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练习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练习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才能炸响,才能。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浮光掠影大起大落忧心如焚震耳欲聋
B.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忧心如焚振聋发聩
C.浅尝辄止悲喜交加忧心忡忡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悲喜交加忧心忡忡震耳欲聋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易混成语的能力。重点是掌握相关成语的含义,把握其重要区分点。①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有一个大致印象,但印象不深。由“便再不染政”可知,此处应填“浅尝辄止”。
②大起大落:大幅度的起与落,形容变化大。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意为纠结,一边开心,一边难过。由“大忙大闲”“大进大退”的结构可知,此处应填“大起大落”。③忧心如焚:忧愁的心情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忧虑焦急。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忧心忡忡”偏重于“忧愁”,“忧心如焚”偏重于“焦急”。由“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治国方略”可知,此处应填“忧心如焚”。④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由“诗歌”“才能炸响”可知,此处应填“振聋发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答案 C
解析鼓荡,鼓动激荡;怂恿,带有贬义色彩,指鼓励、煽动别人做坏事,结合语境,应选“鼓荡”,故排除A、B两项。结合上下文,前后分句之间应是必要条件关系,故选“只有……才”;另外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括号后面用了两个“才能”,需要填的句子也应该用“才能”,这样语序更为贯通,据此排除D 项,选C项。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答案 C
解析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关联词语“不但”语序不当,应该放在“我们”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据此排除A、D两项;第二处是整个句意是递进关系,但画线句子是“递退”关系,应该先“艺术本身的魅
力”,然后是“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据此排除B项。另外D项还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后半句相应部分应改为“艺术本身的魅力”。
1.[高考源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词人眺望远山,其形状高而尖的像玉簪,大而矮的像螺髻。这些自然山水虽然多姿多彩,但是在词人的眼中,它们只能引发人的忧愁和怨恨。这时,夕阳西沉,阵阵的雁啼,更增添了江南游子的愁怨。可见词中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
2.[高考源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作者说“无人会,登临意”,请结合背景及全词分析具体有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又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乐于归隐的不屑、对牟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2)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断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
3.[高考源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怎样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主旨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内涵?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上阕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阕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告诫当权者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南宋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令人目不忍睹的现状,投降派没有丝毫的危难观念,更无收复失地的志愿,谁能改变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呢?作者想起了在历史上曾与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当着赵王派来的使者,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证明自己尚能领兵作战。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希望自己能被朝廷任用,继续为国杀敌立功的悲壮、苍凉之情。可是有谁来关心“我”、重用“我”呢?特别是“凭谁问”三个字,含有无限的悲怆,反映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哀。
4.[高考源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很多典故,是否有堆砌之嫌?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该词用典多不能说是堆砌。典故不在多少,关键在于运用是否恰当。作者辛弃疾所用典故除了末句廉颇一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这和一般辞章家所用典故不同;况且作者所用这些典故,都和该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而论,作者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的许多典故,更加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也正是该词的长处。
观点二:有堆砌之嫌。辛弃疾作词好用典故,导致文章深奥难懂,本篇文章仅有百余字,但写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有“掉书袋”之嫌,在历史上就有人给他指出过。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①
辛弃疾
谁向椒盘②簪彩胜③?整整④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⑤。
[注]①词人罢职闲居上饶,作此词时年已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