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历史与珞珈文化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教案

武汉大学教案

课程类型:大学历史与文化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 掌握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教学难点: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中的重要事件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武汉大学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办学历史等。

2. 提出问题:武汉大学有哪些历史和文化特色?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a.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1893年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b. 1903年,自强学堂改为湖北高等学堂。

c. 1913年,湖北高等学堂更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d. 1928年,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为武汉大学。

e. 1952年,武汉大学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f.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2. 武汉大学的文化特色a. 历史文化底蕴:武汉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樱花园、老斋舍、东湖等。

b. 学术氛围:武汉大学注重学术研究,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

c. 国际化程度:武汉大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有哪些?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武汉大学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

2.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武汉大学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武汉大学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讲授新课1. 武汉大学的历史事件a. 1911年,武昌起义:武汉大学的前身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是武昌起义的策源地之一。

b.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武汉大学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地。

武大历史上的四次院系调整

武大历史上的四次院系调整

武大历史上的四次院系调整夏斌我国立武汉大学自晚清历民国而至今日,在百余年校史上书写着一幕幕合-分-合的历史。

重温这一幕幕历史,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这所百年名校有容乃大、自强不息的个性魅力。

武汉大学的最早前身自强学堂从1890年开始动议筹办,1893年正是建成定名。

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建成的新式高等学堂之一。

甲午战争以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深感“方言一门洵为救时要策”①,遂决定将自强学堂四门中的算学移归两湖书院,停办格致、商务,仅留方言一门。

他认为算学在中国古书及译出的西书中多有记载,所以可以放入书院教习,而格致和商务两门在中国仅能学其皮毛,无法深研,不如停办。

倒是不学外文往往会使对西学“得粗遗精”,以致“所知之有限”。

一年后的1896年,汉阳铁厂招商承办,张之洞决定将铁政局所办矿物学堂和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别为一门。

这是武大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次“院系调整”。

辛亥革命爆发前夕,张之洞一手创办的武昌方言学堂(即原自强学堂)被湖广总督瑞澄以经费困难为由强令停办。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将方言学堂校舍移作武昌军官学校。

1913年教育部令贺孝齐就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馆及原有师资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升格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9月又改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下武汉,武汉国民政府将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湖北商科大学、国立湖北医科大学及省立文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和私立中华大学、北京中俄大学合并成为武昌中山大学(也称为第二中山大学)。

1928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彻底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29年到30年代初,武汉大学新校舍依次竣工,国立武汉大学由武昌东场口(今阅马场附近)迁至今天的珞珈山。

至1936年,国立武汉大学已建设成有文、法、理、工、农五大学院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

1946年10月,武汉大学建立医学院,至此,武汉大学已经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六大学院的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著名高等学府,民国五大名校②独占其一。

武大珞珈山

武大珞珈山

武大珞珈山武汉大学:在人文中且思且行说起武汉大学,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珞珈山了,这是当时李四光、叶雅各等的几位先生为由武汉中山大学新成立而来的国立武汉大学所选择的校址,依山傍水的理想校址注定了近日武汉大学的美丽,可以绝对毫不客气的讲这是今日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不是之一)。

从第一任校长王世杰开始,到解放后的李达校长,80年代的刘道玉校长,近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精英、学者、仁人志士在这里学习、思考、成长。

笔者想来,身为一名武汉大学的学生虽步入武大已近三年,而武大之于笔者带来的到底带来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总是一个想不清更道不明的问题。

笔者不才,今日斗胆,极抒陋才,小作文章,用六七时日,希冀能够略微阐述此宏大而深厚的问题之一小角,才疏学浅,错误之处还请指正。

谈及自己的学校,周围的同仁经常会这样讲,武大是一个不可不来,来了却难免会后悔的学府;但我想,大概这样的后悔也只有这里的学生能够思索的出吧。

因为是武大才真正教会了我:什么才算是一所大学——并不是领先的评比排名,也不是充足的科研经费和顶尖的研究仪器,更不是学生的就业情况或者社会的认可度(这些充其量只能算作衡量大学好坏的一方面),而就像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先生所讲的:大学就用来激起学生心中的力量。

它需要的是远离喧嚣的科研环境,学科的全面且综合的发展,兼蓄并包、理性自由的精神。

我想这才是大学之于一个社会的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它所培养的社会精英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也就是平时可以听到的“仰望星空”。

笔者作为一个化学院的学生,对此是感同身受的,打出生到高中毕业没看过基本完整的名著,只识“爬题山,游题海”(当然了,在现今的中国社会这一点是在所难免的)却难见大学之真谛。

在这里的教育才让我真正明白了原来《易经》不是迷信而是中国的哲学思想的高度体现,让我了解到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影响深远,知晓了什么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社会责任。

这样的人文熏陶在这里显得很普遍,而远离政治中心又让这种人文教育显得更见纯粹。

武汉大学:珞珈隽秀,人文情深

武汉大学:珞珈隽秀,人文情深

武汉大学:珞珈隽秀,人文情深作者:刘辛未来源:《求学·文科版》2011年第09期东湖之滨、珞珈山下,便是武汉大学。

如诗如画的风景,引得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武大学子总会把印满校园美景的明信片寄送给亲朋好友,因为这儿的景色着实让人钟情。

武大文学院的苏雪林教授曾发表了一些关于《红楼梦》的独到见解,震惊学术界,苏教授却说:“没有山风呼啸,何来清逸高论?”她认为是珞珈山孕育了她的才华。

不仅是苏教授,不少武大学者都爱在他们的学术论文后面写下“于珞珈山”的字样,似乎文章也会因此染上几分隽秀之气。

灵山秀水出人杰,是真。

譬如武大的“四大名嘴”,他们分别是“唐诗宋词大师”李敬一、“西方哲学王子”赵林、“社会剖析师”尚重生和“德国史专家”李工真。

这些老师上课的时候学校会尽量安排最大的教室,但教室还是时常爆满。

我最爱听尚教授的课,他看待社会问题眼光犀利,语言幽默风趣。

一次他讲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么说:“你们是‘家养’,你们的父辈是‘野生’。

社会不需要‘宠物’,出去了不要被人指着后背说,这个‘宠物’是武大毕业的。

”我们大笑之余无不深刻地自我反思。

尚教授上课很投入,每每讲到激动处,便会犹自忘情。

虽然有人认为不雅,我却觉得这是尚老师的真性情。

四月,樱园花开胜雪;八月,桂园满庭花香;十月,枫园一路红遍;腊月,梅园群芳吐蕊。

一如这全年不间歇上演的美景,武大的校园社团也是多姿多彩。

比如浪淘石诗社,在每年四月樱花盛开的浪漫时节便会广发“英雄帖”,邀全国文学爱好者各抒情思,优秀作品集结成册出版。

而我所在的太阳雨文学社,多年以来都与《今古传奇·武侠版》合作,常常邀请江南、小椴等知名武侠作家以及卢波等知名画手,把自己的写作、绘画技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还会举办“武侠嘉年华”等精彩活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武大的隽秀山水赋予武大师生灵性与才思,又因为武大师生的存在,这块风水宝地也获得深厚的人文内涵。

人杰地灵,武大因此最美。

武汉大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武汉大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武汉大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作者:万舒心来源:《求学·文科版》2017年第05期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后历经变革,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与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并称“民国四大名校”。

时至今日,身居武汉这闹市繁城,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就好似一鼎钟、一汪泉,用“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这几个大字镇住这座城。

这里既漂亮又自由,既包容又开放,既有诗性又有才情。

一封情书,武大人给华科人写,用古文字写,用三行诗写,仅此一条,就能让我彻彻底底地爱上这所学校。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游走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校园中,在武大读书的快感仿佛和百年前无差。

我们中国哲学课的教授是从武大首届人文班出来的,虽然已至不惑之年,但依旧很帅气!课讲得有趣极了,深得学生喜欢。

大一的那个夏天,每周二的晚上,我们洗了澡,顶着半湿的头发坐在教五楼里,听他讲夫子、老庄、魏晋名士。

做学问的各有各的脾气,这一位最不喜欢学生记笔记,课件上只有标题和原文,授课全凭他的嘴上功夫。

整整一个晚上,几乎没人走神。

他主攻哲学,也精通文史。

他说,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历史,所以要把它好好地供起来当作爱好,让哲学成为主业养活自己就好了!武大从来都不缺少人才。

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武大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等。

在科研水平上,武大实力雄厚,成就卓著。

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水稻,高頻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最美珞珈,细说武大

最美珞珈,细说武大

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武大背靠葱茏的珞珈山,被东湖水环绕,主体建筑皆是青色琉璃瓦、中西合璧式的宫殿式建筑,古色古香的樱顶(樱园宿舍的房顶,这里又被称作“樱花城堡”)上皆是历史的痕忆中最绚丽的色彩。

武大的每一个季节都美得与众不同。

春天樱花漫天,纷飞的花瓣像是一个个飞舞的小精灵;夏天梧桐苍翠,各种层次的绿色完美搭配;秋天金桂得像误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包裹在湖风中,随它散去。

还有数不尽的建筑与风景,如宋卿体育馆、万林艺术博物馆、912操场、卓尔体育馆等,要待你亲眼见见,才更能体会那种古朴与典雅。

最可爱的人们武大有四个学部,分别是文理学部、医学部、信息学部、工学部。

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男女比例吧:文理学部、医学部里男女比例最平衡,电动车上大多是男生载着女生;而信息学部和工学部则男生多于女生,食堂里一眼望去,几乎都是阳光大男生。

总体来说,男女比例相差不大的武大随处可见甜甜的恋爱。

最美珞珈,细说武大【《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了。

除了金秋艺术节,还有樱花节。

作为“网红大学”,武大最知名的就是满校的樱花了。

当樱花灿然开放,走过樱花大道,总有一两片飘下的花瓣落在你的肩膀,好似等了你一个季节。

每到樱花节,都可以听到这样一句可爱而梦幻的话:“每一朵樱花的梦想,就是来武大看一场人海。

”在这样特别的樱花节里,每个学院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举办相应的活动,包括制作武大专属的樱花海报、明信片、书签,只为了给游客们留下最独特的纪念。

了,一切美好得似一场梦。

介绍了这么多独一无二的武大故事,大家是不是对武大多了一些了解呢?不管是最美的青春背景,还是那些最可爱的人们,抑或是那些最盛大的活动,都需要你亲自去遇见。

去遇见武大吧,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武汉大学历史相关资料(超详细)

武汉大学历史相关资料(超详细)

目录前言 (2)珞珈百年3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国立武汉大学乐山时期建国后的武汉大学新武汉大学珞珈人(英杰)筚路蓝缕力耕三尺北溟化鹍珞珈(风)物飞檐香榭(历史的见证)珞樱流影珞珈精魂铭神忆情百年沧桑武汉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它诞生于清末救亡图存的时代洪流之中,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从此,这一叶小舟,便承载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之梦,在风雨飘摇中启航。

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数易其名,最后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跻身于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列,并且在短短数年之内迅速发展成为“民国五大名校”之一,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曾在北平对一位来华游历的美国外交官说:“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其综合实力在全国重点大学中一直位居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

1995年,美国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的历史,既是一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满怀理想、气势恢弘的发展史,并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百余年的辉煌校史,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珞珈学人,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世纪征途上,豪情满怀,继续阔步前进。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专门学堂。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名背后刻有文法理工农医六个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名背后刻有文法理工农医六个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名背后刻有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国立武汉大学(NLU)是中国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越的高等学府。

在这个校名背后,刻有着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的存在不仅仅代表了该大学的全面发展,更凸显了其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

本文将围绕这六个学科,深入探讨国立武汉大学在各个领域的卓越表现,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积极影响。

一、文法学科作为人文社科类的代表,文法学科在国立武汉大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该大学的文法学科拥有世界级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并致力于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研究。

通过对经典文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的深入研究,文法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和人文素养。

同时,该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二、理工学科理工学科一直是国立武汉大学的强项之一。

该大学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屡获佳绩。

尤其在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方面,国立武汉大学的理工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独立研发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理工学科的培养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并且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医学科农医学科是国立武汉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服务社会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

该学科涉及农业和医学两个关键领域,深入研究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

通过对新的农业技术和医学疾病的研究,农医学科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医学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该学科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农业和医学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国立武汉大学以其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科位列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前列。

这六个学科的卓越表现不仅显示了该大学在不同领域的强项,也展示了其在知识传承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国立武汉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突破,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所涉及的学科名词仅为形式上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学科分类。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简介

概况
• 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 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 •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 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 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 (系)。有11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 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 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 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 目前普遍认为的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 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 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 大学的传统优势优势领域,如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等。 •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 副教授2300余人,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校,非双聘)、8位中 国工程院院士(本校、非双聘)、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 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 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 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 汉 大 学 校 徽
武汉大学简介
•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 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 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 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 席亲临武大视察。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 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 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 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 学校园占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 760平方 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 大学之一”。 •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 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中西合 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 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游武汉大学有感

游武汉大学有感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 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 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位于武昌珞珈山,校园以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秀丽的山水风光而蜚声中外。

她犹如一颗灿烂的绿色宝石镶嵌在浩瀚的东湖之滨,成为东湖风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大学,这个地方我想去很久了,虽然现在去的不是时候,武大闻名的樱花早已过了开花的季节。

不过没有关系,能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走上一回,何必选择时间?
武大这座百年学府和我想象的差不多,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零星散落在参天的大树下,装修过的外面也掩盖不了其岁月留下的痕迹,一些新的建筑则前卫又不失庄重。

路上的学生三三两两悠闲的走在弯弯的校园小径上,整个校园显得宁静而又大气,跟华工差不多。

消息栏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考研、英语、兼职……一层又一层。

操场上则热闹的很多,打篮球、踢足球的人几乎都挤在一起了。

但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那些下课后赶着去打饭的日子、那些在小操场踢球的日子、那些彻夜谈论女生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但又遥不可及。

记得在三中校庆的时候,我们几个回去的小姑娘,看见几个年纪稍大的老校友,看着他们对着一栋旧宿舍痛哭流泪,当时我刚刚毕业,觉得他们的反应有点夸张,现在我慢慢开始理解了。

他们面对的不是一栋曾经住过的房子,而是那一段关于青春的回忆。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后再回到当初出发的地方,回首年少时的足迹,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

武汉大学牌坊承载的历史记忆

武汉大学牌坊承载的历史记忆

武汉大学牌坊承载的历史记忆武汉大学的校门牌坊和樱顶图书馆、老斋舍、樱花并称学校“四大景观”。

而校门牌坊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格外引人注目,武大的人文精神不仅赋予了牌坊独特的韵味,更让牌坊彰显了学校朴实刚毅的文化气质。

2013年9月,武汉大学校门广场12根祥云立柱喜迎八方宾客,绿化景观清新宜人。

时值120周年校庆之际,一个全新的校门广场落成,矗立在广场中心崭新的校门牌坊,唤起了武大人心中的记忆。

宛若凤凰涅褩,在武大120年的发展历程中,几经变迁的校门牌坊,从历史深处走来,又将未来岁月开启。

1931年、1937年、1993年、2013年,80余年间,武大校门牌坊四易其身。

它见证了学校自强奋进的风雨历程,凝注了一代代武大人的珞珈情结,传承着一所大学生生不息的文脉。

1930年至1936年,一栋栋华宇从“童山濯濯”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拔地而起,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从此诞生了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

1931年,学校在位于武昌街道口劝业场处立了一座四柱三间歇山式木制牌坊,作为校门。

略施斗拱,油漆彩绘,作为指引之用,告诉过往的人们:曲径通幽之处,乃是大学之所。

很遗憾,木制牌坊不久毁于风灾。

学校紧急筹资,开始了牌坊的复建工程。

新牌坊于1937年建成,选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采用四柱三间冲天式结构。

八棱四柱表示“喜迎四面八方莘莘学子”,柱头刻有云纹,代表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氤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上覆孔雀蓝琉璃瓦,简洁典雅,超凡脱俗。

牌坊正面楷书“国立武汉大学”六字,背面小篆体“文法理工农医”六字。

表达了武汉大学的办学理想、办学规模和学科特色。

1938年,日寇进逼,武汉沦陷,师生于国难之中西迁四川乐山。

山河破碎,校门牌坊荦荦独立,守望校园,期盼师生早日归来。

1946年,复员珞珈的武汉大学,实现了校门牌坊背面六个大字所表达的办学理想。

校门牌坊见证了珞珈山上的风云际会,承载着一代代武大人的文化记忆。

蒋介石、周恩来、郭沫若等政治人物在这里留下历史风云,“珞珈三女杰”、“哈佛三剑客”等名师大家在这里写下传世佳话。

武汉大学介绍ppt

武汉大学介绍ppt

经管楼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 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武汉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设 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 学院(系)。有119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 权,250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 硕士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1-2]2012年武汉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新增设5个专业,分别为数字出版专 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航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和全 球健康学专业。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排行第七。 武汉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33 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第 一、二、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均居全国高 校第三位,第四届居第二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 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 五个一 ”工程奖、国家图 书奖、中国图书奖。 武汉大学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 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 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 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 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谢谢观赏!

关于武汉大学的旅游访谈内容及其回答

关于武汉大学的旅游访谈内容及其回答

关于武汉大学的旅游访谈内容及其回答
每一座大学都有独特的文化与风景,武汉大学也不例外。

它的历史悠久,谣传在距今约三千六百年前,武汉大学已经成立了。

它位于武汉市,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学。

它的校园景色宜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

以下是一段关于武汉大学的旅游访谈内容及其回答:
访谈者:请介绍一下武汉大学的历史?
答:武汉大学是一座传统而古老的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六百多年前,当时建立了天师道和黄帝文化,地理条件极佳。

其后,它成为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中心,演变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武汉大学。

访谈者:你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武汉大学的校园环境?
答:武汉大学的校园环境宜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

校园中大量的绿树,草坪,庭园,让人们在此可以轻松自在地放松身心,这是成为一座繁华大学的最佳佐证。

此外,武汉大学还有众多优秀的校友,为校园气氛增添活力,吸引更多人前往观光。

访谈者:你能否谈谈你对武汉大学的印象?
答:我对武汉大学印象深刻。

其美丽的校园环境吸引了我,而武汉大学的历史与文化让我深深被感动。

此外,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都让我深深印象。

最后,我认为,武汉大学是一所值得游览的大学,并且也为世界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其影响力是值得尊重的。

以上就是整段关于武汉大学的旅游访谈内容及其回答,通过对武汉大学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大学在文化、历史和学术上都十分出色,其特有的气息也映照出这所大学的风采。

它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天堂,更是一个文化的精髓,一座历史的宝藏,值得我们去观光游览,去感受它的文化和历史,去体会它的魅力与神秘。

武汉大学校史概述

武汉大学校史概述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1893.11.29——1902.10)创办人:张之洞(督鄂:1889——1909)首任总办蔡锡勇校址:武昌三佛阁大街口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辖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总督之初,首府武昌只有两所容量极小、破败不堪的旧式书院,即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因此他打算创办一所更大更新的“两湖书院”,为两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培养人才。

一时间,人们纷纷向张之洞献计献策,其中有位小官,名叫曾广敷,官不过湖北试用知县,却颇有见的。

他向张之洞建议“就所定商课改为通商西学,延请华人之能西学者以训诲之,专习各国语言文字等语系,为振兴商业服务。

”张之洞接受了曾广敷的建议,决定将“两湖书院”办成西式学堂。

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22日向光绪皇帝上奏《设自强学堂片》,11月29日得准。

因此,这一学堂定名为“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比“北京同文馆”晚30年,但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学堂。

它一改中国传统书院“学不分专门”的旧习,仿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学堂中率先实行“分科教学,按班授课”体制,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首届招生80人。

其中商务门开中国近代经济管理类高等教育之先河。

由于甲午惨败加之马关条约之教训,张之洞认识到:“自强之道,首赖人才”,“而自强之道,贵能取人之长,若非精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若不能多读西书,即无从会通博采。

”因此,张之洞于1896年对自强学堂进行改革:一、将算学一门移归两湖书院;二、格致、商务两门停办,改为一般课程;三、将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每门招生名额扩大到30人,1898年又增加东文(日语),共计五门,至此招生规模达到150人;四、并入化学学堂,开创自然科学专门教育;五、增设译书机构,开创翻译商务经济书籍新风;六、取消膏火费,实行奖学金制;七、选派13名学生留学日本。

一部《珞珈黉宫》,半部武大建校史

一部《珞珈黉宫》,半部武大建校史

校领导为建校做出的英勇抗争和筚路蓝缕的努力跃然纸上,其中所体现的教育工作者的凛然正气与无私情怀感人至深。

为了对武大历史建筑的《珞珈黉宫:武汉大学历史建筑群》武汉大学档案馆 编/武汉出版社2023.8/188.00元珈黉宫:武汉大学历史建筑呈现更加有血有肉、富有人情味,两位编者一方面精选图片资料,另一方面梳理并筛选历史细节。

例如在上篇“植树造林”一节中,编者引用时任校长王世杰的报告介绍了植树造林的规划,又插入了植树时的场面等细节。

在全体师生植树一天后,校长发布告称:“本大学全体员生本日植树颇感劳顿,明日停课一日,以资休息。

”这样的场面十分生动,由此就更能理解当时学生回忆中所称的“至今我看见花木被折损,就像折我的手指一样心疼”。

读过如此丰富的细节,当读者步入武大校园,看到勃郁的草木,就能想到百年前武大师生全体出动植树造林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有别于各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指南,《珞珈黉宫》对于武大历史建筑的介绍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

它不仅介绍建筑本身,还深入挖掘埋藏于建筑之中的深刻历史意蕴,让读者在阅读时深入时代背景,更深刻地认识武大这所学校。

看到在樱花掩映下的粉墙绿瓦、雕梁画栋,游客很自然地会为“将这片荒山野岭变成了美丽的大学校园”的辉煌壮举感到惊叹,但通过阅读《珞珈黉宫》,读者将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深情。

武大之大,基于“武汉为中部重镇,向亦为文化学术之中心”,这是武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赋予武大的秉性,也让武大在民族危亡之际有着无可逃避的历史责任。

书中精选的开学典礼上历任建校参与者的发言集中呈现了武大的责任自觉:“这个学校在革命潮流激动中,时代极纷乱的时期成立”,“学校为文化之母,其发展与否,关系一国之盛衰,且大学为科学发明之中心,国家各大学,能潜心研究学问,制造利器,保国家之生存”。

可以说,从建校动议之日起,武大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因此,在武大初成之际,其意义就远不只是一所学校的建成,更是国家民族的“一线曙光”,它是“国人建设力之宏伟”的体现,激发起国人的信心,认为“中国事尚可为”,即便是外国人也觉得武大“规模宏伟”,“代表中国之新气势”,由此得出“中国前途,极有希望”。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

典藏中华建筑史的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资料图片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其校舍建筑华丽,远看如仙山琼阁,近看似楼台宫殿,校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2001年国务院确定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疑,武汉大学的魅力和秘密,都写在那一座座历尽沧桑的建筑之上,探寻这些“凝固的音乐”正是解读武汉大学文脉厚重的关键词。

堪称大学校园建筑的典范之作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由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亲自选址与规划,聘请美国建筑师凯尔斯设计,从1929年3月破土动建,到1936年竣工,这座占地面积200多公顷(300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中国高校建筑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主要建筑包括文、法、理、工学院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华中水工试验所、一区十八栋教授住宅、半山庐,以及街道口牌楼和后来建设的六一纪念亭、李达故居共15处26栋早期建筑。

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会的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群组,三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工二院至大礼堂(今为人文科学馆)和办公厅(今为电讯学院楼)。

二条东西轴线为:学生俱乐部至图书馆和理学院;体育馆至中心花园和大操场、大礼堂。

构成轴线分明、变化有序的整体之美。

在建筑整体上,遵循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的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

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更是形式各异,互不雷同。

是我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方言学堂为基础,于1913年11月2日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总数7468人,其中专任教师3875人,其中正副教授3145人,有 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 (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 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 队13个。
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学校51个参评学科中,19个学科排名A类,26个学科排名B类,6个学科排名C类。 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七。19个A类学科中,A+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 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学科4个: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A-学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 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武大与外交流相关图片(9张)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310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 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 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
武汉大学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公办高校
01办学条件 04 文化传统
05 知名校友
07 校园环境
目录
06 所获荣誉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 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 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 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武汉大学介绍

武汉大学介绍

单位”。
流 风 甚 美
山 高 水 长
东 湖 之 水
珞 珈 之

樱顶日出 武大樱花
梅操电影 珞珈广场
绝望坡 情人坡
东湖风光 珞珈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煌 煌 巍武 巍大 珞 珈
金秋艺术节
国际文化节
校运会
辩论赛
各种社团活动
饱 食 暖 衣
饮食
文理学部: 樱园食堂
桂园(食堂、小食、餐厅、清真食堂、火锅城); 田园小观园
食堂叔叔阿姨们的奇思 妙想……
总之,武大无早操,无早读,不晚休,不点 名,选课自定,上课与否自定,wifi遍全校, 独享百兆校园网,约会地点丰富,交友社团 众多,女生数量庞大,学长爱学妹,学姐爱 学弟,宿舍有空调,夏季不熄灯,特色小吃, 名胜景点,春天赏樱,雨季海景尼玛这么好
的大学,我们在武大等你!
学门类
文理学部
工 学 部
医学部
信息学部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位于中 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湖畔珞珈山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管副部级高校,国家“985工 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
“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 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 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的中国顶 尖名牌大学,位列民国四大民校之一,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 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
杂志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 “ 创造、 创新、创业 ” 教育的新理念,培养 “ 厚基础、宽口径、高 素质、创新型 ”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 才培养模式。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 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 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 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 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

珞珈的意思和含义

珞珈的意思和含义

1、珞珈,武汉大学的别称,因为武汉大学所在珞珈山,珞珈二字便成为了武汉大学的别称。

2、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驾山。

珞珈山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

“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

“珞珈三女杰”是人们对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袁昌英、中文系教授苏雪林和文学院院长陈源(西滢)的妻子凌叔华这三人的尊称。

以上就是关于“珞珈是什么意思和解释”的全部内容解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就是武大,就是武大的先生和学 生们。 早春,我们看到樱花盛开,艳丽的色 彩一扫冬日的阴霾; 盛夏,我们感受梧桐带来的阴凉,知 了的歌唱带来夏的热烈; 金秋,我们恣意畅享桂园里扑鼻的香 气,金黄的落叶在脚下铺平了道路; 严冬,我们伫立在松树之旁,领略梅 花的不畏严寒,品味凛冽风中的暗香。
武大的树,一年一年轮,一季一景色。 像这些武大之树一样,武大学子在珞珈山 上也为自己刻上年轮,同时,也在自己的 心头涂上浓浓的绿色。 这是希望之色。 武大的树是有魂的。 其实,刚柔相济就是武大树魂,说刚, 他不畏强权,不畏艰险,勇于向上,勇于 登攀;说柔,他善于同其他树木相依相存, 善于从各个角落汲取养分,善于生存在任 何地方。
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 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 学之一”。 2011年,首次进入英国泰晤士报世 界大学排行榜前400名,成为世界大学 四百强之一。
四、武大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大学之一
武大也是中国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大 学之一。大学的活力和潜力来自哪里?来自 改革,来自创新,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 竭源泉。
既包括武汉大学走出去的110多位院士, 又包括杨献珍、翦伯赞、朱光潜、王亚楠、 叶君健、方成、黄侃、唐长孺、吴于廑、韩 德培、马克昌、彭斐章、陶德麟、刘纲纪等 一大批著名文科学者,还包括黄彰任、雷军、 陈东升、艾路明等一大批实业家。
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人 民解放和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贤,形成 了优良的革命传统。党的一大共13位代表,有5 位出自武汉大学(董必武、陈潭秋、李达、李汉 俊、周佛海),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十大元帅中的罗荣桓、参加过 遵义会议的伍修权、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 等均出自武汉大学。
武大的学子也是树。是带着武大之树 的魂魄走向四面八方的。武大学子的根不 管植于何处,总会有一支伸向珞珈山。 因为,武大的养分,还在源源不断。 感谢你,武大的树。
武大的办学理念: ●张之洞:“中体西用”、“三育兼赅” ●王世杰:“文化中枢”、“一流水准” ●王星拱:“学术独立”、“通才教育” ●周鲠生:“三位一体”、服务社会 (造就人才、提高学术和改造社会)
武大的制度文化。 武大的制度文化主要通过学术制度、教 学制度、管理制度等等体现出来,是武大精 神的重要载体。学术制度、教学制度、管理 制度的创立、改革和完善都要贯彻、体现武 大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武大精 神和武大文化,实现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的 统一。 武大的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

武大的环境文化。 武大的建筑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交融,人文景观与 自然景观的交融,体现了兼容并蓄、博采 众长的开放精神。 武大的老斋舍,老建筑,中西合璧, 美国人凯尔斯设计
三、武大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
2000年8月,新的武汉大学组建以来, 经过强强联合、实质融合、优势互补,不仅 成为中国合并最成功的大学之一,而且成为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是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 是“985”、“211”工程大学,是中 国排名稳居前十名的著名大学,一般 居我国大学排行榜排名7-8名。
其三,人文自然,相得益彰。
武汉大学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文渗于 景,景彰于文,耐人寻味。
武大的学生宿舍区,多以树木冠名 樱园、桂园、梅园、枫园,不一而足,特 别是樱园学生宿舍,号称“老斋舍”,每 一栋都名以雅号,如“天地玄黄,宇宙洪 荒”。
珞珈山树木葱郁,林荫路古木参天, 校园里数不尽的珍稀植物和花木,四季 鸟语花香,春有樱花,夏有月季,秋有 丹桂,冬有腊梅。八月丹桂盛开,满园 飘香,沁人心脾;三月樱花绽放,游人 如织,远胜公园。
●李 达:积求是风,创新学术,育新人才
●刘道玉:“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 ●21世纪:“三创教育”:创新、创造、创业
武大精神: 武大精神构成了武大文化的核心,铸就 了武大之魂。武大精神文化就是培育、凝练、 传承、弘扬武大精神的文化。何谓武大精神? 学校将组织展开大讨论,窃以为: 自强弘毅,求是崇真, 严谨治学,开拓创新。
扬帆长江,奔向海洋, 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德业并进,求是拓新, 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 啊,心中的珞珈山, 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
武大校徽:
武大的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包含教风、学风。 ●北大的校风:自由包容 ●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 ●武大的校风:严谨创新
武大人的风骨: 《武大的树》 作者:喻杉 离开珞珈山已经20多年了,武大的树, 却仿佛一直长在我的脑海里,根,愈扎愈 深,叶,愈长愈茂。
武大的老校门、李达、闻一多、王星 拱、李国平等的塑像等 武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十八栋老 建筑等 武大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红色文化育人
谢 谢!
众同学,齐奋往,造成楚材皆贤良。 文善谋,武知方,学中皆是国栋梁。 荀卿子,歌成相,此歌劝学略摹仿。 中国盛,圣教光,黄种尊贵日蕃昌。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校歌是: 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 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 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 朴诚有勇,陶铸一堂,学盛国斯强。
武大之美,美在何处?
其一,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 山高水长,流风甚美。”
其二,中西合璧,交相辉映。
武大的建筑有一种独特的美,她 是一种文化的交响曲,凝固的艺术美。
武大校址是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骑着 毛驴所选,设计是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凯尔斯 所设计,建筑风格融入了中西文化的元素, 既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文化理念,又彰显了中西融合,交相辉映的 建筑风格。”
一、武大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的前身溯源于湖广总督张之洞 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明年就将迎来武汉 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
一百多年来,武大经历了筚路蓝缕、 自强不息的发展历史。
学校先后经过了自强学堂、方言学 堂、武昌高师、国立武昌大学、武昌中 山大学,1928年,正式命名为国立武汉 大学,含“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
武大历史与珞珈文化
武汉大学
骆郁廷
2012年10月10日
主 要 内 容
主 要 内 容
一、武大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 二、武大是中国校园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三、武大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 四、武大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大学之一 五、武大是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大学之一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1
武汉大学的历史贡献,既包含自身发展 所做的贡献,又包含孽生和孵化著名高校所 做的贡献。 2000年8月, 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 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 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为祖国培养 和造就了40多万优秀人才。他们当中, 产生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 育家、医学家、企业家、文学家、记者 等等。
武大的精神文化。
武大的精神文化体现在武大的校训、校
歌、校徽中,体现在武大的校风、教风、学
风中,更体现在武大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
中。
武大的校训:
●“朴诚勇”
●“明诚弘毅”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武大的校歌: 自强学堂的“学堂歌”:(摘选) 天地泰,日月光,听我唱歌赞学堂。 圣天子,图自强,除去兴学无别方。 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 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 孝父母,尊君上,更须功德联四方。 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 物理透,技艺长,方知谋生并保邦。
武大的活动文化。 大学的各种学术活动、文化活动,体育 活动等等,都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学术 活动组织是否严密,主题是否突出,学风是 否严谨,质量是否一流,在在都体现了大学 的精神。文化体育活动也是这样。因此,要 寓大学精神于大学的学术活动、文体活动之 中。
武大的学术活动丰富:高层次、国际性、 跨学科学术活动频繁。珞珈大讲堂 武大的文化活动精彩:大学生艺术团、 常青藤合唱团、珞珈金秋艺术节、珞珈国际 金秋艺术节、樱花诗会、演讲辩论、国外演 出 武大的体育活动活跃:校园运动会、教 职工运动会、瑜伽比赛、各类比赛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歌是: 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朝斯 夕斯,日就月将。再举兮,知天地之圆 方,念茫茫宇合,悠悠文物。选珞珈胜 处,学子与翱翔,任重道远,来日亦何 长。学子与翱翔,努力崇明德,藏焉、 修焉、息焉、游焉,及时爱景光。
1998年,经广泛征集意见,诞生了 新校歌: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 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百年沧桑,弘毅自强, 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 啊,美丽的珞珈山, 多少雄鹰竞翱翔。
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大召开,是中共 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学校召开的党代会。 154名武大学生参加了入缅抗日的远征军。
珞珈山上风云际会,毛泽东、周恩来、郭 沫若等曾在这里指点江山,武汉大学是毛泽东 视察过的全国仅有的两所大学之一,百年学府 薪火相传,闻一多、叶圣陶、许德珩、王世杰、 辜鸿铭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武汉大学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 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她既有披荆斩棘、励精 图治的奋斗历史,又有风云激荡、群星灿烂 的壮美华章。学校的命运紧紧与当代中华民 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二、武大是中国校园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搜狐网曾举行评选十所“中国最美的大学” 网络评选活动,武大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大学 第一名。
珞珈山的名字,由闻一多先生而来。 珞,是坚硬的石头,珈,是女子的饰物, 一刚一柔。而长在珞珈山上的树木,树 干坚硬挺拔,枝叶摇曳婆娑,也是一刚 一柔。刚柔相济,这也是武大人的性格。 当年,我们走进武大的美丽校园, 树,就和我们朝夕相伴。
那些新栽下的树,纤弱,稚嫩,但是 生机勃勃,就像刚刚走入校门的新生;那 些正值壮年的树,郁郁葱葱,正在撑起一 片蓝天,就像那些在讲台上讲课,在实验 室里研究的先生;而那些饱经沧桑的老树, 树干布满了皱纹,每一条皱纹里,都包含 着武大的历史,多像武大的老教授和老校 长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