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合集下载

重力流沉积

重力流沉积

二连盆地洼槽区—湖底扇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赛汉塔拉凹陷中南部腾二段下部沉积相图
赛44 赛49
赛45
赛66 赛80
赛79
在横向上呈 丘状外形
赛1-赛79井油藏剖面图
S1 S44
S66 S80 S79
在生油洼槽内,湖底扇砂砾岩体夹于有利烃源岩内,形 成自生自储型砂岩上倾尖灭和透镜状岩性油藏。
浊积岩的结构构造
经典浊积岩,即低密度浊流沉积,其粒 度较细,限于砂级;沉积构造规模较小,限 于交错纹理。而高密度浊流沉积的粒度可达 中砾级,沉积构造的规模也可以很大。
浊积岩的沉积构造主要有:
(1)底痕:冲蚀痕与工具痕 槽模 沟模 锥模
(2)底痕:准同生载荷构造 重荷模 火焰构造
(3)粒度递变层理 分布递变 粗尾递变
阶地 Bouma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模式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相层序
漫溢 Bouma 沟道 Walker
六、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志
1、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 岩)共生或组成韵律层。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 水的,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和鲕粒等,但无浅 水沉积构造(如大型交错层理、浪或波痕、泥裂 等)。
A段-底部递变层理段
砂岩、含砾砂岩; 正递变层理; 厚度较大; 多冲刷构造; 多底模构造;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B段-下部平行层理段
砂岩、含泥砂岩; 平行层理(粒度 和颜色变化); 或渐变接触A; 或多冲刷构造; 多底模构造;
典型浊积岩-鲍玛层序及其解释
C段-流水波纹层段
粉砂岩、泥质砂岩; 流水波纹层理、包卷 层理和变形层理; 或渐变接触B; 或冲刷下覆泥岩;
“流体”的构成:
大多数情况下是液体,即水; 少数情况下是气体,例如:

课件8章(重力流沉积)

课件8章(重力流沉积)

一定的触发机制: 洪水、地震、海啸、巨浪、风暴潮、火山喷发
三、重力流的分类
1.按照物质成分可分为:硅质碎屑重力流、
碳酸盐重力流、火山碎屑重力流等。
2.按照形成场所可分为:海洋重力流、湖
泊重力流、陆地重力流等。
3.按照沉积物支撑机理可分为:碎屑流、
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浊流等。
根据力学性质划分的块体搬运类型(据Nardin et al.,1979)
悬浮
密 度
S2 0米 S1
牵引毡 牵引
砂质高密度浊流的理想沉积 高密度(S1~3)段和晚期低密度
高密度浊流沉积的层序模式
一般为中粗砂级,常含细砾。粗尾粒序层理、 平行层理、大中型交错层理构成鲍玛序列。
低密度浊流由粘土、粉砂和细到中粒砂的
浓度无关。
高密度浊流由粘土到细卵石的宽广质点范 围,由湍流和自身高浓度引起阻碍沉降作用
四、重力流沉积的类型和特征 1.碎屑流(debris flow)沉积 流体性质:砾、砂、泥和水混合的高密度流 结构:泥和水混合组成杂基,砂和砾悬浮,通 常呈块状,无分选、无粒序,顶部有时可显正 粒序 运动机制:依靠杂基的浮力运动 产状:充填体(发育在水道中)、席状
顶面因大砾屑突出 而呈波状起伏
顶面较平整
块体搬运作用 岩 崩 滑动 滑 坡 滑塌 力学性质 弹性 塑性界线 塑性 流体界线 粘性 沉积物搬运和支撑机理 沉积物构成
沿较陡的斜坡以单个碎屑自由 颗粒支撑的砾石,无组构在开 崩落为主,滚动次之 放网络中杂基含量不等
沿不连续剪切面崩塌,内部很 层理基本上连续未变形,可在 少发生变形或转动 趾部和底部发生某些塑性变形 沿不连续剪切面崩塌,伴有转 具有流动构造,如褶皱、张断 动,很少发生内部形变 层、擦痕、沟模、旋转岩块 剪切作用分布在整个沉积物块 体中,杂基支撑强度主要来自 粘附力,次为浮力,非粘滞性 沉积物由分散压力支撑,流动 高浓度时呈惯性,低浓度时呈 粘性。一般发育在较陡的坡度 杂基支撑,随即组构,碎屑的 粒度变化大,杂基含量不等, 可有反向粒级递变,流动构造, 撕裂构造 块状,长轴平行流向并有叠覆 构造,近底部具反向递变层理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汇总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汇总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及其基本特征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第五节 浊积岩的含油气性
第一节 概述
重力流始于浊流理论。
瑞士Forel(1887)首先提出比重流; Daly(1936)利用密度底流解释海底峡谷,Johnson(1938)称其为浊流。 Kuenen(1950)用水槽证实了密度流的搬运能力,
(3)颗粒流: 砾、砂、 水相混合,单纯颗粒间碰撞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砂>50%。
(4)液化流: 砾、砂、 水相混合,超孔隙压力支撑。 沉积物中砾石<30%,砂>50%。
(5)浊 流: 砂、泥、水相混合,颗粒间的湍流支撑。 沉积物中砂>50%,粘土杂基>10%(15%)。 密度较以上四者稍低。
文章《浊流是递变层理的起因》。 Heezen &Ewing(1952)解释了1929年加拿大格兰德滩的海底电缆事件。 Bouma(1962)对复理石的研究---浊流,鲍玛层序。
六十年代以后,浊流理论扩展为重力流理论。
重力流的概念: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 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 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1.典型的浊积岩——具有鲍玛序列的浊积岩。
鲍玛序列:鲍玛1962年提出的典型的、标准的浊积岩 垂向层序,各段特征见后。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F--深水页岩段 E--泥岩段
D--上平行纹层段 C--流水波纹层段 B--下平行纹层段
A--底部递变层段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 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 重力流形成的 基本条件和类型
鲍玛(1962)提出浊流形成的四个阶段:

第二十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二十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点重章本
。等 用应的中测预气油在、序层相和式模相、志标分划其及型类相微和相亚、征特积沉的扇底海 、征特积沉和理机成形、分划型类流力重物积沉、念概本基相积沉流力重习学要主章本
学导章本
相积沉及积沉流力重章十二第
。体流顿牛非种一是这�大很 速流且而�动流下之体水的低它比度密在�运搬态浮悬呈质物些这�流度密高的质物屑碎等 石砾、砂、泥量大含是它�同不流水般一与流力重�说是就也。流底度密高的运搬浮悬呈并 泥砂量大含、的动流谷峡或坡斜下水沿是都流力重�中泊湖在是还洋海在是论无�之总 。所场积沉同不的它是也�径途的经所运搬流力重是原平底 海→扇底海→谷峡底海�见可。岩积浊状席的坦平广宽成形�来开散扩上原平底海在�运搬 前向再质物屑碎的细�扇底海为称�体积堆状扇成形来下积堆里这在质物屑碎量大�减骤度 速流力重�缓变坡斜因�处折转的原平海深到坡斜陆大于处它于由�处口出谷峡了到�来下 积沉砾砂的粗最分部有�部下谷峡在。动流向方倾下轴长谷峡沿是总�后谷峡达到质物。的 向方多是以可又 �向方轴短自来可也 �端上的岸向轴长谷峡自来以可质物流力重物积沉 介简用作积沉流力重)二( 图意示境环积沉 1 图
点重节本
述概 节一第
★★★★★ 征特积沉的岩积浊.1 征特本基和�岩�物积沉流力重 节三第 ★★★★★ 分划型类的流力重物积沉.2 ★★★★★ 件条成形的流力重物积沉.1 型类和件条本基的成形流力重物积沉 节二第 ★ 革沿史历论理流力重.3 ★★★★★ 念概的岩积浊义广.2 ★★★★★ 念概本基的流力重.1 述概 节一第
。�1 图�流浊和流物积沉 化液、流粒颗、�流屑碎或�流石泥即�型类个四为分划流力重积沉把理机撑支按般一 类分理机撑支)一(
型类本基、二
。成形的流 度密高和流体块致导会�下因诱接间和接直素因性发阵等发喷山火和潮暴风、浪巨啸海、震 地、水洪在如诸�制机发触的定一于因起其�用作积沉性件事于属成形的物积沉流力重 制机发触的定一)四( 。源来质物供提流力重物积沉为可都�等质物盐酸碳和质物屑碎水浅、质物 溢喷—发喷山火和质物屑碎的入注水洪 。件条要必的流力重物积沉成形是也源物的沛充 源物的沛充)三( �1891,ihtuL� 用作偿补的显明有度坡对度密的流力重�说是就也。件条分充的流力重成形了备具就 �差度密够足有间之水湖与流力重要只�可即°3�2 为角度坡小最的流力重成形�明表果 结算计。成形物积沉流力重有都岸缓或岸陡盆湖陷断代生新、中国我。°5�3 为角度坡小 最 �为认般一 。件条要必的动运体块作而发触受易和定稳不物积沉成造是角度坡的够足 角度坡的够足)二( 。下以面基浪暴风在须必度深成形的流力重物积沉 �何如小大的度深体水、境环积沉种何论无但。m001�08 深水小最�m0081�0051 是深水的 积沉流力重 �为认般一 。件条要必的坏破刷冲被再不后成形物积沉流力重是深水的够足 深水的够足)一( �件条下如备具需般一流力重物积沉成形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ppt课件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ppt课件
❖ 递变层理为主 ❖ 滑塌变形、泄水构造、重荷模 ❖ 侵蚀痕----槽模、沟模、撕裂屑 ❖ 无浅水牵引流沉积构造
四、生物特征:
深水浮游生物为主
五、浊积岩体的分布与形态
沉积顺序 砾、粗砂→细砂、粉砂→粉砂、泥
展布形态 平面——扇形;横剖面——透镜;纵剖面——凸透镜
a-e b-e c-e d-e
e
重力流
3、足够的坡度:
足够的坡度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做块体运动 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最小坡角为3-5度。计算结果表明,形成重力 流的最小坡角为2-3度,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的密 度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具有明显的补偿作用。
深水斜坡重力流侵蚀面,平凉太统山,平凉组
4、足够的水深:
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 要条件。
一般认为,重力流沉积的水深为1500-1800m,最小水深 80m。最深的海底扇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外蒙特里深海扇,深 度达8000m。
因此,足够的水深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海洋与湖泊有 较大的差异。

三、沉积物重力流的基本类型
按照支撑机理:(分类) ❖ 碎屑流 ➢ 基质支撑 ❖ 颗粒流 ➢ 颗粒支撑 ❖ 液化流 ➢ 超孔隙压力支撑 ❖浊 流 ➢ 湍流支撑
沉积相输送到深水环境中去, 高密度重力流具有侵蚀下切 作用,使水道或峡谷不断向 海底延伸。 常被粗粒沉积 物充填,特殊情况下可有细 粒沉积物堆集。
1、杂基支撑的碎屑流
海南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 组碎屑流沉积
2、靠颗粒碰撞的分散应力支撑的颗粒流
3、靠具超孔隙压力的粒间水流动支撑的液化沉积物流
4、靠介质的湍流支撑的浊流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 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 作用下发生流动。

沉积相讲课-8重力流讲课

沉积相讲课-8重力流讲课

浊流沉积的扇形分布示意图
叠覆冲刷 粒度减小
序列不完整 1-10%
A-E
C-E D-E
E
B-E
2、非典型浊积岩的类型(Walker) --不能用鲍马序列描述
1)块状砂岩; 2)叠覆冲刷粗砂岩; 3)卵石质砂岩; 4)颗粒支撑砾岩; 5)杂基支撑砾岩; 6)滑塌岩
1)非典型浊积岩-块状砂岩 厚层,块状,可有碟状构造
1929年加拿大Grand Bank 地震
水 深
800m 800m
400m 400m 距离
距离
2.5km
速 度
1929年格兰德滩浊流流速100km/h
1950年Ph.H.Kuenen 等发表具划时代意义 的《浊流为形成递变 层理的成因》文章, 掀开了浊流研究新篇 章。
KUENEN, Ph.H (1902-1976)
一、重力流的形成条件
1、较大的水深,海洋大于80m,低于 风暴浪基面; 2、足够的坡度角,大于3度;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 的基本条件
重力流的形成条件 3、充足的物源,是形成浊流的必要 条件; 4、一定的触发机制,如洪水、地震 和风暴等。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机制 滑塌 滑动
滑塌作用、 碎屑流、浊 流
英国北海9/18b-7井
(据Shanmugam等,2019)
2)非典型浊积岩-叠覆冲刷粗砂岩

AAA序列或ABAB序列



B

A

B

A

B

A
3)非典型浊积岩-卵石质砂岩
厚度大; 叠覆递变; 砾质砂岩; 卵石较园; 可见交错层理
4)非典型浊积岩-颗粒支撑砾岩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 相 四 模 节 式 重 力 湖 底 流 扇 沉 相 积 层 相 序 及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二)湖底扇相模式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1 海 槽 型 重 力 流 沉 积 相 模 式 .

2.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沉积特点:以主水道及其两侧的漫溢 沉积为主,滑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
第四节 重力流沉积相及相模式
3. 中扇亚相——扇的主体
辫状水道发育,沉积作用主要与
水道及其漫溢沉积有关。 (1)有沟道部分: a.辫状水道:侧向迁移性强,无堤。 沉积物:含砾砂岩、块状砂岩。 构 造:常叠覆冲刷。 b.沟道之间:漫溢沉积。 沉积物:A--E、B--E、C--E等序。 (2)无沟道部分 处于有沟道部分前方,漫溢沉积。 沉积物:B--E、C--E序。
深水相 化石和 浅水相 化石均 保存
中 扇 水 道 区
东 陷 坡 段 下 家 体
营 南 沙 ( ) 楼
凹 斜 三 中 梁 砂
近岸 浅水 砂体 前方 浊积 砂体
近 岸 砂 体 滑 塌 再 搬 运 岸 上 洪 水
小扇体, 透 镜 体 , 顺 近 岸 砂 体 延 伸方向

岩相古地理(重力流2)

岩相古地理(重力流2)

Normark:
The style of submarine fan deposition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initiating mechanism for turbidity currents
海相
2、亚相划分
内扇 中扇 外扇
Walker,浊积扇模式,1978
1)内扇 斜坡根部 补给水道 溢岸沉积
许靖华研究美国VENTURA盆地第三系
发现油气储层是盆地中央的浊积砂体,至今这个盆地 的石油产量中出自浊积砂体的已占总产量的99%。
VENT URA盆 地沉积 剖面图
二连盆地洼槽区—湖底扇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赛汉塔拉凹陷中南部腾二段下部沉积相图
在横向上呈 丘状外形
赛44 赛49 赛66 赛80 赛45
水道型(断槽)
加拿大海沟重力流沉积模式
水道型(海沟)
浊 流 沉 积 体 系 的 主 要 类 型
Normark:考虑沉积水道和天然堤发育情况
Posamentier:
The style of submarine fan deposition depends strongly on sea level change
8 5 1 4 6 7
8种岩相 沉积类型
3
2
加拿大沟道重力流沉积序列
Walker
沟道
阶地 Bouma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模式
东濮凹陷重力流水道沉积相层序
漫溢
Bouma
沟道
Walker
三、重力流沉积与油气勘探
近油源,位于深水沉积区; 储层物性好; 具有良好的封堵性; 常具有较大的异常压力; 早期高产,递减快。
2)中扇 辫状水道间 和中扇前缘 可用鲍马 序列描述 BCE,DCE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

各种沉积相模式图冲积扇沉积模式图
重力流沉积相、山麓-洪积相等图片:
沉积相简图,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以又在该环境中所形的沉积岩(物)特征综合。

完整的、准确的沉积相概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反映沉积岩的特征,二是揭示沉积环境。

沉积环境包括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侯状况、生物发育情况、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等。

沉积岩(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成分、颜色、结构等)、古生物特征(古生物种属和生态)。

自然地理环境可分为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与海陆过渡环境。

大陆环境又可分为沙漠、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海洋环境又可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海陆过渡环境可分为三角洲、泻湖等。

同理,沉积相也将可分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这三大类型
层序地层学的剖面图
裂谷盆地模型
盆地边缘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层序地层学剖面分析
海相沉积环境示意图
深海浊积扇沉积模式+灰岩和泥岩的鲍玛序列
海底扇推进式相层序
礁体平面图用剖面图。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第一节概述一、浊流理论的意义浊流理论的提出,可算作碎屑岩研究的一场大革命(Walker,1973)。

明确提出浊流和浊流岩概念的是Johnson(1938),里程碑是1950年Kuenen and Migliorini的文章《浊流是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以及1962年鲍玛发现鲍玛层序。

浊流理论解释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更找到了丰富的油气。

一方面,人们认识到深海(湖)中沉积的碎屑物质是由高密度浊流搬运和堆积,因而消除了认为砂泥间互的复理石沉积是由构造垂向频繁活动而引起深水和浅水交替沉积的产物的简单结论;另一方面,浊流理论还能解释某些反常现象,打破了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砾石在岸边,泥质沉积在深水的重力分异作用的概念。

二、重力流简介(一)浊积岩的广义概念广义的浊积岩是泛指形成于各种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水下沉积物重力流包括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这些我们已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过。

在这里,浊流只是重力流的一种,这是浊流的狭义含义。

(二)重力流沉积作用简介沉积物重力流物质可以来自峡谷长轴向岸的上端,也可来自短轴方向,又可以是多方向的。

物质到达峡谷后,总是沿峡谷长轴下倾方向流动。

在峡谷下部,有部分最粗的砂砾沉积下来;到了峡谷出口处,由于它处于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的转折处,因斜坡变缓,重力流速度骤减,大量碎屑物质在这里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为海底扇;细的碎屑物质再向前搬运,在海底平原上扩散开来,形成宽广平坦的席状浊积层。

可见,海底峡谷→海底扇→海底平原是重力流搬运所经的途径,也是它的不同沉积场所。

总之,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湖泊中,重力流都是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也就是说,重力流与一般水流不同,它是含大量泥、砂、砾石等碎屑物质的高密度流,这些物质呈悬浮态搬运,在密度比它低的水体之下流动,而且流速很大,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共63页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共63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模式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沉积学原理》八章-重力流

《沉积学原理》八章-重力流
第八章 重力流及等深流沉积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浊积岩的相模式 第四节 古代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志及油气关系 第五节 等深流沉积特征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一、重力流的概念
重力流—大量碎屑物质与流体的 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流动。
四、沟(槽)相模式
海槽轴向搬运沉积模式
在长形海槽盆地中,重力流进入盆 地后沿轴向搬运和沉积。
湖盆轴向重力流水道砂体成因模式
东濮凹陷西部重力流水道沉积相模式
东濮凹陷西部重力流水道沉积层序
第三节 古代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 志及与油气的关系
一、重力流沉积的鉴别标志
1、浅水陆源碎屑沉积与深水页岩(或泥灰岩) 共生或组成韵律层。碎屑成分是陆源的、浅水的, 可含浅水化石、植物屑和鲕粒等,但无浅水沉积 构造(如大型交错层理、浪或波痕、泥裂等)。
6、海底扇推进 式相层序
自下而上为变
厚变粗相层序, 如果扇的补给来 源渐趋中断或发 生海进,此时有 可能出现向上变 薄变细层序。
大陆斜坡、海底扇、深海平原相层序对比
二、湖底扇相模式
辽河西部凹陷第三系湖底扇相模式
辽河西部凹陷第三系湖底扇相层序
三、近岸水下扇相层序和相模式
泌阳双河镇近岸浊积扇的平 面与剖面形态和岩性示意图
三、沉积物重力流的基本类型
水泥砂近于均匀混合的混浊流
超孔隙压力支撑砂级颗粒的流体流
含水的颗粒碰撞支撑的块体流和流体流
水和粘土杂基支撑的块体流
(2)叠复冲刷含砾粗砂岩
叠复冲刷含砾粗砂 岩常表现为AAA 序 此处的 “A”指一 个递变层或一次重 力流事件,有时演 变为“ABABAB” 序,每一个递变层 之上均连续沉积有 薄厚不等的平行层 理砂岩。

22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22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1. 典型浊积岩
典型浊积岩是指具有不同段数鲍玛层 序(序列)的浊积岩(Bouma,1962)。 一个完整的鲍玛序列由5或6个段组成,自 下而上依次为: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 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递 变消楚。一般为正递变,反映浊流能量逐 渐减弱;底面上有冲刷一充填构造和多种 印模构造,如槽模、沟模等。A段常比其 它段厚度大,代表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 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 变关系,比A段细,多为细砂和中砂,含 泥质,显平行纹层,粒度递变不大明显。
和浊流五种是较合理的,它们是统一机制下的连续统一体(如图)。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2.陆相沉积物重力流
近廿年来,随着我国地层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从太古代 至第三纪,无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无论是陆源碎屑岩还是碳酸盐岩,
均发现了大量重力流沉积,而且类型多样,独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可归纳如
4.外扇亚相
地形较平坦, 与深海平原逐渐过渡。 以漫溢沉积为主。 沉积物:具C--E、 D--E 序。
包卷层理构造
变形构造Ball and Pillow

宏观上以进积式最 常见,粒度上表现 为细-粗-细。
二 湖底扇相模式
可 与 海 底 扇 相 模 式 类 比
球枕构造
湖底扇沉积相序
三、非扇状浊积岩相模式(槽相模式)
重力流的来源、搬运和沉积的示意图 (from H.G.Reading)
第一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2.足够的坡度角
足够的坡度角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作块体流运动的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O~5O。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海底滑塌坡度角仅有 0.5O,我国中、新生代断陷湖盆陡岸或缓岸都有重力流沉积物形成。计算结果 表明,形成重力流的最小坡度角2O~3O即可,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密度 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有明显 的补偿作用。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重力流、浊流、浊积岩的沉积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深水浊积扇与滑塌浊积扇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场所,浊积扇砂体以其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成为油田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之一。

二、什么叫沉积物重力流、浊流、浊积岩?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gravityflow)是指沉积物或沉积物与水的混合物在重力作用下,顺斜坡运动形成流动,简称沉积物流,也称块体流。

按支撑沉积物的颗粒机制的差异,可分为4类:a.浊流,沉积物主要由流体湍流的向上的分力支撑;b.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由粒lbJ逸出的向上运动的流体支撑;c.颗粒流,沉积物直接由颗粒与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碰撞或紧密靠近)所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d.碎屑流,沉积物中较粗颗粒由基质支撑,基质是较细的沉积物与孔隙内流体的混合物,它有一定的屈服强度。

四种主要的沉积物重力流(Middleton&Hampton,1973)浊积岩(turbidite)就是由浊流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组合。

狭义的浊积岩(典型浊积岩)是指可以用Bouma序列描述的、由经典浊流沉积而形成的;广义的浊积岩是指形成于深水环境的各种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称。

它既包括典型浊积岩,也包含不能用Bouma序列描述的岩系(通常所说的沟道浊积岩),如块状砾岩、块状砂砾岩、块状砂岩、或由顺坡的块体运动形成的一些滑塌堆积,甚至包括远洋泥页岩等。

沉积物重力流按流变学演化示意图(Donad.R.Lowe,1982)在自然界中出现的沉积物重力流,常常包含一种以上的机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使经典浊积岩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单一的湍流支撑和悬浮作用,其下部的块状段也包含隙间流体的向上流动和颗粒碰撞产生的分散应力支撑,而在沉积的后期阶段还有牵引作用。

而且这几类沉积物重力流在其流动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常出现的是向浊流转化,如碎屑流加水稀释、颗粒流加水和泥,液化流加水均可变成浊流。

所以,这4类沉积物重力流中以浊流最普遍。

华南海相深水重力沉积相模式

华南海相深水重力沉积相模式

华南海相深水重力沉积相模式
1、华南海相深水重力沉积模式
华南海洋尤以温带北风夹带洋流属台风海流,温调整有利于近岸海洋重力沉积。

华南海域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沉积相特征多样,重力流沉积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
主要形成浅圈泊和湿波,给华南海域的沉积环境带来了特殊的特征。

2、重力沉积模式的类型
由于华南海域海深较浅,受风、潮、波三大外营导致华南海洋重力沉积多以浅圈泊模式为主,其特征是沉积物以小砾岩为主,粉质物质和软土质组分较少,粒度及特征分布比较宽散且有规律性,沉积层表现为圆环形状,其沉积半径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深度变浅时沉积半径变大,形成完整的圆环。

湿波模式是在华南海洋距离陆地近至深海平流域仍具有比较明显的疏散运动,沿海边缘形成发育良好,其沉积特征表现为沉积成岩质较松软,沉积层形成波形状,其受到风、浪、波等外力尤为明显,沉积岩具有条带状分布特点,常有流程纹及横向凹凸纹螺旋状组成。

3、重力沉积模式的研究
为了深入了解华南海的重力沉积模式,研究者们筛选了华南海流域空间大小适中
的重力沉积体系进行系统剖面调查、岩体精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沉积相空间发育的分布图,进一步探究重力沉积斜坡的特征、砂质组分区域分布、沉积层厚度及次表征。

根据重力沉积特征,研究者们分析了华南海重力沉积模式的发育格局,提出涉及许多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问题,对进一步阐释华南海重力沉积的发育历史具有重大意义和引导作用。

沉积相小知识

沉积相小知识

重力流的形成条件:1、足够的水深2、足够的坡角3、3充沛的物源4、一定的触发机制重力流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典型浊积岩(递变层理)2、块状砂岩3、叠复冲刷粗砂岩4、卵石质砂岩5、颗粒支撑砂岩6、杂基支撑的岩层7、滑塌岩(指砂泥混杂并具有明显同生变形构造的岩层)重力流沉积物的成份特点: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比较低。

重力流沉积物的构造特征:1、无论哪种重力流沉积物都是以递变层理和叠复递变层理为其最主要的鉴别标志2、其次还有平行、波状、旋涡、滑塌变形层理,沟模、槽模、重荷模、撕裂屑、变形砾、直立砾、漂浮砾、液化管、水下岩脉3、指示深水环境的实体化石(有孔虫、放射虫)深水遗迹化石;平行层理的爬迹、网状迹和平行潜穴更具有良好的指向性。

重力流的扇相模式:补给水道、内扇、中扇、外扇、深切扇湖底扇相模式:垂向层序表现为推进式复合叠置的向上变厚变粗层序(C-U层序),有几个C-U层序就大致反映了几个扇叶的叠加,横剖面呈顶平底凸状,纵剖面呈契状。

重力流的槽相模式: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湖槽或称湖沟,以水道型重力流沉积为特色。

1相标志:晚色流、页岩中夹有卵石质砂岩、颗粒支撑的砂岩,湖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

2相层序:向上变厚变粗。

3相模式: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可划分为水道(包括水道轴、点坝两个微相)和漫溢(包括近漫溢和远漫溢两个微相)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

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冲刷构造,平行层理、板、槽状交错层理。

正。

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间:粉砂岩中常见反映波浪作用的波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生物扰动。

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及生物潜穴,反。

前扇三角洲:滨浅湖、滑塌浊积。

对称波痕:扇三角洲前缘,由双向水流形成。

变形层理:普遍见于粘土岩中,以油页岩中最典型,滑动、滑脱作用导致。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刘芬;朱筱敏;李洋;徐黎明;牛小兵;朱世发;梁晓伟;薛梦戈;贺敬聪【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42)005【摘要】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湖盆中部形成两类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发育水道,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推测为季节性洪水成因.滑塌体不发育水道,可划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浊积体等4部分,推测为地震等触发机制导致的坡折地带沉积失稳垮塌形成.将相模式与重力流类型结合,可更加直观地研究深湖区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特征、发育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12页(P577-588)【作者】刘芬;朱筱敏;李洋;徐黎明;牛小兵;朱世发;梁晓伟;薛梦戈;贺敬聪【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 [J], 钟高润2.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J], 廖纪佳;朱筱敏;邓秀芹;孙勃;惠潇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孙宁亮;钟建华;王书宝;刘绍光;倪良田;曲俊利;郝兵;刘闯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6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冉逸轩; 周翔5.湖相重力流水道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瑶曲铁路桥剖面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田荣恒;鲜本忠;晁储志;刘建平;张国栋;王俊辉;陈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共61页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共61页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杂基支撑的碎屑流
海南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 组碎屑流沉积
2、靠颗粒碰撞的分散应力支撑的颗粒流
3、靠具超孔隙压力的粒间水流动支撑的液化沉积物流
4、靠介质的湍流支撑的浊流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
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
作用下发生流动。
重力流
第一节
重力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重力流沉积
重力流
第一节
重力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第二节
浊积岩基本特征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第四节
浊积岩与油气的关系
一、概述
1、概念: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 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
流,常被称为沉积物重力流,也称块体流。
沉积物重力流并不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而是一种 特定流体所形成的沉积物及其组合类型,主要出现在半深 湖、深海中。
故不形成海底扇而形成坡角楔状体。
由于斜坡坡度不同,其分布特征也不同,可分为:沟槽
型;陡坡型;缓坡型
沟槽型(中等缓坡型)
陡坡型
缓坡型
重力流
第一节
重力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第二节
浊积岩基本特征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第四节
浊积岩与油气的关系
A、B段砂层可作为储集层
D、E、F段可作为盖层 包围浊积岩的深水暗色泥岩是良好生油层
第二节
浊积岩基本特征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第四节
浊积岩与油气的关系
一、岩石学特征
发育典型浊积岩,以具有鲍玛序列为重要标志。同时可伴 有块状砂岩、颗粒支撑砾岩、叠复冲刷粗砂岩、基质支撑砾岩
等类型岩石。
二、成分、结构特征
以复成分砾岩和杂砂岩常见,成分成熟度低。 结构具
有反映其悬浮搬运和递变悬浮搬运的特征。
二、形成条件
1、充沛的物源:是形成重力流的首要条件,浅水、斜坡区碎屑物质和
碳酸盐物质的大量堆积。 2、一定的触发机制:形成重力流的必要条件,如洪水、地震、海啸、 巨浪、风暴潮和火山喷发等因素直接或构造运动(断陷)间接诱发。 3、足够的坡度: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形成高密度流体并 沿斜坡向下运动的必要条件,亦是重力流克服各种摩察阻力继续运动的 能量来源。 4、一定的滞水环境和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
基本相模式
相模式和垂向层序均表现为推进式复合叠臵的 向上变厚、变粗层序。 从根部至扇缘岩相带为补给水道一上部扇(或 内扇)一中部扇(或中扇)一外部扇(或扇缘)一 盆地平原(可有深切水道)。相应的岩石类型为: 颗粒支撑或杂基支撑的砾岩、有序或无序砂砾岩一 卵石质砂岩或块状砂岩一典型浊积岩。其总的变化 趋势是沟道浊积岩减少,典型油积岩增加,这是一 个连续的变化过程。
本章要点:
1、重力流、重力流的基本类型 2、鲍马序列 3、浊积岩判别依据
4、重力流沉积模式
一般认为,重力流沉积的水深为1500-1800m,最小水深 80m。最深的海底扇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外蒙特里深海扇,深
度达8000m。
因此,足够的水深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海洋与湖泊有
较大的差异。
三、沉积物重力流的基本类型
按照支撑机理:(分类)
碎屑流
基质支撑 颗粒流
颗粒支撑
液化流 超孔隙压力支撑 浊 流 湍流支撑
E段和D段有时不好区分,两者
均属低密度重力流沉积。 F段——深水页岩段:为远洋深
水沉积的页岩或泥灰岩、生物灰
岩层,是判断深水浊流沉积的重 要标志,有时与E段难于区分, 合并在一起统称E段。
D
E
C
B
浊积岩常见的沉积构造
鲍玛序列
浊积岩的识别
D
C B A
C
B A
鲍玛序列常不完整,序列中每段单元厚度变化较大。
一、海底扇相模式
在扇体的不同部位有不 同的特征及岩石组合。
1
补给水道
将砂砾泥组成的重力流 沉积相输送到深水环境中去, 高密度重力流具有侵蚀下切 作用,使水道或峡谷不断向 海底延伸。 常被粗粒沉积 物充填,特殊情况下可有细 粒沉积物堆集。
鲍马序列不完整的原因:
较细的段比其下较粗段具有更大的展布面积; 后一次浊流将前一次浊流的上部系列冲走;
三、构造特征
可具有曲型的鲍玛序列。可发育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包卷层理、滑
塌变形层理。可见槽模、沟模、重荷模等多种沉积构造。还可见再沉积组
构如破碎鲕粒、化石碎片、植物碎片等。 递变层理为主 滑塌变形、泄水构造、重荷模 侵蚀痕----槽模、沟模、撕裂屑 无浅水牵引流沉积构造
曲型的鲍玛序列
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 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 下粗上细,递变清楚;冲刷一充填 构造和多种印模构造,如槽模、沟 模等。A段常比其他段厚度大,代
表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
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 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多为细砂 和中砂,含泥质,显平行纹层,粒 度递变不大明显。剥离线理。若B段 作底,则与下伏鲍玛单元呈突变关 系,其间有一冲刷面,可见各种印 模构造。
四、生物特征:
深水浮游生物为主
五、浊积岩体的分布与形态
沉积顺序
砾、粗砂→细砂、粉砂→粉砂、泥
展布形态 平面——扇形;横剖面——透镜;纵剖面——凸透镜
a-e
b-e
c-e
d-e
e
重力流
第一节
重力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第二节
浊积岩基本特征
第三节
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第四节
浊积岩与油气的关系
扇模式、 槽模式、 坡角楔状体模式
C段——流水波纹层段:以粉砂
为主,小型流水型波纹层理和
上攀波状层理,包卷层理、滑 塌变形层理;是在A段和B段沉
积后,浊流转变为低密度流,
出现了牵引流水流机制所致。 D段——上平行纹层段:由泥 质粉砂和粉砂质泥组成,具有 断续平行纹层。是由薄的边界 层流造成的,厚度不大。
E段——泥岩段:为块状泥岩,
二、海槽型重力流相模式
在长形海槽盆地中,重力流进入盆地后沿轴向搬运和沉积。
湖槽型重力流沉积相模式:以主水道及其两侧的漫溢沉积为主,滑 塌变形构造十分发育
三、坡角楔状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碳酸盐沉积区。由于碳酸盐台地前
缘普遍发育向深水盆地过渡的斜坡带,而重力流的物源区
又是沿碳酸盐台地边缘分布的线状物源,而非点状物源,
一种与周缘沉积相反常的相类型,其包裹在暗色泥页岩中
的浊积岩体含油气潜力很大。
7 纵向层序
深海扇多向深海 平原推进而形成向上 惭粗惭厚的层序。
根据各个组合不
同,分为近源浊积岩, 远源浊积岩
湖底扇相模式
总结我国的渤海湾地区
下第三系的扇相浊积岩、东
濮凹陷南坡梁家楼沙三中缓
岸湖底扇、东濮凹陷白庙沙
三段陡岸湖底扇。湖底扇的
一般认为,最小坡角为3-5度。计算结果表明,形成重 力流的最小坡角为2-3度,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的
密度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重力流的密度对坡度具有明显的补偿作用。
深水斜坡重力流侵蚀面,平凉太统山,平凉组
4、足够的水深:
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
必要条件。
浊积岩层序的完善程度由浊流的频率和强度所
决定。结果就形成了缺失底部的层段、顶部层段被
削蚀的或者预部底部层段均缺失的各种层序,
如 ABCDE,BCDE,CDE,DE,以及AB,BC,
CD等各种层序。
鲍玛本人作过总结,有完整层序的浊积岩仅占
10%~20%。许靖华(1978)谈到,他看到完整的
浊积岩不到1%。
发等阵发性因素直接作用或构造运动等间接诱发因素,导致块体流和 高密度流的形成。除洪水密度流直接如海或入湖外,大多数斜坡带沉 积物质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再经过一定的滑动—滑塌的触发 机制,才能形成大规模的沉积物重力流。
3、足够的坡度:
足够的坡度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做块体运
动的必要条件。
形成A—E、B—E序浊积岩。在无水道部分多形成B—E、
C—E序浊积岩。
4 下部(外)扇
下部扇地形平坦,无水道。沉积物细而薄,多形成
C—E、D—E序浊积岩。
5.深海平原相 在深海平原广阔面积上以远积典型浊积岩为特征。其厚 度是很稳定的,有的薄粉砂层可以侧向追踪几十至数百千米。
6.深切扇 深切沟道是指深切湖底扇叶表面形成的沟道,重力 流在低洼处形成小型“深切扇”,形成的沟道型浊积岩是
2 上部(内)扇 在地貌单元上这个相位于大陆斜坡根部的峡谷出口处。上部扇有主
水道发充分育,在主水道延伸方向上依次出现泥石流、碎屑流(紊乱砾岩
及粒序砾岩),在水道堤及外缘可发育C—E序的典型浊积岩。
3 中部扇 常呈叠覆舌状砂体,突出的地貌特征是辫状分支 水道发育。在辫状分支沟道里,以卵石质砂岩(或含砾砂 岩)和块状砂岩为主,有时可见颗粒流和液化流沉积。在 辫状分支沟道间以不同序列的典型浊积岩分布为特征。多
刷破坏的必要条件。因此,沉积重力流均堆积在海洋和湖泊的最深处,
至少应在风暴浪基面之下。
1、充沛的物源:
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 火山喷发的溢流物质
浅水碎屑物质
碳酸盐物质
物源成分决定重力流沉积物类型
2、一定的触发机制:
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属于事件性沉积作用。
起因于一定的触发机制,诸如洪水、地震、海啸、风暴、火山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