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复习。
2、引入:
观看国画大师张登堂的作画视频
思考:
(1)、大师使用什么工具材料作画?
(2)、大师是否根据写生对象去摹写?
(3)、你觉得大师此刻的作画心情如何?
3、新课
(1)、出示题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2)出示学习目标,请各小组的组长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分享。(3)、教师导语: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自隋唐以来,名家辈出,画风多变,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精雅小品,名作遍于画史。高中阶段研习山水画,目的是要提高同学们的基本美术素养,不求全面的把握,重在了解、感受、认识中国山水画,积累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这节课,第一:我们要了解中国山水画哪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第二:通过分析作品,获得欣赏思路,把握对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理解;第三:比较中西绘画的不同方法。
(一)、经典作品赏析:
出示《雪景寒林图》
读画、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1)画中有什么景物?观后有什么感觉?
(2)从画中的高山、峻岭、积雪、重林、建筑,猜猜画家当时作画的心境?(3)、范宽为什么能画出如此传神之作?
(4)、出示《雪景寒林图》作品分析,教师简介画家背景。
范宽(约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画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诸物”不如“师诸心”。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的情思。此画为绢本水墨。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人称宽“善与山传神”。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面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5)、教师小结
赏析《六君子图》倪瓒(元),这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读画,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作品中主要画了什么树?这些树有什么涵意?
(2)、画中主要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
(3)、画家用“六君子”去命名他的作品有什么意义?
(4)、出示《六君子图》作品分析
(5)、谈一谈:
(6)、教师阐述:
画家本来出身在富裕的家庭,战乱废了他的平静的生活,从此隐居不出,一生与笔墨为伴。借画抒情,从画面构图布局上,萧疏的气氛,寥落的用笔,都体现了画家的情感,无语地传达了画家的心声。画家黄公望在题画诗中进一步揭示出本画的主题:“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将画家见景生情、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心思表达得含蓄隽永,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十分清楚。通过赏析了这两幅典型的山水画,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中国画在审美上,表现上,是不是很特别?你能感受到其中丰富的内涵吗?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表见解,得出:
(1)、画法不同,工具材料不同;
(2)、山水画在构图上用散点透视,西方风景画用焦点透视;
(3)、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讲究意境和笔墨技巧;
(4)、山水画重在写意,喜欢“搜尽奇峰打草稿”在构图上讲究景物呼应、留白,布局上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5)、西画大多次重在写实,包括光影、空间、体积的处理。
归纳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原则:
(1)、造型传神、气韵生动;
(2)、以水墨为主;
(3)、构图上用散点透视;
(4)、讲究意境和笔墨技巧;
(5)、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4、学生自我评价:
(1)、我学到了什么?
(2)、我知道了什么?
(3)、我了解了什么?
5、作品欣赏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课堂学习气氛较好,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各抒已见;特别对古代中国画家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感兴趣,同时对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表示理解,认识了中国山水画与别不同的绘画形式。基本学会鉴赏中国山水画的方法。
存在问题: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志趣的联系认识夫浅,对中国山水画如何用色用墨接触比较少,影响山水画的鉴赏,对如何创作山水画更是没有什么认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回答。一少部分学生缺乏兴趣。
改进方法:
有条件的可带学生参观中国画展览,写写感想,或多观看中国山水画家的作画视频,提高认识,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老师也可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一些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联系个人感想,借实景画一些意笔山水,让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