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合集下载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 外交往来:唐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都十分强盛,多次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商业贸易:唐代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唐朝进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3. 学术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儒门学术繁荣时期。

唐代的大教育家魏征曾经担任了公元618年至626年的翻译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 宗教思想:唐代佛教盛行,许多外国僧人来到唐朝传播佛教,也带来了佛教教义、经典等宗教思想。

2. 文学艺术:唐代文学艺术之风盛行,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同时也对外传播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 科技医学:唐代经济发达,科技医学方面也十分发达。

唐朝多次进行海外探险、科技考察等,在科技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吸引了外国人前来学习、探讨。

三、具体交流成果1. 《大唐西域记》:唐朝大文学家玄奘在住持鎏金寺时,在公元627年至645年之间,历时19年,经西行取经之路,走过了15000千米,到达印度等国,取得大量翻译大量佛典文献。

他将所学记述成书,即为《大唐西域记》。

2. 忘书室的书:忘书室为唐代名士韩愈私人收藏书籍之处。

其中不乏外传的书籍,如有《护法论》等。

3. 西安的回民街:中国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即回族,自唐代便大量涌入中国。

在唐朝中后期,回族就被分为数支,其中就有多数回族居住在西安,形成了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民街。

总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不仅让中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笔记

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笔记

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笔记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时期,中国文化不仅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外文化交融之风,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壮丽的王朝之一,自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全国以来,国力迅速恢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风尚开放。

这样的国家繁荣稳定,为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创造了条件。

同时,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给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纷纷派遣使节前来朝贡,这些外国人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

同时,唐朝也主动向周边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例如佛教的传播,大量的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国文。

2.唐朝时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西域及西方的交流也非常广泛。

唐朝还经常会和西方国家进行外交,与波斯、拜占庭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并在宫廷、寺庙等地设立回教寺、火寺等,推动了回教的传入。

3.唐朝时期文化的外来影响唐朝时期的文化既有汉族的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外国文化。

在唐朝时期,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中亚、西亚等地带的舞蹈、音乐、服饰等文化元素,也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为后来的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国际地位,使得中国文化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传播。

同时,外来文化也催生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畏艰险 勇于开拓 好学不倦
玄奘取经图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讲经处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天 竺取经,在历史上做出了哪 些贡献?
从天竺取回佛经,写成 《大唐西域记》一书,促 进我国佛学研究,促进中印 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
哪个皇帝时期:唐玄宗时期
经过:六次东渡 影响: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被 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和“天平之甍méng”对 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玄奘西行
你知道玄奘“去西天 取经”的历史事实吗?
玄 奘
1、天竺是指现在的是什么地方?
印度
2、 玄奘西行天竺从哪里出发?是 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空海
阿倍仲麻呂
日本官方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著名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空海
空海石像
空海纪念碑
遣唐使的作用: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
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日 本 青 龙 寺
唐朝时,日本一次又一次遣使节 来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 因这时唐朝正值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而此 时的日本则处于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 度确立、巩固的时期。唐朝高度发达的 经济文化有利于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 对日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当时 交通比前代有所发展,为双方的交流提 供了更大的可能。
《大唐西域记》书影
大雁塔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比较表
方 是否 人物 时间 目的 道路 向 回国 唐朝的对外交往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1、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遣唐使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固练习
1、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2、
2、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3、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
帝是(D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行程5万多公里,历时17年,途径138个国家,译经75部1335卷
玄奘取经回到长安,受到隆重的欢迎
西安大雁塔
玄奘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贞观年间 唐太宗时期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 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 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鉴真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 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在返回扬 州的途中,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导致双目失明。鉴真大弟子祥彦去世,鉴真十分悲痛。最后回到了扬 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
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受到官府干涉,第一次东渡就此 夭折。
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 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 之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 三、玄奘西行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日文化交往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是:将唐朝的先进的制度、文字、书法、建筑技术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在政治制度、文字、服饰、建筑、茶道等方面深受唐朝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贡献: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交往频繁,唐朝进口的物品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唐朝与天竺(今印度)交往频繁。

2、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曾到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3、贡献:玄奘回国后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玄奘弟子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知识拓展
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①唐朝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世界(根本原因)
②对外政策开明开放③水陆交通发达。

2、唐朝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和认识: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3、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典型事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中国。

4、玄奘、鉴真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讲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讲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义唐朝,那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时代,其开放与包容的姿态,使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璀璨舞台。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频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

长安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在交通方面,唐朝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

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中亚、西亚的商人通过这条古老的商道将异域的商品和文化带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也日益繁荣,唐朝的商船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波斯等地,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和文化联系。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与日本的交流堪称典范。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他们将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带回日本。

日本仿照唐朝的长安城建设了自己的都城平城京,日本的文字、服饰、建筑等方面都深受唐朝的影响。

比如,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在款式和色彩上都有着唐朝服饰的影子。

在建筑方面,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等都体现了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

唐朝与朝鲜半岛的交流也颇为频繁。

朝鲜半岛的新罗多次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唐朝的文化艺术在新罗得到广泛传播,新罗的音乐、舞蹈也传入中国,为唐朝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在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中,唐朝与骠国、真腊等国家保持着友好往来。

唐朝的文化和技术传入这些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同时,东南亚的特产和文化也传入唐朝,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生活。

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也成果显著。

佛教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玄奘历经艰辛前往印度,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并将其翻译成中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印度的数学、天文、医学等知识也传入唐朝,对唐朝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中,唐朝与波斯、大食等国家的往来密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 材料三: 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时间: 经过: 六次东渡(前5次都没有成
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 达日本。)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 影响: 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史事
鉴真东渡日本,前 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 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 失明,但百折不挠,到 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 。他在日本10年,极受 尊敬和爱戴。今天,鉴 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 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 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 一级国宝。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 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
2.遣唐使的概况
• 次数: 十多批 •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 规模: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 五六百人 • 特点: 成员素质较高 •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 代 仕 女
日本参照汉字创 制了日本文字。
日 本 和 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对日本 的有怎样的影响?
鉴真准备东渡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 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
目的 到达地方
玄奘西行 学习佛经 天竺
4.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
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5.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
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6、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3.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①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 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海陆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玄奘西行
玄奘是身负背篓的 行脚僧,身穿和尚服, 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 胸前挂念珠,左手经卷, 右手拿拂尘。
玄奘像
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贞观初年
2.玄奘为什么要 西行,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 问题,众说纷纭, 难得定论。
3、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思维导图素材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思维导图素材 新人教版

作用
鉴真 东渡
目的 地
天竺
时间 贞观年间
玄奘 西行
经历
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玄奘遍访天竺名寺,学习佛法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
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退 出
思维导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和同为一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经过意义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经过作用历经艰难先后7次东渡日本前6次均未成功鉴真在日本传播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

思维导图
和同为一家
唐朝的
中外文
玄奘 西行
化交流
鉴真 东渡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经过
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 展,增进了汉藏两族
的友好关系
意义
和同 为一 家
历经艰难,先后7次 东渡日本,前6次均
未成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过
鉴真在日本传播佛经,还传 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做出了卓越贡献。

(完整版)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完整版)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遣唐使__”。

除了遣唐使之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作用、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制度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__日本社会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鉴真__。

他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2.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唐招提寺)、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表现: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行1.概况:贞观初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玄奘西行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西域,中亚,南下到达天竺。

4.玄奘西行的影响:促进佛学的传播,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五、原因与借鉴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1.开放的对外政策2.国力强盛3.文化先进4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初一历史4-6课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4-6课知识点总结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学习内容:遣唐使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人物:鉴真,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

贡献:①在日本传授佛经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③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影响: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的交流表现: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②新罗模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科举制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三、玄奘西行——唐朝与天竺的交流时间: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物: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②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注: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具备哪些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敢于牺牲、乐于奉献、信守承诺※※注: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吸引力;②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的交往;④对外交通发达。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概况: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755—763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起叛乱,被平定。

2.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日益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③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由盛转衰;③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②藩镇割据;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影响: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概况:五代: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七年级历史4、5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4、5课知识点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与日本交往的表现:1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跟随使者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目的:传播中国的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有鉴真塑像。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二、唐与天竺(印度)的关系: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那烂陀寺)贡献:1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4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4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四、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2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3唐朝水路交通发达。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原因: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时间:755年------763年人物:安禄山,史思明影响:1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原因: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2藩镇割据,战争频繁;3赋役繁重,生活困苦;4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领导:黄巢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时间:907年标志: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国五代: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加上北方的北汉。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影响: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共20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共20张PPT)
失明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在日本讲授佛经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日本孝谦太上皇御题唐招提寺匾额
鉴真东渡贡献: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 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唐招提 寺。在日本传播佛教、医药知识、 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为中日 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东罗马帝国
拂菻
长安
朝鲜半岛
伊朗
阿拉伯半岛
试一试
印度半岛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 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学做思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弘 法 大 师 行 状 绘 词 》
导学:1.日本派遣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唐使的目的是什么?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
导做:2.结合教材,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
玄奘西


堂 小
唐民 朝间 的交
鉴真东 渡

对往


唐朝兼容并蓄 泽被东西,全 面开放,文化 更加辉煌。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式 标
大利亚唐人街日本唐人街
图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古代新罗、 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 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遣唐使__”。

除了遣唐使之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作用、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制度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__日本社会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鉴真__。

他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2.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唐招提寺)、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表现: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行
1.概况:贞观初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玄奘西行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西域,中亚,南下到达天竺。

4.玄奘西行的影响:促进佛学的传播,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五、原因与借鉴
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1.开放的对外政策
2.国力强盛
3.文化先进4对外交通发达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2.唐代中外交流的启示有哪些?
(1)国力强盛,才会赢得尊重,吸引和辐射其他国家开展交流。

(2)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国家只有对外开放交流,才能不断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

3.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诗,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
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倡导友好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