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海洋环境特征要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海峡海洋环境特征要素分析
台湾海峡位于我国福建与台湾两省之间,是南海和东海的通道。
海峡水较浅,60m以内的水域约占四分之三,海峡区的海水运动和水文特征,直接受黑潮支流、南海水和近岸水系强弱的影响。
另外,台湾海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显著,高温高湿。
每年冬季影响本海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南下的冷空气,夏秋季节受西南季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影响,因而水文特征较为复杂。
1温度
水温主要受季风、黑潮和大陆沿岸流影响,并随季节变化。
海峡水温等温线呈NE-SW走向,东暖西冷,南高北低,靠近福建海岸等温线密集,水平梯度大。
春季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整个海区水温普遍回升。
随着东北季风的减弱,浙闽沿岸水的分布范围随之缩小,而海峡暖水北上势力增强,使峡区内出现增温不一致的现象,峡区西部近岸海域增温大于峡区中部和东部近岸海域。
夏季9月份是全年表层水温最高的月份,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峡区基本上为北上的海峡暖水所控制,水温的水平分布均匀,等温线梯度小。
海峡北口为27 - 28℃,南口为28 - 29℃,海峡中部介于其间。
秋季时海峡暖水开始由强变弱,浙闽沿岸水则由弱变强,整个峡区水温快速下降,其中海峡西部近岸海域降温比海峡东部近岸海域显著。
水温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分布特点显著。
冬季2、3月份,水温降至全年最低,水平梯度达全年最大,整个海峡在11 - 18℃之间,海峡西部,浙闽沿岸水的低温特点显著,在水深较浅的近岸水域,温度不超过14℃;而受海峡暖水影响显著的海峡东侧,水温较高,一般在19℃以上,海峡东南部最高,呈东南指向西北的舌状分布,水温为23 - 25℃。
水温的垂直分布:由于海峡受不同流系及季风的影响,水温的垂直分布情况比较复杂。
11月至翌年5月,海峡西北部、西南部的厦门至海坛岛近岸存在逆跃层,上界深度为5 - 25m,厚度为5 - 15m。
5 - 9月整个海峡为温跃层所控制。
10月整个海峡无跃层出现。
海峡东南部终年同时存在的深跃层,上界深度多在50 - 100m之间,厚度在50m左右。
2盐度
台湾海峡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 主要由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南海水与黑潮水的总称)这两个性质不同的水系的消长变化决定的,它构成了峡区盐度分布的主要特征;台湾海峡东西沿岸江河的入海径流,对峡区近岸表层盐度有一定影响。
台湾海峡海水盐度分布的总趋势是较稳定而有规律,等盐线分布大致与岸线平行。
盐度值具有东部高、西部低,南部高、北部低,且季节性变化明显等特点。
冬季等盐线的分布与等温线相似,盐度由峡区西部沿岸向远岸递增,在沿岸水的外缘存在着较强的盐度水平梯度;春季随着外海高盐水的增强北进,浙闽沿岸低盐水逐渐向北收缩,最后于6月份退出海峡区;夏季峡区盐度分布的主要特点是水平分布均匀,等盐线稀少,几乎为北上的外海高盐水所控制。
但此时正值台湾海峡地区一年中降水最集中,入海径流量最多的时期,对近岸表层盐度的分布影响较大;秋季随着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的更替,浙闽沿岸低盐水影响范围逐
渐向南扩展,低于31的低盐水一般可到闽江口附近。
3潮汐
受海峡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峡潮汐性质比较复杂。
整个海峡潮汐性质分为三种类型:海峡北口至中部的澎湖列岛北半部为规则半日潮,澎湖列岛南半部及以南海域除冈山至枋寮为不规则全日潮外,其余海域均为不规则半日潮。
由于潮波从太平洋传来,台湾东岸的潮时最早,由此向台湾岛南、北两端推迟。
台湾海峡的潮时由台湾岛南北两端传入,海峡北口的台山列岛至台湾北端附近为9时30分,到海峡中部福建南日群岛至澎湖列岛北部为1时30分。
海峡南口由恒春的7时向北推迟,到澎湖列岛南部为11时30分,海峡东岸的潮时在海口泊地以南海域南早北迟,相差4个多小时。
福建沿岸的潮时,北早南晚,最北沙埕港至最南东山港平均高潮间隙、平均低潮间隙均相差3个多小时。
该海峡平均潮差分布基本上是24°N以南平均潮差等值线沿纬向分布,梯度较大,平均潮差在0.5 - 3.0m之间,以北平均潮差等值线沿经向分布,梯度较小,平均潮差大3.0m,湄洲湾至闽江口最大,大于4.0m,台湾西南部外海最小,小于0.5m。
最大可能潮差分布与平均潮差类似,澎湖列岛以南最大可能潮差在2.0 - 6.0m之间,以北在6.0 - 8.0m之间,湄洲湾以北福建近岸最大,大于8.0m,仅在台湾西南部外海小于2.0m。
4海流
台湾海峡的海流是由黑潮暖流、大陆沿岸流和南海暖流三支流系组成,海峡表层海流属风海流性质,流向具有季节性变化,但近底层海流却基本上是终年向北流动的。
太平洋北赤道流,沿菲律宾东海岸外侧北上即黑潮暖流,至吕宋岛北部分支,主流沿台湾东海岸折向东北,分支经巴士海峡后,折向台湾海峡,而后向东北流去,该暖流比较弱,主要在台湾西海岸。
海峡受季风影响明显,流速也较大。
流向东岸受北赤道流从巴士海峡向北的分支影响,终年北上,西岸则冬季沿岸南下,夏季北上。
10月至翌年3月为西南流,平均流速0.1 - 0.5节;5 - 8月为东北流向,平均流速0.2 –0.8节;4、9月流向较乱,流速较小,为0.1 - 0.2 节。
全年东北流较强,这是西南季风与南海暖流、黑潮分支共同影响所致:南海暖流、黑潮分支终年北上,与冬季西南流逆流,致使冬季西南流较弱。
综上所述,台湾海峡的底层海流终年向北,但表层海流,东西两侧的流向、流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东侧基本上终年向北,西侧却随季节而不同,冬半年浙闽沿岸水顺岸南下,夏半年则一致流向东北。
夏半年流速是东强西弱,冬半年则与之相反。
5上升流
台湾海峡的上升流现象十分活跃,明显的上升流区主要位于四个区域。
(1)平潭岛附近海域上升流区以平潭岛以东近岸海域为中心, 从平潭岛北部向南扩展到湄洲岛南部海域。
表层海水具有明显的低温、高盐、低氧、高营养盐的特性。
一般5月末开始出现,7月最盛,分布范围广,8月末衰退。
此上升流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地形抬升、北上海流经向运动和西南季风作用等所致。
(2)东山附近海域上升流区分布在厦门至汕头沿岸与台湾浅滩之间,主要为
风生上升流,范围较大。
这是由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从而造成近岸水体的离岸运动,引起底层水向上涌升。
台湾浅滩以西海域有一支东北向流动的海流,它加强了外海底层水朝近岸海域的涌升,但是风的因素是主要的。
该上升流区,一般6月份开始形成,强度较弱;7月份上升流区向东南扩展,强度增强;8月份上升流区分布范围和强度达到最大;9月份衰退。
(3)台湾浅滩南部上升流区此上升流区终年存在,主要为地形上升流。
台湾浅滩以南海域的底层,有一支终年从西南向东北流动的海流,该海流与海底等深线成一定交角,使深层海水沿陆架陡坡爬升。
夏季,底层海水向台湾浅滩西南部方向爬升。
冬季,除了南海来的东北流外,在台湾浅滩东南方还有一支朝浅滩方向流动的海流,这支海流在流动过程中,亦有海水在浅滩东南方逆坡爬升。
台湾浅滩东南的涌升水与台湾浅滩西南的涌升水性质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由于黑潮水的入侵引起的,后者则为南海北部下层变性水的爬升所致。
(4)澎湖列岛附近海域上升流区该区的上升流几乎全年都可存在,主要出现在澎湖列岛的南部,有时在澎湖列岛的北方也可发现,其位置的变动与季风的交替密切相关。
此外,澎湖列岛附近的海底地形,也有利于北上的下层海流在其南部海域的爬升。
6水团
(1)浙闽沿岸水位于台湾海峡西部沿岸一带,主要是由欧江、闽江和九龙江等入海径流与沿岸海水混合形成的。
浙闽沿岸水出现于秋、冬、春三季,向南可影响到南澳岛近岸海域,以低温、低盐为特征,尤其是盐度在峡区内是最低的。
秋冬季较强,春季减弱,6月消失。
(2)海峡暖水由海峡南部进入峡区的南海水与黑潮水,二者的温盐性质极为相近,都是高温高盐水,难以区分开来,通常称之为海峡暖水。
该水团在峡区内终年存在,但其分布范围季节变化明显,特别是表层。
一般秋季海峡暖水出现于峡区南部海域;冬季,呈舌状向北延伸,分布范围随之扩大;春季,海峡暖水前缘越过24° N,并迅速向两侧扩展; 夏初(6月),则占据了整个峡区。
底层海峡暖水随季节的变化不及表层明显,即使在沿岸水最盛的时期,海峡暖水的西侧边缘亦接近沿岸。
入夏以后,由于太阳辐射的增强,上表层水升温剧烈,温跃层产生。
因此,若以26.5 ℃水温(或大致以温跃层)为界,可将海峡暖水划分为海峡上层暖水与海峡下层暖水两部分。
(3)海峡东北部高温高盐水主要出现于冬季,分布范围较小,温盐性质与海峡暖水极为相近,从水文要素场的分析来看,这部分海水很可能是源自台湾东侧北上的黑潮水,在台湾北部地形和东北季风的影响下,部分海水进入该海域并与北上的海峡暖水合为一体,该水体的水温略低于海峡暖水。
(4)海峡混合水从秋季至次年春季(10 - 5月),海峡混合水分布于浙闽沿岸水和海峡暖水之间,是两水团海水混合而成的过渡性水团。
其温、盐度值介于二者之间,即低于海峡暖水,又高于浙闽沿岸水。
该时期的海峡混合水,主要取决于浙闽沿岸水的消长,它随着浙闽沿岸水的出现而出现,消失而消失。
夏季海峡南部出现的混合水,已不是上述两水团间的混合水,而是粤东沿岸水、海峡暖水、近岸及浅滩涌升水间的混合水。
(5)粤东沿岸水在夏季因受低温、高盐的近岸涌升水的影响,分布于台湾浅滩西南部近岸水域的外侧,并且主要受珠江冲淡前缘水的影响,以高温、低盐为特征。
其它季节,则分布在峡区南部的近岸水域,呈低温低盐特性。
(6)台湾浅滩南部涌升水主要是由于台湾浅滩附近独特的地形因素,使之在浅滩南部水域生成的水团,显示了沿陆架坡流动的中下层海水的爬升现象,低温、高盐特征明显。
(7)夏季近岸涌升水主要出现在兄弟屿以南近岸海域,中心水温21.93℃,盐度34.35,属低温、高盐水。
(8)次表层水与中深层水次表层水位于100 - 200m层,而中深层水主要沿陆坡的200m等深线分布,终年存在于海区南部下层,其盐度在本海区内是全年最高的,一般在34.6 - 34.8之间。
参考文献:
(1)刘金芳,刘忠,顾翼炎,等.台湾海峡水文要素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2.19(3):22-32.
(2)肖晖,郭小钢,吴日升.台湾海峡水文特征研究概述[J].台湾海峡2002.21(3):126-138.
(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内海及毗邻海域海洋气候图集.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5.
(4)俞慕耕等.中国近海水文气象资料.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7
(5)李立,李达.台湾浅滩西侧水道夏季的水文特征与上升流[J].台湾海峡, 1989, 3(4):353-358.
(6)洪华生,阮五崎,洪港船,等.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区生态系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75-157.
(7)范光龙.澎湖群岛附近的上升流现象[J].台湾大学理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报告, 1979 , 9:50-56.
(8)福建海洋研究所.台湾海峡中、北部海洋综合调查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13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