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第一章概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建筑的概念及意义

一、建筑与建筑艺术(课时1节)

1、建筑是什么

什么是建筑?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建筑就是房子,但当我们学习建筑,并把它作为一门专业来研究的时候,这种回答就很不确切了。房子是建筑物,但建筑物不仅仅是房子,它还包括不是房子的其他一些对象。例如:纪念碑,他是建筑物,但不能住人,不能说是房子。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法门寺的舍利塔等,也都属于建筑物。我们虽然对于什么是建筑这个问题还比较模糊,但对以上这些对象不是房子却属于建筑这一点,也许已有所了解。建筑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占有重要的位臵。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离不开建筑,每个人都对建筑有着自己的发言权,但是建筑并不仅仅是一个房子这么简单。

究竟什么是建筑,这一问题,存在多种解释,至今仍在学术界争论着,课本中对建筑的解释为:建筑一词是个多义词,其基本含义主要是表示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建造活动,同时又表示这种活动的结果——建筑物。而整本书的重点是他的第二层含义,对建筑活动结果建筑物的一种学习。

为了我们更方便理解我将建筑的第二层含义,采用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提法来加以分析。

1)、有人认为,建筑就是空间。

《易〃系辞》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意思是旧石器时代的先人们利用大自然的洞穴作为自己居住的处所,原始人为了遮风避雨、确保安全而构筑的巢穴空间,可以被看做是建筑的起源。图片【新石器时代陶屋】反应了原始人居所的面貌,在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很落后,人们建筑自己生活活动环境,只能在地上挖一个洞穴,或者在树上加一个棚架,以挡风雨、避寒暑、御野兽、抗敌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逐渐在建筑空间上一点点讲究起来。图片【陕西半坡遗止原始半穴居建筑】复原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木构架建筑的雏形。随着阶级的出现,出现了宫殿、陵墓、神庙等建筑形式,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铺、工厂、学校、银行等建筑物。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但建筑的质量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类别也越来越多。供人们居住的住宅、宿舍及旅馆;供社交及其他公共活动的文化宫、游艺场、剧院、体育场、博物馆、疗养院;供生产用的各种厂房等等。

这些房屋无论年代都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自身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组合。建筑的本质就是空间,正是由于建筑通过各种方式围合出可供人们活动和使用的空间,建筑才有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第十一章里就有所提及:“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牖(窗户)。意思是说: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间,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所给人们的“利”,是通过“无”起作用的。有:门窗、墙、屋顶等实空间;利:利益、功利;无:空间虚空间。

在谈到建筑内部空间的时候,我觉得不得不提【流水别墅】P28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匹茨堡的百货大亨考夫曼肯定不会想到,他的私人度假别墅竟会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住宅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据着绚丽夺目的一页。一九三四年,考夫曼看中了匹茨堡东南郊熊跑溪上游的一片林地,远离尘嚣,空气清幽,流水潺潺,树木茂盛。考夫曼请建筑师赖特为他设计。熊跑溪的风光给赖特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但是,从现场踏勘回来的八九个月时间里,赖特未动一笔。在考夫曼不断的催促下,至一九三五年九月的一个夜里,赖特才完成了第一张草图。平常,赖特喜欢被学生们围着看他构勒草图,并在铅笔的沙沙声中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思想(对于建筑,赖特总有许多话要说)。然而这次

没有。赖特早早地打发了学生们就寝,第二天早餐时,学生们看到了赖特工作台上的草图。在动笔设计之前,赖特已经拿到了详尽地标注着周遭每一块大石头和直径六英寸以上树木位臵的地形图。考夫曼原本打算把别墅建在那条瀑布对面的山上,能够在房子里观赏到瀑布的景致。而赖特却将别墅建在瀑布之上,闻其声而不见其形,水流的方向则将房子里的人的视线引向更远的风景。整幢建筑锚固在山崖上,一个很大的平台凌空在瀑布上方,粗犷山石砌成的墙串联起三层生活空间,一架精巧的楼梯连接着大平台和溪水。进入室内,赖特通过空间组合和墙、门、窗的运用,用他奇妙的手抓住大自然的光线,让它们流动在房间里的每一处,或明或暗,犹如梦境。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可以眺望四周的山脉树林。山、水、森林和建筑,浑然一体,人居其中,亦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分不开了。赖特将它命名为“流水别墅”。这位来自威斯康星州乡下的建筑师,从十九岁离开家乡走进芝加哥起,就以敏锐的心灵感受着大都市,关注着城市里所发生的一切,时刻警惕着都市文化可能对他的伤害。一八六七年赖特出生的时候,美国只有三千八百万人口,其中四分之一住在城市,在他去世的一九五九年,美国人口已经膨胀到一亿八千万,其中城市人口占四分之三。赖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么一个城市化的急剧过程。在都市的日子里,赖特经常怀念起威斯康星美丽的峡谷和草原风光,以及在麦迪逊镇他舅父农场里度过的艰辛而愉悦的生活,直到老去将死,他仍以“乡巴佬”自居。透过赖特一生数以百计的小住宅设计作品,那些宽宽的屋顶、深深的出檐和水平伸展的线条,我们不难看出大自然对他的巨大影响和他对大自然的亲和。赖特本能地拒绝着来自欧洲国家的古典风格和当时美国风头正健的“折衷主义”的入侵,即便是“摩登”作品,他也崇尚自然,坚持美国本土化的“摩登”,力图用他的建筑空间创造出美国人开畅的、流动的、无限的伟大生活。赖特将他设计的建筑命名为“有机建筑”――一个多么贴切且诱人的名词!――建筑不再是生硬地安放在大地上,而是从它所处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朝着太阳生长出来;发挥各种材料的个性,用富有材料特质的语汇和环境对话;内部各个房间,不再仅仅是按功能分隔然后装上门窗的简单划分,而是要与其它空间乃至室外空间流动、交融。赖特说:“自然不仅仅是那些户外的世界,云层树木岩石走兽和风雨,而且还包括材料、工具、计划和情绪的内在本质,包括人或人的一切内在方面。”赖特的建筑理念和实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自然主义者赖特向往神秘的东方文化,尤其赞赏中国古老文明和日本浮世绘。当他在日本的一本书中读到中国古代的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论述时,发现与他的有机建筑理论惊人地相似,简直如出一辙。惯于独领风骚的赖特不无沮丧地说,正是老子,在耶稣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它精确地表达了曾经在我的思想和实践中所抱有的想法:“房屋的实在不是在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我只是后来者。

建筑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无的空间、室内空间),其自身还存在有外部空间【巴黎雄狮凯旋门】图1-1A,他就是实空间的碑体在中间所形成的空间包围。像北京天坛祈年殿,是用三层坛台构成它的上部空间。对于城市也是一样的,城市由一个个建筑物组成了高密度的建筑群,以及建筑群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的空间关系,例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纽约城市中央公园,是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号称纽约的“后花园”。公园四季皆美,春天嫣红嫩绿、夏天阳光璀璨、秋天枫红似火、冬天银白萧索。公园占地843亩,长跨51个街区,宽跨3个街区,拥有26000株大树、9000只长椅,水道长58英里,四处绿荫密布,水流清澈。公园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名副其实地坐落在摩天大楼耸立的曼哈顿岛的中央。里面设有浅绿色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庭院、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可以泛舟水面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园内的活动项目很多,从平时的垒球比赛,到节庆日举办的各种音乐会,为身为闹市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急需的休闲场所和宁静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