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客家人乔迁习俗

合集下载

宁化人的风俗

宁化人的风俗

宁化人的风俗风俗习惯,涵养内容非常广泛,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存在。

客家民俗,当然也不例外,它传承中汉族古风,同时也融合了闽粤赣客家民系形成区的土著风俗,所以它同属汉族风俗范畴,又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宁化民俗既有客家人的共同特点,又有突出的地域特点,当今许多带普遍性的客家风俗,有的在宁化形成,有些民俗在大部分地区失传了,但宁化仍然保留下来。

所以学者们认为宁化有着更多的原始客家文化,这是特殊的宁化历史和地理使然。

正如李升宝在《石壁风俗的形成和传播》一文中所说:“石壁风俗为何能播衍辐射至客家许多地区?重要原因是保留了中原历代风俗,随着石壁先祖的迁移,而将各类风俗一同带去,在新的地区播衍继承,也有些风俗被客地融化、改变,或赋予新的内容,或由于各种原因被新地区的风俗所取代。

”礼俗“礼为社会生活之规范,以礼节之,则为礼俗”。

重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称“中国是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多来源于“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古礼可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筒称为“五礼”。

习俗中,包含着礼的成份;礼,许多表现于习俗之中。

客家人重礼,最主要的是由古礼沿袭,但也少不了演绎,赋予地域特色。

如客家人的婚丧节庆礼俗基本沿袭古礼,但在具体活动程序和内容上,却千姿百态,富有地方特色。

如“接亲”,就有“哭嫁”、“吵嫁”、“拦嫁”等等不同”节目”。

宁化人的婚、丧、寿庆等,在“请”和“贺”的双方均有不同礼俗。

婚嫁要先请后贺,不请不贺;寿筵和新迁要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丧葬祭奠,要先送“烛礼”,后做“拆封”(谢客宴)。

“烛礼”不宜太多,认为“多了下辈要还”。

尊老爱幼,长幼有序,老人要严于律已,为人表率。

俗语说:“为老不尊,教坏子孙”。

在家吃饭,长辈上座,宴席座位排列有严格规定,如果安排(俗语称“拘席”)不好,客人可离席而走,主人得赔礼道歉,加以挽留。

亲戚按血缘亲疏,宁化以舅公(母舅)为最大,称:“上有雷公,下有舅公”;朋友以世交深浅或年龄大小排;同宗则按辈份大小排,同一辈份,则视年龄。

宁化客家文化

宁化客家文化
1930年1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后,毛 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曾写下光辉的 词章《如梦令· 元旦》:“宁化、清 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 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 红旗如画 。
宁化红色历史文化 content
宁 化 革 命 纪 念 馆 宁 化 红 军 医 院 旧 址
客家人结婚历来有闹洞房的习俗, 又称搞新娘。婚礼闹房连续三天, 这三天内不分大小,男女老幼均 可参加。而客家闹房,还受一种 观念的支配,认为越闹越吉祥。
宁化红色历史文化 content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 石壁是 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红军长征的四个起点县之一,毛 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 革命实践活动
2008年宁化石壁客家祭 祖习俗入选福建省第三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宁化石壁客家祭 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
宁化客家祖地 content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是世界客家人的总家庙。1995年落 成后,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并 将每年公历10月定为“祭祖月”,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 一届。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被海内外客家人公认为客家人 的“麦加”,客家人的“朝圣中心”
宁 化cont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 道菜。酿豆腐是中原传统饮食习 惯与迁徙地特殊产生生活方式相 结合的典范食品。
“汀州八大干”之一的宁化老鼠干 是用捕获的山、田鼠,剥去皮毛, 置糠入铁锅,将鼠架其上加盖薰成 干。有滋补功能,以猪肉、冬笋、 大蒜炸炒田鼠干,香酥适口,为下 酒名菜
宁化 客 家 婚 嫁 content
开伞出门是由新娘的亲兄弟
开伞,无亲兄弟的由其他亲属代替。 开伞者站在大门口左边,打开伞后, 由陪娘拉上新娘从伞底下穿过。走到 轿门前新娘有点假意不愿进去,还流 泪哭唱,甚至用脚踢轿门,陪娘就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者回去早生贵 子的吉利话劝她上轿。

宁化酒席习俗

宁化酒席习俗

宁化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

除把中原的文明礼俗带入新地方之外,在与当地人相互问不断交往、磨合中。

还形成了宁化客家特有的礼仪风情。

他们从小孩一出生开始,其宴席就不断:出生三天,有做三朝饭的汤饼之庆,周岁有周星之庆。

接着是十岁之庆、二十岁之庆;三十岁有而立之庆、四十岁有强士之庆、五十岁有五秩(杖村)之庆、六十岁有杖乡(花甲)之庆、七十岁有古稀(杖国)之庆、八十岁有杖朝(耋龄)之庆、九十岁有耄龄之庆、百岁有期颐之庆。

此外,结婚有新婚之庆,再娶有续弦之庆,满月(30天之庆称为小满月;60天之庆称为大满月)有弦月之庆。

架屋有轮奂之庆。

迁居有乔迁之庆。

兄弟分家有添灶之庆。

女儿出嫁有于归(出阁、添箱)之庆。

安葬有牛眠(还山)之庆。

此外还有入学之庆、升学之庆、夫妻圆满六十年之庆。

兄弟共合三百岁之庆等等。

以上种种之庆,有的设宴人数较少,有的设宴人数较多。

因而对各种的宴席其宾客入席也各不相同。

宁化客家人使用的桌子是四方桌,也称八仙桌,即一个桌子只坐8个人(特殊情况除外),即使是同样的八仙桌,其入席也有不同的坐法。

一、不同的厅堂有不同的入席方法:如是上梁厅或上厅下廊的厅,其坐法是——对子席。

如是楼下厅的(即厅上有加层的厅),其坐法是——一字席。

二、不同的宴席有不同的坐法。

如小孩子做三朝或周岁,由其小孩的外公或小孩母亲的兄弟坐首席。

如女孩出嫁,由女婿坐首席。

宁化客家人认为女婿一辈子在岳父母家只有这次娶媳可坐首席,”半边细郎半边子”,以后女婿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了。

操办任何宴席就得在场帮忙了。

孩子结婚,由新婚媳妇的兄弟(即送嫁的)坐首席。

如男人做寿,由本村叔伯长者坐首席;女人做寿,由女方娘家长者坐首席。

如上梁、乔迁,由本村叔伯长者坐首席,木匠或泥水师傅坐第二席。

清明扫墓做清明。

若有请外房长者,由外房长者坐首席;若没有请外房长者的,由本房长者坐首席。

丧事,因这天厅堂门上写着比例为1:3的“当大事”三个大字。

要以死者为大,因此丧事是随便坐的,没有请人坐首席的风俗。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

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三明客家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三明客家婚嫁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作为人生之旅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孕育家庭细;议〓婚?;按客家习俗,过去女子不能在娘家过二十岁;订〓婚?;俗称“定亲”;脑”;迎〓娶?;迎亲之日,女方叫“行嫁”、也有叫“接亲”,“送花;明溪有《梳妆歌》很形象:梳两鬓,黑似墨,调和胭脂;上(米斗中点燃一盏七星油灯,斗上置一块米筛),左;沙县旧时城关是凌晨接亲,男方四抬。

中国有句俗话,叫“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南朝梁有《横吹曲辞.折杨柳枝歌四首》,其中一首说的就是嫁女:“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

阿波不嫁女,哪得孙儿抱?”三明民间亦有歌谣曰:“五个指头四个叉,老婆未娶不成家。

行得前头没后里,锅前灶尾靠自家。

”两首歌谣皆道出了男男女女对娶媳妇、嫁丈夫由衷的企盼之心理。

还有三明民谣:“抬起花轿乐呵呵,吹吹打打过山坡。

叫声新娘你莫哭,听我给你唱支歌。

新娘虽哭心里乐,盼着新郎拜花烛。

花轿花轿快快抬,早揭头巾见阿哥。

”更把新娘在花轿假悲真喜,急于拜堂成亲的心境刻划得维妙维肖。

婚嫁,作为人生之旅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孕育家庭细胞、传宗接代的重要起点,人们历来极为看重它,因此,总是想方设法把婚嫁形式搞得隆重热烈,用各种形式求福求吉利,过程之复杂,礼节之繁多简直难以胜述。

三明历史上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互相融合形成别具风情的客家文化,又因为地处福建中心腹地,各县分别又受沿海文化、闽北文化的渗透,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点,甚至“家隔三五里,各处一乡风”,所以,这一带男婚女嫁的习俗多姿多彩,别有一番风味。

搬新家的风俗规矩

搬新家的风俗规矩

搬新家的风俗规矩1. 携带贵重物品入居新家在搬家当天,你第一次进入新家时,应该携带一些贵重的物品,例如米和米缸。

这个习俗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米是人们的主食,代表了生活的基本保障。

把米缸搬进新家,意味着搬进新家后,生活将不愁吃喝,家中的财富将越来越多。

当你以客人的身份去别人的新家时,也不能空手而去,至少要准备一个红包。

红包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礼仪,寓意着财源广进,好运连连。

给新居主人一个红包,是对他们新生活的祝福和期望。

2. 烧开水在入住新居的当天,当家中的每个人都在场时,应该烧一壶开水。

这个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信仰,认为水是生命之源。

烧开水的过程,象征着新家的生气和活力。

听着开水烧开的声音,预示着未来的好运将如滚烫的开水一样滚滚而来。

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寓意,还能给全家人带来一种心情愉悦和期待的感觉。

3. 敬神和祭拜厨房家中的厨房代表着整个家的重要性,所以在搬新家的时候,应该在厨房中进行祭祀。

古人认为,厨房中的灶神是家中的主宰之神,负责家庭的衣食住行。

在搬新家时,要向灶神表示敬意,希望他能保佑家庭衣食无忧,生活平安和谐。

为了表示对灶神的尊敬,可以在厨房中摆放一桌酒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敬神”。

这个酒席上通常会有猪、鸡、鱼等祭品,寓意着家庭的富饶和吉祥。

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新居的一种祝福,希望新的生活能够顺利,一帆风顺。

4. 暖房在新家搬好之后的一周内,应邀请亲朋好友来家中聚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暖房”。

古人认为,新居是一个新的生活空间,需要通过暖房来“活化”这个空间,让其充满生气和活力。

暖房的同时,也是让家庭的人气越来越旺。

新居的人气旺,意味着家庭的生活也会越来越旺,事业也会越来越旺。

所以,暖房不仅仅是一个聚会,也是对新生活的一种期待和祝福。

5. 装饰和贴对联,拜门神新家的装饰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在门口挂上红灯笼,或者贴上对联,都是中国传统的庆祝乔迁的方式。

红灯笼和对联都是中国的传统符号,代表着吉祥和喜庆。

客家人进新屋的仪式

客家人进新屋的仪式

客家人进新屋的仪式客家人进新屋的仪式不知道现在我们客家人进新屋的仪式是不是和以前一样?由于只是言传,没有文字的记载,久而久之,各个地方不竟相同。

现在到底和以前相不相同,也就无从考究了。

记得早几年,我家进新屋的时候是这样的:我的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全家人,到了吉时的时候,就开门进去,年纪大的在前面,年纪小的在后面。

进到厅堂,把挑着的、拿着的东西放好,摆好三牲供品,又由最大年纪的人再次出去,把有意没有拿进来是东西拿进来。

〔寓意是年老的先出〕本来,在进新屋的时候,是主人带着全家在外面叫门,由做屋的师傅在里面开门。

我的房子是我自己砌好的,我自己就是师傅,所以直接由我父母亲带着就进新屋。

我也曾做过建好房子主人进新屋开门时的师傅。

一般客家人进新屋时的仪式是这样的:主人事先找风水先生算好进宅时辰,到进宅吉时,主人就带着全家人在门外叫开门(师傅先在屋子里面等着),主人首先在外面用手把贴在大门正中写着“开门大吉”的红纸划开,就叫:师傅、师傅开门。

师傅会问:系耐撒?(是谁)主人回答说是房屋主人后,师傅就把门打开。

同时师傅就用客家话说上四句好话(说四句)如:“新做大门四四方,主人吉时进新房。

进计〔的〕就系金银宝,出计〔的〕就系读书郎”。

主人一家都进入大厅,马上摆好三牲供品,点燃大红蜡烛,开始放炮竹。

此时,师傅又说上四句:“贵人的厅中,点着〔起〕龙竹满堂光。

左边做有藏书库,右边做有积谷仓”。

然后师傅和主人到厨房,在灶膛中点起炉火,师傅再说上四句好话:“阳火到灶膛,主人福安康。

房房户户生贵子,儿孙代代享荣昌”。

师傅开门和说四句的时候,主人都会给他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红包。

进新屋的时候,要挑很多东西,也是很有意义的。

挑着东西有:老人提着油灯〔马灯〕,油灯上用“麻子花带①”扎着红纸卷着的葱苗、蒜苗、柏子树枝、长命草。

〔寓意是带子带孙、聪明会算、百子千孙、长命百岁〕。

大人挑着的第一担:一边箩头中装稻谷,上面放着红纸和秤,红纸上面放些硬币〔寓意是有粮有钱,会做买卖,红纸代表喜庆,稻谷可以发芽生长〕。

乔迁新居的风俗规矩

乔迁新居的风俗规矩

乔迁新居的风俗规矩乔迁新居的风俗规矩搬迁吉新居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举行进宅仪式其义一是庆贺;二是祈福,人人都向往着美好、、平安。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搬新家的风俗规矩,希望大家希望!搬新家的风俗规矩1、不可空手入屋搬家的那一天,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手上一定拿一些贵重的东西。

拿著米桶、存款簿、或装有138元(一生发)的红包,也就是第一次走进新屋时,不可以空手走进去。

表示这家里未来会很充实,财富越来越多的意思。

2、入宅后不再修造施工还没搬家前,可以尽量去隔间、敲敲打打、什麼地方要做都可以。

一旦搬进去之后,尽量就不要再修造施工了。

搬东西可以。

如果要再做的话,就一定要择日了。

3、家有孕妇不搬家一定要搬家的话,可以请孕妇先回娘家住一阵子,等搬好后才入新居。

孕妇尽量不要参加搬家的整个过程。

4、要择吉日,时间一定要午前选好的日子、吉日,看农历上哪天宜入宅搬家,还要注意不要冲克到方位,就是家里成员的生肖日。

搬家时间尽量要在午前,因为中午以前叫做阳,中午以后就叫做阴。

尽量在阳的时间搬家。

如果能结合卦象确定好具体的时辰那更是锦上添花。

5、新屋要“火庵”搬进去之前的前三天,家里的灯要全部打亮,亮三天三夜,亮到你第三天搬进去,这叫火庵。

三夜的意思是,火一照了。

一方面旺了,亮三天家里开始兴旺。

一方面空气就开始流通,再下去呢,不好的也请他走开。

"火庵"原本是指在盖房子前,对在尚未动土的土地上做些火烧的类似仪式。

如果我们是买建筑公司的房子,就不知道对方当时是如何做"火庵"。

所以才会用上述方法来自己做。

6、当天或事后请客入厝当天请客,如果当天太忙可事后选个日子请客。

或者呢,搬了新家之后,常常请好朋友来泡茶也可以。

让家里人气更旺一点。

7、搬家时要亲自在场要亲自在场,不要只委托人去帮忙搬家。

亲自搬家的话,东西也才知道,比较不会掉。

8、当天开火煮汤圆甜茶搬家那天"灶"一定要开火,不要冷灶。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的风俗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婚习俗:客家人注重婚姻的家族传承,通常会进行严肃
的婚姻仪式。

女方嫁入男方家庭后,通常需要进行"上新
房",由长辈主持仪式,祈求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2.祭祀仪式:客家人信奉神佛,常常会进行家庭祭祀或庙会
祭祀活动,如除夕守岁、拜财神、祭祖等。

他们认为祭祀
能够祈求神明保佑家庭平安、丰衣足食。

3.客家茶文化:客家人热爱饮茶,将茶叶制作成压制的茶砖,
以便携带和保存。

茶艺在客家文化中已有悠久的历史,并
有独特的品饮习惯和传统茶具。

4.客家建筑:客家人的传统建筑是土楼,这是一种独特的建
筑形式,通常由土和石材料构成。

土楼外形宏伟壮观,是
客家文化的象征。

5.客家菜:客家人以农耕为主,他们的饮食习惯偏向简朴,
注重营养和口感。

客家菜以烧煮和腌涮为主,在烹饪方法
和调味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些只是客家人的一部分传统风俗,并且因地域和地方习俗的差异,客家人的风俗也会有所不同。

湖南搬家风俗流程

湖南搬家风俗流程

湖南搬家风俗流程
湖南的搬家风俗流程大致如下:
1. 挑选黄道吉日:选择一个好的日子搬家,能够得到好兆头,对于日后的运势也会得到提升。

可以选国庆节、元旦节这些大庆好日子搬迁,叫百无禁忌,乱做乱发。

日子定好的前一个星期,要给亲戚朋友发请柬或者打电话发信息一一个的通知他们,到乔迁新居那天来吃饭。

2. 准备搬家物品:提前准备好火盆、柴火、油盐大米、生活用品、泡茶、糖果、对联、喜庆饰品等。

3. 搬家入宅:由长辈拿着火盆和柴火油盐大米走在最前面进屋,晚辈按大小提着各种各样生活用品排队进屋。

进屋第一件事情就是男长辈给火盆里添加炭火跟着祭神,寓意在新家比原来日子过得更好、更幸福、更美满。

女长辈先烧一锅油,然后开始发(炸)泡茶,寓意人发家也发,家里人丁兴旺。

泡茶发好后和糖果一起供上,长辈开始请神祭拜祖先,为晚辈祈福。

家人也会去大门口贴对联,墙上挂一些喜庆饰品。

4. 招待客人:准备好饭菜,桌上摆很多的糖果烟茶。

客人来祝贺时,会送上一个大红包。

乔迁新居当天主人要通知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吃饭,吃饭的人多就要先一星期去酒店预订好酒席。

吃完饭后,主人还要继续给客人准备饭菜提供住宿。

5. 注意事项:进新家后大家不要乱说话,要说吉利的话。

女人身上要戴金银首饰,男人要带银行卡或者现金。

乔迁新居仪式和讲究

乔迁新居仪式和讲究

乔迁新居仪式和讲究
乔迁仪式:
1. 前期准备:
(1) 筹备红礼:准备红色大礼布、牡丹花、贺卡等以庆祝新家的到来;
(2) 布置新家:安排的客厅、卧室、餐厅等都要配备好,保证主人回到家能立刻
进入正常生活;
(3) 发放请柬:递送乔迁仪式的邀请函给亲朋好友,让他们能来到新家看望吉祥
拜年;
2. 仪式当天:
(1) 家长准备:家长准备吉祥如意的礼物,如桃、团圆饭,以祈祷新家一切安好;
(2) 主人迎宾:新居主人要亲自接待亲友客人,迎接他们进入新居;
(3) 安排典礼环节:新家主人和亲友一起通过一系列乔迁仪式,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挂联等;
3. 结束礼节:
(1) 互洗衣衫:两位家长要穿上交换的衣衫,象征友谊的结缔;
(2) 送行仪式:新家的主人要陪同客人到入口处,送行他们祝他们一路平安;
(3) 续就餐:主人和客人们聚餐,传达贺喜的喜庆气氛。

总的来说,乔迁仪式就是以上这种步骤:从前期准备,到乔迁当天的礼节,以及最后的送行仪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人曾经说过:“安容,吉祥,风度,加期望。

”因此,乔迁仪式应当有一种正式的气氛和仪式感,来让人感受新屋的安宁,
从而吉祥地开始新的生活。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作者:依凡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第05期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是中国历史上客家人大迁徙的中转站,是举世公认的客家人总祖地和朝圣中心,也是黄慎、郑文宝、李世熊等客家历史名人的出生地。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

客家民系是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经过从东晋到南宋的900年而孕育成熟的,位于宁化县西部的石壁村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

自东汉开始,已有中原汉人入境定居。

唐朝末年,当时由中原迁居到鄱阳湖附近等地的客家先民,为避战乱,又向赣、闽、粤三省的结合部迁移,并大多数进入宁化,且主要聚居在石壁。

后来先民们又以宁化为据点,向外拓殖。

客家先民进入宁化定居繁衍的最盛时期,正是客家民系形成时期,自宁化迁徙到各地的客家被称为正宗客家。

因此,石壁被称为“客家摇篮”、“客家祖地”。

如今已有1.2亿客家人播衍在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一支重要的开拓力量。

客家人特殊的经历造就了客家勤劳、勇敢、刚毅、团结、吃苦、朴素、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台湾客家人认为“硬颈精神”才是客家精神最精辟的概括。

石壁早已不仅仅是个地理的概念,而更是一个文化的意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令世人关注。

客家文化的内涵包括居住、饮食、服饰、语言、宗教信仰等。

宁化民居建筑是中原士大夫庭院与山区环境特点相融合的一种形式,代表性民居有殿堂式、围屋、土楼、五凰楼等。

土楼修有高大围墙,可以御侵,并可容纳整个家族,大的可以居住一二千人。

宁化饮食以米酒与“擂茶”最富特色,是客家人的待客佳品。

米酒由糯米酿制,口感清醇。

冬天加热后喝上一杯,浑身温暖舒畅。

“擂茶”是用嫩艾、薄荷叶、香草、车前草、田螺菜等和茶叶在“擂钵”用“擂持”擂烂,冲兑开水而成,具有清热、解暑、解毒等功能。

此外宁化的古坑米粉、鱼生(即生鱼片)、老鼠干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客家的语言服饰也颇具特色。

客家话的浊母清化是在石壁形成的。

古时在以石壁为中心的地区形成的客家话是中原汉语、赣语和本地土语相结合的产物。

宁化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

宁化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

宁化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精神是客家人的优秀思想、伦理观念与文化习俗的集中表现。

客家民俗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凝聚力,不仅在历史上为民系的诞生、生存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在今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中将再放光芒。

宁化是世界客家人的总祖地。

在漫长的中原汉民大迁徙中。

客家先民为了躲避战乱,灾荒,为了生存,他们一批批南迁,原先他们还指望能够有朝一日北归,可是等来的却又是无情的战乱、抢动、放火、杀人如麻,实事告诉他们:北归无望。

唯一的出路是疲于奔命地南迁,再南迁,去寻找战争的避风巷“世外桃源”——石壁。

自唐末到北宋、南宋、元初,石壁接纳了大批的南迁汉民,先民们来到这块安乐宝地,垦荒拓殖,泛伐于吴。

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地与地方土著、越民、畲民交流、沟通、磨合,文化互相渗透,风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优胜劣汰,逐渐地便形成一种新的语言,新的民间风俗,新的思想意识,规范着、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这样一个新的民系――客家民系便在这里孕育催生了。

一种支撑这个民系的脊梁、潜在意识成了这个民系赖于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客家民众精神即客家精神也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着。

随着客家民系的逐渐成长、成熟、发展壮大,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居住地的不断拓展,客家精神也随之完善、升华,在支撑整个民系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2008年12月,国家文化部,根据宁化及其石壁民风习俗丰富淳正,催人向上、生命力旺盛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而获得了第一批“中国民间(客家祖地习俗)文化艺术之乡”荣誉。

客家祖地习俗与客家精神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笔者想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客家祖地习俗?什么是客家精神?客家祖地习俗,是指以石壁为中心的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定居和生产生活中,通过磨合、发展所形成的习俗和习惯,即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诸领域,民间文化现象和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婚丧习俗,饮食习俗,生产习俗,岁时习俗,信仰习俗等等。

客家乔迁新居的习俗

客家乔迁新居的习俗

客家乔迁新居的习俗
客家乔迁新居的习俗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

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后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

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

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1.客家入宅求平安,踏实顺利步步安。

2.客家入宅福满堂,家庭和睦乐无疆。

3.客家入宅喜洋洋,福禄寿喜三阳。

4.客家入宅财源广,生意兴隆利息长。

在客家文化中,入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一般来说,入宅时要选择一个吉日良时,同时也需要准备一些吉祥物和吉言,以求得家庭平安幸福和事业兴旺发达。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客家入宅的吉言以及相关习俗和注意事项。

首先,客家人入宅时通常会说一些吉言,用来祈求家庭的平安和福祉。

其中最常见的四句吉言如上所述。

这些吉言都寓意着家庭的和睦、健康、事业的兴盛和财富的积累,是客家人迎接新生活的美好祝福。

入宅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

客家人非常重视黄历和农历的运程,因此在入宅之前一般都会找风水师傅或者是算命先生来帮忙选择一个吉日。

在客家人看来,一个吉利的日子可以为新的生活打下一个吉祥的开始,可以带来好运和好运气。

同时也可以避开一些不吉利的日子,以免招来不祥之事。

在入宅当天,家中也需要准备一些吉祥物和财运物品。

比如,客家人会挂上红灯笼、贴上福字、摆放一些吉祥物和风水物品,以求得家中的平安和幸福。

同时,也会准备一些鞭炮和酒席,以示庆祝和喜庆的心情。

在入宅的仪式上,一般会请来一些长辈和亲友,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

在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入宅时,家人之间的和睦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成员要相互尊重、相互和睦,多沟通多包容,才能使家庭和睦幸福,事业兴旺。

因此,在入宅时,家里的长辈们也会给年轻人一些经验和传统文化的教诲,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继承和传承客家文化。

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入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不仅仅是一个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通过入宅的仪式,客家人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客家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客家人依然铭记着这些传统文化,通过入宅的仪式,他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传承客家文化。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1.客家入宅,平安顺利,家庭美满,幸福安康。

2.客家入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兴旺。

3.客家入宅,家和万事兴,财源滚滚,福禄绵绵。

4.客家入宅,喜气洋洋,子孙满堂,福禄无边。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在客家文化中,入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仪式,它标志着一个家庭的新起点,也象征着家庭的繁荣和福祉。

因此,在入宅时,人们通常会说一些吉言来祝福这个家庭,希望他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得到幸福和福禄。

首先,客家入宅,平安顺利,家庭美满,幸福安康。

这句吉言表达了入宅者对新家的期望,希望一切都能够顺利进行,家庭能够和睦幸福。

这反映了客家人重视家庭和谐的价值观念,对家庭幸福的渴望。

其次,客家入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兴旺。

这句吉言体现了客家人对家庭生活的美好向往,希望家庭能够生活丰富多彩,物质生活能够富裕。

这也是对家庭兴盛繁荣的美好祝愿。

第三,客家入宅,家和万事兴,财源滚滚,福禄绵绵。

这句吉言强调了家庭和睦与财富兴旺之间的关系,客家人认为和睦是财富的源泉,只有家庭和谐才能够拥有财源滚滚,福禄绵绵。

因此,这句吉言也是对家庭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客家入宅,喜气洋洋,子孙满堂,福禄无边。

这句吉言强调了家庭的喜悦与对子孙后代的期许。

客家人传统上十分重视家族延续和子孙后代的繁衍,因此,这句吉言也是对家庭繁荣昌盛的祝愿。

以上四句吉言,反映了客家人对家庭幸福与繁荣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睦与繁荣的重视。

这些吉言也传承了客家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家族文化,成为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吉言的祝愿,人们也能够感受到客家文化对家庭幸福与繁荣的追求。

在客家人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因此,对家庭的祝福与期许也贯穿着客家人的一生。

除了传统的吉言祝福,客家人在入宅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与仪式。

比如,在入宅之前,人们通常会挑选一个吉日良时,进行开门安床、破土安门等仪式。

客家风俗:“落新屋”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客家风俗:“落新屋”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客家风俗:“落新屋”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古往今来,砌房子、买房子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而在房子装修好之后,在我们客家地区流传着众多风俗,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客家人做新屋迁往新居叫“新屋进伙”、“搬新屋”或“落新屋”,是件喜庆事。

在乔迁新居时讲究多种礼俗,多以平安吉利为主。

按照传统习俗,乔迁新居最讲究的是进火。

在房子装修好之后,人们首先会请一个算命先生,把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递给他,让他依据这些生辰八字,计算出最适合进火的日子,即择定吉日良辰。

择定的乔迁之日,亦有注明过火的时辰,到此时辰,房主要用一旦谷箩,一箩中放一烧好的火砵,箩口放一口铁锅;另一箩里面装蒸好的米饭。

挑到新屋后,点起香烛,放起鞭炮,安好锅后,将火砵中的火种引入新灶点燃,即谓进火。

搬迁新居的时候,人们一般还要从老家带来一对公母鸡,俗称“带路鸡”,这两只鸡必须在新居里养足百日之后,才能宰杀。

据说这是因为一个古老的传说——许多年前,是鸡将先祖带到这方土地,于是才有了客家人,为了表示感恩,便有了“带路鸡”的习俗。

有时候小孩子去外婆家,外婆也会赠送外孙一只带路鸡,寓意着孩子可以记得回去的路,经常去外婆家看看。

现在,许多客家地区进新房依然有带路鸡的习俗。

迁新居时一般要办酒席,招待亲朋,有送匾的,主人会燃放鞭炮到门外迎接,挂匾时也要放鞭炮。

(来源:网络)。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

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客家人在入宅时,都有一些吉言,用于祈求家庭平安和幸福。

今天,我将分享客家入宅最好的四句吉言,并解释这些吉言的含义。

第一句吉言是“财源广进”。

这句话的意思是祈求家中财富源源不断地流进来。

这并不意味着只希望钱物不断涌入,而是渴望家中的财富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流动,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好处。

同样地,我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付出和劳动成果,保持良好的家风和家教。

第二句吉言是“和气生财”。

这句话的意思是,家中要团结和睦,相互关爱,带来财富和幸福。

而在家庭中,主要指夫妻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以及人际关系。

在家庭中,要学会妥善沟通,接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这不仅有助于家庭的和谐,还能够使家庭更加稳固。

第三句吉言是“五福临门”。

这句话的意思是五种福气齐临家中。

具体指健康长寿,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财务稳定,人际关系良好。

这些都是家庭幸福和美满的重要因素。

为了实现这些愿望,我们需要努力工作和学习,并在生活中注重保健和自我管理。

另外,我们也要经常和家人一起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情感,为家庭和谐增添更多的色彩。

第四句吉言是“阖家平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祈求全家人平安健康。

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挑战和危险,我们更需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注意家居安全,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提高自身抵抗力,避免疾病的侵袭。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平安和健康带来的福祉。

总之,这四句吉言是客家人祈求家庭幸福和健康的真诚表达。

我们不仅要口头上喊出这些吉言,更要通过实际行动去实现。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新屋进火风俗

新屋进火风俗

新屋进⽕风俗房⼦砌好后,主⼈就要搬进新房⾥去住,俗称进⽕。

按照客家⼈的传统习俗,乔迁新居最讲究的是进⽕。

进⽕之⽇,是要择定吉⽇良⾠的。

客家⼈进⽕的时⾠是有讲究的,⼀般都选择在晚上,太早路上来往的⼈多,怕碰到不吉利的事情,怕别⼈说不吉利的话。

进⽕前,除了锅碗瓢盆,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提早搬过去。

进⽕的时候,做饭的锅⾥要放⽶,炒菜的锅⾥要放上⾁和鱼。

还要从原来的家中⽣个⽕提进新家,最好在新家⾥先⽣个⽕。

还要买⼀对红烛、三根⾹等。

在新家主⼈先在⽕盆⾥⽤⽊炭⽣⽕,并⽤红线捆三把柴,到了进⽕的时⾠,男主⼈端起⽕盆先进厨房,⼥主⼈拿着柴和装⽶的锅随后进⼊。

当男主⼈把⽕放⼊新屋的⽕炉后,⼥主⼈⽴即将准备的⽊柴放在炭⽕上,让⽊柴燃起来,叫做进⽕添柴(财),接着就鸣放鞭炮。

这些礼俗做完后,再搬其他物件进屋。

客家⼈⼗分在意⽕种的存在与延续。

⽕主⽕主,有⽕才算家,有家必有⽕,家中⼀定不能出现“死⽕没烟”的现象。

客家⼈特别关注⽕的兴旺⽓势。

灶⽕旺,⼈丁旺,百业旺;⽕苗节节⾼,家运时时旺;⽕⼤阳⽓⾜,家中才有福。

即使少吃点荤的、少穿点新的,客家⼈也不会在烧⽕⽅⾯打⼩算盘,绝不能让阴霾邪⽓冲撞了红红⽕⽕的家运。

新房进⽕定居是⼈们⽣活中建家⽴业的⼤事,六亲九眷都会来恭贺。

最为与众不同的是进⽕⼈的岳丈,除⼀般的鸡鸭糖果、糍粑、红包外,还要给⼥婿、⼥⼉送⼗个碗、⼗双筷⼦、炒菜的镬头、⽶和油盐,以⽰为⼥⼉、⼥婿⽴业提供⽣活⽤品,代代相承,越吃越富。

在宾客祝贺开席吃进⽕酒时,陪客先⽣在开席⾏令前,还要吟唱贺词,其贺词⼤致是:“基开富有,运肇⽂明;满堂荣庆,万事⼤成。

家发⼈旺,六畜振兴;祥光满户,紫⽓盈庭,花发上林,⽟满华厅;鸾集乔⽊,凤⽴⾼门,万事顺意,⼊户长兴。

”陪客先⽣唱完贺词,开席鞭炮齐鸣,主宾举杯⾼声道贺,席间热闹⾮凡。

新屋⾥充满了喜⽓,⼈⼈都沉浸在“新居之喜”的欢乐⽓氛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房建成后,要从旧房子迁入新房居住,这不仅是宁化石壁客家人建房中最热闹的场面,而且也是房子主人最慎重、最讲究的一件大事。

乔迁。

乔迁必须选择一年中最吉日良时的时间。

乔迁那天早晨,主人得很早起来做好早饭,然后在原来的厅堂内、灶台上、大门口都点上大红蜡烛,并叫一个邻居手拿着一串长长的鞭炮,当家中的男主人一头饭甑、一头锅头(锅头底下放着火盆,火盆内放些糠,并铲入火种,表示火种从旧房内移到新房里)挑着准备出发时,家中其他人员各人手里拿一件东西,按大小依次站在后面,等邻居把欢送的鞭炮放响时,大家便开始移动,往自己新房子的方向走去,邻居便高声说:“祝你搬进新房,人财两盛!”主人回答道:“谢谢您的金口!”
新房那边的邻居,早已给他在厅堂内、灶台上、大门口点上了大红蜡烛,手里也拿着一串长长的鞭炮等候着,若有雇乐队的便在门口两旁摆开。

当主人家的人快到自己新房子门口时,鞭炮响起,乐队齐鸣,其鞭炮声,乐队声夹在一起,响彻云霄。

并将他们一家迎入新房内,邻居对其主人家的说:“今天吉日良时搬进新房,祝你们兴旺发达、丁财两旺!”主人回答:“谢谢您的金嘴玉口!”主人把东西放下后,便和邻居一起在新房内吃第一餐早饭。

贴对联。

华堂落成,在乔迁之日,主人便请村上写毛笔字较好的人士,来到家中帮他写对联。

横联一般写:“喜庆乔迁”、“华堂生辉”、“华厦千秋”等,直联一般写与新居落成有关的联文。

对联在中午饭前贴好,当对联贴在墙上时,整个房屋熠熠生辉,增加了喜庆的气氛。

迎贵宾。

这天除所有原来有交往的亲戚朋友外,还有木匠、泥水、地理及凡是做房子来帮过忙的人。

宗族中的老者及房上叔伯兄弟作为贵宾也来参加乔迁庆典。

他们抬着玻璃匾额(也有送风景画匾的)敲着锣、打着鼓、吹着唢呐参加当天的庆典。

当他们的队伍到达大坪门口时,主人家便放响鞭炮,乐队两边摆开并吹响乐章,一齐热情地将他们迎入厅堂,这时锣鼓声、唢呐声、乐队声混在一起,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等各种声音停下后,主人依次给每人发烟,然后坐下,便拿出客家美酒,端出菜肉,让大家吃点心。

点心过后,又响起锣鼓唢呐、乐队声,并放响鞭炮,宰鸡后将鸡血抹点在匾额上,然后将匾额挂在厅堂中央。

匾挂好后,各种乐响便停下来。

吃酒席。

(客家人叫吃东道)11点半左右,帮忙厨房里干活的人,每桌先端上二、三道菜,便放起鞭炮,敬请老者、外门亲戚、木工(或泥水)、地理等人坐在上席后,其他的人依次坐下,大家便开始畅怀痛饮,吃到中途,主人家的女人及其他较亲的女人依次到各桌给每位客人斟酒(客家人叫筛酒),接着主人家的男人及较亲的兄弟也分别前往各桌敬酒。

大家都赠上吉祥的话语,此时,无论是谁,都沉浸在一片无比喜悦之中。

酒席结束时,主人便拿出一串鞭炮欢送大家。

嚷新灶。

晚上,最亲近的兄弟叔伯及最好的朋友,互相凑点钱,买上长长的鞭炮及一对大红蜡烛,来到主人家中嚷新灶。

吃擂茶。

第二天上午,最亲近的叔伯兄弟家的女人,提着客家擂茶所需要的食物,一起欢集一堂,吃起富有客家特色的擂茶。

宁化客家人盖的新房,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具体展现,也是宁化客家人不怕困难、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