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锌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氧化锌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
刘莹1,何领号1,宋锐1,2*
(1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郑州 450003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北京 100049)
摘要本文综述了纳米ZnO表面修饰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几种表面修饰方法,对各种方法的特点、修饰机理进行了归纳,并对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锌的表征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纳米ZnO 表面修饰机理表征
Progress on surface-modificat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Abstract The new development of surface-modificat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is reviewed. The methods of surface-modification as well as their featuers and mechanisms were summarized. The method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were also introduced.
Key words nano-ZnO, surface-modification, mechanism, characterization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材料会议上提出了纳米微粒(1~100nm)表面工程的新概念。近年来,纳米微粒的表面修饰已形成一个研究领域,通过研究人们不但更深入认识纳米微粒的基本物理效应,而且也扩大了纳米微粒的应用范围。
表面修饰法(又称表面衍生法),是在无机纳米微粒的表面化学键合或者物理包覆上一层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的方法。利用溶液中金属离子、阴离子和修饰剂的相互作用,在无机纳米层的金属离子或非金属离子表面形成表面修饰层,得到表面修饰的无机物纳米微粒。通过对纳米微粒表面的修饰,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改善或改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2)提高微粒表面活性;3)使微粒表面产生新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及新的功能;4)改善纳米粒子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容性。纳米ZnO粉体的表面修饰就是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粒子表面进行处理,有目的地改变微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修饰剂与粉体表面的作用机理,可将纳米ZnO的修饰方法分为表面物理作用修饰和表面化学反应修饰两大类。
1 表面物理修饰
表面物理修饰是利用修饰剂与纳米ZnO粉体间的物理作用,如吸附、涂敷、包覆等,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常用的修饰方法有微乳液法、微胶囊法、复合法等。
1.1微乳液法
利用微乳液中的水核作为“微反应器”来制备改性纳米ZnO,能在ZnO粒子表面包覆一层表面活性剂分子,使粒子间不易团聚,从而达到对超细ZnO改性的目的。通过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可对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并控制微粒的大小。
杨治中等[1]利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如PEG-200、PEG-400,在特定的胶束浓度范围和介质体系中形成超分子模板, 以之作为“微反应器”,并利用PEG与无机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控制模板水核中的水
2007-01-26收稿,2007-04-09接受
解反应;在特定的试剂浓度与比例、温度等条件下,除制备了具有球形、针棒状纳米氧化锌粒子外, 还制得了均匀分散的六角形、片状、螺旋棒状的氧化锌纳米、亚微米材料。
信文瑜等[2]以OP/正庚烷/正己醇/水溶液和吐温60/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二甲苯/正戊醇/水溶液两个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出ZnO-Cr2O3、ZnO-Cr2O3-NiO和ZnO-Cr2O3-NiO-MnO掺杂纳米粒子。
1.2 微胶囊法
微胶囊改性方法一般是先将聚合物溶解在适当溶剂中,当超细粒子加入后,聚合物逐渐被吸收在超细粒子表面,排除溶剂后形成包膜。李剑锋等[3]以BN胶囊为包覆剂来包覆纳米ZnO,通过研究BN介电层包覆的ZnO量子点的光致发光增强的现象发现,由于包覆的BN壳层抑止了晶粒生长并增加了氧空位数量,ZnO/BN组装体的光致发光强度大概是纯ZnO纳米粒子的1000倍。
1.3 复合法
复合法是通过亚微米级、纳米级粒子与纳米级ZnO复合,以实现对纳米ZnO的包覆改性。目前所用的粒子多为无机物。复合法主要包括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异质絮凝法3种方法。选择用无机物修饰ZnO 的目的是在其表面包覆一层保护膜,使之与周围介质之间形成一道屏障,从而降低ZnO的光化学活性,有利于提高ZnO的分散性、耐候性等。
Li等[4]先利用气相转移的方法制备出直径100nm、长度1~3μm的ZnO纳米线,再将制备好的样品先后在Na2S和Zn(NO3)2溶液中浸泡,使ZnO纳米线表面包覆上ZnS。经FESEM照片及EDX图谱观察发现,修饰前后的ZnO纳米线的直径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ZnS也被修饰在了ZnO的表面。此外,对其发光性能研究发现,修饰后的ZnO纳米线由于S元素的加入,填充了表面的氧空位,增强了紫外发光性能。
尹春雷等[5]以NaHCO3为缓释沉淀剂,通过恒温水浴加热获得Al2O3包覆的纳米ZnO复合粉体。TEM 显示,样品粒径在50nm左右,在ZnO颗粒表面形成了3~5nm的均匀包覆层,并且颗粒均匀,分散性好;样品的紫外线透过率小于30%,可见光的透过率比较高,在紫外线与可见光的交界处透过率变化特别陡峭,显示出了优异的紫外线吸收和可见光透过调变性。
Yuan等[6]用非均相沉淀法在纳米ZnO颗粒表面成功包覆了一层铝酸锌,改性后的粉体,氧化性和光催化活性都明显降低,且保持了对紫外线的良好的吸收能力,增加了对可见光的反射率。
Baranov等[7]在高温下将含Zn的前驱体置入NaCl或NaCl-Li2CO3盐混合液中生长,制备出直径小于20nm的ZnO纳米棒。测试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添加的Li2CO3能有效控制ZnO纳米棒的直径在20nm之内。实验中制备出最小尺寸(直径为8~40nm)的ZnO纳米棒的反应条件为:600℃、烧结3 h。研究发现,实验制备的样品因量子效应而具有明显的蓝移现象,可以利用此蓝移现象设计波段可控的新型光吸收材料。
Chakrabarti等[8]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ZnO/SiO2纳米复合材料,即在纳米氧化锌粒子外包覆一层SiO2。研究发现,随着纳米粒子半径的增大,光致发光波谱的峰位发生线性的改变。郭幸等[9]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ZnO量子点,再由Cu(Ac)2·H2O水解形成的CuO对ZnO表面进行修饰。用TEM、XRD等手段表征,修饰后的ZnO颗粒包覆了CuO,阻止了ZnO的进一步长大,而且ZnO量子点的可见发射强度大大降低。
大多数用无机物包覆的方法来修饰氧化锌的试验都对氧化锌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探讨。对于氧化锌的发光机理说法不一。van Dijken等[10]认为,ZnO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很大,在表面存在许多缺陷,这些界面缺陷是可见发光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俘获光生空穴,然后空穴与浅能级的电子复合产生可见发光。也有人认为:单离子氧空位是产生绿光发射的原因。氧空位会产生三种电荷状态:中型氧空位,单离子氧空位,双离子氧空位,其中只有单离子氧空位可作为发光中心。绿光发射就是由于光生空穴与占据单离子氧空位的电子复合而产生的。未包覆的ZnO表面缺陷很多,表面态复合空穴几率很大,经过包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