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孟红梅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作者:李红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6年第05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方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需要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明确朗读目的朗读是为了使学生感悟课文和解读课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对朗读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认识,并确定课文的朗读方法。
比如,教师要明确朗读是为了体会课文的含义,还是激发学生的感情;课文适合个别朗读还是集体朗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如何加深学生的理解;是否需要分角色朗读等。
这些教师都要掌握,并制定预案。
只有这样,在课堂朗读中才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进而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师进行有效范读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这一要求,会安排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进行自由朗读。
这种方法看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学生连课文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朗读,就难以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开始时,进行有效的范读。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总结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地入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
也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准确而流畅地熟读课文、能准确理解__大意,并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领悟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教师课前推送的朗读视频和翻译技巧微课,通过线上和线下学习,从而学会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由课内文言文拓展到课外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一、“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侧重于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的方式来让学生去理解__大意和感悟__的深刻道理的目的。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智慧课中的随机抢答功能的方法,抽取单个同学读,点名两个同学读,两组同学范读,全班同学齐读,进而有效帮助学生理解__大意。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
__的重点字词和大意疏通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前推送给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微课线上和线下学习,并尝试着翻译__,再利用拍照上传到智慧云上,教师通过智慧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把反馈的情况展示在本节智慧课上,由学生上台进行演示,让学生圈画__的重点文言现象和深化文言文翻译技巧。
课中还通过了测评、回馈点评和学生演示功能来强化重点句子、词语和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的文言文翻译。
我也始终秉承着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进行展示、点评、讨论、破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的效果,让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智慧,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以思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次智慧课的展示,通过平板电脑相关功能和智慧云的充分利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无限沟通。
课堂也更公平化、高效化、信息化、数据化,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也得以充分展现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都有一个及时反馈性,便于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和学生自己盲点的自省。
当然,课堂的“智慧”的地方还体现不够。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记忆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诵读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诵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诵读指导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诵读的魅力。
可以通过课文朗读比赛、诵读小组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到诵读中来。
教师在选取诵读内容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内容新颖、生动有趣的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语音语调在诵读指导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
首先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知识,比如音节、声调、重音等,让他们了解诵读时应该如何分配语音,如何掌握呼吸节奏。
然后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调,比如在句子末尾提升语调表示疑问,句子末尾下降语调表示陈述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规律,提高诵读的准确性和美感。
三、注重语言表达诵读不仅仅是简单地读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和美感。
教师在诵读指导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分段朗读、情感诵读等形式,教导学生如何在诵读过程中更好地表达文字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让他们在诵读中体验到语言的美妙。
四、培养文字记忆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记忆能力。
教师在诵读指导中,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逐步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还可以通过设置诵读任务,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步提高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和印象深度,进而提高文字记忆能力。
五、注重评比激励在诵读指导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评比激励活动,比如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诵读最好的学生;或者通过诵读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提高诵读的积极性。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诵读的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作者:吴贺玲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第15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以及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品味。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作者:邵云霞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07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就是一首歌。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时下,大家对阅读教学中的读也相当重视,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可谓“读”领风骚。
然而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讲问问上。
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读不懂,要老师讲解才能懂。
(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的面窄。
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呢?到底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才有实效?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朗读能培养语感、有助记忆、促进领悟、提高审美、有益于写作、能发展想象等。
二、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处关于朗读的好处,有这样一段话:“一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
二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
”有人说,有了语感就有了一切。
培养语感靠什么?靠朗读,具体地说就是一个字——读。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的教学孟艳梅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的教学孟艳梅发布时间:2023-05-10T07:11:14.15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期作者:孟艳梅[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无关紧要,不用花心血去备课去讲,讲课时轻描淡写,一读而过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刘营总校 057150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无关紧要,不用花心血去备课去讲,讲课时轻描淡写,一读而过;也有的老师把它和精读课文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去讲,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这都是不对的。
对待略读课,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要正确把握略读课文的选编目的,了解教学重点和它在本组课文中的作用,更要熟悉略读教学的一般流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选编目的流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
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出。
略读课文怎么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略读课有的老师认为略读课文无关紧要,不用花心血去备课去讲,讲课时轻描淡写,一读而过;也有的老师把它和精读课文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去讲,面面俱到,精雕细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用多种方法阅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指明了略读在阅读教学在的作用和地位。
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略读能更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广泛。
但它又有别于精读,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有它独特的作用和地位,是精读的有益补充。
二、教师要正确把握略读课文的选编目的,了解教学重点和它在本组课文中的作用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浅谈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身 教 学 经 历 , 再 通 过 观 察 别 的 教 师 课 , 发现 初 中语 文 课
中教 授 文 言 文 时 , 教 师 很 注 重 朗 读 ,并 日较 有 效 。可 教 . 授 现 代 文 时 教 师 就 不 太 注 学 生 的 朗 读 ,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卜
儿方面 :
生 答 , 学 生答 不 L 来 时 ,教 I 让学 生 默 看 或 直 接 呈现 题 H I 币
的答 案 , 整个 课 堂 根 本 没有 朗读 。
2 教授 “ 文 ” , “ . 短 朗读 ”止 过 场
面 对 一 些 篇幅 较 短 的文 章 ,我们 的课 堂 时 间 不紧 张 ,于 是教 师 往 往会 让学 生 朗 读 ,可 是 不太 注 重 朗 读 的 目的 ,指 导
也 不够 精 细 ,只 是 匆 匆让 学 生 朗 读 ,如 雁 掠 过 , 甚至 “ 雁过 受 ,品 味作 者 写 作 的 匠心 ,领略 作 品 的 立意 、构 思 、文 法和 净 、 胍 学
l
4 3
溪 教 学
观 念 、性 格 、情 感在 逐 步形 成 ,这 就 要
导 学 生通 过 朗读 理解 课文 时, 我们 不 能机 械单 一地 让 学生 齐 读或 自由读 ,要精 心 设计 ,并且 注 重 朗读 的多 样性 。通 常情 况 ,我们 可 以运 用 自由朗读 、跟读 学 读 、感 知性 朗读 、模
了 ?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 是 没 有 办 法得 知 的 。 这 种 简 单 而 笼 统 的 评 价 模 式 ,对 于 每一 次接 下来 朗读 者 来说 是模 棱 两 可的 概念 ,学生
无 从 “ 力 ” , 自然 也只 是 一 遍 一 发 遍地 重 复着 前 一个 同 学的 朗 读语 调 、语 气 、节奏 、感情 。这 样无 效 的 “ 朗读 推 进 ”式 的 甘标追 求 是对 课 常 时 问的 白 白耗 费 。教师 要 积极 寻求 评 价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作者:王桂香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8期摘要: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教师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以文定调,走入情境;以读感悟,悟中促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关键词:朗读能力;定调;感悟;传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现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已经成为许多教师阅读教学的主流。
教师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感受体验与大家分享,以此共勉。
一、以文定调,走入情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认真分析文章的情感基调,悉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我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概分为三类,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朗读。
1.童话和寓言童话、寓言都是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
教学这些课文,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激活学生的想象,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这件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是陌生而难以想象的。
但是他们都知道寒冷和肚子饿是什么感觉。
我先让学生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又冷又饿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学生就能感受到那时的穷人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从而满怀同情之心,用低沉、伤感的语气进行朗读,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2.写景类文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庐山的云雾》《锡林格勒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发布时间:2021-06-22T15:54:37.3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作者:王文华[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王文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第七实验小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读”字。
朗读在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但从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看,朗读教学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能读正确流利,但缺乏对学生感情朗读的具体指导,方法有待改进。
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对于这些不理想的情况,我们要结合工作和学生情况努力改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明确朗读的意义,培养朗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
学生语感的培养到位了,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多读可以识记生字,可以释词析句,可以深化理解,可以训练思维,可以感悟写作技巧,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谈谈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范红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因此,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语文教学自身的基本规律。
一、感知语言,加强训练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情景交融。
在记忆中唤起已有的类似生活经验,具体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做到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和形态,理解言外之意,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中“如烟,如雾,如尘”,写出了被风吹散的水珠飞扬的神态。
为了让学生更加感受瀑布在风中的美,可以先让学生按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标点去读,进行比较,体会出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再让学生随优美的音乐感情朗读,这样就会真切感受到瀑布的缥缈、朦胧。
二、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
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
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
浅谈阅读课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课的朗读指导作者:卫小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0年第12期朗读,是阅读课的一道“大餐”。
在教学中,它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感情朗读作为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浮于表面,不能关注个体差异,不注重评价,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我想结合自己教学的感受,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指南,是评价的依据,教学必须在明确的目标引导下进行。
合理构建教学目标是保证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它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效果。
在教《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查查字典,或者借助有关的工具书帮助理解;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开始朗读课文。
初读后,我先疏通了一下字词。
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可是没有一位学生能概括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到课文中找了一句话就读出来。
从制定的教学目标来看,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想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抓住主要内容。
目标的后半部分要求学生读课文后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理解、概括能力尚处于第二学段前期,要他们在短时间内,在缺少方法指导的情况下,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确实有困难。
《小语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阅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中两次提到“初步”。
我反思这节课所定的教学目标,它的确被拔高了,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理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灵活解读文本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能力,利用好课件的演示功能,不能只凭教师对朗读技巧的指点来引导阅读。
同样是对《春笋》的教学,一位老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利用课文插图,出示小黑板: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个从地里冒出来。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丛学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作用。
”教学实践也证明,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情操。
一、教师示范,指导朗读教师示范是学生获得朗读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示范时要做到读音准确,借助目光、表情、手势、体位等身体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正确表达文章的情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进行感情体验,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思想内容很强的课文,作者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因此,教师在范读时要带着沉着、愤怒、坚定的语气,通过丰富情感的语音,不同节奏的语气变化,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产生一种内心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响度的热情,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朗读。
二、语言描述,指导朗读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朗读指导的需求,要精心设计朗读方法,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地神奇地变化着,似马,似狗,似师子,似老虎,似花朵……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
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自然是多么伟大啊!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样,学生就在教师所描述的语言环境下,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又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然而今天,他静静的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为了表达出人们无比悲痛的不忍离之情,教师可设计如下导言:‘灵车缓缓的前进着,敬爱的总理静静的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
总理啊,您再也不能迎送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您再也不能陪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我们再也看不到您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泪水在无声地流淌着……总理啊,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
农村中学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朗读指导 (2)
农村中学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朗读指导孟兴瑜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
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下面,就谈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的点滴感想。
一、抓住学生的表现心理,激发朗读兴趣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
例如,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有无朗读兴趣,不只在于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还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感。
例如,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大比拼”“诗歌朗诵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快乐。
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朗读能力1.示范导读语文教材中有韵文、诗歌、童话、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
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那么多句式,对小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有些困难。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
例如,受日常口语的影响,学生朗读时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
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还采用范读的办法,让学生通过听范读减少错误的发生。
又如,有些学生朗读时拉腔拉调,有些学生将轻声字读出声调……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
教学中我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
总之,教师的范读极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
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情境诱读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他们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读中锻炼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作者:孟华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12期摘要:朗读,是一种调动小学生口、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协作进行创造性阅读的活动,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语语言的过程,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基础性训练,其水平的发挥代表着语文能力的展现。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朗读训练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教学任务完成的标准,又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
教师要善于运用朗读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以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为今后提高写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一、朗读训练对小学生的意义有效地朗读训练是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其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发展小学生的语言。
学生要掌握一门语言,首先要将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因素内化成自己拥有的知识。
朗读训练既有助于将书面语言内化成大脑所储备的知识,又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把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记忆文本内容。
大声的朗读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对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把握文章的情感,又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开展策略(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朗读好一篇文章需要做到充分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学生体会文章情感,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
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文章进行多次朗读,并进行深入的理解体会文章中所展现的情感和态度,通过有情感地朗读,才能促使学生跟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感同身受,逐渐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意。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王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重视范读、领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的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
所以我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采用自南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
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
在范读时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
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而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作者:孟庆奎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7期摘要: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朗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朗读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
我想,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知道课堂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谈谈心得:一、教师要做好范读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最好引领。
学生模仿力强,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因此,老师的范读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融情的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使学生喜欢朗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课文录音磁带、录像、课件2.全班同学轮流读书,人人都参与,让每个同学都体会了读书的快乐3.举行朗读小测试三、采取不同形式朗读1.生生比赛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行之有效。
在课堂中我们班的学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第二位同学的朗读超过了第一位同学时,第一位同学心有不甘,要求再试一次,当再一次朗读时,进步就很明显。
比赛朗读也运用在小组之间、男女生之间。
2.师生比赛3.“小老师”教读选“小老师”这个举动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4.分角色读课文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
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
接着抽学生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再读,然后再抽学生分角色读。
最后,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弱差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 语文教学大纲》 明确指 出: “ 小 学各年级 的 阅读教学 都要 重视 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 在读 中整体感 知 , 在读 中有所 感悟 , 在读 中培养语 感 ,
பைடு நூலகம்
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 首 先教 师必须有 明确 的 目的和具 体 的要 求。 有不同的朗读要求 , 认真想一想这 堂课读 什么 , 怎 么读 , 为什么读 , 想要达
在读 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 . 从 一年级 开始抓 好朗读 训练 , 在 整个小 学 因此 , 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 , 要根 据语 文教学大纲 , 考虑到不 同年级的学 生
阶段的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在 的语文课堂 , 虽然也强调读 的重要性 , 但很 多时候 “ 讲” 仍 然 到什么 目的。例如 , 初读课 文时要求学生能读通读顺 , 读准 字音 就行 ; 精读 占用 了课堂的大量时间 , 甚至 有时还会 出现从 开始 讲到结 束 的现 象 , 学 生 课文时 。 就要要求学生通过 朗读理解课 文内容 。 体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感情 , 就成 了听和写的工具 , 完全忽视 了学生 的“ 读” 。很 多时候 , 一 篇课文讲 完 对重点词句有 自己的理 解和体会 ; 学 完课 文后的朗读就要 求学生对课文能 了, 也许还有很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 , 所记住 的只有那些 笔记 , 那也都 只 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能学习作者 的写作方法 , 积累稳重 的好 词好句。总之 , 是老师对于文章的理解 , 这样一来 , 学生 的语 文 自然很难 学好。其实 , 原 因 老师指导学生朗读, 是要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 解课文 内容 , 提 高他们 的阅读 发展他们 的思维 , 激发他们 的情感 , 而不仅仅是为了读而读 。 只有一个 , 学生读得太少 , 没有 自己的理 解和体 会 , 没 有积 累足够 的语言 。 能力, 很 多时候 , 我们 的老师在上新课之 前都会 布置 学生 回家读 文章 , 通 常还会 要求至少读 几遍 。 要求家长一定要 签字监 督 , 可 真正 能很好地 完成 这个作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张红梅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张红梅摘要】朗读对于优化阅读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作以下深层次探讨,权做引玉之砖,以期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悟能力富有感情丰富想象钻研技巧朗读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5-088-0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小学语文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
有鉴于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和有步骤的对学生朗读进行强化指导。
朗读教学依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朗读感悟能力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层次触及课文内涵,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
为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任务、有层次和有步骤的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细致、耐心、用心朗读。
进而深层次触及课文内涵。
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为了便于学生强化理解和深层次触及课文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语文教师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组织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互相比较来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认为:朗读是学生走进课文的一个过程,不同层次学生朗读课文后,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加深对课文理解。
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和不同层次的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便于学生运用自身语言文字概括朗读心得体会。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是一个创造知识、表达情意和追求意义的过程。
在课文朗读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课文中词汇和句子,更要全面了解课文表达的独特情感。
比如:在学习某篇乐文时,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一些关键性词汇句子或者那些富有意境的段落引导学生谈谈朗读体会,学生根据这些词汇句子陈述己见。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 孟升
浅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孟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谓“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地去读,而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
在本文中,笔者就谈谈自己对朗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教师;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所谓“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地去读,而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
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对朗读的一些看法。
一、对朗读的整体感知1.抓住文本,螺旋上升《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中对朗读的要求都有这样几个词:“正确、流利、有感情”。
这几个词涉及到了一个层次的问题,同时也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紧密相关的整体。
(1)初读──读正确。
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
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教室内充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初读的同时,学生可借助汉语拼音或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2)细读──读流利。
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细读。
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思索,同时通过几遍的朗读,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读流利,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读通顺。
(3)品读──培养语感,读出感情。
这个层次中,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就能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孟红梅
发表时间:2013-02-26T09:15:16.06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10月供稿作者:孟红梅
[导读] 在朗读教学方面,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孟红梅河北省巨鹿县苏营校区张镇小学
摘要: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指导
新版课程标准在阅读指导方面,明确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细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
在朗读教学方面,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朗读。
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在朗读的过程中,眼睛、耳朵、大脑一起并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加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朗读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可见,加强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篇文章,教师范读的好,常常能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抓住文章的精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只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朗读当作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如:我在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文时,我让学生边听范读边想象,我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营造一种情感的氛围。
学生们个个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而感到激动和自豪,学生的情感在老师的范读中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了共鸣,个个都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而欢呼、骄傲。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开始了有感情的朗读。
同样,教师范读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达到高点。
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我首先包含深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想。
我用如泣如诉的语言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进入了角色。
可见,是教师好的范读激起了孩子们心中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1、利用媒体激发朗读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
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2、区分文体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
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
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
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
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
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
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在朗读训练时,我循序渐近,由易到难,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知识,使学生知道:朗读要注意停顿、重音、节奏、语调等要素,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通过指导朗读重点的段落和句子,把句子的主要意思与强调的词语联系起来,体会句子意义的不同,把句子的主要意思与强调的词语联系起来,体会句子意义的不同,从而抓住句子的重点。
此外,我还经常在班中举行对话故事、朗读比赛等,把课文与课外活动配合起来,在愉快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适当进行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抓住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