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度大三第一学期毛概考试重点(第八章至第十二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10学年度大三第一学期毛概考试重点(第八章至第十二章)来源:王浩祯的日志为了让大家省去繁杂的整理工作,我用三天时间,把上周五毛概课所划重点一一总结如下,希望同学们分享给其他同学。如有缺漏之处希望大家及时指出,我会及时反馈。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毛概复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了解)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在实践上为发展商品经济、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提供了许多新鲜经验。
2、1979年,邓小平提出,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4、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1992年5月29日,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6、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特殊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制度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共性: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党的十二大,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
3、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原因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神七),自然垄断的行业(金融),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天然气),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6、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们过去总以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是传统的国有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7、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是资本集中的一种形式。(作用P168)(关键看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了解)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