自欺”心理等等,使自 由异化了。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认为异化是资产 阶级社会一定历史阶段必然的产物,但是异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异化会被 历史地扬弃。对于马克思来说,他拒绝说明作 为分裂成个体的和竞争的原子式的人类社会的 世界图景,而相信在自然状态下人类社会的交 往。马克思认为,人类早期社会生活在原始共 产主义状态,随着生产工具的发明,阶级的产 生,一些人学会剥削他人。因此,匮乏是剥削 的结果,而不是一种自然特征。只是在阶级社 会中,人被匮乏所限定在一个敌对的世界上, 人成为人的敌人。
但是萨特认为,由于匮乏是人类历史的永恒现象, 与之相伴随的异化是人类历史的永恒状态,新的社会 必将产生新的异化。这与马克思主义大相径庭。 由于萨特把匮乏作为社会的可能性基础,马克思主义 的强烈的现实感不见了。改造世界的武器重新退回到 解释世界的纯思辨的理论。因为只有人类社会在一定 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产,人类社会才是可能的,并且是 现实的,所以萨特的对于人类发展的阐释缺乏说服力。
萨特把异化分为基本的异化和社会异化, 前者的根源是人的实践活动,后者根源是资本 主义的专制制度。他认为,基本的异化活动是 永远存在的,比如人会不断地制定计划方案, 人有了奋斗的目标,继而对他的目标有了责任, 责任使人为了他人而放弃自己的自由。萨特所 说的基本异化,就是物化和对象化。萨特认为 基本的异化是消灭不了的,因为基本的异化产 生于人们的实践行为。
但是这种联合是荒谬的,因为联合者中 的每个个体都知道,他人世界的存在使得我 变得匮乏,因为人互为“他者”。当我和我 的他者联合起来一起劳动和匮乏斗争的时候, 我是和那种使劳动必须成为可能的他者一起 劳动,并且通过我的劳动滋养了我的他者。 因此,匮乏不但形成了我对于自然的态 度,也塑造了我与我的他者的关系。匮乏使 得所有的人都成为“他者”,却仍然迫使我 和我的他者一道劳作。作为无能个体,我们 只有通过劳动分工和他者的联合努力和匮乏 作斗争。
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懦弱, 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他的哲学强调个体自 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显然大大优越于命 定论、宿命论。它把人的存在归结为自由的 选择和创造,这就充实了人类存在的积极内 容,大大优越于那种消极被动、怠惰等待的 处世哲学。它把自主的选择和创造作为决定 人的本质的条件,也有助于人为获得有价值 的本质而做出主观努力,不失为人生道路上 一种可取的动力。
(二)自由观的内容 1、绝对主义自由观 萨持的自由与存在合而为一。他从存在先于本 质出发,主张人可以自由选择, 意志有绝对自由。 他解释说,既然世界荒诞无稽, 没有规律可循, 那么人处在没有任何规律约束的世界上,当然就意 味着绝对自由。在人面前,既没有上帝, 没有决 定论,也没有既定人性。他宣布人的存在就是自由, 存在是无条件的,自由也是无条件的,人生是绝对 的自由。
按照萨特的解释,人的存在不同于一般物的存 在。一般物的存在,在它产生以前,即在它存在以 前,人们在头脑里就有了关于它的设想和概念,因 此,它的本质先于存在。而人的存在是不受任何概 念规定的,人在社会上究竟会成为什么样人,不是 先由什么“本质”决定的, 不是由什么阶级或社 会条件决定的,也不是由上帝或普遍的“人性”决 定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完全由个人自己造成 的。因此,人与物不同,人不是先有本质而后存在, 相反人是先存在而后才获得各种各样的规定性,才 有本质。所以人的根本特点就是“存在先于本质”。
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力》、《自我的超 越》(1936) 、《想象的现象心理学》、 《存在与虚无》(1943) 、《唯物主义与 革命》、《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946) 等。这些著作已成为二十世纪资 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思想资料。
萨特把深刻的哲理带进小说和戏剧创作,他的中篇 《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早已被 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他的戏剧创作成就高于小说, 一生创作9个剧本,其中《苍蝇》、《间隔》等,在法 国当代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恭顺的妓女》是一部政 治剧,揭露美国种族主义者对黑人的迫害,并对反种族 歧视的普通人民的觉醒寄予深切的期待。此剧体现了他 主张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思想。1955年,萨 特和其 “契约式”的终身伴侣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 瓦访问中国。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 尔文学奖金,被萨特谢绝,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 予的荣誉。1980年4月15日在巴黎逝世。
偶然性表示着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状态 或是生存的局限,又不是指明显、具体可补 救的局限,它是指那种用专门手段不能消除 的基本贫乏。一旦领悟那种贫乏,就会感到 它是造成人的明显的、可经验的缺陷的原因, 而我们可经验的缺陷与贫乏不过是次要的表 层。 就人作为一个软弱而有限的生灵赤裸裸 地被抛入”世界而言,偶然性就是荒谬感,一 切都是荒谬的偶然存在:空虚、孤独、畏惧、 烦恼、无意义、异化等等,也就是生命失去 了存在的根基,找寻不到生存的意义。
自然是惰性的、对于人类的福利来说是无关紧要 的。我们居住的世界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世界是我 们的祖先在和匮乏作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萨特 把这个世界称为“实践—惰性”。世界是在实践范围 的世界,因为它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居住者劳动或者谋 划中形成的。这个程度上,这个世界是人造世界。但 是,世界本身是被动的或者说是惰性的,因此自然世 界是人类必须劳作的世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人类 有目的的创造中的许多事物越可使人忍受,越伴随着 逐渐削弱的匮乏的目的,不但没有使人类变得进步, 反而使世界变得更恶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